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1.6物質的分離-3-導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練習用結晶的方法制備晶體。2.學會攪拌、溶解、蒸發、結晶等基本實驗操作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攪拌、溶解、蒸發、結晶等基本實驗操作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學會如何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考點、重點、難點、】考點:難點:重點:攪拌、溶解、蒸發、結晶等基本實驗操作方法。.【學習探究】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1.軍訓時,細心的同學發現,前面同學的衣服上經常沾有一些白紋,你知道這是怎么形成的嗎?探索新知:1.【實驗目標】1.練習用結晶的方法制備晶體。2.學會攪拌、溶解、蒸發、結晶等基本實驗操作方法。【實驗器材】量筒,燒杯,藥匙,滴管,表面皿,溫度計,顯微鏡,20厘米長的細線,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 ,硫酸銅,棉花。[來源:學|科|網]【實驗過程】1.制備小晶體(1)往燒杯內加入50毫升常溫蒸餾水,并加入研細的五水硫酸銅粉末,配制成硫酸銅溶液。把裝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放在石棉網上加熱。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溶液,直到有少量硫酸銅不能再溶解,形成熱 。實驗現象:①在蒸餾水中加入硫酸銅后,蒸餾水變成____色,顏色隨攪拌逐漸加深。②隨著溫度上升,硫酸銅溶解速率____。溶液達到一定濃度時,硫酸銅不再溶解。③燒杯壁上殘留的硫酸銅溶液蒸發后形成____色粉末,附在杯壁上。(2)用脫脂棉代替濾紙,趁熱過濾,直到澄清為止。等待溶液緩慢冷卻,覆上保鮮膜,防震防塵,靜置一晚。實驗現象:靜置一晚后杯底出現許多 形小晶體。小晶體似玻璃光澤,呈半透明。2.小晶體“長”成大晶體(1)選晶:在晶體里選擇幾顆幾何形狀完整的小晶體備用。(2)晶體長大:用線把1顆硫酸銅小晶體綁好,懸吊在已準備好的一杯約50毫升70 ℃左右的硫酸銅飽和溶液里,線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覆上保鮮膜,防震防塵,靜置過夜。(3)如此反復操作幾次,晶體就越長越大,最后長成大塊晶體。(4)取出晶體,用濾紙輕輕吸去表面溶液,在晶體的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透明指甲油,再把晶體放入小盒子中保存。【注意事項】1.制備飽和溶液時,防止過飽和而析出晶體;2.過濾速度要快,防止飽和溶液迅速冷卻析出晶體;3.冷卻速度要緩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溫,讓飽和溶液緩慢冷卻。【問題與討論】1.最后形成的大塊晶體若不經處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幾天后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2.在晶體“長大”過程中若不隨時修整其形狀,會出現什么結果?3.冷卻熱飽和溶液時為什么冷卻速度慢一點好?[來源:學科網]4.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有哪些?5.影響結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課堂總結:通過本堂課,你學到了什么?【作業】1.下列關于結晶和晶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仍是飽和溶液B.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不一定有晶體析出C.從溶液中析出的晶體不一定含結晶水D.從飽和的硫酸銅溶液中結晶析出的膽礬是混合物 2.在“冷卻熱飽和溶液來制備硫酸銅晶體”的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A.鐵架臺、鐵圈、燒杯、漏斗、玻璃棒、濾紙 B.燒杯、溫度計、玻璃棒、酒精燈C.鐵架臺、鐵夾、鐵圈、石棉網 D.冷凝管、酒精燈、蒸發皿、接收管3.制備硫酸銅晶體的步驟可以概括為( )A.溶解、蒸發、過濾、結晶 B.過濾、結晶、蒸發C.溶解、過濾、冷卻、結晶 D.溶解、過濾、蒸發4.硫酸銅晶體含有結晶水,食鹽沒有結晶水,則暴露在空氣中比較穩定的是( )A.硫酸銅 B.食鹽 C.硫酸銅和食鹽 D.無法判斷5.在較高溫度下,某溶液中的硝酸鉀和氯化鈉都接近飽和,將其冷卻至室溫時,析出的晶體中幾乎不含氯化鈉,這是因為( )A.氯化鈉的溶解度比硝酸鉀的溶解度小 B.氯化鈉的溶解度比硝酸鉀的溶解度大C.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 D.氯化鈉在溶液中的質量較少6.在制備較大顆粒的硫酸銅晶體時,下列需要注意的是( )①制備飽和溶液時,要防止溶液過飽和而析出晶體 ②冷卻速度要緩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溫,讓飽和溶液緩慢冷卻 ③選用晶體時,應使用純凈的硫酸銅,防止灰塵落入溶液 ④過濾要快,防止飽和溶液迅速冷卻而析出晶體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30℃時,將質量分別為100克與質量為50克的甲乙兩杯氯化鈉飽和溶液各蒸發10克水,冷卻到30℃,分別析出晶體a克和b克,則a與b的關系是________(a=b a﹥b a﹤b)8、小明用熱水配制了大半杯的飽和硝酸鉀水溶液,溶液的溫度是70℃,一個密度均勻的實心小球恰能懸浮在溶液中。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小球將:( )A、上浮 B、下沉 C、懸浮 D、無法確定反思:【目標檢測 直擊考點】1.D 2.B 3.C 4.B 5.C 6.B7.a=b 8.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