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 輔導講義 第5講:溶液及溶解度(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 輔導講義 第5講:溶液及溶解度(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 5 講 溶液及溶解度
一、溶液
溶液
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質、溶劑
①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
②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
溶液的特點
均一性。均一是指溶液內部各處性質和組成(密度、濃度)相同;
穩定性。穩定是指外界條件不變,溶質和溶劑不會分離;
混合物。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故是混合物。
特別提醒: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
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定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溶質是固體、氣體,溶劑是液體。
兩種液體互溶時,一般情況下量多者為溶劑,量少者為溶質。但有水時,不論水的多少,水是溶 劑。
水是最常見的也是較好的溶劑。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劑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特別提醒:無特殊說明,默認為溶劑是水。
懸濁液、乳濁液
懸濁液是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血液。
乳濁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
懸濁液和乳濁液合稱濁液,它們的特點是不均一、不穩定。
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
名稱
特征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
長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徑<1 納米
直徑> 0.1 微米
直徑> 0.1 微米
二、溶解度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 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不
飽和溶液。
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標準:是否能繼續溶解該種溶質。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對大多數物質來說)
特殊物質,如氫氧化鈣:從飽和到不飽和需要添加溶劑或降低溫度。
人們常把溶有較多溶質的溶液稱為濃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的溶液稱為稀溶液。
溶解度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 100g 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稱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
四要素:①一定溫度;②100g 溶劑;③達到飽和狀態;④溶質質量。
符號是 S,單位是 g。
含義:“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31.6g”的含義在 20℃時,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硝酸鉀。
在 20℃時,硝酸鉀在 100g 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 31.6g。
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①溶質種類
②溶劑種類
③溫度:a. 絕大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鉀、硝酸銨
少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不大;如氯化鈉(食鹽)
極少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氫氧化鈣(熟石灰)
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①溶質種類
②溶劑種類
③溫度: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壓強: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物質的溶解性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我們將物質的溶解性分為以下四種:
溶解度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20℃溶解度
>10g
1g~10g
0.01g~1g
<0.01g
三、溶解度曲線
通過實驗測出物質在各個不同溫度的溶解度, 運用數學方法可以繪制出溶解度曲線。溶解度曲線表示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曲線上每個點表示某溫度下某溶質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
曲線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
曲線表示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小的情況;
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曲線上每個點所配制的溶液是該溫度下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該溶 質的不飽和溶液。

特別提醒:
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氯化鈉;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四、溶解度的計算
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計算物質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飽和的。
由于在飽和溶液中,溶液、溶劑和飽和溶液的質量比是確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飽和溶液中的溶質、溶劑和溶液質量之間存在著對應的定量關系:
m質 (
m劑
S m質

100g m液
( S
100克( S


題型一:溶液
【例 1】 碘單質有毒,沾在衣服上很難洗凈,它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質
溶劑


酒精
苯(一種有機溶劑,有毒)
汽油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斷,洗凈衣服上的碘污漬又對人體無害的最佳選擇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答案】C
