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新青島版科學三上科學實驗報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新青島版科學三上科學實驗報告

資源簡介

2019新青島版科學三上科學實驗
一、模擬貓足接觸和感知環境實驗(p2-3)
活動目的:探究貓足肉墊的作用
實驗材料:凳子、毛巾等。
實驗步驟:1、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時,分別挪動凳子,對比聲音 的大小。
2、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時,分別推動凳子,對比聲音和用力大小。
3、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時,將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讓其落下,對比落地時手上震動感的強弱。
實驗現象: 不包裹毛巾時,推動凳子容易向前滑;向前挪動凳子、抬起凳子撞擊地板,聲音非常大,凳子落地時,手部的震動感比較強。
包裹毛巾后,不容易推動凳子;無論向前挪動凳子,還是抬起凳子撞擊地板,基本沒聲音,凳子落地時手部也沒有很強的震感。
實驗結論: 貓通過足接觸和感知環境,貓足肉墊有消音、防滑、緩沖的作用。
二、給“小魚”涂哪種顏色更不容易被發現(p6)
活動目的:探究魚身體表面的顏色對魚生存的影響。
實驗材料:華油白色小魚的灰色卡紙、彩筆。
實驗步驟:1、在卡紙上給小魚涂不同的顏色。
2、觀察哪種顏色的小魚不容易被發現。
3、將小魚涂成灰色試一試。
實驗結論:“小魚”的顏色與卡紙顏色相似時,“小魚”不容易被發現。魚身體表面的顏色有利于魚的生存。
三、探究魚身體表面粘液的作用(p6)
活動目的:探究魚身體表面粘液對魚生存的影響。
實驗材料:氣球、洗潔精等。
實驗步驟:1、給氣球裝滿水,摸一摸氣球的表面。
2、給氣球表面涂上洗潔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兩次觸摸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實驗結論:魚身體表面的黏液有助于減少魚游泳時水對它們的阻力,有利于魚的生存。
四、鳥的翅膀師怎樣幫助它們生存的(p8)
活動目的:探究鳥羽毛的特點。
實驗材料:羽毛、滴管、盤子、小刀。
實驗材料:1、掂一掂羽毛,感覺羽毛的重量與身邊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橫切或縱切羽毛,觀察羽毛的內部結構。
3、羽毛放在盤子里,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羽毛重量很輕。羽毛羽軸是中空結構的。水很難滲入羽毛中。
實驗結論:羽毛是中空結構的,質量很輕,就有防水性,有利于鳥飛行。
五、翅膀大小對鳥飛行時間的影響(p9)
活動目的:探究翅膀大小對鳥飛行時間的影響。
實驗材料:兩張不同顏色的A4紙。
實驗步驟:1、用質量相同的兩張A4紙,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紙飛機。
2、在室內無風的條件下,從同一高度、同一角度、同樣力量、同時放飛紙飛機。
3、觀察哪只紙飛機先落地。
實驗結論: “翅膀”的大小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時間。由此推想:翅膀大小對鳥飛行時間有影響。 翅膀比較大的鳥一般飛得更高更遠。
六、植物的根能否吸水(p17)
活動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實驗材料:玻璃瓶、水、帶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筆等。
實驗步驟:1、在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沒在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發。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筆標記水的高度。
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瓶子中的水變少了。
實驗結論: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七、莖運輸水分的實驗(p19)
活動目的:探究莖是否能運輸水分。
實驗材料:鳳仙花、水、紅墨水、礦泉水瓶、小刀等。
實驗步驟:1、剪取一根鳳仙花枝條。
2、在裝有水的礦泉水瓶里滴入紅墨水。
3、把鳳仙花枝條插入礦泉水瓶中。
4、將插有鳳仙花枝條的礦泉水瓶放在陽光下,有利于促進水分的吸收,從而使紅色染液迅速上升到葉脈。
5、當看到葉脈微紅時,從瓶里取出枝條,用清水沖洗,把莖橫切縱切,觀察。
實驗現象:看到莖內導管被染紅,其他部分沒有被染紅。
實驗結論:莖有運輸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項:做此實驗的時間不宜太長。因為時間過長,就會因為莖的橫向運輸使莖內不只導管被染成紅色,其他部分也會被染成紅色。這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八、葉的蒸騰作用實驗(p21)
活動目的:探究也的蒸騰作用。
實驗材料:一株植物、兩個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實驗步驟:1、選擇兩根長勢相同的枝條,把其中一根枝條的葉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別照在兩根枝條上,并把袋口扎緊。
3、過一段時間,觀察塑料袋內壁上水煮的變化。
實驗現象:帶葉枝條的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實驗結論: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空氣中。
九、探究葉表面是否有氣孔的實驗 (p22)
活動目的:探究葉的表面是否有氣孔。
實驗材料:剛采摘的葉子、熱水、玻璃杯、鑷子、水溫計等。
