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二章 第6節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2)【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季風的概念,理解我國季風的形成機理 2、知道世界氣候的變化 3、關注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通過讀圖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了解祖國和家鄉、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思想情感。【考點、重點、難點】考點:難點:重點:理解我國季風的形成機理【學習探究】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你知道還有哪些因素對氣候有影響?探索新知:(閱讀課本P77-80,回答下列問題)三.季風概念:季風指在大范圍區域,冬、夏季盛行,風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風。亞洲季風:冬季,亞歐大陸氣 太平洋氣 ,風從中國大陸吹向太平洋;夏季,亞歐大陸氣溫____,太平洋氣溫____,風從太平洋吹向中國大陸。中國東部的季風就是這樣形成的。世界上季風區域分布很廣,其中以 季風最強盛,范圍最廣。拓展:氣候通常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如用“全年高溫多雨”來描述“熱帶雨林氣候”。四.氣候變化:(1)氣候變化指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2)氣候變化的重要標志是 。[來源:學*科*網Z*X*X*五.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1)影響 氣候;(2) ;(3)城市 效應。1.森林對氣候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1)森林能減輕溫室效應。 (2)森林有調節氣候的作用。 (3)森林能凈化空氣,減輕霧霾天氣的危害。 (4)森林能保持水土,防止沙塵暴天氣的發生。2.溫室效應產生原因:大氣中) 二氧化碳增多。危害:全球變暖,使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 ,淹沒沿海低地和島嶼,陸地面積 。防治措施:倡導低碳生活,節能減排(控制、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森林和海洋環境(不污染海洋);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3.城市熱島現象形成原因: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工廠生產、交通運輸及居民生活燃料燃燒,能量消耗較多,城市綠地面積減少,建筑物多且水體減少,空氣污染嚴重等。熱島現象:城市中心區氣溫比郊區高,風速比郊區小;城市中心區上升氣流顯著,溫度較高、濕度較低、霧霾增多,城市上空經常維持著一個氣溫高于郊區的暖空氣團。精講點撥:1.用空氣對流運動原理分析這種氣溫變化對風向的影響。2.冬季風和夏季風的溫度和濕度狀況有何差異?全球氣溫升高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威脅?4.臺灣島的西側為什么降水比東側少?課堂總結:通過本堂課,你學到了什么?【目標檢測 直擊考點】1、人類活動中可以調節氣溫增加降水量的是( ) A.填海造陸 B.圍湖造田 C.植樹造林 D.毀林開荒2、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國家之一,其原因是 (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復雜 D.洋流作用3、近海地區夏季的海陸風是風向晝夜交替變化的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是白天形成的海風 B.甲圖是白天形成的陸風C. 乙圖是白天形成的海風 D.乙圖是白天形成的陸風4、讀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關于“熱島效應”的影響,正確的是( ) A、減小了污染范圍 B、提高市區的溫度 C、改善了郊區的空氣質量 D、降低市區污染程度5、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熱而不住他家,這激發了他探究城鄉溫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請全班同學分別到選定的地點,于中午同一時間測出各測試點的氣溫,以此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區域一溫度”坐標圖。(1)圖中氣溫最低的區域是 ;簡析該區域氣溫低的主要原因: 。(2)隨著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城郊居民住進了新型社區,周圍建有許多的公園湖泊,氣候適宜,居住環境比市中心更為舒適,從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來看,說明了 。(3)如果圖中所示為杭州夏季某日的氣溫,而在浙江東南部沿海此時正遭受臺風的影響,這種現象說明浙江省在夏季處在________(填“季風區”或“非季風區”),圖中各處氣溫變化是當地________變化的標志。(4)2012年依據中國氣象局氣象資料,杭州被網友列為新“四大火爐”之一,引發廣泛關注。受高樓、大氣污染、人為熱源等影響,夏秋兩季杭州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城市 現象。結合圖中信息,請提出一種降低市中心環境氣溫的辦法: 。6.為了讓麗水市成為美麗的“森林小城市”,現將一個有廢氣排放的工廠重建,如果讓你規劃,你認為建在什么位置比較合理?為什么? 7.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 、 、 、 。 反思:【目標檢測 直擊考點】C 2.B 3.C 4.B5.(1)農村? 植被豐富,水量多,水的比熱容大,吸熱不易升溫。(2)人類活動可以改良局部區域的小氣候。(3)季風區,溫度 (4)熱島? 加大綠化面積,修建人工湖,建立城市“風道”等。6.②③,7.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地形地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