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一 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常見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湖泊等。2、五種主要地形及它們的特點:地形 圖示 特點 例舉此地形的地方高原 地面開闊,海拔較高,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山地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黃山、喜馬拉雅山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海拔較低,起伏很小 上海(長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寧夏平原盆地 四周地勢高,中間低平 吐魯番、四川、柴達木丘陵 坡度較緩,海拔不高,高低起伏,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東南丘陵、山東丘陵在地形圖上通常用顏色來表示海拔不同的地形。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積雪、冰川。4、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知道:①地球的表面各種地貌分布不一。②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陸地被海洋包圍著。③我國地形特點是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呈階梯狀分布。5、關于地球的表面,我們還知道:①地球剛形成是汪洋一片,后來才出現陸地的。②很早的時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連在一起的。③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斷地變化。④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著不同的動植物。⑤地球表面上經常發生火山爆發和地震。⑥地球的表面是巖石和土壤。二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火山噴發時流出大量巖漿)。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地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地球表層的變化。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板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柚皮塊,這些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的巨大變化。如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還會引發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8.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后形成的斷裂谷。比如喜馬拉雅山是兩個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東非大裂谷是兩大板塊受拉張而形成的斷裂谷。三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等。“冷熱氣溫作用”使巖石發生變化模擬實驗 研究計劃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石塊、鑷子、盛水的燒杯等。實驗步驟:1. 點燃酒精燈(注意正確使用!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帽蓋滅)。2.用鑷子夾住巖石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 3.把加熱后的巖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觀察。4. 反復實驗幾次,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實驗現象:巖石表面出現裂縫并伴有碎石屑脫落。(原因:巖石不斷熱脹冷縮)實驗結論:冷熱氣溫變化能使巖石發生變化。“流水作用”使巖石發生變化的模擬實驗實驗步驟:將幾塊巖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內劇烈搖晃。 實驗現象:原本有棱角、鋒利的石頭在流水的作用下變得圓滑,并伴有碎石屑產生。(原因:流水的不斷沖刷、石頭間的相互碰撞摩擦)實驗結論:流水作用能使巖石發生變化。4、植物的作用使巖石發生變化的實驗實驗步驟:向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幾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將結成塊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盤子,觀察豌豆發芽后的石膏。實驗現象:石膏出現裂縫。實驗結論:植物作用能使巖石發生變化。5、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6、巖石風化的過程:巖石的風化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許多美麗的景觀。(海南第一山、云南路南石林等)(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四 土壤中有什么1、尋找土壤的成分方法 我在土壤中看到的肉眼 土壤濕潤、有捻不碎的小石子、草根等放大鏡看干燥的土壤顆粒 有小石子(沙礫)、沙、粉沙、黏土等大小不同的微粒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水變渾濁,水面漂浮著雜質,大部分土壤沉到水底攪拌后靜置 水面漂浮著雜質,沉到水底的土壤有分層現象,從上往下顆粒逐漸變大。我認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沙、小石子、黏土、水、空氣等土壤中還有的成分:①將土壤放入試管中加熱發現試管壁出現水珠說明土壤中有水分。②將土壤放在酒精燈上灼燒聞到有股焦臭味說明土壤中有腐殖質。③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后的上層液體進行蒸發,看見有白色晶體析出說明土壤中有能溶解于水的鹽分。3、土壤中含有腐殖質和鹽分。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他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5、土壤層次從上往下分別是:枯枝落葉層、有腐殖質的表土層、亞土層、巖石碎屑6、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7、部分生物與土壤的關系細菌:分解動物、植物的殘留體 花栗鼠:生活在土壤洞內螞蟻:在土壤中群居 蝸牛和甲蟲:靠腐爛的生物為生植物的根和莖:腐殖質的主要來源五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在模擬雨水侵蝕土地的實驗中,噴水器噴水代表下雨,塑料盒中的斜坡形土堆代表土壤裸露的山坡,垂直的土壁代表懸崖,流到盆子里的泥漿代表地表徑流,土堆上形成的細紋代表山坡上的溝壑。