實驗步驟:1、把熱水倒入玻璃杯中。
2、等熱水的溫度達到70℃左右時,把葉子進入水中。
3、觀察葉的表面有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浸入熱水中的葉子表面有氣泡。
實驗結論:葉子的表面有氣孔。
主義事項:1、要采摘像玉蘭等表面沒有蠟質層的葉子。2、發現浸入水中的葉子表面有氣泡后,馬上把葉子從水中取出。3、不要被熱水燙傷。
十、探究土壤成分的實驗(p26-27)
活動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實驗材料:水杯、玻璃棒、鐵架臺、酒精燈、火柴、鐵盤、土壤。
實驗步驟:1、把土壤放進有水的杯子里,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
2、把土壤放進有水的燒杯里,進行攪拌,然后靜置沉降。觀察出現什么現象。
3、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酒精燈加熱,有什么現象發生?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實驗現象及結論:1、把土壤放進盛水的杯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
2、把土壤放進有水的燒杯里,進行攪拌,然后靜置沉降。會發現土壤分層沉降,下層是粗粒的沙,上層是很細的黏土。這說明土壤中含有顆粒較大的沙和很細的黏土。
3、把土壤放在鐵盤里充分加熱,看到的現象:冒煙,有難聞的氣味,土壤顏色變淺了。這說明土壤中有能夠燃燒的腐殖質。
十一、土壤的滲水性實驗(p29)
活動目的:探究不同類型的土壤的滲水性。
實驗材料: 沙質土、粘質土、壤土,3個同樣大的去底塑料瓶、細紗布、3個同樣大小的燒杯 、支架(或3個鐵架臺)、水、3個標簽。
實驗步驟:1、把3個同樣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苫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沙質土、粘質土、壤土,貼好標簽。
2 、取3個同樣大小的燒杯, 分別放在3個瓶子的下面。
3、向3個瓶內同時倒進同樣多的水,觀察3中土壤滲水的快慢。
實驗現象:沙質土滲水最快,粘質土滲水最慢,壤土滲水適中。
實驗結論:沙質土,滲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滲水速度適中,保水性能適中。黏質土,滲水慢,保水性能好。
十二、水土流失實驗(p32)
活動目的: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實驗材料: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另一塊長有青草;噴壺;量筒、燒杯。
實驗步驟:1、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另一塊長有青草,把兩塊木板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時用噴壺向木板上澆同樣多的水,用水槽把流下來的水收集起來。
3、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有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少,而且比較清;無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多,而且渾濁。
實驗結論: 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護土壤不被水沖走,同時也涵養一部分水。有了土壤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十三、采集、觀察巖石(p33)
活動目的:采集并研究多種多樣的巖石。
實驗材料:多種多樣的巖石、錘子、小刀。
實驗步驟:1、采集盡可能多種類的巖石。
2、用水沖洗并檢查每塊巖石,摸摸每塊巖石的表面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觀察它們的棱角是圓的還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劃每塊巖石的表面,辨析是硬的還是軟的。觀察每塊巖石的顏色。
3、觀察巖石的內部:用錘子敲開巖石,看看巖石的內部有什么東西。巖石內部和外部的顏色是相同的嗎?
實驗現象及結論:
花崗巖,顏色:有花斑(灰白色、有紅色);結構:塊狀;硬度:很硬。
砂巖,顏色:黑色、深灰、褐紅、灰綠色,光澤較暗。結構:顆粒狀,硬度,很硬。
大理石,顏色:白色或有花紋;結構:顆粒狀;硬度;較軟。
十四、制作巖石標本(p34)
活動目的:制作巖石標本。
實驗材料:巖石標本盒(可以用三合板等材料制作,頁可以用紙盒、塑料盒等)、
硬卡紙、采集的多種巖石、標簽紙等。
實驗步驟:1、用硬卡紙將標本盒內空間分隔成適當大小的方格。
2、將采集或收集來的巖石洗凈,加工成適當大小。
3、將選擇好的多種巖石裝入盒內,貼上標簽,制成標本。
注意事項:1、要注意安全,加工巖石時不要傷到手。
2、貼標簽時要及時,以防貼錯。
3、裝進盒子前看看巖石上的水是否已干,如果沒干,等干后再放入盒中。
十五、觀察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形狀(p40-41)
實驗目的:觀察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形狀,區分固體、液體和氣體。
實驗材料:木塊、石塊、水、氣球。
實驗步驟:1、觀察固體、液體和氣體,描述形狀。
2、按壓固體、液體和氣體,觀察形狀的變化。
3、把液體(水)倒進不同形狀的杯子中,觀察液體水的形狀。
4、 擠壓氣球中的空氣,觀察氣球的變化。把氣球中的空氣排出來,觀察空散到空中后的形狀。
實驗現象結論:固體有固定形狀,不能流動。液體和氣體沒有固定形狀,能流動。液體向四面流動,氣體向四面八方流動。液體表面靜止時一般保持水平。
十六、液體占據空間 (p42)
實驗目的:液體是否占據空間 。
實驗材料:一大一小兩個杯子,水槽,水
實驗步驟:1、取一大一小兩個杯子,把小杯子放到空水槽中。
