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 第二講——科學觀察及探究 目標 重難點 一、考點梳理(我都會?。?br/>科學觀察(1)單憑我們的感官進行的觀察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斷,經常借助于一些 和 來幫助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2)感官觀察的范圍有很多局限性,科學儀器擴大了觀察的 。如 、 、 。(3)常見的記錄方法: 、 、 科學探究 → → → → → 二、隨堂快練(我能行?。?br/>1、在科學研究中借助儀器是為了 ( )A、完成觀察任務 B、擴大觀察范圍 C、得到觀察結果 D、延長觀察范圍2、不借助儀器憑眼睛觀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關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顯微鏡可擴大觀察范圍 B、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能獲得更準確的數(shù)據(jù) C、用放大鏡觀察指紋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觀察結果肯定正確3、認識自然首先要學會觀察,你覺得認識自然現(xiàn)象可能需要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腦思考 ③用儀器和工具思考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是4、下列觀察屬于定量觀察的是 ( ) A、雞蛋是橢圓形的 B、100米賽跑中張華比李興跑的快 C、課本長度為25.80厘米 D、夏天熱,冬天冷5、進實驗室做實驗,首先應明確的是 ( ) A、實驗操作步驟 B、實驗目的 C、實驗儀器 D、實驗觀察和記錄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 A、為了節(jié)省藥品,實驗結束后將剩余的藥品放回原試劑瓶 B、為了節(jié)省火柴,用一盞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 C、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超過酒精燈容量的2/3 D、用嘴熄滅酒精燈7、下列關于觀察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B.人觀察事物有時要借助儀器才行C.人的感覺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D.觀察時要集中注意力,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8、觀察下圖:圖1中的A和B兩圖中間的線段你認為一樣長嗎?用直尺量一量,結果是________。圖2中你感覺A、B兩圖中間的圓一樣大嗎?量一量,結果是________。做完這兩個觀察實驗,你有什么體會?___ _。9、___________是進行科學研究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單憑人的感覺器官對事物的觀察有一定的_______,因此我們經常要借助于__________來幫助我們做出準確判斷。人們直接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叫____________,借助儀器工具的觀察叫___________。10、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回家做“生雞蛋在鹽水中的沉浮”實驗觀察:①雞蛋的形狀__________ ②生雞蛋在清水中沉浮情況_________________③不斷在清水中加鹽,觀察生雞蛋沉浮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攪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攪拌過程中能否碰到燒杯壁或底?_____11、下列儀器中用來加熱是______;取用少量固體藥品是_____;滴加少量液體是_____用做少量物體反應容器的是______;常用來攪拌的是______。①燒杯 ②滴管 ③酒精燈 ④玻璃棒 ⑤藥匙 ⑥試管12、下列不屬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的過程的是 ( ) A、根據(jù)問題提出假設 B、收集證據(jù),檢驗假設是否正確C、根據(jù)收集的證據(jù),得出結論 D、先找合適的工具13、當你感冒到醫(yī)院里看病時,通常醫(yī)生問你是否頭疼、咳嗽、鼻塞,然后給你測量體溫,醫(y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 A、交流 B、獲取事實證據(jù) C、制定計劃 D、檢驗與評價14、自2002年11月16日,中國廣東佛山發(fā)現(xiàn)第一起后來稱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來,中外科學工作者聯(lián)合研究5個月的時間,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兇——冠狀病毒,中外科學工作者這種聯(lián)合研究說明科學探究過程需要 ( )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制定計劃 D.檢驗與評價15.中醫(yī)給病人診病時講究“望、聞、問、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 ( ) A.提出問題: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設: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獲取相關的事實或依據(jù),以證實醫(yī)生心中對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測D.為了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以便與其它醫(yī)生進行更好的交流16.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從實驗知:他在研究影響大豆發(fā)芽的因素是( )花盆光線情況溫度水甲向陽處20℃充足乙向陽處20℃不充足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水分17、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包括 、 、設計實驗計劃、 、 、交流和評價等基本過程。18、夏天灑在教室地上的水不見了,針對這個現(xiàn)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三、課后沖刺(我不怕?。?br/>19、喝湯時,小明發(fā)現(xiàn)湯有點淡,于是,他拿了一勺鹽打算加到湯里去。小明媽媽告訴他:“鹽太粗了,應當用細鹽,細鹽溶的比較快。”你認為小明媽媽說的有道理嗎?你認為食鹽的溶解與顆粒大小有關嗎?請幫助小明同學完成下列探究過程?(1)提出問題:食鹽的溶解快慢與顆粒粗細有什么關系?(2)建立假設:①_ _ _ _ _ _ _ _ _ _ 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設計實驗方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收集事實證據(jù): _ _ _ _ _ _ _ _ _ 。(5)檢驗假設。(6)交流。20、小明家昨晚買了一條鯽魚養(yǎng)在院子的臉盆里。第二天早上,小明發(fā)現(xiàn)魚不見了。為知道魚失蹤的原因,小明問媽媽魚是不是被殺掉了,媽媽說沒有;小明查看臉盆周圍的地面,也沒發(fā)現(xiàn)魚跳出來痕跡;小明爸爸想起來,昨夜聽到家里狗和貓的叫聲,小明過去查看,發(fā)現(xiàn)狗被鎖著,而臉盆周圍的桌面上有貓爪印,并且在不遠的鄰居家的墻腳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魚尾巴,小明恍然大悟。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1)寫出小明探究的問題 (2)寫出小明對魚失蹤原因的另外3種猜測如:①魚被媽殺掉了 ② ③ ④ (3)寫出小明獲取對應的事實和證據(jù):如:①小明媽說沒殺魚 ② ③ ④ (4)寫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結論: 21、小明準備騎自行車外出時發(fā)現(xiàn)車胎癟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還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呢?他應用自己對自行車了解的常識和經驗想到,也許是車胎破了 ,也許是氣嘴的螺絲松了,或者是氣嘴里的小橡皮管壞了……究竟上述哪一種可能是正確的呢?小明開始尋找證據(jù)。他仔細查看了外胎,沒有發(fā)現(xiàn)有破的痕跡,他又查看了氣嘴的螺絲,也沒有發(fā)現(xiàn)松動。后來他把螺冒卸下,取出氣門芯,發(fā)現(xiàn)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給車胎打氣,仔細查看和傾聽,一會兒車胎又癟了,他想,也許是內胎的某個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孔。后來,他請修車的師傅把內胎取出,把充氣的內胎放到水中,只見氣泡從內胎表面的某處不停地往上冒沒,小明非常高興,自行車胎漏氣的原因終于找到了。分析上述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探究的問題是什么?(2)①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幾個假設?②其中哪些假設在檢驗中被否定?③哪一假設在檢驗中被肯定?(3)小明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