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溶解與分離13溶解的快慢1. 攪拌、加熱、加工成小顆粒等方法能使冰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2. 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在冷水中比在熱水中溶解的慢。3. 使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碰到杯底或杯壁。4. 把糖做成塊糖,可以降低溶解速度。5. 像豆漿里加糖攪拌一下是為了加快溶解速度,用熱水沖泡冰糖是為了加快溶解速度。6. 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①準備兩份質量相同的食鹽。②將食鹽同時倒入兩個盛有相同質量和溫度的水中。③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內的食鹽水,另一個燒杯內的食鹽水不攪拌。④觀察兩個燒杯中食鹽的溶解情況。⑤記錄兩杯水中食鹽完全溶解所用的時間。 實驗結論得出攪拌可以加快溶解。7. 研究攪拌是否能加快冰糖溶解時,考慮保持不變的條件:水的體積、水的溫度、冰糖的質量;改變的條件:是否攪拌。8. 將物質加工成細小顆粒,有助于加快溶解,如食鹽、純堿等; 有些物質被加工成較大顆粒,可以降低溶解速度,如各種糖塊等; 9. 生活中控制溶解速度的實例有:將食鹽、純堿研磨成細小顆粒、藥劑做成粉末、使用攪拌機加快溶解速度;把糖做成塊狀降低溶解速度。 14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1. 食鹽、白砂糖和小蘇打三種物質都能溶解于水,它們的溶解能力不一樣。2. 比較食鹽、白砂糖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應比較這三種物質在相同體積的水中能溶解的質量大小。3. 比較食鹽、白砂糖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實驗步驟:①分別稱取質量相同的食鹽、白砂糖和小蘇打若干份。②在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100毫升相同溫度的水。③分別向三個燒杯中各加入1份小蘇打、白砂糖和食鹽,并輕輕攪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2份,第3份……直到不能溶解。④記錄食鹽、白砂糖和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分析比較三種物質的溶解能力。通過實驗發現:三種物質中,白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最強,食鹽排第二,小蘇打排最后。4. 我國山西運城的鹽湖含有豐富的硝。湖水中的硝隨溫度降低溶解能力變小,冬天從湖面析出,出現晶瑩剔透的“硝花”,因此鹽湖就成了產硝基地。5.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某種物質的質量越多,說明這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強。6. 小明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實驗中食鹽在20ml水中溶解7~9份;小蘇打在20ml水中溶解2~3份.由此可以得出實驗結論: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強。7. 做比較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實驗時,每次都要用玻璃棒充分攪拌。8. 了解某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幫助15分離鹽和沙1. 分離鹽和沙時,將鹽、沙混合物放入燒杯,加入一些水并輕輕攪拌,使鹽完全溶解。2. 分離鹽和沙時所依據的特點是是否溶于水;水起到的作用是溶解食鹽。3. 怎樣將鹽水中的鹽分離出來?將鹽水放置于陽光下,使水蒸發,鹽就會析出來。4. 分離鹽和沙的具體方法是什么?①將鹽、沙混合物放入燒杯,加入一些水并輕輕攪拌,使鹽完全溶解。②組裝過濾裝置,過濾掉不溶解的沙子。③將鹽水放置于陽光下,使水蒸發,鹽就會析出來。5. 分離木屑和鐵屑需要借助磁鐵,拿一塊磁鐵去吸引混合物中的鐵屑,剩下的就是木屑;分離食鹽和沙需要借助水,將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分離小米和綠豆要借助篩子,將混合物倒入篩子里,左右晃動篩子,顆粒較小的小米便被分離出來;分離麥殼和麥粒需要借助風;分離石子和細沙需要借助篩子;分離白砂糖和沙需要借助水;6. 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一些未溶解的食鹽,可以繼續加水使這些鹽溶解。7. 把裝有濃鹽水的燒杯放在向陽通風的陽臺上,幾天后,濃鹽水體積減少了,燒杯底部出現一些白色顆粒,這是因為燒杯中的水分蒸發,使剩下的水無法溶解這些多余的白的顆粒(鹽),導致白色顆粒沉在杯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