2、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3、(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這種改變有時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六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探究“有無植物覆蓋對土地被侵蝕程度的影響”對比實驗研究題目:有無植物覆蓋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嗎?我的推測:無植物覆蓋侵蝕大,有植物覆蓋侵蝕小。實驗器材:長方形塑料盒、泥土、噴水器、水、植被……相同條件:除有無植物覆蓋外,其它條件都相同。(坡度大小、降雨大小、降雨高度、泥土疏松度等。)不同條件:有無植物覆蓋實驗方法:用噴水壺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上方,同樣高度“降雨”,觀察泥土被侵蝕的程度等。實驗結論:有無植物覆蓋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無植物覆蓋土壤被侵蝕程度大,有植物覆蓋土壤被侵蝕程度小。2、探究“降雨量大小對土地被侵蝕程度的影響”對比實驗研究題目:降雨量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嗎?我的推測:降雨量大侵蝕大,降雨量小侵蝕小。實驗器材:長方形塑料盒、泥土、噴水器、水。相同條件:除降雨大小不同外,其它降雨量大侵蝕大,降雨量小侵蝕小條件都相同。(坡度大小、都無植物、降雨高度、泥土疏松度等。)不同條件:降雨量大小實驗方法:用噴水壺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上方,同樣高度“降雨”,觀察泥土被侵蝕的程度等。實驗結論:降雨量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降雨量大土壤被侵蝕程度大,降雨量小土壤被侵蝕程度小。3、探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對土地被侵蝕程度的影響”對比實驗研究題目:土地坡度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嗎?我的推測:坡度大,侵蝕大;坡度小,侵蝕小。實驗器材:長方形塑料盒、泥土、噴水器、水……相同條件:除坡度大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有無植物、降雨大小、土壤結構、降雨高度等)。不同條件:土地坡度大小實驗方法:用噴水壺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上方,同樣高度“降雨”,觀察泥土被侵蝕的程度等。實驗結論:坡度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坡度大土壤被侵蝕程度大,坡度小土壤被侵蝕程度小。4、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5、侵蝕帶來什么災害?沖毀農田,沖毀房屋,沖毀道路引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當然侵蝕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河水帶來的肥沃土壤會逐漸堆積成沖積平原,為人們增加新的土地。)七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1、由于流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地表會形成許多溪流和溝壑。溪流匯集在起又會成為大的河流。2、在陡坡,水流速度快,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并帶走泥土;在緩坡,水流速度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慢慢沉積下來。3、河流形成長時間后會出現的現象:上游河床布滿了大石頭,中游河床堆積了很多的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了細沙。4、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這是為什么?因為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地勢比較平緩,水流速度慢,河流從上游攜帶的泥沙到了這里會沉積下來,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平原。5、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6、(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八 減少對土地的侵蝕1、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2、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3、地球的各種力量包括人類自身在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時,會對我們造成哪些災害?①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② 形成沙塵暴、暴雨等惡劣天氣。4、人類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這些災害的發生,或者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危害。1. 多種草種樹,不要破壞植被。2. 河岸邊修筑防洪堤壩,保護家園。3. 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4. 加強災害預警預報。5. 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第四單元 運動和力一 我們的小纜車1、車可以使用不同的動力,比如汽車是靠發動機,電動車是靠電池提供的電力,纜車是靠鋼纜繩的拉力運動起來的。2、我們提水,感到水桶對手有向下的拉力;我們背書包,感到書包對肩部有向下的壓力。物體都受到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就是重力。重力的產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3、水往低處流,人從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拋的物體最終要落回地面等,這些運動都是因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4、研究小車需要多大的拉力才能運動起來時,我們要一個一個增加墊圈,這樣能比較準確地找到使小車運動起來的最小的力。5、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時,我們要多個多個增加墊圈,這樣可以讓小車運動變化的更加明顯,更容易用秒表測出小車運動快慢。6、拉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二 用橡皮筋制作動力1、橡皮筋小車的制作方法:將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另一端纏繞在車軸(前、后輪軸上都可以)上。2、橡皮筋小車是利用橡皮筋的彈力作動力,橡皮筋纏繞的方向決定小車運動的方向,橡皮筋纏繞的方向與小車運動的方向是相反的,橡皮筋纏繞的圈數決定小車運動的速度。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作用時間越長,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作用時間越短,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4、小車多纏繞幾圈橡皮筋后,輪胎打滑了,可以在小車上加重物防止。