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8張PPT。本課結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和拿破侖帝國君主立憲制政體共和政體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建立6.3.1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1689年)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唐寧街10號白金漢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女皇是英國真正的統治者嗎?“君主立憲制”這種制度是如何在英國確立的呢?(1)觀察英國地圖,說一說英國地理位置有何特點?(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中心有哪些改變?英國占據了何種優勢? 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以西歐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英國成為國際貿易的要道,英國抓住這個機遇,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英國議會的源起13世紀時,勢力強大的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限制王權,迫使國王成立了議會,參加者有貴族、教士、騎士和市民代表。議會有決定征稅、頒布法律等權利。找一找:1.英國議會成立于什么時候?2.成立議會的目的是什么?3.議會的組成人員有哪些?4.議會有哪些權利? 13世紀末,英國基本確立議會制度英國議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臺。上議院又稱貴族院,議員不由選舉產生,部分是世襲貴族。下議院又稱平民院或眾議院,主要職權是立法、監督財政和政府。議員由每個郡從年滿21歲、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男子中選舉產生,任期5年。17世紀,很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成為下議院的議員。 議會由上下兩院構成,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平民代表組成,征稅權掌握在議會手中。會英國上議院英國下議院倫敦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早期議會查理一世1600年-1649年1625年,查理一世繼位,他輕浮而又自以為是,是個王權無限論者。為解決財政危機,查理一世召集議會討論征稅,協調無效后,憤怒的查理一世于1629年下令解散議會,從此,英國進入長達11年的無議會時期。結果:查理一世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 查理一世大量出售專賣權,把肥皂、鹽、酒、煤、鐵、麻布甚至針和鈕扣等許多生活必需品都列入專賣范圍。把專賣權出售給他的親信和大商人,一般工商業主因為沒有獲得專賣權而被逼迫停業,造成生產混亂,工商業蕭條,許多工人失業,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既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又引起廣大城鄉人民的不滿。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英國下議院查理一世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封建專制統治革命的根本原因:1、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我會歸納自主閱讀書本P45內容,嘗試填寫下表。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革命過程革命過程閱讀書本P45整理出正確順序: ( )查理二世復辟,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 ( )1688年光榮革命。 ( )克倫威爾獨攬大權,議會一度被解散。 ( )1649年查理一世處死被,英國成立共和國。 ( )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議會。 ( )內戰中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打敗王軍取得內戰(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1642年,查理一世帶兵進入議會,挑起內戰。 12345678開始 1640年,查理一世把專制統治推行到蘇格蘭,引起蘇格蘭人民憤怒,蘇格蘭貴族和資產階級發動戰爭,攻入英格蘭北部。查理一世為籌劃軍費鎮壓起義,被迫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會上,議員抨擊國王的專橫統治,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由此開始。人蘇格蘭民起義初步勝利查理一世想以合法的形式籌集經費。但議員首先要求限制王權,查理一世不甘心“和平”地走下歷史舞臺。最終矛盾不可調和,1642年,查理一世帶兵進入議會,企圖逮捕議會領袖,挑起了內戰。世查理一起挑內戰1644年克倫威爾指揮騎兵在馬斯頓荒原戰役中取得勝利。1645年又指揮由農民組成的“新模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取得對王黨的決定性勝利。初步勝利 戰敗的查理一世成為階下囚。內戰結束后,就如何處置查理一世,資產階級、新貴族同舊勢力展開了復雜了斗爭。直到1649年1月,下院才通過審判國王的決議。世查理一審的判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在人民的壓力下,議會和軍隊組成最高法庭,判決查理一世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國家的敵人。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王宮)廣場被處決。世查理一死處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 處死查理一世,不僅僅是查理一世生命的結束,其意義在于否定了君權神授,它標志著近千年英國封建制度的終結。英國宣布為共和國議會正式宣布:“英國為共和和自由的國家,由民族的最高主權管轄之” 然而,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權的統治,共和國成立后,誰掌握了權力呢? 克倫威爾專權統治議會尊克倫威爾為“護國主”,克倫威爾獨攬大權。克倫威爾在內戰中崛起,共和國成立后掌權,1653年底宣布為“護國主”,多次解散議會,成為軍事獨裁者。1658年病死后政局混亂。克倫威爾驅散議會1599年-1658年威爾倫克自組軍隊弒君立國自任護國主2004年,克倫威爾入選BBC評選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第10名1.遠征愛爾蘭、征服蘇格蘭;2.驅散議會,舊任“護國主”。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思考討論:怎樣正確評價克倫威爾的歷史功績?內戰期間:指揮馬斯頓荒原戰役,組織“新模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敗王軍主力。獨裁期間:遠征愛爾蘭;征服蘇格蘭。結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杰出領導人。克倫威爾專權統治 克倫威爾逝世后,國家權利落入一些相互爭權的軍官手中,不甘心失敗的王黨分子也開始活動,新的內戰一觸即發。為了維護和鞏固統治秩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恢復君主制的勢力采取了妥協——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二世理查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限制。1630年-1685年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回到倫敦即位。即位之初他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1681年后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并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他以弒君的罪名逮捕了大批曾參加過革命的軍官、民眾,輕則收監,重則斬首。對曾簽署查理一世死刑的人一個不赦,沒來得及逃走的28人全部逮捕,其中13人處以絞刑,15人終身監禁。