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 輔導講義 第1講:生命之源——水(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 輔導講義 第1講:生命之源——水(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 1 講 生命資源—水
一、 水及水資源的分布
水的分布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96.53%,覆蓋了地球大約 71%的表面。
陸地水分為陸地淡水和陸地鹽水。陸地鹽水約占地球總量的 0.94%,陸地淡水與大氣水總和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2.53%;冰川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約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 68.69%。人類可利用的陸地淡水主要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淺層地下淡水 。
大氣水以氣態形式存在的淡水,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0.001%。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態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態和氣態形式存在。地球上的水體相互轉化,彼此聯系。
水資源的分布
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貧乏。水資源與水循環的活躍程度密切相關,水資源越豐富,水循環越活躍。
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和時間分布都不均衡,整體的狀況為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
二、 水循環
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一系列環節和過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在不斷地循環。水循環是水體運動的重要形式。
形成水循環的內因:水的物理屬性,即水隨著溫度的不同,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出現。( 水的三態變化)
導致水循環的外因: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環:<1>小循環:①陸上內循環:陸地—大氣;②海上內循環:海洋—大氣。
<2>大循環:海陸間水循環:海洋—陸地—大氣。
水循環的意義: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是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斷的向陸地提供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
地球上主要水體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大氣水。 三、 生命與水
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當生物體內水缺少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
生活在不同水資源條件下的生物,為適應當地水分供給特點,會形成特定的行為特點和生理結構特點。(如仙人掌、猴面包樹等)
人體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兒童體內的水分含量更是多達體重的 1/4,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約需水 2.5L。
四、 水的組成
電解水的實驗及結論
實驗前滴加氫氧化鈉或者硫酸鈉溶液目的:增強水的導電性。
實驗現象:兩個電極上出現氣泡,兩玻璃管內液面下降,且正極玻璃管與負極玻璃管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 1:2。
檢驗及現象:用點燃的火柴接觸液面下降較多(即產生氣體體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點燃時發出一聲輕微的爆鳴聲),這個玻璃管中產生的是氫氣;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是氧氣。
產生氫氣的試管連接的是電池的負極,產生氧氣的試管連接的是電池的正極。(口訣:氧正氫負)
通過精確實驗測得電解水時,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 2:1,原因是: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
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約為 1:8。

電解水文字表達式:
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
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水電解過程的微觀模型:
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而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水電解過程當中,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題型一:水及水資源的分布
【例 1】 2016 年 10 月 17 日 7:30 分,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任務的 2 名航天員要飛行 33 天。宇航員在空間站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這個“水球”上的水主要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
【答案】A。
【解析】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體,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96.53%,覆蓋了地球大約 71%的表面,所以看到的水球主要是海洋水。考察水的分布。
【變式訓練】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總水量的 2.53%,而淡水中的絕大多數又是( )
A.冰川水 B.湖泊淡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
【答案】A。
【解析】冰川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約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 68.69%。所以淡水中的絕大多數是冰川水。
下列有關地球水體儲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確的是( )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氣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答案】C。
地球上水的狀態呈( )
A.液態和固態 B.液態和氣態 C.氣態和固態 D.固態、液態和氣態
【答案】D。
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氣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答案】D。
【解析】大氣水以氣態形式存在的淡水,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0.001%。隨著天氣變化,大氣水不斷進行補充和更新,水體的轉化頻繁。
【例 2】下列關于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所有水體
冰川分布于兩極和高山地區,是目前可供人類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資源之一C.目前你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淺層地下水
D.水資源開發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復
【答案】C。
