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一)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眼球和耳的基本結構特點,了解視覺的形成和聽覺的形成過程,說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與矯正,了解眼的保健和耳的衛生,了解鼻、舌、皮膚等處的感受器及其功能。通過視力檢查實習,初步掌握視力檢查的方法。 (二)認知水平層次要求┏━━━━━━━━━━━━━━┳━━━━━━━━━━┳━━━┓┃ 了 解 ┃ 理 解 ┃掌握 ┃┣━━━━━━━━━━━━━━╋━━━━━━━━━━╋━━━┫┃1.近視和遠視,眼的保健 ┃1.感覺器官的概念和 ┃ \ ┃┃2.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 ┃ 意義 ┃ ┃┃ 成,耳的衛生 ┃2.眼球的結構和功 ┃ ┃┃3.皮膚的感覺作用 ┃ 能,視覺的形成 ┃ ┃┗━━━━━━━━━━━━━━┻━━━━━━━━━━┻━━━┛ (三)實習教學要求 學習檢查視力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人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一節,首先講述眼、耳的結構特點,視覺、聽覺形成和眼、耳的衛生保健知識,然后再嘍述鼻、舌和皮膚的結構特點和感覺功能。在這節教材中,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近視和遠視的成因、耳的結構和聽覺的形成,是重點內容。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利于他們做好眼的衛生保健。難點是眼球及耳的結構、視覺和聽覺的形成。三、教學建議 了解眼球和耳的基本結構,是理解視覺和聽覺形成的基礎。但是,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時要注意運用掛圖、模型或電化教學等手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在講述視覺形成時,應做好眼球成像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以便更好地理解視覺形成的原理。在講授聽覺的形成這部分知識時,可用水波的振動與傳播方式,來比喻聲波的振動和傳播方式,讓學生更好理解聲波引起內耳感受器振動,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傳人聽覺神經中樞而產生聽覺的原因。四、參考資料 眼的折光功能 外界物體發出的光線,通過眼的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所組成的折光系統,最后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清晰的物像,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折光原理是與凸透鏡的折光原理相同的。凸透鏡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越小,折光能力越小(如圖)。不同凸度的凸透鏡折光情況示意圖 視網膜上之所以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是依靠眼的調節作用來實現的。眼的調節作用,主要有晶狀體調節和孔調節兩個方面。 1 (1)晶狀體的調節:在眼的折光系統中,能夠改變折光度的結構主要是晶狀體,所以晶狀體在眼的調節作中起著重要作用。(2)瞳孔的調節:人在看近處物體時和在強光下,瞳孔縮小,在看遠處物體時和在弱光下,瞳孔擴大。瞳孔縮小,減少了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光的刺激。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能得到足夠的光刺激。是什么控制著瞳孔的縮小和擴大呢?原來在虹膜內,有環狀排列的瞳孔括約肌(縮瞳肌)和放射狀排列的瞳孔散大肌(擴瞳肌)。它們分別受到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支配。在看近物和強光下,副交感神經興奮,瞳孔的括約肌收縮,散大肌松弛,瞳孔縮小。在看遠物和弱光下,交感神經興奮,瞳孔的散大肌收縮,括約肌松弛,瞳孔放大。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