2、取一大滿杯水,往小杯子里倒。水滿了,繼續倒,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水滿后,繼續倒,水會流出來。
實驗結論:說明水占據了小杯的空間。
十七、液體占據空間(p42)
實驗目的:液體是否占據空間 。
實驗材料: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水
實驗過程:1、取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
2、第一次實驗,把一滿杯水倒入另一個空杯子,空杯子正好裝滿。
3、第二次實驗,把一滿杯水倒入空杯前,先 往空杯里倒入一部分水,當水滿后,繼續倒,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水滿后,繼續倒,水會流出來。
實驗結論:說明水占據了杯子的空間。
十八、固體占用空間(p42)
實驗目的:固體占用空間。
實驗材料: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能放進杯子的一塊小石頭、水。
實驗過程:1、取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
2、第一次實驗,把一滿杯水倒入另一個空杯子,空杯子正好裝滿。
3、第二次實驗,往空杯里先放一塊石塊,再往里面倒一滿杯水。
實驗現象:發現水滿后,倒水的杯子里水有剩余。
實驗結論:說明石塊占據了杯子的空間。
十九、橡皮泥等固體改變形狀后質量會變化嗎(p43)
實驗目的: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質量會變化嗎
實驗材料:橡皮泥、天平。
實驗過程:1、拿出天平,水平放置,游碼歸零,調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
2、把原型的一塊橡皮泥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稱出橡皮泥質量,記錄下來。
3、把橡皮泥拿下,改變形狀,再用天平稱一稱它的質量。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兩次記錄的橡皮泥質量一樣。
實驗結論: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質量不會變化。固體有固定的質量。
※※※ 第20個實驗:
一:名稱:證明空氣占據空間(p45)
二:目的:證明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三:器材: 水槽,玻璃杯,干燥的紙張,毛巾
四:步驟:1: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
2:將紙團成一團,放入杯子底部,塞緊
3:將杯子口朝下。豎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沒過杯底
4:將杯子從水中豎直提出來,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將紙從杯中取出,觀察現象(一)
5再次將賽有干燥紙的杯子豎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傾斜,直到水進入杯子,觀察現象(二)
6:將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取出紙團,觀察現象(三)
7: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8:整理實驗器材
五:現象:(一)紙團沒濕(二)有氣泡冒出(三)紙團濕了
六:結論:杯子里有空氣,只有讓杯子里的空氣出來,水才能進入。說明空氣占據空間。
※第21個實驗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占據空間。(p44)
實驗材料:錐形瓶、橡膠塞、玻璃漏斗、水、燒杯等
實驗過程:1、一個空的錐形瓶,瓶口處塞緊橡膠塞,漏斗從橡皮塞的小孔插入瓶內。
2、用燒杯往漏斗里快速倒水,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水在漏斗內難以流入瓶內。
實驗結論:說明空氣占據空間。
※ 第22個實驗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占據空間。(p45)
實驗材料:礦泉水瓶、氣球
實驗步驟: 1、拿出準備好的礦泉水瓶和氣球。
2、把氣球套在瓶口上,再把氣球塞入瓶內。
3、用力吹氣球,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瓶內的氣球吹不大。
實驗結論:瓶內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在瓶上扎幾個小孔就可以把氣球吹打。)
※ 第23個實驗 實驗目的:空氣的體積可以改變嗎? (p46)
實驗器材 :注射器、橡皮。
實驗步驟:1、給注射器裝上一定的空氣。
2、用橡皮封口,按壓、抽拉注射器活塞,觀察空氣體積的變化。
實驗現象:我們看到空氣體積發生了變化:按壓注射器活塞時,空氣體積變小;抽拉注射器活塞時,空氣體積變大。
實驗結論:空氣(氣體)沒有固定的體積。
※ 第24個實驗 實驗目的:空氣有確定的質量嗎?(p47)
實驗器材:天平、砝碼、排球、打氣筒、球針等。
實驗過程:1、第一次先用天平稱量空排球(幾乎沒沖空氣的憋排球)的質量,記錄下數值。
2、第二次再往排球里盡量充氣,用天平稱量充足了空氣的排球質量,記錄下數值。
3、對比兩次的數值,比較大小。
實驗現象:充足了空氣的排球質量的數值,即第二次測得的數值大。
實驗結論:空氣(氣體)有確定的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哈尔滨市| 泰宁县| 龙海市| 高碑店市| 中卫市| 武陟县| 封开县| 沙湾县| 离岛区| 惠水县| 永德县| 桐庐县| 临沧市| 松阳县| 泸西县| 深泽县| 开封市| 柳江县| 宜宾县| 西藏| 安泽县| 芦溪县| 安乡县| 西平县| 得荣县| 江油市| 岳阳县| 枞阳县| 阿拉善盟| 青阳县| 辛集市| 城步| 湖南省| 昌宁县| 阳泉市| 勃利县| 绥宁县| 永宁县| 永年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