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一目明清帝國的興替》導學案【學教目標】1. 了解明朝建立的背景、時間、建立者、都城等基本史實;知道明朝行政機構圖,能列舉明朝強化皇權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概括明朝經濟的發展情況,理解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了解明朝中后期的社會狀況對明末農民起義產生的影響。2. 探討明朝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聯系舊知,以表格形式歸納總結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強化學生的時序觀念。學生能夠通過地圖了解明朝滅亡滿洲興起的過程,勾勒李自成等農民起義的路線,并且能夠古今結合,理解明朝滅亡給清朝的啟示以及對今天中國夢的實現帶來的啟示。3.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理解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能夠從明朝滅亡、農民起義、滿清的建立等史實中折射到當今時代“中國夢”的實現,以及民族精神“闖”“創”的建構。【教學重難點】重點: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難點: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一、自主學習:初讀教材、勾劃要點、完成填空:1.明朝的建立時間: ,明朝的建立者: ,定都: 。2.明初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 , , 和遷都 等措施。 3.1627年, 發生旱災, 等人先后發生起義, 在西安建立 政權。 4. 1644年 率軍攻入 ,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 引 入關。二、問題探究探究一閱讀材料探究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背景及措施。材料一:胡惟庸進左丞相。...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官員的升降),或不奏徑行(直接執行)。——《明史》材料二:“元朝丞相‘掌軍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材料三:明初,到處田疇荒蕪...有些地區競人煙斷絕。國家的稅源幾近枯竭,陷入“租稅無所從出”的困境。探究二:結合材料探究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材料一:材料二: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人攝四人至忠賢所,即磔罵者,而勞三人金。三人者魄喪不敢動。 ——《明史刑法志》材料三:(明朝末年)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 ——《豫變紀略》三、練習鞏固1. “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件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習總書記這段話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A.張騫 B.鑒真 C.鄭和 D.戚繼光2. 下中國的丞相制度被廢除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員,有事上京參見朱元璋皇帝,應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陽?4. 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的關于明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請你從下列選項中幫他再補充一項( )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1 廢丞相,權分六部2 設內閣大學士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設立軍機處 D.設廠衛特務機構5. 李自成起義建立的政權是( )A.張楚 B.大順 C.大齊 D.大蜀6. 如圖是明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遷都北京 C.戚繼光抗倭 D.明朝滅亡7. 明朝的東廠廠公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有名的東廠掌印太監魏忠賢甚至有“九千歲”之稱。這表明( )A.東廠廠公只對皇帝負責 B.東廠是明朝的司法機關C.東廠常用刑具有18套 D.東廠廠公導致明朝滅亡8. 據史書記載,明初明太祖為解決君相之爭,對丞相胡惟庸抄家滅族,并對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組。“重大改組”體現在( )①設立錦衣衛 ②設立軍機處 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廢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9. 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是下列哪次農民起義中提出的?(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四、閱 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大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授。——摘自班固《漢書》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負責監察各州主要官員和豪強地主及子弟不法行為的官員)的名字寫在屏風上,并把他們的政績也寫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親自選拔,縣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員推薦,貞觀年間出現了一大批奉職守法的官吏。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規定官吏貪贓枉法處分嚴重,官吏貪腐銅錢80貫以上處死。如果是執法御史貪腐,加重治罪。對貪賍枉法的官吏“永不敘用”。——摘編自《朱元璋“重典治吏”與當代反腐敗斗爭》(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長官的官職名稱。御史大夫的職責是什么?(2)據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據。他親自選拔刺史主要說明了什么?(2)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頓吏治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從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國古代吏治建設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參考答案:1、 自主學習1. 1368 朱元璋 南京。2. 廢除丞相 創內閣 設廠務特務機構 北京3. 陜西 高迎祥 張獻忠 李自成 李自成 大順4. 李自成 吳三桂 清軍 二、1. 政治形勢:元朝以來,丞相專權,威脅皇權;對策:(1)政治上:強化皇權① 廢除丞相,創內閣,分散權力; ② 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經濟形勢:經濟衰敗,荒涼貧窮;對策: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的身份,明中后期進一步改革賦役制度。2. 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宦官專權,結黨營私;土地兼并嚴重;災荒嚴重,賦稅繁多三、練習鞏固1.C 2. B 3. A 4.D 5.B 6. D 7. A 8.C 9.C四、(1)丞相。掌監察。(2)政績。重視監察官員的選拔(或重視地方的監察)。(3)重典治吏(或從重從嚴打擊貪污腐敗犯法行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新知導入 出身貧農,從小就是一個放牛娃; 為了活命被迫剃度為僧; 因為鬧饑荒,被迫云游化緣; 元末,朝政腐敗,社會動蕩, 為了改善生活,參加反元起義軍; 起義成功,當上了皇帝。