5、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當他們恢復到原來形狀后,彈力就消失。6、衣褲松緊帶、票夾、射箭、拉力器、乒乓球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三 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1、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2、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鞭炮、烏賊也是靠反沖力運動的。3、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要使運動的物體停下來,必須對物體用阻力(阻力就是和運動方向相反的力)。四 測量力的大小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也稱作彈簧秤。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3、彈簧測力計的基本構造4、 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人們生活中習慣用“克”“千克”來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1牛約等于100克力。(即1牛頓約等于100克物體所受的重力。)5、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刻度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刻度標出的最大數值)。五 運動與摩擦力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拉力就等于它受到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即滾動還是滑動”)有關。4、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5、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六 滑動與滾動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2、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3、在做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對比實驗中,條件的控制如下表。不變的條件 需要改變的條件小車的重量 小車輪子轉動 小車運動方式 固定住輪子不讓其轉動小車與桌子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接觸面的大小等 4、制作滾珠軸承的步驟實驗現象:④滾動摩擦比②滑動摩擦轉動的快些。七 運動與設計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2、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有利的事例 有害的事例鞋底的花紋 人拉物體,物體與地面的摩擦礦泉水瓶上的凹凸條紋 滑雪時滑雪板與雪之間的摩擦體操運動員手上擦鎂粉 機器運轉時,部件間的相互摩擦3、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去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去減小它。4、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手柄、剎車橡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手柄設計花紋使表面粗糙,剎車采用增加壓力的方法。5、自行車上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安裝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或加潤滑油(使接觸面更加光滑)。(增加一輛自行車在上面標部位更好)八 設計制作小賽車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安全。太陽能汽車:零污染、能源用之不竭月球車:遠距離遙控、實行無人勘測卡丁車:車型小巧、車速飛快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速度快)(2)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尾翼大,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設計的一般程序鞏固練習:1.山地、丘陵地區常在山坡上種植農作物,為了減少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種植農作物比較好。橫行 B.豎行 C.無所謂在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車運動起來時,掛墊圈要一個一個增加,它的好處是( )A.能比較準確地找到能使小車運動起來的最小的力為了小車不亂跑讓小車加快速度小車3秒鐘行駛了40厘米,如果想讓小車在2秒鐘行駛40厘米,可以( )加大拉力 B.減少拉力 C.拉力不變在小纜車實驗中,提供小纜車動力的是( )車身 B.纜繩 C.纜繩一端的重物的重力安裝用橡皮筋驅動小車時,橡皮筋繞在( )軸上。前輪 B.后輪 C.前、后輪都可以吹足了氣的氣球放開后,飛行無規律,這是因為( )。氣球太輕 B.沒有外力作用 C.氣球的噴氣方向在不斷變化下列屬于反沖現象的是( )。人用力向后劃水,小船向前運動壓縮后的彈簧將小球高高彈起被拉長的橡皮筋又恢復到原來的長度火山和地震大多發生在( )A.海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地殼活動活躍的地帶9.判斷①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上密下疏的。( )②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摩擦力,車子就開不走。( )地球的內部結構繼續風化小石子和沙巖石碎裂風化巖石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 種子發芽實驗(一)(二)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2.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自身條件:種子結構完整。外界條件: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不需要陽光和土壤。3. 研究種子發芽必須條件的實驗采用的是對比實驗的方法。做對比實驗的時,我們一般只改變1個條件,其他條件都保持不變。比如:要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必須要有水”的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水分即讓一組種子得到水,保持濕潤,叫做對照組;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做實驗組。不改變的條件為綠豆種子大小和數量、光、溫度、空氣等。要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必須要陽光”的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光照即讓一組種子得到光照,保持陽光照射,叫做對照組;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光照,保持黑暗,叫做實驗組。