【解析】A、碘微溶于水,洗凈衣服上的碘污漬不能用水,B、碘可溶于酒精,但溶解量不大,C、 碘易溶于汽油,且汽油無毒,D、碘易溶于苯,但苯有毒。
【變式訓練】
假如你的尼龍衣物沾上油漆,你會利用以下哪種性質的物質來清洗?( )
溶劑
對尼龍
對油漆
A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B
能溶解
不能溶解
C
不能溶解
能溶解
D
能溶解
能溶解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對尼龍、油漆都不能溶解,所以不能用于清洗尼龍衣物沾上油漆,故 A 錯誤;
B、能溶解尼龍,所以不能用于清洗尼龍衣物沾上油漆,故 B 錯誤;
C、該物質應該能溶解油漆,而不能溶解尼龍,所以能用于清洗尼龍衣物沾上油漆,故 C 正確;
D、對尼龍、油漆都能溶解,所以不能用于清洗尼龍衣物沾上油漆,故 D 錯誤;
下列洗滌污物的方法屬于溶解的是( )
A.用稀鹽酸洗滌暖水瓶中的水垢 B.用洗滌靈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滌沾到手上的碘酒 D.用鋼絲刷擦洗鍋體外壁的黑色物質
【答案】C
【解析】A、用稀鹽酸洗滌暖水瓶中的水垢,利用的是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故選項錯誤。
B、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將大的油滴分散成細小的油滴隨水沖走,用洗滌靈洗滌餐具上的油污,利 用的是乳化作用,故選項錯誤。
C、用酒精洗滌沾到手上的碘酒,是利用了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選項正確。
D、用鋼絲刷擦洗鍋體外壁的黑色物質,是利用了鋼絲刷將外壁的黑色物質摩擦擦去,故選項錯誤
【例 2】下列物質不屬于溶液的是( )
A.生理鹽水 B.白醋 C.碘酒 D.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生理鹽水屬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 A 錯;
B、白醋屬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 B 錯;
C、碘酒屬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 C 錯;
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不屬于溶液,屬于純凈物,故 D 正確。
【變式訓練】
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下列有“水”字的物質,屬于溶液的是( )
A.蒸餾水 B.泥水 C.硬水 D.油水
【答案】C
【解析】A、蒸餾水是純凈物,不屬于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選項錯誤。
B、泥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泥水不屬于溶液,故選項錯誤。 C、硬水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選項正確。
D、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油水不屬于溶液,故選項錯誤。
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瓶合格的生理鹽水密封一段時間,不會出現渾濁
D.實驗室常將固體藥品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餾水,故
A 說法錯誤;
B、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最少有兩種物質,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 B 說法正確;
C、溶液具有穩定性,密封一段時間,不會出現渾濁,故 C 說法正確;
D、溶液中進行的反應接觸面積大,反應速率快,故 D 說法正確。
【例 3】判斷下列各溶液中溶質、溶劑:
澄清石灰水
稀硫酸
碘酒
鎂與稀硫酸恰好反應后溶液
稀鹽酸
空氣
溶質
溶劑
【解析】
澄清石灰水
硫酸
碘酒
鎂與稀硫酸恰好反應后溶液
稀鹽酸
空氣
溶質
氫氧化鈣
硫酸

硫酸鎂
氯化氫
氧氣、二氧化碳等
溶劑


酒精


氮氣
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氫氧化鈣是溶質,水是溶劑.
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硫酸是溶質,水是溶劑.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質,酒精是溶劑.
鎂與稀硫酸恰好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硫酸鎂是溶質,水是溶劑. 稀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氯化氫是溶質,水為溶劑.
空氣可以看做是以但其為溶劑的溶液,氧氣、二氧化碳等是溶質,氮氣是溶劑.
【變式訓練】
填寫下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名稱.
溶液
溶質
溶劑
碘酒溶液
酒精
0.9 的生理鹽水
氯化鈉
白酒

過氧化氫溶液

【解析】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
0.9%的生理鹽水是氯化鈉的水溶液,故溶質是氯化鈉,溶劑是水; 白酒中溶質是酒精;溶劑是水;
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是過氧化氫,溶劑是水。
將少量的(1)面粉(2)味精(3)胡椒粉(4)醋(5)菜油,分別加入水中,振蕩后,其中 形成懸濁液, 形成乳濁液, 形成溶液。
【答案】①③;⑤;②④.
【解析】①面粉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形成懸濁液;②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③胡椒粉不溶于水, 本身是固體,它和水混合后形成懸濁液;④醋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⑤菜油是液體,不溶于水,能形成 乳濁液。
王強收集了四種物質①鋇餐 ②泥水 ③牛奶 ④碘酒
其中是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填序號)
【答案】④;①②.
【解析】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均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均屬于溶液.
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屬于乳濁液;
泥沙、硫酸鋇難溶于水,把泥沙、硫酸鋇放到水里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 濁液.
題型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例 4】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質的量較多的是 ,含溶質的質量較少的是 。
①對于同一種溶質來說,在相同溫度時,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 (填“濃”或“稀”).
②判斷: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
【答案】濃溶液;稀溶液;①濃;②正確;正確.
