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復習設計意圖:一個單元學完,溫故而知新,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整理復習要點,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有條理的對知識進行掌握特意設計了這節復習課。教學目標:1、了解從古至今人類的計時方法以及設計原理;2、著重了解擺鐘的設計原理以及對擺的研究;3、培養孩子們整理歸納,及時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重難點:對第三單元的知識點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更好的理解擺的原理。教學方法:PPT、做圖、練習。教學過程:1、導語師:“時間過得真的是很快,第三單元一轉眼就學完了,時間在流逝,我們需要抓緊時間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那么這節課我們就先復習一下第三元的《時間的測量》2、復習師:“我們都是通過那些方式來判斷時間呢?生:(表、手機、影子等)師:“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來估計時間,但是準確地計時還是要看鐘表,那么古時候在沒有發明鐘表之前是怎么計時的呢?”生:(太陽鐘、水鐘、沙漏、擺鐘等)(1)出示PPT,復習太陽鐘教師提問知識要點:最早的時間單位是?最初的一天是怎樣確定的?用光影計時原理?日晷的工作原理?太陽鐘在使用中的弊端?(二)、復習水鐘師:“人們還曾經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泄水型水鐘(工作原理)受水型水鐘(工作原理)水鐘的設計原理:滴水的等時性原理滴漏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條件(水位的高低和漏水孔的大小)(三)、擺鐘(單擺的等時性原理)1、師:“像日晷、水鐘、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后來人們發明了讓時間更精確了呢?”生:擺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性)(擺鐘是根據單擺的等時性原理設計的:同一個擺在連續擺動的過程中,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得出單擺的等時性)2、學生畫擺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簡單的擺,標出擺各部分的名稱。PPT介紹擺的組成。3、擺的研究提問:影響擺的速度的因素是什么?(擺繩的長短)復習擺長和擺繩的長短的區別(PPT直觀展示)三、練習題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