【解析】我們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故 A 錯誤;冰川分布于兩極和高山地區, 但是目前還不能供人類利用,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 0.3%,故 B 錯誤;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淺層地下水,故 C 正確;水資源利用后不能恢復,所以應節約用水,故 D 錯誤。
【變式訓練】
可供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層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淺層地下淡水
【答案】D。
關于我國水資源的分布,錯誤的是( )
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水資源季節分布不均勻,夏秋多,冬春少
我國北方的水資源僅占不到 20%,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C.我國水資源分布南豐北缺
D.從空間分布上看,我國的水資源呈現出南方少,北方多的特點
【答案】D。
【解析】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和時間分布都不均衡,整體的狀況為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
下列關于水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地球上水量很大,但淡水資源并不充裕 B.我國淡水資源缺乏
C.凡澄清、無色透明的液體就是純水 D.水被污染后,會給人類造成災難
【答案】C。
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南方水資源占全國的 80%,北方僅占 20%,解決水資源南豐北缺的最重要措施是( )
A.南水北調 B.修建水庫 C.節約用水 D.提高水價
【答案】A。
題型二:水循環
【例 3】根據“水循環示意圖”填空:
圖中字母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環節是:
A: ;C: ;D: 。
南水北調改變的是 這一環節。
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和 。
【答案】(1)降水;水汽輸送;蒸騰。
地表徑流
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
【解析】水循環主要有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一系列環節和過程,由圖可知,A 為降水;C 為水汽輸送;D 為蒸騰。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改變的是水在地表的流向, 屬于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這一環節。導致水循環的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內因是水的三態變化,這里只需填寫外因即可,所以(3)兩空分別為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
【變式訓練】
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在水循環中,不斷地在大氣和地表之間運動,如圖表示水循環的一部分,圖中標著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循環中的三個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 階段是蒸發,Y 階段是凝結,Z 階段是降水 B.X 階段是蒸騰,Y 階段是凝結,Z 階段是降水
C.X 階段是凝結,Y 階段是蒸發,Z 階段是凝固 D.X 階段是降水,Y 階段是蒸騰,Z 階段是凝結
【答案】A。
目前人類活動可以對水循環施加影響的是( )
A.全球大氣的水汽輸送 B.全球大氣的降水
C.全球陸地地表徑流輸送 D.局部地區的地表徑流輸送
【答案】D。
2018 年 5 月,臺州南部灣區引水工程開工,以緩解臺州南部地區的用水緊張狀況。該工程通過管道, 將臺州北部水資源向南部輸送。該工程改變的水循環環節是( )
A.降水 B.地表徑流 C.海水蒸發 D.水汽輸送
【答案】B。
【例 4】能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的循環是( )
A.海上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內陸循環 D.大洋循環
【答案】B。
【解析】三大循環包括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所以 D 錯誤,海陸間水循環使海洋源源不斷的向陸地提供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所以答案選 B。
【變式訓練】
水循環包括三個循環,在其運動形式中完全在陸地上進行的是( )
A.降水 B.輸送 C.凝結 D.徑流
【答案】D。
【解析】水循環主要有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沿地表或地下流動等一系列環節和過程,三大循環包括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完全在陸地上進行。所以答案選 D。
驅動水循環過程的能量來自于( )
A.地球 B.太陽 C.雨 D.海洋
【答案】B。
下列地區水循環比較活躍的是( )
A.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 B.冰川廣布的南極大陸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區 D.長江、黃河發源的地區
【答案】A。
【解析】水資源與水循環的活躍程度密切相關。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水循環也往往越活躍,森林覆蓋良好的的水庫相對水資源豐富。所以答案選 A。
題型三:生命與水
【例 5】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和美國的“勇氣”號、“機遇”號孿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上火星,相繼探測到火星上有水的存在,人類探索地外高級生命和追求地球外棲息地有望成為現實。下列關于水與生命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不能離開水B.水占人體重量的 2/3
水能為生物體提供能量
水在生物體內是物質運輸的主要介質
【答案】C。
【解析】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當生物體內水缺少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人體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為體內物質運輸提供良好的介質。飲水不能解決人體所需的能量,所以不能為生物體提供能量。
【變式訓練】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它的( )
A.蒸騰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選擇性吸收無機鹽
【答案】A。
下列生物體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體 B.水母 C.黃瓜 D.水稻
【答案】B。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生物都具有獨特的生理特點以適應其生命生存環境,下列選項中,生物特點與缺水環境無直接關系的是( )
A.猴面包樹的莖內儲有大量的水 B.成熟的西瓜內儲有大量的水C.沙漠駱駝的胃內具有水脬 D.仙人掌一類的植物都具有葉刺
【答案】B。
題型四:水的組成
【例 6】右圖所示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說明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B 試管內的電極連接電源的正極
C.A 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B 管內產生的氣體能被點燃并產生藍色的火焰
【答案】B。
【解析】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故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 A 說法錯誤;水電解負極生成氫氣,正極生成氧氣,二者的體積比是 2:1,圖中 A 試管中的氣體體積大于 B 試管中的氣體體積,因此 A 試管中是氫氣,A 為負極,B 為正極,故 B 選項正確;A 試管中產生的是氫氣,可燃燒,產生藍色的火焰,故 C 選項錯誤;B 試管中是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 D 選項錯誤。