【解析】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 液里,含溶質的量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質量較少的是稀溶液.
①對同一溶質來說,在相同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②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氫 氧化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也可能是較濃的溶液.
【變式訓練】
20℃時,往 50 克 KNO3 溶液中加入 5gKNO3 晶體,充分攪拌后部分晶體未溶解,稍加熱后,晶體全部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攪拌后加熱前一定是飽和溶液 B.攪拌后加熱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加熱后一定是飽和溶液 D.加熱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答案】A
【解析】A、20℃時,往 50g 硝酸鉀溶液中加入 5g 硝酸鉀晶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晶體未溶,攪拌后及加熱前一定是飽和的,A 答案正確;
B、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晶體未溶,攪拌后及加熱前一定是飽和的,B 答案不正確;
C、稍加熱后,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飽和、可能飽和,C 答案不正確;
D、稍加熱后,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飽和、可能飽和,D 答案不正確。
對于多數固體溶質的不飽和溶液,要使之成為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同種溶質;④加溶劑;⑤恒溫蒸發溶劑.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根據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及特點,說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變方法及飽和溶 液的判斷方法.
解: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不飽和溶液則是在同樣條 件下可以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由此可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都和溶質的量、溶劑的量和溶液的 溫度有關,且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要把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繼續加 入該溶質、不改變溫度時蒸發溶劑或降低溶液的溫度等方法。
題型三: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例 5】如表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由表中數據可知,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物質是 。
(2)30℃時 100g 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g,甲、乙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在 之間。
(3)向燒杯中加入 100g 水和 90g 乙配成 70℃的溶液,再冷卻到 20℃,燒杯中析出固體 g。
【答案】(1)乙;(2)36.3;(3)20℃~30℃;(4)58.4。
【解析】(1)根據表中信息可知: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物質是乙;
(2)根據表中信息可知:3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36.3g,即 30℃時 100g 水最多只能溶解甲 36.3g, 甲和乙物質溶解度相同的溫度,即是判斷該段中溶解度的數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經分析知在20℃~30℃時這兩種物質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3)7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為 138g,向燒杯中加入 100g 水和 90g 乙配成 70℃的溶液,乙物質全部溶解,2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為 31.6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1.6g,故向燒杯中加入 100g 水和 90g 乙配成 70℃的溶液,再冷卻到 20℃,燒杯中析出固體為:90g-31.6g=58.4g。
【變式訓練】
如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溫度/℃
10
20
30
40
50
硝酸鉀的溶解度 g/100g
20.9
3l.6
45.8
63.9
85.5
氯化鈉的溶解度 g/100g
35.8
36.0
36.3
36.6
37.0
(1)從表中數據分析,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 .硝酸鉀和氯化鈉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在 (填字母)之間。
A.20~30℃ B.30~40℃ C.40~50℃
(2)20℃,將 50g 硝酸鉀與 l00g 水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得到的溶液質量是 g,該硝酸鉀 溶液屬于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保持溫度 20℃,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 。
【答案】(1)硝酸鉀;A;(2)131.6,飽和;(3)增加溶質.
【解析】(1)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
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硝酸鉀和氯化鈉在 20℃~30℃范圍內有相同的數值,故選:A;
(2)20℃,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31.6g,所以將 50g 硝酸鉀與 100g 水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得到的溶液質量是 131.6g,溶解后有剩余,形成的是飽和溶液;
(3)保持溫度 20℃,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
發展漁業生產,豐富人們的餐桌是我市菜籃子工程的任務之一,如圖是養魚戶的池塘請回答
在炎熱的夏天,發現魚浮頭現象,原因是什么?
