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 第三講——科學測量(一) 目標 1、知道長度的單位和其他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3、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一起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4、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重難點 1、單位的換算2、科學計數法的使用3、長度的正確表達4、常見的測量思維及方法考點梳理(我都會?。?br/>1、長度的測量: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2.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 單位換算與科學計數法: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 微米= 納米A(單位)=A×進率(單位)=B(單位)3. 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觀察: :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 :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 被測體。*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 ,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決定的。最小刻度越小,測量越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 。*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2、體積的測量:1. 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2.單位與換算:1米3 = 分米3 = 厘米3 = 毫米3 1升 = 分米3 = 毫升 = 厘米33.(1)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不規則物體用排水法測體積。4.量筒與量杯的比較 1)量筒:粗細 、刻度分布 2)量杯:上 下 、刻度上 下 3)都沒 刻度在使用時應注意:(1)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桌面上。 (2)觀察 和 。(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與 相平。 俯視時,讀數 ;仰視時,讀數 。(俯高仰低)5.液體體積的特殊測量法排水法(1)不溶于水下沉物體體積的測量: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②再把待測物放進水中然后測出體積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2)漂浮固體體積的測量:①先測出重物在水中的示數V1;②再把重物與漂浮物捆綁后,沉入水中測出示數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注意:此方法無須測量只有水的讀數和單放漂浮物時的讀數(3)針壓法:用針把物體壓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記下這時水的體積即可.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②再把待測物放進水中然后用針壓入水中測出體積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二、典型習題(我能行?。?br/>測量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科學》教科書長度約為24厘米,那么,在此測量的過程中“公認的標準量”是指 ( ) A、書 B、所用的尺 C、24厘米 D、1米2、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3、我國一角錢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 )A.2.4微米 B.2.4毫米 C.2.4厘米 D.2.4分米4、在下列測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應選1mm的是:( )A.量身高 B.服裝裁剪 C.安裝玻璃 D.量教室的長度5、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某一物體長度,測得四次數據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測量是錯誤,則正確測量結果應是 ( )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15厘米6、若四次測量一本書寬度記錄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則這本書寬度平均值是 (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7、判斷下列測量數據: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8、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別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認為最好是( ) A.分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要根據測量要求而定9、某同學測木塊長度,讀數為23.51cm,則該讀數正確值和估計值各為(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10、下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 ) 11、下列測量錐體高度的方法正確的是 ( )12、木尺受潮后膨脹,用它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時( )A.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小 B.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大 C.測量值將與真實值一樣大 D.無法判斷13、下面敘述的幾種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把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B.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顏色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C.用細絲線在圓柱體上繞上一圈,量出絲線的長度即可; D.用根橡皮筋拉緊在圓柱體上繞一圈,量出繞過圓柱體橡皮筋的長度即是圓柱體的周長。14、學校教學大樓的一間教室的體積大約是(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3 D、200厘米315.做某實驗需要量取45ml的水,應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A 100ml的量筒 B 10ml的量筒 C 50ml 的量筒和滴管 D 50ml的燒杯和滴管16、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若視線是仰視,則測得體積比液體真實體積要( ) A 更大 B 更小 C 一樣大 D 以上三種都有可能17.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 當量筒放置在較低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 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 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 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穩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線正對自己18、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 B.誤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誤差是由測量者的粗心造成的D.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19、如圖物體的長度為 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 。20、小剛在用量筒和細線測量一塊小石塊的體積時,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視量筒讀數,再放入小石塊,然后蹲下身去仰視讀數,則可以肯定小剛測出的石塊的體積比其實際體積 (填“一樣大”、“偏大”或“偏小”)。三、綜合運用(我不怕?。?br/>21、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你做此實驗將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甲”或“乙”)(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的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 (選填“甲”或“乙”)。(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右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 厘米3。22、給你一只量筒,一只燒杯,一支色筆,足夠的水,利用這些器材,怎樣測量一只雞蛋的體積(量筒口較小,雞蛋放不進去)請簡要寫出測量的主要步驟.23、有粗細不同的細鐵絲,甲卷鐵絲標簽上注明直徑是0.5mm,乙卷的標簽模糊不清。如果沒有刻度尺,你用什么方法能求出乙卷鐵絲的直徑?課題名 第三講——科學測量(一) 目標 1、知道長度的單位和其他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3、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一起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4、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重難點 1、單位的換算2、科學計數法的使用3、長度的正確表達4、常見的測量思維及方法考點梳理(我都會!)1、長度的測量: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2.