不改變的條件為綠豆種子大小和數量、水分、溫度、空氣等。要研究“溫度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的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溫度即一組種子放在常溫下,叫做對照組;另一組種子放在低溫下,叫做實驗組;不改變的條件為綠豆種子大小和數量、光、空氣等。要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必須要有空氣”的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空氣即讓一組種子得到空氣,叫做對照組;讓另一組種子得不到空氣,保持真空,叫做實驗組。不改變的條件為綠豆種子大小和數量、光、溫度、水分等。4.做種子發芽實驗時,一般在每個盒子里放3粒種子目的是為了減少實驗的偶然性。4.對比實驗中,接近正常狀態的組叫做對照組;改變某些條件不同正常的組叫做實驗組。5. 種子發芽階段需要的養料由子葉或胚乳提供,不需要施肥。6.綠豆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膨大、種皮裂開、胚根長出(始終向下)、胚芽鉆出、新葉長出、新葉張開。二 觀察綠豆芽的生長1. 植物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植物生長的環境包括:(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陽光)、(土壤)。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陽光、土壤。2. 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陽光下的綠豆芽莖綠、直且粗壯,黑暗中的綠豆芽莖黃,彎曲且細)3.在做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實驗時,觀察發現種子的根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但是靠近水分的種子長的最快最好,離水分最遠的種子長的最緩慢,這說明了綠豆芽的生長需要水分。4.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請舉例說明動、植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植物生長有向光性,會往陽光充足的方向生長;仙人掌的刺適應沙漠干旱缺水的環境;大雁適應環境變化向南遷徙;蛇、青蛙會冬眠適應寒冷的天氣。5.香蕉樹、松樹、仙人掌三種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們的葉同它們生存的環境有什么關系?香蕉樹生活在炎熱潮濕的熱帶,長著寬葉,可以蒸發更多的水來適應炎熱。松樹生活在降水稍多、寒冷的高山,葉子是針狀,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適應寒冷、缺水。仙人掌生活在干燥炎熱沙漠,葉子刺狀,為了減少水分蒸發,適應干旱。三 蚯蚓的選擇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同學們研究“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還是明亮的環境中?”時,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蓋子的一端剪掉一塊,在盒子底部鋪上吸水紙,將捉來的蚯蚓5條一組放在盒子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觀察到大多數蚯蚓待在盒子的蓋子沒有剪下的部分。這個現象說明了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3.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濕土之間,觀察蚯蚓往哪邊爬”實驗時,在盒子的兩端分別鋪上一層泥土,一端鋪濕潤的,一端鋪干燥的,將捉來的蚯蚓10條一組放在盒子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到大多數蚯蚓都爬向濕潤的土壤一端。這個現象說明了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4.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要。動植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生存環境)進行選擇。5.請你說出企鵝、青蛙這兩種動物各是怎樣適應環境的?企鵝生活在寒冷的南極,它們混身長滿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這樣可以適應寒冷的氣候。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陸地上,到秋天,它就會鉆到泥土里冬眠,這樣它就可以安全過冬了,來年春天它會回到地面上來。四 食物鏈和食物網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2.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3.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4.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5.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終止。6.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7.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8.寫出水田中的5條食物鏈。老鷹 狗尾草 水稻 小鳥 老鼠 蝗蟲 蛇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鷹 ②狗尾草→蝗蟲→小鳥→老鷹③水稻→老鼠→蛇→老鷹 ④水稻→蝗蟲→小鳥→老鷹⑤水稻→蝗蟲→小鳥→蛇→老鷹9.寫出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①草→兔→鷹 ②草→兔→蛇→鷹 ③草→蝗蟲→鷹④草→鳥→蛇 ⑤草→蝗蟲→蛇→鷹 ⑥草→鳥—→蛇→鷹五 做一個生態瓶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池塘里的植物可以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氧氣。動物的糞便是植物生長需要的養料。池塘底的淤泥還可以是一些動物的棲身之所。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制作一個生態瓶,植物可選用水草、水藻、浮萍等,動物可選用小蝦、小魚、田螺小泥鰍、河蚌等。制作一個生態瓶時,瓶中的小動物要少一些,水草、浮萍、小蝦、小魚、田螺的數量搭配合理,才能讓它們在生態瓶里生存得更好一些。制作生態瓶的步驟六 改變生態瓶1.適當增加植物,可以為生態瓶里的動物提供更多的氧氣,小魚浮到水面上來的次數會減少。如果增加的植物過多,就會影響小魚活動的空間也會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2.在做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實驗中,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小魚浮到水面上來的次數就會變多。3.在一個生態瓶里增加一倍小魚數量,由于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上來的次數會增多。4.