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生物高考知識點針對性輔導(6)知識點34 共生固氮微生物與自生固氮微生物例1(2006·全國Ⅱ)根瘤菌是一種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學特征之一是( )A.在土壤中獨立生活時能夠固氮B.需氧的異養細菌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線粒體提供D.單細胞真核生物例2下圖表示巴氏梭菌在不同含氧量時固氮量的變化曲線,請分析:(1)隨著含氧量的增高,巴氏梭菌的固氮量 。這說明其代謝類型屬于 。(2)在自然條件下,巴氏梭菌常與腐生細菌生活在一起。腐生細菌吸收氧氣,對巴氏梭菌有何作用? ,巴氏梭菌能產生某種抗菌素,抑制真菌的生長,有利于腐生細菌生長繁殖。(3)巴氏梭菌與腐生細菌的關系在生態學上可稱為___。但它們又都以土壤中腐殖質或有機物為營養來源,因此,它們的關系還包括 。知識點35 生物固氮的意義知識點36 生物固氮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例3(2006·海淀模擬)如圖表示幾種含氮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關系,下列依據此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不能獨立進行⑧過程的生物,其遺傳信息必然存在于RNA中B.土壤疏松可促進④過程,氧氣不足可抑制②過程C.人體的肝臟細胞通過⑦過程可以獲得8種必需氨基酸D.部分細菌、放線菌、藍藻可以完成①過程,它們的細胞結構均沒有核膜例4下圖為農田生態系統中氮循環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完成Ⅰ過程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_____,異化作用方式是 。Ⅱ過程表示的是 作用,參與此過程的生物有 。(2)氮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環的物質形式有 ,農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不同于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原因是 。在生產中,人類采取許多措施提高農副產品的產量,有些措施對環境會有影響,請列舉一例: 。(3)有些地區常在一塊農田中同時種植大豆和玉米,這種做法的優越性表現在: 。(4)有些農民將大豆的秸稈在農田中焚燒以提高土壤肥力,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知識點37 滲透作用的原理例5(2007·成都)下面是研究滲透作用的裝置圖,請根據探究的主題和要求完善相關實驗。材料:清水、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紗布等。(1)在裝置A的基礎上,完善滲透裝置。 。(2)若要驗證滲透作用的發生條件之一是必須具有半透膜,應如何設計?根據什么現象判斷? 。(3)若要驗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必須存在濃度差,又將如何設計?(4)有兩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M和N),請用兩種實驗方案比較其濃度高低。知識點38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例6(2006·廣東生物)以紫色洋蔥鱗莖表皮為材料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中能觀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漸縮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細胞質壁分離所需的時間短C.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又復原,說明細胞保持活性D.用高濃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細胞質壁分離知識點39 植物體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例7(2006·廣東)夏季高溫時段,用較低溫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導致農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A.葉片蒸騰劇烈,水分散失快 B.植物體溫下降,氣孔關閉C.根系對礦質元素吸收減少 D.根系滲透吸水下降例8移栽闊葉樹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常常剪去1/3~1/2的枝葉,這樣做的目的是( )A.減少光合作用 B.減少蒸騰作用C.減少細胞呼吸 D.減少對無機鹽的消耗考點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知識點40 合理灌溉知識點41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例9(2005·廣東)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植物必需的大量礦質元素的是( )A.P、N、Mn、K B.Ca、N、P、K C.Fe、S、P、N D.N、S、H、P知識點42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例10(2006·云南)用完全培養液在相同的容器內分別培養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時間后,測定培養液中各種離子濃度與實驗開始時各種離子濃度之比如右圖所示。該實驗的結果不能說明( )A.植物根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B.植物對離子的吸收有選擇性 C.水稻吸收Si的載體多D.植物對離子的吸收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有關知識點4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例11(2006·廣東生物)請根據以下圖、表回答有關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和利用等問題。(1)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區。若要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宜選擇根的____區細胞為材料;若要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宜選擇根的____區細胞為材料。(2)圖中真菌菌絲能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兩者屬于 關系。(3)上表是不同形態氮素供應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從表中可以得出結論:① ;② 。(4)氮素被植物體吸收后,可參與多種物質的合成,其中包括(多項選擇)( )A.核酸 B.NADP+ C.纖維素 D.酶知識點44 合理施肥例12(2007·長沙)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為探究土壤溫度對根吸收礦質離子的影響。