【變式訓練】
用如圖裝置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的現象如圖所示。對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甲試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種可燃性氣體B.該實驗能證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
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 2:1
【答案】D。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說明水是一種混合物B.水中存在氫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電時能生成氫氣
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分子中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C。
如圖是水的電解實驗,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 )
A.觀察水分解的現象 B.研究水分解產物的性質C.探究水分解的條件
D.驗證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答案】D
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電源后,兩支玻璃管內的液面都下降。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插正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 B.插負極的玻螭管內水面下降快C.兩支玻璃管內水面下降一樣快 D.以上描述都錯誤
【答案】B
【解析】水電解負極生成氫氣,正極生成氧氣,二者的體積比是 2:1,相同時間,氫氣產生的速率要快一些,所以負極水面下降快一些。
【例 7】圖是某同學自己設計的裝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約 8cm~10cm,瓶口配一膠塞由里往外塞緊。A、B 兩極是用鍍鉻曲別針伸直做成,由塞子露頭處連接導線。試
回答:
其所用電源為 電,由圖可知 A 端為 極。
當 A 端相連接的試管中得到的氣體是 ,可用 來檢驗。
如果與 B 端相連的試管中氣體的體積為 8mL,則與 A 端相連接的試管中氣體的體積為 。
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
【答案】(1)直流 正(2)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3)4 mL(4)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
【解析】水電解實驗用到的是直流電,水電解負極生成氫氣,正極生成氧氣,二者的體積比是 2:1, 因此 A 端產生氧氣,B 端產生氫氣,所以(1)所填的兩個空分別是直流和正;(3)產生的體積是 B端的一半,所以是 4 mL;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氧氣可以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2)中第二空應填帶火星的木條。
【變式訓練】
如圖所示,圖(1)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2)為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關系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若甲管生成氣體 A,則 b 應接電源 極。
氣體 B 用點燃的火柴檢驗,產生的現象是 。
(3)0~2s 甲、乙排除管內水的體積比為
(4)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
【答案】(1)正 (2)燃燒更旺 (3)2:1 (4) 水(通(直(流電((氫氣+氧氣
在電解水的實驗中。通電后可以發現,兩個電極的表面都有 放出試管Ⅰ中的氣體是 ,Ⅱ中的氣體是 ,試管Ⅰ與試管Ⅱ中氣體體積比是 。連接電源負極試管內的氣體 (可/不可)燃燒,產生
色火焰,它是 。連接電源正極試管內的氣體
(能/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 ,它是 。
【答案】氣體 氧氣 氫氣 1:2 可 淡藍色 氫氣 能 復燃 氧氣
如圖是水的電解實驗裝置圖。
學習探究小組用水電解器電解水,測定兩管逸出氣體的體積,記錄如下:
體積 ml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
6
12
20
29
39
49
59
69
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
2
4
7
11
16
21
26
31
裝置密閉性良好、讀數正確,造成實驗所測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 的可能原因是

用點燃的火柴接觸a 管,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 ;
水電解過程的文字表達式為 。
【答案】(1)其他條件相同時,氫氣比氧氣更難溶于水
(2)氣體燃燒, 產生淡藍色火焰
(3)水 氫氣﹢氧氣
【例 8】從如圖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圖中獲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確的是( )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水電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變化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個水分子由 2 個氫原子和 1 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C
【解析】水分子分解過程中只有氫和氧,所以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A 正確;水電解過程當中, 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新的物質, 所以原子種類沒有發生變化,B 正確;1 個水分子分解成 2 個氫原子和 1 個氧原子,所以 D 正確;在水電解過程中分子變成原子,原子本身沒有變化,不可再分,所以 C 錯誤。
【變式訓練】
下列關于水的組成正確的說法是( )
A.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B.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
D.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A
人們常用形象的圖式來描述物質世界。例如:水的電解可表示為: 由此可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
D.在電子顯微鏡下能看見水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
【答案】C
【解析】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物質不都是由分子構成的,說法錯誤;B、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不在這個條件下,說法就是錯誤的;C、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例如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變化,說法正確;D、分子的體積很小,在電子顯微鏡下不能看見水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說法錯誤.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 1 和圖 2 回答問題。
圖 1.水的電解
圖 2.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
圖 1 是電解水的實驗,試管 1,2 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 ,兩者的體積比約為 , 這個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
請在圖 2 方框中用“ ”、“ ”表示反應后的生成物。
【答案】
氫氣和氧氣 2:1 氫元素和氧元素水(通(直(流電(( 氧氣+氫氣
如圖


1.
地球水資源總量的 96.53%是在(
)
2.
