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共31張PPT)鑒真——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四課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學習目標1.解釋遣唐使的含義,分析唐朝對日本、新羅文明發展的影響。2.比較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的異同,分析玄奘和鑒真的優秀精神品格。3.分析唐代中外交流蓬勃發展的原因,概括唐朝對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貢獻。壹遣唐使和鑒真東渡貳唐與新羅的關系叁玄奘西行Contents目錄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間,日本正式的遣唐使來中國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達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遣唐使:派遣到唐朝學習文化的使節。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開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團的規模一般不超過200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倍增,開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開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團,人數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選了解唐朝情況和博通經史、嫻習文藝的人擔任。依據下列材料,歸納遣唐使來華的特點?④人員素質高①持續時間長②來華次數多③遣唐規模大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 閱讀材料,我們能夠獲取那些歷史信息?注意觀察下面幾組日本和唐朝的日常生活圖片,思考遣唐使來華對日本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唐裝 和服服飾茶道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建筑日本文字中國文字ぁ ぃ ぅ ぇ ぉ か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安 以 宇 衣 於 加阿 伊 江 久 己 之 文字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 貨幣節日 端午節影響: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文化(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唐朝時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難,歷史上就有一個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這位交流使者是誰呢?鑒真 鑒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扶桑,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 鑒真造舟備糧準備首次東渡鑒真東渡遇大風浪舟破鑒真準備第六次東渡想一想:鑒真東渡對日本的有怎樣的影響? 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想一想,鑒真六次東渡,不遠萬里傳播文化,對今天的我們有什么啟示?啟示: 我們應該學習他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精神。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唐與新羅的關系 新羅是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 日本 朝鮮半島(新羅) 派遣人員名稱 遣唐使,留學生、留學僧 目的 學習唐朝先進文化 影響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文化(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使節、留學生學習唐朝先進文化新羅仿照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還引進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法等科技成就。對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的流行與民間對比中日文化交流,請同學們合作探究唐與新羅的交往雙向交流 玄奘西行人物介紹玄奘(本名陳祎,602年~664年),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其先潁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后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辛,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天竺名寺,宴席佛法,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國。時光倒流,小明回到唐朝,跟隨高僧玄奘一起西行,到天竺學習佛法,指出小明同學和高僧玄奘當時是受到哪一皇帝的支持前往天竺的?請指出他們西行的路線。唐太宗。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過玉門關、經天山到達蔥嶺,最終到達天竺。議一議:玄奘取得了哪些歷史功績?(1)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2)根據他的口述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大唐西域記》書影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兩件大事,請填寫下表,對比兩件事的異同。事件內容 時間 人物 身份 目的地 是否歸國 出行的主要目的 鑒真東渡玄奘西游唐玄宗時唐太宗時僧人日本天竺吸收先進文化弘揚唐朝文化未歸國歸國僧人唐代的對外交往新羅日本天竺波斯大食朝鮮半島印度半島伊朗阿拉伯半島東羅馬帝國根據<<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試一試長安拂菻探究: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哪些?1、國家安定統一?、政治制度先進;2、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3、開放和兼容并蓄的對外政策;4、對外交通發達;5、科技文化世界領先。基礎條件 唐朝國家安定強盛、經濟文化繁榮,對各國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較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給各國友好交流提供了機會;陸路和海路交通比過去發達,為中外相互往來創造了條件。 一個國家只有強盛才有輻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個國家在確保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只有對外開放,鼓勵交流,才會進步。各國各族均有所長,應多向他人學習。 推動“一帶一路”進程中,能從唐對外關系中獲得什么啟示?國家強盛才有輻射力和吸引力主權獨立才是國家開放的前提堅持平等合作與開放發展方針鼓勵與支持各行主動走出國門感謝觀看Thanks For Watchingnullnul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唐代的對外交往.mp4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mp4 對外友好往來:玄奘取經與佛教傳入的影響.mp4 玄奘之路.mp4 玄奘西行.mp4 遣唐使.mp4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31張PPT).pptx 鑒真—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mp4 鑒真東渡.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