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大隋風云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學習目標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2.掌握大運河的開通及作用 ;3.掌握科舉制度的產生及其影響; 4.理解隋初經理繁榮的原因。統一后的隋朝疆域一、隋朝的統一動腦筋:你能總結出隋朝可以重新統一南北的條件嗎?客觀條件:①長期以來,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逐漸消失;②江南經濟發展,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為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條件;③長期的戰亂,人民向往統一。④南朝陳政權本身的腐朽。主觀條件:隋朝的強大 581年楊堅(隋文帝)長安時間: 人物:都城:統一: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一、隋朝的統一 楊堅,弘農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隋朝開國皇帝,統一了南北分裂百年的中國,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圣人可汗”。楊堅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于南北統一后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改為州、縣兩級制,鞏固中央集權。多次減稅,穩定經濟發展。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統一南北。對周邊各族,采取了軍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隋文帝在位前期銳意改革、政績卓著,后期生性多疑,聽信讒言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604年,楊堅在仁壽宮離奇去世,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于泰陵。人物介紹楊堅(隋文帝)北周陳 隋(581年) 陳隋統一(589年)一、隋朝的統一鞏固統治 隋文帝在位期間,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開皇之治一、隋朝的統一3.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2.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原因“開皇之治”(統一、繁榮、安定) 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時間 項目 隋初(589年) 隋盛世(606年) 結論 人口 3000多萬人 4600多萬人 墾田 1900多萬頃 5500多萬頃 糧倉 長安太倉 嘉倉興洛倉等250個 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隋朝的統一給中國歷史帶來什么重大意義呢?1.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合作交流:2.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探究: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鑿大運河? 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糧食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南朝時江南地區開發)。依靠陸路運輸,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無法滿足需要。而我國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開通南北運河,利用水力運輸,已是勢在必行。其次,隋滅陳后,需要加強對江南的政治控制。 或許,隋煬帝想坐龍舟游江南也是開鑿運河的動機之一,但不是主要的。目的:為了鞏固統治,加強南北交通二、開通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朝從605年開始開鑿大運河。二、開通大運河開通大運河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統治2.概況:中心洛陽,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溝通五大水系3.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最北端在涿郡,中心在洛陽,最南端在余杭。一個中心,兩個點二、開通大運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二、開通大運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河二、開通大運河在評價隋朝大運河時,既要看到它的消極性,即大運河的開鑿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又要看到它的積極性,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隋朝大運河? “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二、開通大運河 認真閱讀下列兩份簡歷,假如你是主考官,你會選誰做官呢?為什么? 李富貴的簡歷出身:高門權貴的子弟學識: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極人品:欺善怕惡,為富不仁 張有才的簡歷出身:一貧如洗,草根階層學識:出口成章,真才實學人品:為人正直,敢于直言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假如在魏晉時候,李富貴和張有才誰會做官呢?俺可是名門望族!猜一猜?只 注 重 門 第 科舉制誕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和標準來選官?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祿”制度。例如,西周時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后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 例如,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授爵”。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到了漢朝,政府進一步重視提拔民間人才。當時采用的是察舉制與征辟制。察舉制度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征辟制就是征召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科舉制誕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和標準來選官?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科舉制誕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和標準來選官? 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采用九品中正制選官。由特定官員(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 但是,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后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于門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才,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經典傳奇》之科舉制的由來(高清)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閱讀教材思考:科舉制創立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請回答:這種通過分科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稱為什么?科舉制請回答: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志是什么?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科:分科考試舉:選拔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思考:科舉制的創立有什么影響? ①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②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 300年。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閱讀分析: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孫中山說:“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過去的。”