請回答:(l)仔細分析實驗裝置,發現其中存在缺陷,這就是 ,增加該環節的目的是 。(2)不同生理狀態的水稻生長需要礦質元素的量不同,請在圖乙中畫出水稻從幼苗到成熟、衰老過程中對K+的需要量。(3)該同學研究了25℃、30℃(適溫)、38℃下水稻根吸收不同礦質元素的量,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條形圖,根據圖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有① ;② ;③ 。知識點演練1.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玻璃槽中是蒸餾水,半透膜允許單糖透過。倒置的長頸漏斗中先裝入蔗糖溶液,—定時間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實驗現象是 ( )A.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B.在玻璃槽中會測到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在玻璃槽中會測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2.當兩溶液濃度比較時,濃度大的稱為高滲溶液。現將甲、乙兩種植物的葉片表皮撕下,放在0.1g/mL的蔗糖溶液中,甲葉片細胞的原生質只少許縮小,乙葉片細胞的原生質則明顯縮小。則正確的解釋是,實驗開始時 ( )A.相對于這一蔗糖溶液濃度,甲細胞液為高滲溶液,乙細胞液為低滲溶液B.相對于這一蔗糖溶液濃度,乙細胞液為高滲溶液,甲細胞液為低滲溶液C.相對于甲細胞液濃度,乙細胞液為高滲溶液D.相對于乙細胞液濃度,甲細胞液為高滲溶液3.(2005·廣東)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植物必需的大量礦質元素的是( )A.P、N、Mn、K B.Ca、N、P、K C.Fe、S、P、N D.N、S、H、P4.植物根部的細胞膜上運輸礦質元素離子的載體至少應有 ( )A.14種 B.16種 C.17種 D.幾十種5.(2007·山東)將某一細胞放在高濃度的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未發生質壁分離,可能的原因是該細胞( )①是死細胞 ②是動物細胞 ③過度失水 ④過度吸水⑤發生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6.(2006·九江)植物細胞吸收水分、礦質元素和其他物質的方式之一是胞飲作用,具體過程是:當物質吸附在細胞膜上時,細胞膜內陷,形成水囊泡,然后向細胞內移動,囊泡在移動的過程中在細胞內溶解消失,把物質留在細胞質內,或囊泡一直移動將物質交給液泡。以下對胞飲作用的理解正確的是( )A.體現了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B.這個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吸收水分和吸收礦質元素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D.體現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7.科學家用大麥幼苗進行實驗,探究根尖吸收礦質元素最活躍的區域,測量結果如圖:(1)實驗分析:①科學家用 培養大麥幼苗,獲得上述數據。②數據表明,距根尖1~2mm比30~40mm區域吸收32P的量 。③根尖某區域吸收32P的量等于 。(2)該實驗原理是: 。(3)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一般不應用于 ( )A.基因診斷 B.修復有缺陷的基因C.分泌蛋白分泌過程的研究D.探究C3、C4植物固定CO2的途徑8.(2006·長春)用質壁分離的方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滲透能力的實驗中,把剪成小塊的紫色洋蔥裝皮分別(等童)依次放人下面各綱浴液屮,并記錄結果如下表:請回答:(1)實驗時為什么選有紫色的鱗片作實驗材料?(2)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細胞壁不能與原生質層一起收縮的原因是 (3)如果植物細胞剛剛開始發生質壁分離時的外界溶液濃度為細胞液的濃度,則該洋蔥細胞液的等滲溶液是多少? 。(4)在此基礎上怎樣設計一個更精確的測定方法?(5)如果不用蔗糖溶液,而改用NaOH溶液進行測定,結果會相同嗎?為什么? ; 。參考答案B 例2(1)減少 異養厭氧型 (2)為巴氏梭菌創造了缺氧條件(3)互利共生 競爭 例3 D例4(1)化能自養型 需氧型(有氧呼吸型) 固氮 固氮細菌(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藍藻、固氮放線菌 (2)N2、NH3、NO3—、NH4+、有機氮 農田生態系統中農副產品往往被大量輸出,因此必須經常輸入大量的物質,才能使農田生態糸統的物質循環正常進行 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赤潮或不合理使用農藥,導致環境污染,使害蟲抗藥性增加,破壞生物多樣性或塑料薄膜的使用造成白色污染(任選一例) (3)充分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的農作物產量;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增加土壤肥力,為玉米提供氮肥(4)不正確,直接焚燒會使大豆秸稈中的氮素、碳素以氣體形式丟失,土壤肥力減少,且污染環境例5(1)將蔗糖溶液放入卵殼膜(半透膜)內,清水放在燒杯中。(2)取兩個相同的裝置如A、B,燒杯內均放等量清水,A裝置用卵殼膜,B裝置用一層紗布代替卵殼膜,從漏斗內均裝入相同的蔗糖溶液。現象:A裝置漏斗內液面上升,B裝置中液面不上升。(3)漏斗內卵殼膜燒杯內現象A蔗糖液√清水漏斗內液面上升B清水√清水漏斗內不液面上升(4)方案一(要求只用A裝置):漏斗內燒杯內現象及結論蔗糖液M蔗糖液N若漏斗內液面上升,則M>N;若漏斗內液面下降,則M<N方案二(要求同時使用A、B兩裝置):漏斗內半透膜燒杯內現象及結論A裝置等量蔗糖液M√等量清水漏斗內液面上升高的裝置中蔗糖溶液濃度高些B裝置等量蔗糖液N√等量清水例6D例7D例8B例9B例10D例11(l)根毛 分生(或生長點) 根毛(或成熟)(2)互利共生(共生)(3)①銨態氮比硝態氮更有利于水稻幼苗的生長;②在稻田里使用NaNO3會導致土壤堿化;③在稻田里使用(NH4)2SO4會導致土壤酸化;④水稻根細胞中運載NH4+載體比遞載NO3—載體多;⑤水稻根細胞對不同形態的氮素吸收有差異。(4)ABD例12(1)培養液中沒有通氣;增加培養液中的溶氧量,促進根細胞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礦質離子的吸收。(2)(3)①在一定范圍內,根部吸收礦質元素隨著溫度的增高而加快;②高溫對根吸收礦質元素的吸收影響較小,低溫對根吸收礦質元素的吸收影響較大③溫度變化對水稻吸收硅的影響最大。知識點演練1A 2D 3A 4C 5A 6(1)①含32P的完全培養液;②少;(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蹤物質運行的過程,通過測定根尖不同區域礦質元素吸收量(運輸量加積累量)的多少可以確定吸收最活躍的區域。(3)B;7.(1)紫色鱗片葉表皮細胞液泡呈紫色,便于觀察實驗現象。(2)細胞壁的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3)0.3mol·L-1~0.4 mol·L-1(4)通過縮小各組溶液濃度梯度,按上述實驗方法可更準確測定(5)原因是鈉離子和氯離子可以進入細胞,從而改變細胞液的濃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