猜猜他是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1328—1398年)“誅元璋”元朝明朝清朝新知講解明朝疆域圖(1433年) P67元末,朝政腐敗,導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應天府(今南京)洪武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致社會矛盾激化,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新知講解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盡入版圖。--《明史·地理志》思考:觀察地圖,試著標注一下明朝的疆域范圍。新知講解材料一:胡惟庸進左丞相。...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官員的升降),或不奏徑行(直接執行)。——《明史》材料二:“元朝丞相‘掌軍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歷史教學問題》政治形勢:元朝以來,丞相專權,威脅皇權◆角色扮演:針對這個煩惱,如果你是朱元璋,你會怎么做呢?建立霸業后的煩惱一:新知講解(1)政治上:強化皇權 ① 廢除丞相,創內閣,分散權力; ② 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P3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明成祖時,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新知講解材料三:明初,到處田疇荒蕪...有些地區競人煙斷絕。國家的稅源幾近枯竭,陷入“租稅無所從出”的困境。——《明史十講》經濟形勢:經濟衰敗,荒涼貧窮◆角色扮演:針對這個煩惱,如果你是朱元璋,你會怎么做呢?建立霸業后的煩惱二:新知講解閱讀3頁,概括明初在恢復農業發展方面的措施: 1. 2. 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的身份明初社會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到朱棣時,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成為中國古代史上又一強盛時期;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高度繁榮。明中后期進一步改革賦役制度與民休息,治隆唐宋—助推大明經濟新知講解農業手工業商業明朝時,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新知講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結合視頻及教材第3頁內容說說鄭和下西洋對于明朝前期發展的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的在世界范圍的先進地位。新知講解傳16帝王,享276年黃宗羲:有明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魯迅:有明一朝,自扒皮始,至扒皮終,可謂始終不變!金庸: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毛澤東:我讀《明史》最生氣,明朝除了太祖、成祖兩個搞的比較好外,其余都不好,盡做壞事!易中天:明朝有個特點,那就是皇帝多混仗,朝中無大賢。新知講解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愛玩樂(第10位皇帝)明神宗 不愛上朝(第13位皇帝)明熹宗 喜好木工(第15位皇帝)明宣宗 好斗蟋蟀(第5位皇帝)明世宗 好煉丹(第11位皇帝)1.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新知講解 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人攝四人至忠賢所,即磔罵者,而勞三人金。三人者魄喪不敢動。 ——《明史刑法志》2.宦官專權,結黨營私新知講解明《流民圖》局部明末,一名四川官員上奏說:“蜀昔有沃野之稱······近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 ——《明神宗實錄》3.土地兼并嚴重神宗時,南京一帶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萬頃;熹宗時,賞賜給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萬計,魏忠賢占地萬頃以上。新知講解《中國救荒史》的史學家鄧云特先生曾說:“明代共歷276年,而災害之煩,則竟達1011次之多,是誠曠古未有之記錄也。” 《陜西通志》記載1628年陜西北部遭受旱災后的情形: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怠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明朝末年)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 ——《豫變紀略》4.災荒嚴重,賦稅繁多新知講解政治:政治腐敗,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經濟:土地兼并嚴重,賦稅繁多,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社會:自然災害繁多思想:八股取士民族關系:對少數民族地區用兵新知講解口號: “均田免糧” “平買平賣”。 李自成起義建立政權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在中國農民戰爭歷史上,它是第一次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標志著中國農民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新知講解1616年,努爾哈赤在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后改稱(盛京)。1644年清軍攻入山海關。新知講解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族名女真族滿洲族國號大金清民仇家恨新知講解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帝于景山自縊身亡,明朝滅亡。朕自登基十有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新知講解清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原因:結果: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很快達到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 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促使統治者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板書設計明清帝國的興替起義的主力軍口號建立政權明朝滅亡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結果鞏固政權措施發展的表現原因明朝的建立當堂訓練A C 1.在中央,他廢除了自秦朝以來存在1500多年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該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縣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舉制度2.下列有關明清歷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極在北京稱帝,改國號為清。D 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建立起對全中國的統治。當堂訓練3.李自成起義提出的口號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B.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C.均田免賦D.大楚興,陳勝王CB4. 1636年,改國號為清的皇帝是(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 C.康熙帝玄燁 D.順治帝福臨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05—鄭和下西洋_cctv_baofeng_高清在線觀看_百度視頻_300_00_00-00_03_45.wmv 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一目明清帝國的興替導學案.doc 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一目明清帝國的興替(課件導學案).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