請思考: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結論:對世界:表明中國科舉制試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說明科舉制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閱讀教材回答問題: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隋煬帝奢侈無度,好大喜功;隋煬帝濫用民力,命人開鑿了大運河;隋煬帝的統治殘暴。四、隋朝的滅亡一、毒殺親父,逆子可恨煬帝十宗罪——《舊唐書·李密傳》二、荒淫無道,罔顧人倫三、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四、奢侈鋪張,豪居美宅五、苛捐雜稅,搜刮民膏六、耽于巡游,勞役百姓七、大肆征戰,勞民傷財八、忠言逆耳,冤殺賢良九、賣官鬻(yù)爵,奸佞(nìng)當道十、言而無信,立功無賞 “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竹難書) 意思是說,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四、隋朝的滅亡想一想:盛極一時的隋朝僅僅二世而亡,原因是……?由此,你得到什么啟示?啟示:①成由勤儉敗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隋煬帝好大喜功,縱情享樂,奢侈無度,頻繁發動戰爭,濫用民力,最終引發了隋末農民起義。(隋煬帝的暴政)歷史上與隋王朝有著驚人相似的一個王朝是秦朝,這兩個王朝的相似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統治時間短,都是二世而亡。都結束了我國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全國統一。都有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秦:萬里長城;隋:大運河。都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秦: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隋:確立了科舉制。都是因為暴政,引起了農民起義,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滅亡的。所處的地位,都是承上啟下。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1、隋的統一:開皇之治(隋文帝)2、隋煬帝:隋朝大運河3、開創科舉制度4、二世而亡課堂小結概括隋朝的特征:繁榮而短暫課堂小結 隋朝是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統一全國。隋開鑿的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和加強了國家政治的統一。 大運河是隋代勞動人民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 科舉制是隋朝的又一創舉,它從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廢除,約1 300年的歷史。隋唐的科舉制是今天考試制度的起源,它的創立目的是選官。今天的考試,有的仍是為了選官,比如“公務員考試”;有的是為了選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為一種評價我們知識能力態度的手段,時時刻刻在發揮作用。歷史評價謝謝欣賞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導學案導學案 班 級 姓 名 第 組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學習目標】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統一概況、隋初經濟繁榮的表現2.了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建3.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實現統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學習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 【學習難點】大運河開通的影響;科舉制創立的標志和影響 【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581年,楊堅建立 ,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 。2. 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3. 隋統一后,發展經濟,編訂 ,統一南北 和度量衡制度;加強 ,提高行政效率。4. 為了加強 ,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 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 。5. 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6.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 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 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7. 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夠統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傳,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只是為了去揚州欣賞一種綺麗的瓊花,所以有人認為運河的開鑿對人民帶來的只有災難。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談談你的看法。三、練習鞏固1.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開始于( )??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煬帝乘“龍舟”從洛陽巡游到揚州,要經過大運河的哪幾段( ) ①通濟渠 ②永濟渠 ③邗溝 ④江南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3.隋朝大運河的河段中,從洛陽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濟渠?? ?B.永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4.魏晉時期,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是( ) A.才能 B.財產 C.門第 D.民族5.科舉制誕生時,統治者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經書 B.學識 C.科技知識 D.風俗民情6. 下列有關隋朝歷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開鑿大運河?C.隋文帝時,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繁榮?D.隋朝的都城在長安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皮日休《汴河懷古》?詩人贊頌的“此河”是哪項偉大的工程?該河開鑿時的皇帝是誰?8.科舉制度的創立有什么意義?四、課后反思參考答案:一、1.隋朝 隋文帝 2.589 3.戶籍 幣制 中央集權 4.南北交通 605 5.洛陽 6.考試 進士 7.618二、1.(1)南北經濟發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勵精圖治,隋朝經濟和軍事力量迅速增強。(3)陳后主荒淫無道。(4)人民渴望統一。2.不對。大運河的開通雖然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它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三、1.C 2.C 3.B 4.C 5.B 6.B7.隋朝大運河。隋煬帝。8.(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2)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與統一;掌握大運河的開通及意義;掌握科舉制的創立過程和影響;從隋朝滅亡的原因中得到啟示。過程與方法 講述課文知識,讓學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況;仔細地講解大運河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會識圖看圖;探討隋朝的滅亡,培養學生從歷史教訓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示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興起的積極歷史作用,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通過這種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復興中華的情愫。