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生物常用數量關系式匯總1. 多肽、蛋白質分子中的氨基酸數目與所含肽鍵數的關系: (1)多肽鏈中的肽鍵數=組成該多肽的氨基酸數—1;(2)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該蛋白質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數—其肽鏈條數。例如:牛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縮合成的兩條肽鏈進一步構成的,在每個胰島素分子中即含肽鍵51—2=49個。2. 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及DNA分子數與體細胞、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及DNA分子數的關系:(1)若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條數為N條,則: 體細胞中染色體條數=性原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初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2N條; 次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N條(減II前、中期)或2N條(減II后、末期)。 (2)若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DNA分子數為M,則: 體細胞中DNA分子數=2M; 性原細胞中DNA分子數=2M(DNA復制前)或4M(DNA復制后); 初級性母細胞中DNA分子數=4M; 次級性母細胞中DNA分子數2M。3. DNA分子中堿基組成的有關數量關系式:DNA分子在結構上有一重要特點:其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間的堿基對的組成遵循堿基配對原則,據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關系式:(1)在整個DNA分子中:A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任意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占DNA分子中堿基總數的50%。即(A+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A+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DNA分子中堿基總數的50%。(2) 在DNA分子的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長鏈之間:設DNA分子的一條鏈為A鏈,另一鏈為B鏈,則:A鏈中 A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B鏈中T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反之亦然;A鏈中 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B鏈中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反之亦然;A鏈中某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如(A+G)]=B鏈中另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相應的為(T+C)];A鏈中某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如(A+G)]與另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相應的為(T+C)]的比值=B鏈中該比值的倒數。例如:若A鏈中(A+G)/(T+C)=0.4,則B鏈中(A+G)/(T+C)=2.5。(3) 整個DNA分子與它的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長鏈之間:整個DNA分子中相對應的兩種堿基數之和[(A+T)或(G+C)]所占的比例=其每一單鏈中這兩種堿基數之和[(A+T)或(G+C)]在該單鏈中所占的比例。例如:若某DNA分子中(A+T)占堿基總數的43%,則其每一單鏈中(A+T)也都各占單鏈中堿基總數的43%。整個DNA分子中某一堿基所占的比例=該堿基在每一單鏈中所占的比例之和的一半。例如:若某DNA分子中,A鏈中A占10%,B鏈中A占24%,則該DNA分子中A占整個DNA分子全部堿基的17%。 4. DNA復制的有關數量關系式:DNA復制的特點是一母鏈為模板,按照堿基配對原則,進行半保留復制。據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關系式:(1)若以32P標記某DNA分子,再將其轉移到不含32P的環境中,該DNA分子經連續n代復制后:含 32P的DNA分子數=2個,占復制產生的DNA分子總數的1/2n-1;復制后產生的不含32P的DNA分子數為(2n—2)個,占復制產生的DNA分子總數的1—1/2n-1;復制后產生的不含32P的脫氧核苷酸鏈的條數為(2n+1—2),占脫氧核苷酸鏈總條數的比例為(2n+1—2)/2=1—1/2n。 (2) 若某DNA分子中含某種堿基X個,則該DNA分子進行n次復制,需含該堿基的脫氧核苷酸分子數=(X+2X+4X+......+2n-1)個=[(2n—1)]X個。5. 基因中的堿基(對)數與其控制合成的多肽或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的關系:多肽或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相應基因中的堿基對數x1/3;亦即多肽或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相應基因中的堿基數x1/6。6. 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體連續自交n代,第n子代中,雜合體占(1/2)n,純合體占1—(1/2)n。7. 關于自由組合規律的有關數量關系式:若n對等位基因是自由組合的,則:(1)個體產生的配子種數=2n種。例如:AaBbCc個體可產生23=8種配子。(2)子代的組合方式=雌配子種數X雄配子種數。例如:AaBbXAaBb的子代共有22X22=16種。(3)子代表現型的種類=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表現型數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表現型數2X2=4種。(4)子代表現型的比例=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表現型之比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表現型之比為(3:1)X(3:1)=9:3:3:1。(5)子代某種表現型所占的比例=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子代的相應表現型比例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中表現型為AB所占的比例為3/4X3/4=9/16。(6)子代的基因型種數=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子代的各對基因的基因型種數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中基因型種數3X3=9種。(7)子代的基因型的比例=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基因型的比例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基因型的比例為(1:2:1)X(1:2:1)=1:2:1:2:4:2:1:2:1。 (8) 子代中某基因型所占的比例=親代每對性狀分別相交產生的子代的相應基因型比例的乘積。例如:AaBbXAaBb的子代中基因型AaBb所占的比例為2/4X2/4=1/4。8. 有關基因互換的關系式: (1)基因的互換率=(基因重組的配子數/總配子數)X100%;如在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中,F1灰身長翅雌果蠅的基因互換率即為16%[(8+8)/(42+42+8+8)]。(2)初級性母細胞中發生染色體互換的比例=基因的互換率X2。如在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中,F1灰身長翅雌果蠅在減數分裂中發生染色體互換的初級卵母細胞占16%X2=32%。9. 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關系式:(1) 若某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產者固定了X千焦的太陽能,則流入該生態系統第n營養級生物體內的能量≤(20%)n-1*X千焦,能被第n營養級生物利用的能量≤(20%)n-1*(1161/2870)*X千焦。(2) 欲使第n營養級生物增加YKg(有機物),需第m營養級生物(m<n)≥Y(20%)n-mK(有機物)。(3)若某生態系統被某中在生物體內有積累作用的有毒物質污染,設第m營養級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為Zppm,則第n營養級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為≥Z/20%)n-mppm(m<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