在下雨之前,也出現魚浮頭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解決上述現象的方法之一,是將水噴向空中,簡述原理。
【解析】(1)氣體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夏季氣溫高,氧氣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減弱,水中溶解的氧氣減少,所以出現魚浮頭現象;故 填: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變小;
在下雨之前,氣壓低,氣體的溶解度隨著壓強的減小而減小,所以在下雨之前,也出現魚浮頭的 現象;故填:壓強變小,氣體的溶解度變小;
養魚池設立幾個水泵,把水噴向空中,水與空氣的接面積增大,溶于水的氧氣含量增加;故填:
增大了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如圖是對 20℃一定質量的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請回答。
蒸發前原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n 的數值是 。
依據上述實驗,你認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 (填字母)的。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C.無法判斷
(3)20℃時,甲溶液的溶液的溶解度為 克。
【答案】不飽和;11;C;50。
【解析】(1)20℃一定質量甲的溶液,蒸發前的燒杯底部沒有固體,第一次蒸發 10g 水,析出 1g 晶體,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第二次蒸發 10g 水析出 6g-1g=5g 晶體,則蒸發前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第二次蒸發溶液是飽和溶液,故第三次蒸發 10g 水會析出 5g 晶體,共析出 6g+5g=11g 晶體, 故 n 的數值是 11。
上述實驗,是蒸發水分析出晶體,過程中溫度不變,無法確定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3)20℃,該飽和溶液蒸發 10g 水,會析出 5g 晶體,則 20℃,100g 水溶解 50g 固體甲能達到飽和狀態,故甲物質在 20℃時的溶解度是 50g。
題型四:溶解度曲線
【例 6】固體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解度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20℃時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M、N 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試完成下列問題:
(1)20℃時 M 物質的溶解性屬于 。
在 20℃時,M、N 兩種物質的 相等。
在 30℃時,將 20 g M 物質(不含結晶水)完全溶于 100 g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若要將其轉化成飽和溶液,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再加入 30 g M 物質
將溫度降低到 10℃
倒掉溶液 30 g.
【答案】易溶;溶解度;AB;
【解析】(1)由曲線圖中查出 20℃時,M 的溶解度為 35g,大于 10g,屬易溶.
(2)20℃時,M、N 的溶解度曲線相交,說明它們的溶解度相等.
(3)由曲線圖看出,30℃時,M 溶液要變成飽和,需要再加入 30gM,或將溫度降低到 10℃.
【變式訓練】
B、C 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時,A、B 兩種物質在 100g 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質量相等;
若 B 中混有少量的 A,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純 B;
現有接近飽和的 C 物質溶液,使其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①加入 C 物質;②恒溫蒸發溶劑;③ ;
t3℃時將 20g A 物質放入 50g 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
將 t3℃時等質量的 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 t1℃時,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答案】t2;蒸發溶劑(或蒸發結晶);升高溫度;20%;C>B>A;
【解析】(1)A、B 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點對應的溫度是 t2℃,說明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也就是 t2℃,A、B 兩種物質在 100g 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質量相等;故填:t2;
從題目提供的信息可得:A 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提純 A 最好用降溫結晶,B 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得到 B 的晶體,最好采用蒸發結晶.故答案為:故填:蒸發結晶(或蒸發溶劑);
由圖象可知,C 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要把 C 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故填:升高溫度;
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 A 物質的溶解度是 25g,也就是在該溫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 A
物質 25g,50g 水中最多溶解 12.5g,那么 t3℃時將 20g A 物質放入 50g 水中,充分攪拌,并不能完全
25g
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5g (100g
(100% =20%;故填:

20%;
將 t3℃時等質量的 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 t1℃時,A、B 析出晶體,A 析出的多;
C 變成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不變,所以降溫后溶液質量大小關系是:C>B>A.故填:C>B>A。
如圖是 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 與 c 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 P 點。據圖回答:
(1)P 點的含義是 。
t1℃時 30g a 物質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斷攪拌,能形成 80g 溶液嗎? (填“能”或“不能”)。
t2℃時,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 (填物質序號)。
【答案】在 t1℃時,ac 的溶解度相等;不能;c<b<a
