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圖表題之裝置圖1.右圖所示的兩盆相似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可透光,其余條件均相同。在較強光照兩小時后,其結果最可能是 CA.甲植物增重,裝置內氣體的量減少 B.乙植物增重,裝置內氣體的量減少C.甲植物減輕,裝置內氣體的量不變 D.乙植物減輕,裝置內氣體的量不變2.圖2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濃度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圖2A.將整個裝置放在光下,毛細管內的紅色液滴會向左移動B.將整個裝置置于暗室,一段時間后檢查紅色液滴是否移動,可以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C.當NaHCO3溶液濃度不變時,在B內加入少量蠕蟲,對紅色液滴移動不產生明顯影響D.為使對照更具說服力,應將伊爾藻置于蒸餾水中(不含NaHCO3) 的燒杯中【解析】C 氣體產生量增加,紅色液滴移動加快,因為蠕蟲呼吸產生CO2增加了水中的CO2濃度,增加了光合作用強度。3.圖3是一個有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間有一小孔,小孔處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過)將兩槽完全隔開,左槽中裝有麥芽糖溶液,右槽中裝有蔗糖溶液,兩側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麥芽糖溶液的物質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麥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關于這個實驗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圖3A.左槽液面上升 B.利用了酶的專一性 C.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D.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解析】C 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為葡萄糖使左側濃度上升;由于無對照實驗(無機催化劑催化麥芽糖)不能說明酶的高效性。4.在科學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質不同。測定發芽種子呼吸商的裝置如下圖。 關閉活塞,在25℃下經20分鐘讀出刻度管中著色液移動距離。設裝置1和裝置2的著色液分別向左移動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內氣體體積的減少。請回答: (1)裝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 (2)x代表 值,y代表 值。 (3)若測得x=200(mm),y=30(mm),則該發芽種子的呼吸商是 。 (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則應將該裝置放于何種條件下進行,為什么? 。 (5)為使測得的x和y值更精確,還應再設置一對照裝置。對照裝置的容器和小瓶中應分別放入 。設對照的目的是 【解析】本題以呼吸作用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對實驗裝置的觀察和理解,同時考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審題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接受關于“呼吸商”的知識,另一方面要通過細心看圖,聯系題干文字說明,聯系課本知識,分析裝置中各部件的作用,特別是測量部件和兩裝置不同的部件,從而明確實驗的原理和方法。 本實驗的原理是:種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裝置1釋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吸收氧的體積(X)則可通過著色液移動直接測出;裝置2試管中為蒸餾水,其氣體體積的減小代表消耗氧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Y),通過著色液移動測出。(1)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的體積;消耗氧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0.85(4)黑暗。避免因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作用的氣體量的變化(5)死的發芽種子和蒸餾水;用于校正裝置1和2內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積變化5.下圖是某同學為了研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制作的一個實驗裝置。開始時錐形瓶中裝滿了質量分數為2%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適量的酵母菌。發酵過程中液體會進入移液管,并從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讀出進入移液管的液體量。時間(min)4℃10℃20℃35℃55℃100.20.40.70201.01.31.20.130.11.92.22.80.240.23.13.34.40.350.34.04.55.00.4 表中是該同學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單位:mL)。(1)表中數據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的 的量。(2)20℃時酵母菌蔗糖液產生CO2的平均速率是 mL/min。(3)最有利于酵母菌發酵的溫度是 ,在此溫度條件下預計在第5分鐘到第6分鐘之間移液管中增加的液體量比第4分鐘到第5分鐘之間增加的量 (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4)實驗中小液滴移動的方向是向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據表中數據,三角瓶內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_____分鐘。繪出35℃時,酒精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1)CO2 (2)0.9 (3)35℃ 少 蔗糖被消耗了(4)(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 CO2,增大了三角瓶中氣體壓力。(5)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發酵作用增強,超過這一范圍,發酵減弱。(6)4 (5)見右圖6.下圖是用蒸騰計測定植物吸水和蒸騰速率的實驗裝置:(1)裝置建成后,測定時間為20 h。實驗前后數字天平上的整個實驗裝置重量分別為346.2g和339.8g;刻度玻璃管讀數分別為5.6cm3和13.8cm3。則枝條平均吸水速率為 g.h—1,枝條平均蒸騰速率為 g.h—1。(2)若在此裝置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光照強度與植物蒸騰失水速率的關系,實驗結果如圖所示:①根據圖示實驗裝置,如何建立本實驗的對照組(用文字說明)?對照組有何意義?②請指出實驗過程中應控制恒定不變的環境因素是 (指出一項即可)。③為什么說圖示實驗結果表明,實驗過程中環境條件的恒定性控制得很好?④每一次在給定的光照條件下測定時,要等裝置建成15min后再進行的理由是 。⑤在實驗給定的溫度條件下,實驗植物氣孔完全開放的最小光照強度是 。 (1)0.41 0.32 (2)①與圖中裝置相似,只是用一個塑料管(管壁帶有很多小孔,直徑與枝條的莖相同,頂端封閉)代替圖中的枝條。可以通過對照實驗論證“植物失水是否包括非生命過程的蒸發和生命過程的蒸騰作用”這一實驗假說;可以通過對照組的實驗結果來隨時調控環境因素的恒定性,即用對照組來監控實驗組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否恒定不變 ②溫度、濕度、風速等 ③因為對照組的氣體蒸發量一定是穩定不變的 ④讓植物有充足的時間適應給定的光照條件,避免其它光照條件的影響,使實驗更準確 ⑤30 klux7.下圖是某生命科學研究院利用玉米種子作為實驗材料所做的一些科學實驗。請認真讀圖并問答下列各題: (1)實驗裝置A中的玉米種子,在萌發成為綠色幼苗的過程中,其代謝類型(營養方式)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這就是_____;玉米的根系自始至終保持著的吸水方式是______________。(2)取B株幼苗的莖尖進行組織培養(圖B→C)。發育成植株D,取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門如(圖E→F),又發育成為F植株。①從生殖方式上分析,B→D和E→F分別屬于___________生殖。②從細胞分裂方式上分析。B→D→E→F過程中分別發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③從遺傳特點上分析,D和F性狀表現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②是將純種黃色玉米種子搭載“神州x號”飛船進行失重和宇宙射線處理。③是從太空返回的玉米種子種植后的高大植株,④是③自花受粉所結的果穗,其上出現了從來沒有見過的“紅粒”性狀。那么,這性狀的出現是__________________結構改變引起的。(1)異養到自養 吸脹吸水和滲透吸水 (2)①無性和有性 ②有絲、減數、有絲 ③D株保持親代優良性狀,F株的性狀與親代不一定相同 (3)DNA或基因或遺傳物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