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 、 納米 單位換算與科學計數法: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 106 微米= 109 納米A(單位)=A×進率(單位)=B(單位)3. 刻度尺 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觀察: 零刻度 最小刻度 :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 量程 :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 緊靠 被測體。*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 垂直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 ,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單位 。*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最小刻度 決定的。最小刻度越小,測量越 準確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 。*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2、體積的測量:1. 體積 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2.單位與換算:1米3 = 103 分米3 = 106 厘米3 = 109 毫米3 1升 = 1 分米3 = 103 毫升 = 103 厘米33.(1)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不規則物體用排水法測體積。4.量筒與量杯的比較 1)量筒:粗細 均勻 、刻度分布 均勻 2)量杯:上 大 下 小 、刻度上 疏 下 密 3)都沒 0 刻度在使用時應注意:(1)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水平 桌面上。 (2)觀察 量程 和 最小刻度 。(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與 凹液面中央最低處 相平。 俯視時,讀數 偏大 ;仰視時,讀數 偏低 。(俯高仰低)5.液體體積的特殊測量法排水法(1)不溶于水下沉物體體積的測量: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②再把待測物放進水中然后測出體積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V2-V1 (2)漂浮固體體積的測量:①先測出重物在水中的示數V1;②再把重物與漂浮物捆綁后,沉入水中測出示數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V2-V1 注意:此方法無須測量只有水的讀數和單放漂浮物時的讀數(3)針壓法:用針把物體壓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記下這時水的體積即可.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②再把待測物放進水中然后用針壓入水中測出體積V2③后把兩者相減的差即為待測物體積V,V = V2-V1 二、典型習題(我能行!)測量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科學》教科書長度約為24厘米,那么,在此測量的過程中“公認的標準量”是指 ( D ) A、書 B、所用的尺 C、24厘米 D、1米2、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C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3、我國一角錢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 B )A.2.4微米 B.2.4毫米 C.2.4厘米 D.2.4分米4、在下列測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應選1mm的是:( C )A.量身高 B.服裝裁剪 C.安裝玻璃 D.量教室的長度5、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某一物體長度,測得四次數據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測量是錯誤,則正確測量結果應是 ( C )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15厘米6、若四次測量一本書寬度記錄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則這本書寬度平均值是 ( D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7、判斷下列測量數據: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D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8、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別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認為最好是( D ) A.分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要根據測量要求而定9、某同學測木塊長度,讀數為23.51cm,則該讀數正確值和估計值各為( C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10、下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 B ) 11、下列測量錐體高度的方法正確的是 ( B )12、木尺受潮后膨脹,用它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時( A )A.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小 B.測量值將比真實值大 C.測量值將與真實值一樣大 D.無法判斷13、下面敘述的幾種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D ) A.把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B.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顏色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 C.用細絲線在圓柱體上繞上一圈,量出絲線的長度即可; D.用根橡皮筋拉緊在圓柱體上繞一圈,量出繞過圓柱體橡皮筋的長度即是圓柱體的周長。14、學校教學大樓的一間教室的體積大約是( A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3 D、200厘米315.做某實驗需要量取45ml的水,應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C )A 100ml的量筒 B 10ml的量筒 C 50ml 的量筒和滴管 D 50ml的燒杯和滴管16、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若視線是仰視,則測得體積比液體真實體積要( B ) A 更大 B 更小 C 一樣大 D 以上三種都有可能17.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 )A 當量筒放置在較低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 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 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 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穩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線正對自己18、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 B.誤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誤差是由測量者的粗心造成的D.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19、如圖物體的長度為 2.70 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 2.7cm。20、小剛在用量筒和細線測量一塊小石塊的體積時,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視量筒讀數,再放入小石塊,然后蹲下身去仰視讀數,則可以肯定小剛測出的石塊的體積比其實際體積 偏小 (填“一樣大”、“偏大”或“偏小”)。三、綜合運用(我不怕?。?br/>21、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你做此實驗將選擇哪種方法: 甲 (選填“甲”或“乙”)(2)如果兩同學讀數都是正確的,兩同學計算出的石塊體積可能不相等,比較大的是 乙 (選填“甲”或“乙”)。(3)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右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 20 厘米3。22、給你一只量筒,一只燒杯,一支色筆,足夠的水,利用這些器材,怎樣測量一只雞蛋的體積(量筒口較小,雞蛋放不進去)請簡要寫出測量的主要步驟.方法一: 1 用量筒量出一滿燒杯水的體積 V1 2 將雞蛋完全浸入盛滿水的燒杯中,讓水流出 3 再將雞蛋拿出,測出剩余在燒杯中水的體積 V2 4 雞蛋體積= V1-V2 方法二: 1 量取適量的水V1放如燒杯中. 2 將雞蛋完全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色筆記下水面位置. 3 往杯內倒水至標記處,量出水的體積V2 4 雞蛋體積= V2-V123、有粗細不同的細鐵絲,甲卷鐵絲標簽上注明直徑是0.5mm,乙卷的標簽模糊不清。如果沒有刻度尺,你用什么方法能求出乙卷鐵絲的直徑?①用兩種鐵絲分別繞在同樣大小的兩條圈管上,繞圈的長度要相同,再數下圈數就可以計算出了!(小的圈數)乘以0.5mm再除以大的圈數=大鐵絲的直徑②用稱重法。截取同樣長度的鐵絲甲乙各一段。如稱得的質量分別是M甲,M乙則乙的直徑=([M乙x直徑甲^2]/M甲)^0.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學案:第一章 科學測量(一) .docx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教學案:第一章 科學測量(一) (答案) .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