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尋找達爾文的足跡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搜集的有關進化問題的資料分析,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資料,對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2.在探究生物進化的問題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3.能根據事實資料解釋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闡釋人類的進化歷程。
【學習重難點】
1.通過對搜集的有關進化問題的資料分析,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資料,對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2.在探究生物進化的問題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學習過程】
一、探索導航
搜集有關達爾文的故事,講一講。
達爾文簡介:達爾文1809年出生在英國,從小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1828年在劍橋大學學習神學。1831年大學畢業,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到“貝格爾”號軍艦作環球考察;1832年,達爾文在巴西海拔4000米的山上發現了貝殼化石,經過反復思索他終于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1836年10月,達爾文回到英國,1842年,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寫成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二、探究過程
(一)交流一:當個“小小達爾文”
1.人是怎么來的?(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龍是怎么滅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里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鳥是怎么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檢測】
一、填空題
1.最早的馬只有 那么大,生活在森林里,稱為 ,其前蹄有 趾,后蹄有 趾。
2.大約 40 億年前, 地球曾遭受一群 和 的撞擊,持續約
億年, 由此在地球上引起了異常毀滅性的爆炸,科學家稱之為 。
3.有些科學家認為 撞擊地球使恐龍突然滅絕。
4.從我國出土的大量 的情況來看,鳥類與 的關系比較密切。
5.2009 年 10 月,在 諸城市的恐龍澗,發現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豐富的恐龍化石群。
6.達爾文在_________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7.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說明物種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的演變過程。
8.在人類開始商業捕鯨活動之前,北大西洋海域的鯨魚數量大概為現在的2-24倍,確定在人類還未開始商業捕鯨活動的時候,北大西洋一帶的鯨魚數量大約為86.5萬頭。通過實例,解釋一下“適者生存”的含義。
9.人類進化經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階段。
10.人類的進化歷程是對工具的選擇和使用的過程,從四肢行走的猿人到直立行走的人,人的發展和進步是______的結果——______創造了人。
二、選擇題
1.( )是演化出最早的單趾馬。
A 、始新馬 B.漸新馬 C.上新馬
2.在人類進化史上,下列距今 200 萬年前的是( )
A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 B 、能人(早期智人) C.爪哇人(晚期猿人)
3.( )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A 、 6500 萬 B.1 億 C.2 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