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復習提綱】【第23課:內戰爆發】背景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重慶談判時間1945年8月-10月國民黨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部署內戰的時間),并且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共產黨目的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談判結果國共雙方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雙十協定簽訂日期1945年10月10日全稱《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內容①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②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請各黨派代表和社會賢達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政治協商會議時間地點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會議內容會議討論了建立聯合政府,和平建國綱領,召開國民大會,修改憲法草案,整編軍隊內戰爆發全面進攻1946年6月,國民黨權利進攻中原解放區(備注:也標志著人民解放戰爭就此開始)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自衛反擊著名論斷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作戰方式以運動戰為主要方式作戰目標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和方針結果先后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粉碎重點進攻陜北①毛澤東和周恩來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②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取得青化砭、沙家店戰役勝利,粉碎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山東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粉碎敵人對山東解放區進攻【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時間1947年,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法律文件《中國土地法大綱》內容沒收地主的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改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結果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意義①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②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③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戰略進攻時間1947年6月軍隊(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意義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戰略決戰戰役名稱指揮者解放軍特別城市殲敵特點意義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東北人民解放軍先打錦州47萬關門打狗解放了東北全境淮海戰役劉陳鄧粟譚華東人民解放軍中原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55萬圍點打援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華北人民解放軍東北人民解放軍北平和平解放52萬甕中捉鱉解放了華北全境三大戰役的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的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備注平津戰役時起義的國民黨將領是(傅作義)渡江戰役概況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下達了(渡江戰役)的命令結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意義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