A.冰層 B.大氣
【答案】C
下列水體中占陸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C.海洋
D.地下水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氣水
【答案】B
關于水循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循環只發生在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B.水循環只發生在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 C.水循環只發生在海洋上空與陸地上空之間
D.水循環發生在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答案】D
2017 年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
A.工業廢水處理后再排放 B.使用共享自行車代替汽車出行C.開發利用各種清潔能源 D.大量使用農藥提高農作物產量
【答案】D
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
乙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 水(通(直(流電(( 氫氣+氧氣
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D.甲、乙兩試管產生的氣體質量之比為 1:2
【答案】B
如圖所示,圖 1 為電解水的裝置,圖 2 為電解水生成的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若甲管生成氣體 M,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b 應接電源負極
氣體 N 是氧氣,氣體 M 是氫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氣體 M,帶火星的木條復燃D.8min 時,M、N 的質量比為 1:2
【答案】B


如圖所示是一改進后的電解水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檢查該裝置氣密性時,可以先關閉兩邊的活塞,向中間的漏斗中加水,形 成一段水柱后靜置,若水面不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
B.b 為電源的正極
C.管①做如圖改進后,有利于用點燃該氣體D.該實驗說明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答案】A
看世界水儲量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在上圖所示的水圈的各種水體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體類型分別是:
A、 ,B、 , C、 ,E、 ;
在上述各種水體中, 為水圈的主體, 為陸地淡水的主體。
在圖中 F 所代表的各種水體中,數量最多的是 ,數量最少的是 。
【答案】海洋水 陸地水 湖泊水 地下淡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永凍土底水 生物水
讀水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題。
在各個水循環的環節中,能使陸地上的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更新的環節是
A.B-F-C B.E-A-G C.A-D-G D.A-G
驅動上圖水循環的能量主要是
A.地熱能 B.太陽能和重力 C.月球、太陽對水體的引力 D.重力
建設三峽工程,主要對水循環下列環節施加了重要影響的是
A.G B.B C.C D.D
【答案】 C;B;B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 1 和圖 2 回答問題。
圖 1 是電解水的實驗,能收集到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氣體的試管是 (填字母)
圖 2 中應該用“ ”、“ ”分別表示反應產生的氧氣和氫氣。
【答案】(1)B(2)
如圖是驗證水的組成的裝置.A.B 是兩個連通并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帶活塞的尖嘴管),C 為連接在 A.B 中間的漏斗,A.B 活塞下端是與直流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實驗步驟如下:
先將活塞打開,然后從 C 處將水倒入裝置中,使 A.B 玻璃管中充滿水,關閉活塞后再接通電源。
打開電源開關,幾分鐘后在 A.B 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如圖所示。根據實驗填空
①A.B 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②C 管中液體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 。
③B 管中的氣體是 ,證明 B 管中的氣體的最簡便的方法是

電解一定量的水,當其中一個電極產生 5mL 氣體時,另一電極產生的氣體體積可能是 mL 或 mL.
【答案】(2) ①氣體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
②上升,A、B 管內匯聚氣體,氣壓變大,將水壓入 C 中;③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 B 管上方尖嘴處,打開活塞,木條復燃,則該氣體為氧氣; (3)2.5ml,10ml
下圖Ⅰ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Ⅱ為電解水生成的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試回答問題。
(1)電解一段時間后, (填“甲”或“乙”)管內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 。
(2)0-4min 內甲乙兩管內排出水的體積比為 ,分子數之比為 。
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B 產生的氣體,有什么現象? 。
該實驗中,可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其作用是 。
實際操作中,A、B 體積比通常大于 2:1,原因是什么? 。
【答案】
(1)乙,乙管產生氫氣速度快.(2)1:2,1:2(3)帶火星的木條復燃;(4)增強水的導電性(5)其他條件相同時,氧氣比氫氣的溶解能力強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的電解水實驗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并測得兩管中逸出的氣體體積如下表:
時間
1
2
3
4
5
6
7
8
連電源負極的管 A 中氣體
6
12
18
24
30
36
42
48
連電源負極的管 B 中氣體
2
4
6
9
12
15
18
21
該實驗 A.B 管內收集到的氣體分別是 ,該裝置氣密性良好、讀數正確,但兩管中的氣體體積比并不完全符合理論比值,可能的原因是 ;
電解時觀察到 A.B 管中的液面均下降的同時,又觀察到水槽中的液面上升,請用理化知識解釋,水槽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答案】
氫氣 氧氣; 其他條件相同時,氧氣的溶解性大于氫氣的溶解性
電解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大于被電解的水的體積,氣體將量筒中的水外壓,導致液面上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双柏县| 浮梁县| 响水县| 行唐县| 雷波县| 大英县| 中阳县| 青浦区| 海门市| 遂昌县| 泗阳县| 东乡| 洛扎县| 河池市| 桃源县| 响水县| 凉山| 犍为县| 天气| 竹溪县| 汶川县| 澎湖县| 遂平县| 汶川县| 神木县| 正宁县| 河南省| 奉新县| 永兴县| 红桥区| 五大连池市| 冷水江市| 太保市| 无棣县| 吴旗县| 怀仁县| 团风县| 凤山县| 聂荣县|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