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誤區一誤認為變形蟲的分裂生殖是無絲分裂。其實,變形蟲分裂過程中有核膜解體、紡錘體和染色體形成等過程,是典型的有絲分裂。 2. 誤區二誤認為在生物體內所有的反應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其實,在生物體內有些反應是不需要酶的,例如"水的光解",可參見人教社主編的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冊(必修)第56頁圖3-8"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從圖解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水的光解只需光和葉綠素分子,沒有酶的參與。 3.誤區三誤認為試管嬰兒是從試管中培養出的嬰兒。其實,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產物,即在體外的一定培養液中讓精子與卵結合為受精卵,受精卵進行分裂,發育成一個多細胞胚,再將這個胚移植到母體培養,最終發育為成熟的胎兒。 4.誤區四誤認為動物都具有線粒體。其實,蛔蟲、絳蟲等體內寄生蟲不含線粒體,因為它們長期適應寄生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缺乏游離氧氣的環境中,不進行有氧呼吸,只進行無氧呼吸。 5.誤區五誤認為腺體都是內胚層發育而來。其實,汗腺、皮脂腺、乳腺、氣味腺、垂體等腺體均由外胚層發育而來,腎上腺、精巢、卵巢等腺體卻由中胚層發育而來。 6.誤區六誤認為原核細胞中沒有細胞器。其實,原核細胞內有核糖體,只是無其他細胞器的明顯分化而已。 7.誤區七誤認為人體的體液只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其實,腦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體液。 8.誤區八誤認為酶都是蛋白質。其實,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酶可以分為三大類:①絕大多數酶是由蛋白質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組成的。所以說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9.誤區九誤認為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充當生產者。其實,已發現自然界中大約有500個種食蟲植物(屬于綠色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當它們捕蟲時則以猙獰的消費者面貌出現。 10.誤區十誤認為"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多倍體"。其實,多倍體應是"由合子發育而來的,體細胞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如普通小麥是六倍體,由其花粉經離體培育法獲得的新植株,體細胞內雖含有三個染色體組,但由于不是合子發育而來的,所以不是三倍體,而是單倍體。11.消化道、呼吸道內的液體、汗液、皮脂、尿液、淚液、乳汁等也是體液嗎?不是,消化道中的液體主要包括飲食中的水分和各種消化液,由于消化道上邊通過口、下邊通過肛門與外界環境相通,應屬于外環境,因此其內的水分不是體液,它應屬于外環境中的液體;呼吸道中的液體主要是一些分泌液,由于呼吸道也與外環境直接相通,所以其內的液體也不是體液;汗液、皮脂、尿液、淚液、乳汁等液體是機體已經分泌到外環境中的液體,因此也不是體液。12.舉例說明什么是細胞內液?細胞內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內的液體,如細胞質基質、細胞核核液、各種細胞器的基質等。13.各種細胞的內環境是什么?①血細胞:血漿? ②淋巴細胞:淋巴? ③毛細血管管壁細胞:血漿和組織液? ④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淋巴和組織液? ⑤其它細胞:組織液14.舉例說明人體內水分的來源途徑―代謝產生的水是指哪些水?如細胞有氧呼吸(分解代謝)所產生的水、氨基酸縮合(合成代謝)產生的水等,這部分機體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可被機體重新利用。15.什么叫滲透壓?指阻止水分子通過半透膜進入水溶液的壓力,水溶液滲透壓的大小與其濃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溶液的濃度越高,其滲透壓越大。一些鹽生植物、旱生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較高,水生植物的滲透壓較低。16.細胞內液滲透壓和細胞外液滲透壓與K+和Na+的關系:由于細胞具有吸K+排Na+的能力(與細胞膜上的鈉-鉀泵有關),每分解一個ATP分子,細胞即可排出3個Na+,攝入2個K+,因此Na+主要存在于細胞外,K+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所以細胞內液的滲透壓主要由K+來決定,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由Na+決定。17.為什么胰島素增加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呢?這要從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調節來綜合考慮。(1)“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這是在血糖濃度本身就高的情況下發生的,此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2)“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這是在血糖濃度本身就低的情況下發生的,但升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須進入細胞內。血糖能否進入細胞內,就取決于胰島素了。胰島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是因為其能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中,進一步實現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轉變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勢必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18.使用斐林試劑與班氏試劑鑒定還原糖各有什么優缺點?這兩種試劑用于還原糖的鑒定各有優缺點:斐林試劑配制比較簡單,但甲液和乙液要使用時再等量混合才能使用,不能長久保存;班氏配制后可長久保存,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配制比較麻煩。19.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 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體內營養物質不斷地進行生物氧化,釋放能量,這是產熱過程。同時,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又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從人體發散到外界環境中去,這是散熱過程。這兩個過程保持動態的平衡,才能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穩定。產熱快而散熱慢,則體溫升高;產熱慢而散熱快,則體溫下降。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臟,其次是心臟和腦,其他器官在總產熱量中所占的比例較小。人體散熱主要是通過皮膚實現的,此外有少部分熱量是通過呼吸道加溫空氣和蒸發水分而散失,還有極少部分熱量隨著尿和糞便的排出而散失。20.下丘腦在生命活動調節中的作用:(1)水平衡的調節:滲透壓感受器、相關的中樞、效應器-下丘腦神經細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都與下丘腦有關;(2)血糖的調節:在血糖含量升高或降低時,這種變化會通過下丘腦作用于相關神經,再作用于相應的內分泌腺細胞,釋放相關的激素,從而使血糖含量恢復平衡;(3)體溫調節:調節中樞在下丘腦;(4)垂體激素的分泌:如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要受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控制。21.腎上腺在生命活動調節中的作用:(1)無機鹽平衡的調節:血K或血Na含量的變化會作用于腎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發生變化,從而調節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和對K+的分泌。(2)血糖的調節:當血糖含量過低時,這種變化會通過下丘腦作用于相關神經,來控制腎上腺參腎上腺素的分泌。(3)體溫調節:當環境溫度過低時,通過神經調節作用于腎上腺,分泌的腎上素增加,從而使體內代謝增強,產熱量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