【解析】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比較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查出 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一定量的溶劑中是否可以溶解一定的溶質;固體的溶解度是 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 100g 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解:(1)P 點是 a 和 c 的溶解度曲線在 t1℃時交于一點,即在 t1℃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為: 在 t1℃時,ac 的溶解度相等;
由于在 t1℃時,a 的溶解度是 20g,即在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0ga,則在 50g 水中最多溶解 10ga,故答案為:不能
根據三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 t2℃時,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 a>b>c,故答案為:c<b<a
【例 7】張老師在講授溶液時,用固體 M 做了如下實驗,圖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攪拌后靜置的現象, 請回答相關問題(忽略水的揮發):
上述燒杯中,溶液質量最大的是 (填序號)。
上述實驗可以判斷物質 M 的溶解度曲線是圖二對應的
(填序號)。
甲、乙、丙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飽和狀態的是 (填序號)。
根據圖二,若要使丁燒杯中的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狀態,還需要加 入 g 的 M 固體。
【答案】(1)丁;(2)A;(3)乙;(4)8。
【解析】(1)通過分析燒杯中固體溶解的現象,甲燒杯中的溶質是5g,乙燒杯中的溶質小于 10g,丙燒杯中的溶質是 10g,丁燒杯中的溶質是 15g,所以溶液質量最大的是丁;
(2)30℃時,丙燒杯中 50g 水溶解固體 15g 后,沒有固體剩余,所以 M 物質的溶解度在 30℃時, 大于或等于 30g,所以判斷物質 M 的溶解度曲線是圖二對應的 A;
甲、丙的燒杯底部沒有固體剩余,所以可能是飽和溶液,乙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所以一定 是飽和溶液;
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30℃時,M 物質的溶解度是 46g,所以要使丁燒杯中的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狀態,還需要加入 M 固體的質量是:23g-15g=8g。
【變式訓練】
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一所示.
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或“減小”)
將 45g 甲物質分成三等分,分別加入到盛有 100mL 水的燒杯中,形成 t1℃時甲的不飽和溶液。如圖二所示,再分別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將它們都變成甲的飽 和溶液。此時,燒杯②中溶質質量最大,燒杯③中的溶液質量最小。則方法一是 。
【答案】(1)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30g,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就是變化比甲小一些;故答案為:30g;增大;
(2)將 45g 甲物質分成三等分,分別加入到盛有 100mL 水的燒杯中,形成 t1℃時甲的不飽和溶液.如圖二所示,再分別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將它們都變成甲的飽和溶 液.此時,燒杯②中溶質質量最大,因為它加的是溶質;燒杯③中的溶液質量最小,因為它是蒸發了 溶劑;則方法一是降低溫度;故答案為:降低溫度
20℃,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盛有 100 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 1,加熱到 50℃現象如圖 2,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 3.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 1 中一定為飽和溶液的是 ;
由以上實驗可得出結論: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有 、 ;
圖 3 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線是 N,判斷依據是 .
【答案】(1)甲;(2)溶質的性質;溫度;
(3)2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而圖 3 中在 20℃時,N 曲線的溶解度大于 M 曲線的溶解度.
【解析】(1)從圖 1 中可以知道甲沒有完全溶解,則說明甲中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由圖 1 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在 20℃時不同,說明物質的溶解度與溶質的性質有關,升高溫度甲又溶解,說明物質的溶解度還受溫度的影響;
根據圖 1 中信息可以知道 2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圖 3 中在 20℃時,N 曲線的溶解度大于 M 曲線的溶解度,故 N 表示的是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題型五:溶解度的計算
【例 8】X、Y 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20℃時,50 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15 克 X 物質,40℃時,
20 克水中溶解 6 克 Y 物質恰好飽和,則 30℃時,X、Y 在水中的溶解度( ) A.X>Y B.X【答案】A
【解析】20℃時,50 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15 克 X 物質,則 20℃時,X 物質的溶解度為 30 克。
40℃時,20 克水中溶解 6 克 Y 物質恰好飽和,則 40℃時,Y 物質的溶解度為 30 克。
因 X 物質與 Y 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在 30℃時,Y 物質的溶解度一定小于 30 克, 所以 30℃時 X 與 Y 的溶解度相比 X>Y。
【變式訓練】
現有 20℃時 B 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120 克,先恒溫蒸發 10 克水析出固體 2 克,再恒溫蒸發 20 克水,又析出固體 8 克(假設析出的固體不帶結晶水),20℃時 B 物質的溶解度是( )
A.20 克 B.30 克 C.40 克 D.無法計算
【答案】C
【解析】根據溶解度的定義考慮,在該溫度下 100g 溶劑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質量.
