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間在流逝》教學導學案【探究目標】科學概念:知道時間有時指某一時刻,有時指時間間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可以估計時間。過程與方法:經歷各種活動,感知、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進而合理估計10分鐘、1小時持續的時間。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流逝的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意識到只憑主觀感受有時是不正確的。【探究重點、難點】重點:感受時間流逝;合理估計時間。難點:客觀合理的估計時間。【學情分析】“時間”對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抽象的事物,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時間的流逝中生活和學習,幾點上課,幾點下課,學生們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時間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么對時間進行研究呢,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挑戰性的。通過對生活經驗和課程的展示,學生能夠比較客觀地計量時間。【探究準備】教師準備3—5分鐘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大時鐘一個,學生自帶鐘表(小組)。【導學過程】一、引出話題1.教師:同學們,如果不看鐘表,你能知道現在大約幾點鐘嗎?(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2.剛才上課是幾點,現在呢?揭題并板書:時間在流逝。(建議: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的時間在流逝的例子導入新課就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二、科學探究活動一:現在幾點了1.教師提問:現在幾點了?讓學生憑自己的感覺回答。2.除了觀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變化估計時間,還有什么估計時間的方法?(小組討論交流,看看誰的方法更接近準確時間。)(建議:教師在這個環節可以與學生開展趣味游戲,讓學生不看手表,充分調動原有經驗來估計現在的時間,有看太陽、根據上課時間來推測等方式,發展學生估計與推測的能力。)活動二:1分鐘有多長?1.體驗一分鐘有多長?(1)集體閉上眼睛,體驗一分鐘長短,師看時間。(2)你們還可以找哪些活動,來體驗一分鐘?小組里面先討論下,然后拿出時鐘或手表,開始體驗活動。2.匯報交流體驗方法和結果。(建議: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時間,可增加一分鐘跳繩、一分鐘寫字的個數等,如有時間可組織學生體驗5分鐘或10分鐘,如果時間不允許,應鼓勵學生說出他們的推測理由或想法。)活動三:過去多少時間了?1.教師: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離這節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2.在學生估計后,師出示正確時間進行對照,讓學生發現有時自己的估計居然這么不準確。3.看動畫片估計時間并引導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什么時候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4.討論:時間是否真的如我們的感受一樣,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呢?(建議:設計要具有趣味性,讓學生討論時間的長短與人的感覺之間的聯系;小結理解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的,我們之所以會對時間有快慢的感覺,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們會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們沒興趣。)三、活動延伸自己做2-3次運動,估計時間與實際所花時間對比,找出誤差。(建議:在生活中做幾項運動或事情,估計時間的流逝與實際所花時間進行對比,從而體會人對時間的感受與時間實際的長短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