【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探討從隋朝滅亡中得到的正確啟示。?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隋煬帝下江南》)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本上導入框中的這個故事:相傳,隋朝時揚州出現了一種綺麗的花,名叫瓊花。隋煬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揚州去觀賞。長安、洛陽到揚州路途遙遠,那時陸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發動數百萬民工開通了一條大運河。隋煬帝乘著龍舟從洛陽直通揚州。龍舟有四層樓高,一百多個房間,還有寬敞的大殿。但到揚州后,他并沒有看到瓊花。通人性的瓊花討厭這個暴虐的君主,自行敗落了,不讓他看。隋煬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煬帝專門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可信不可信?但大運河又確實是在隋煬帝時開鑿成功的,隋朝為什么能夠完成這樣大的工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隋朝的歷史。2、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1.(多媒體出示問題: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統一?(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2.(多媒體展示隋煬帝的畫像,出示問題:隋文帝的創舉)讀教材,說說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鞏固統治(1)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2)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3)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目標導學二 大運河的開鑿(一)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二)基本概況:從605年起, 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大運河的示意圖)2.提出問題:大家仔細看圖,說說大運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鎮?大運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鎮?師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陽,余杭。3.繼續提出問題:大家可以依次說出大運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稱嗎?師生一起回答: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4.繼續提出問題:聯系所學,說說大運河聯通了哪幾大流域?師生一起回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繼續提出問題:大運河的修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師生一起回答: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目標導學三 科舉制的創立 1.(多媒體展示以下兩則材料)史料解讀 材料一: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設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設置大中正。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準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據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重新走向統一和空前繁榮昌盛的時期。從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來看,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不高的現狀。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士族豪門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有明顯的減弱和下降。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壟斷地位。統一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的確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官吏充實到政府各級行政機構中去,從而使政令暢通,官僚機構得以正常運轉,實現進一步遏制地方割據勢力,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九品中正制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為它不利于皇權加強和中央集權,又不利于籠絡和控制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這種情況下,科舉制應運而生。 2.(多媒體出示問題:科舉制產生前,古代中國的舉人制度)根據材料一討論科舉制產生前的舉人制度及其影響答案提示:(1)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有機會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老百姓更沒有機會做官。(2)這種制度選拔上來的人沒有才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3.(多媒體出示問題:科舉制出現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科舉制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不高的現狀。(2)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士族豪門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有明顯的減弱和下降。(3)統一的隋朝,需要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4.(多媒體出示問題:科舉制創立的基本情況)回歸課本知識:科舉制創立的基本情況。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 選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5.(多媒體出示問題:科舉制創立的影響)總結歷史認識:科舉制創立的影響。答案提示:①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②科舉制成為歷朝選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 1 300多年。 三、課堂總結 隋朝是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一統中華。開鑿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和加強國家政治的統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運河是隋代勞動人民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本課還學了科舉制這一專題,它從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廢除,共1300多年的歷史。隋唐的科舉制是今天考試制度的起源,它的創立目的是為了選官。今天的考試,有的仍是為了選官,比如“公務員考試”;有的是為了選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為一種評價我們知識能力態度的手段,時時刻刻在發揮作用。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歸納總結,從隋朝的興亡中得出作為統治者應該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導學生了解科舉制的誕生、完善、廢除的過程,體會科舉制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體會科舉制對古代、對今天的現實意義,對中國、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不管是古代的科舉制,還是今天的高考、公務員考試,都是為了更好的選拔人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經典傳奇》之科舉制的由來(高清).mp4 大隋風云—隋煬帝.mp4 趙州橋的建造工藝.mp4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共39張PPT).pptx 隋煬帝大運河促進南北交流.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