20℃時 B 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120 克,先恒溫蒸發 10 克水析出固體 2 克,此時溶液屬于飽和溶液,再蒸發,就是飽和溶液蒸發,再恒溫蒸發 20 克水,又析出固體 8 克,即 20g 水中只能溶解 8gB 物質,所以100g 水中最多溶解 B 物質 40g,所以 20℃時 B 物質的溶解度是 40g。
在 t℃時,硝酸鉀溶液 200 克.恒溫蒸發 10 克水時.析出 2 克硝酸鉀;再恒溫蒸發 10 克水,析出 2.4
克硝酸鉀。求:
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
若繼續蒸發水 30 克,將析出多少克硝酸鉀?
原 200 克硝酸鉀溶液中含有多少克溶質?
【答案】24g;7.2g;71.6g。
【解析】(1)先蒸發 10g 水,析出 2 克硝酸鉀晶體;在恒溫下,繼續蒸發掉 10 克水,析出 2.4 克硝酸
鉀晶體,說明第一次蒸發前是不飽和溶液;第二次蒸發掉 10 克水,析出 2.4 克硝酸鉀晶體,即:100g 水中只能溶解 24g 硝酸鉀,100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24g,所以 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24g。
(2)若繼續蒸發水 30 克.將析出硝酸鉀的質量為:2.4g×3=7.2g。
(3)原 200 克硝酸鉀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為:(200-10)g÷10g×2.4g+2g=71.6g


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 C )
A.將硬水變為軟水 B.用洗潔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海水曬鹽
生活中的下列物質放入水中,攪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B )
A.花生油 B.氯化鈉 C.冰 D.面粉
現對某物質 A 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若蒸發 10 克水析出 a 克固體,若蒸發 20 克水析出 b 克固體,若蒸發 30 克水析出 c 克固體.則下列各關系式正確的是( B )
A.c=a+b B.c=2b﹣a C.c=2b+a D.c=2a+b
在 20℃時,將 18.6 克 A 物質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攪拌,有 1.6 克 A 物質未溶解.則 20℃時,A 物質的溶解度為( D )
A.37.2 克 B.18.6 克 C.34 D.34 克
將某硝酸鉀溶液蒸發掉 100g 水,無晶體析出,再蒸發掉 100g 水后,析出 20g 硝酸鉀固體.則此溫度下硝酸鉀的溶解度( D )
A.一定等于 20g B.一定不等于 20g C.小于或等于 20g D.大于或等于 20g
下圖是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圖.現有 10℃含 l00g 水的澄清氫氧化鈣飽和溶液.若把該溶液用水浴加熱到 60℃(水的蒸發忽略不汁),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
A.溶液變為不飽和 B.會有溶質析出 C.溶質質量分數變小 D.溶液仍飽和
炎熱的夏天,小青打開冰箱,從 4℃的儲藏室里拿出一杯杯底有少量蔗糖晶體的溶液 a,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晶體消失了,得到溶液 b.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4℃時,a 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a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 b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C.室溫下,b 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蔗糖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有一杯 t℃時的硝酸鉀溶液,在該溶液中加入 x 克硝酸鉀晶體,充分攪拌后有 y 克沒有溶解;若將原溶液加熱蒸發掉 2 克水再冷卻至原溫度,溶液恰好達到飽和,則 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C )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現在 20℃下用蔗糖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該蔗糖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飽和溶液,若要讓試管中的蔗糖固體全部溶解,下列辦法不可行的是 (填序號)。
①試管內加入適量水 ②燒杯內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固體
③燒杯內加入適量生石灰 ④燒杯內加入適量硝酸銨固體
【答案】一定;④
【解析】由圖示可知,有未溶解的蔗糖,該蔗糖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①試管內加入適量水,能溶解蔗糖,故符合題意;
②燒杯內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能溶解蔗糖,故符合題意;
③燒杯內加入適量生石灰,生石灰溶于水放熱,會溶解蔗糖,故符合題意;
④燒杯內加入適量硝酸銨固體,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會析出的蔗糖,故不符合題意
如圖所示,甲、乙兩試管中分別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石灰水的飽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體存在.若向試管外的燒杯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請分析推斷產生的現象和原因: 。
【答案】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使試管中溶液的溫度升高,因為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故固體減少;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固體增多.