把克倫威爾等人的尸體從墳墓中掘出,施以絞刑,梟首示眾。士二姆詹世詹姆士二世是個天主教徒,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33年-1701年詹姆斯二世是查理二世弟弟,是一個更加頑固的君主,他繼續推行前任定下的各種政策,英國人民的憤恨越積越多。16世紀,歐洲出現宗教改革運動,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分離出來。原教會稱為“舊教”或“天主教”,改革后的教會稱為“基督新教”。新教分為許多教派。在宗教改革中,英國也建立起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教會,屬于基督新教的一支。教革改宗光榮革命二世麗瑪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這次政變史稱“光榮革命”。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入主英國。1688年11月,威廉率軍在英國登陸,詹姆士二世眾叛親離。由于這次改朝換代沒有經過流血,以最小的犧牲完成了政權的更替,被稱為光榮革命。廉三威和世威廉在英國登陸女婿登基,丈人逃亡資料 面對英國可能會出現天主教的全面復辟的嚴峻局面,議會里的資產階級、新貴族聯合封建貴族決定邀請荷蘭執政威廉武裝干涉英國。1688年6月,議會兩黨(托利黨與輝格黨)和一名主教聯名發出邀請,聲稱英國人民極不滿足于目前的政府,盼望他前來保護他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觀點 1688年的事件是一場由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階級聯合發動的成功的宮廷政變,因它是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獲得成功的,其保守性和非革命性相當明顯。(1)根據上述資料,“光榮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保護人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免受詹姆士二世的侵害。(2)根據上述觀點,“光榮革命”是一場保守的革命,甚至不能稱其為革命。這種觀點是否有道理? “光榮革命”的革命性、進步性不應低估。從形式上看,這是一場由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階級聯合發動的成功的宮廷政變。實際上這是英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以最小的代價,漸進式地實現社會變革。從1689年到18世紀初,英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法案,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和法律基礎,使英國順利實現了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過渡。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從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只是換了國王,新國王還具有繼承王位的最直接條件。但實質上新國王是由議會創造出來的,沒有議會就沒有國王的王位。光榮革命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最高權力從國王一個人手里轉交到一批貴族手里。光榮革命改變了英國的政體,這就是光榮革命的意義。《權利法案》時間機構1689年議會瑪麗和威廉接受《權利法案》法案利權①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②國王不經議會許可: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權利法案》議會定期召開、議員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隨意征收捐稅;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限制財政權 限制立法權限制軍事權 內容《權利法案》影響①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立憲主君制 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權力受到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君主制。在這種政體下,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家權力中心在議會。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一般認為有:歐洲: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盧森堡、西班牙亞洲:日本、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權利法案》影響②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 從某種角度看,《權利法案》的意義并不在于使議會獲得多少新的權力,而在于明確劃分了議會和王權的權力界限,使雙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權限模糊而發生嚴重的權力沖突,英國也因此獲得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環境,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先決條件。 ——張新寧:《從《權利法案〉看英國革命》研讀料材依據材料概括《權利法案》頒布的意義?《權利法案》頒布前后英國政體有何變化?比一比革命前 國王(實權) 封建君主制 議會(虛設) 革命后 國王(虛設) 君主立憲制 議會(實權)“光榮革命”留下了一條長長的封建主義尾巴,被后人譏笑為即不“光榮”又不“革命”,英國至今仍實行君主立憲制。這是現任英國女皇 伊麗莎白二世 比較一下,根據《權利法案》的規定,革命后英國國王和過去專制君主的權限有哪些不同。議會 王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封建勢力1640 1649 1642 1660 1688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詹姆世二世) 查理一世召開議會,革命爆發 光榮革命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內戰爆發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實行獨裁統治產英國資階命級革《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政體1689 漫長曲折不徹底 政治是根本性制度。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創造是政治制度,經濟、文化、國民性都由之決定。 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了一種新的文明。 ——錢乘旦《英國通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為英國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2.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一直延續到今天,并為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用。3.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640-1689年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代表人物克倫威爾)1.1640年召開議會2.1642年內戰開始3.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4.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獨裁統治 5. 封建王朝復辟6.1688年光榮革命7.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1.推翻了君主專制2.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3.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總結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主義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