【解析】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氫氧化鈣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為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使試管中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升高,甲試管中的固體減少;氫 氧化鈣的溶解度降低,有氫氧化鈣固體析出,乙試管中固體增多。
燒開水時,加熱不久在鍋底出現許多氣泡,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打開汽水瓶蓋時,有大量的氣泡由瓶口逸出,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 .20℃,100KPa 時, 氧氣的溶解度為 0.031,則該條件下 1 升水可溶解氧氣 升,即達飽和狀態.在相同條件下,氮氣的溶解度為 0.015,這說明氧氣比氮氣 (難或易)溶解于水.
【答案】減小,增大,0.031,易.
【解析】燒開水時,加熱不久在鍋底出現許多氣泡,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打開 汽水瓶蓋時,有大量的氣泡由瓶口逸出,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20℃,100KPa 時,氧氣的溶解度為 0.031,則該條件下 1 升水可溶解氧氣 0.031 升,即達飽和狀態.在相同條件下,
氮氣的溶解度為 0.015,則該條件下 1 升水可溶解氮氣 0.015 升,即達飽和狀態,這說明氧氣比氮氣易溶解于水.
甲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a、b、c、d 為圖象中的四個點.
①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 g.
②t2℃時,25g 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質 g.
③要使甲物質的飽和溶液成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答案】30;15;加水或升溫。
A、B 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根據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現有常溫下 B 的不飽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劑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將其變成飽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
現有一杯 t1℃時含 A、B 兩種物質且均飽和的混合溶液,若要從中分離出少量 A 的純凈物,其操作方法是 .
【答案】加入溶質;降溫結晶。
如左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右圖所示兩個燒杯中各盛有 20℃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方法中能使甲物質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溶解時攪拌 B.升高溫度 C.降低溫度 D.增加水的質量
在 80℃時,將 55 克甲物質放到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質量是 克.
不改變溶質質量分數使接近飽和的乙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
當溫度由 20℃升高到 60℃時(不考慮水分蒸發),B 燒杯中固體質量增多,則 B 燒杯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甲”或“乙”).
【答案】(1)B;(2)100;(3)升溫;(4)乙。
20℃時,將質量均為 10g 的甲、乙固體分別加入到盛有 50g 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 1,加熱到 50℃時現象如圖 2(不考慮水分蒸發),甲、乙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 3.
(1)P 點的含義為 ;
(2)M 表示 的溶解度曲線(填甲、乙);
圖 2 中,甲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g;(保留到 0.1%),甲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甲固體質量最多為 g;
圖 2 中,恒溫下,將甲溶液恰好轉化為飽和溶液,需要蒸發 水;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 1 中,甲一定是飽和溶液
圖 2 中,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圖 2 中,兩溶液降溫至 30℃一定都不會析出晶體.
【答案】(1)30℃,M、N 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甲;(3)16.7%,12.5;(4)27.8g;
(5)ABC
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50℃時,把 50g 乙物質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2)要使 50℃時接近飽和的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答一種).
(3)50℃時,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 10℃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
【答案】①b>a=c;②不能;23.1%;③c;④蒸發結晶;⑤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淮北市| 邓州市| 炉霍县| 南漳县| 新昌县| 西畴县| 五河县| 龙海市| 安丘市| 宾川县| 汶川县| 资阳市| 玉林市| 湖北省| 上虞市| 门头沟区| 咸阳市| 沾化县| 荃湾区| 弥渡县| 明光市| 丰原市| 峡江县| 保山市| 灵寿县| 花莲县| 香港 | 万盛区| 庆阳市| 郁南县| 疏勒县| 纳雍县| 蒙阴县| 鄂托克旗| 金昌市| 翁牛特旗| 富顺县| 和顺县| 平塘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