七 維護生態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2.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3.沙塵暴是污染環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近年來,沙塵暴在我國北方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影響我國的其他地區。6.我國的北方,有許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帶,除了人類放牧的牛羊,還生活著肉食性的獵隼、狐貍和狼;雜食性的鼠;植食性的兔;還有蝗蟲、蚱蜢等昆蟲,以及我們喜愛的百靈鳥。那里還生長著中藥材甘草、遠銷國外的名貴特產發菜等,可是當地的生態平衡正在遭到破壞。7.對于每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一切都是它的環境。環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這種生物有關系)的其他生物。8.在草原上鷹、兔、草有一方少了,會怎樣?9.是什么引發了沙塵暴?在我國的北方,由于我們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特別是草原的生態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風就形成了沙塵暴。八 資料庫1.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2.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成立(1956)年。3.臥龍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四個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第二單元 光一 光和影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我們生活中的光源有日光燈、太陽、螢火蟲等;月亮、沒燃燒的蠟燭、鏡子不是光源。影子形成的條件:1、光源2、遮擋物(遮擋物是不透明的,位置在光源和屏之間)3、屏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照射的角度有關。光源直射時,影子短;光源斜射時,影子長。隨著斜射的程度越來越大,影子越來越長。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長。影子的方向與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遮擋物離光源近,影子大;遮擋物離光源遠,影子小。(遮擋物離屏近,影子小;遮擋物離屏遠,影子大。)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有用處(如手影游戲、皮影戲、標志牌上的投影等)。二 陽光下的影子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說一天中太陽是從東——偏南——西,大樹的影子剛好相反,是從西——偏北——東。2.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光源直射,影子最短。也就是說一天中太陽位置是從低——高——低,大樹的影子則是從長——短——長。(清晨長,逐漸變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漸變長,到太陽偏西快落山時最長。)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其原理是(物體的影子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三 光是怎樣傳播的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達到地球約需要(8)分鐘。在驗證光的傳播路線實驗中,當每張卡紙之間間隔距離15厘米,排成整齊的列,使卡紙的小孔在同一直線上時,光線能夠前進到最后的卡紙(屏)上,形成一個大小約為一枚硬幣的光斑;當第二或第三張卡片(第一張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動5厘米,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射進第一個小孔,就被擋住,所以在最后的卡紙上沒有光斑。實驗結果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其他方法:1、晚上用手電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條筆直的光柱2、利用激光筆照射一杯紅墨水,可以看到光在液體中的直線傳播;3、用一根吸管,透過吸管看燈光,筆直的可以看到,彎折后就不能看到燈光,說明光線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的,遇到不透明的物體,一部分光就會被擋住,物體的背光區就有一個暗區,這就是影子。5.光是直線傳播的主要應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擊瞄準等。四 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生活中我知道運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妝鏡)、(倒車鏡)、(太陽灶)、額鏡、反光鏡、潛望鏡等等。汽車的后視鏡、轉彎的廣角鏡的表面是凸起的,能將光發散反射,和平面鏡相比,能夠使人看到更寬闊的視野。醫生頭上戴的額鏡是一個凹面鏡,它可以把反射光會聚在一起,使被照射的部位更亮。燈罩把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充分加以利用。5.教室的墻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更好地利用光的反射。6.科學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根據光速測量出了地球到月球的準確距離是384403千米。7.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8.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9.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10.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所有鏡子,萬花筒,潛望鏡,反射式望遠鏡,牙醫額鏡,水面倒影等。11、反光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城市玻璃大樓、光污染、黑板反光看不到字。五 光與熱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在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時候,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2. 許多光源在發光時也在發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人們發現,(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不能用(放大鏡)和(望遠鏡)看太陽。3.在我國,人們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銅鏡取火。現在,我國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鏡原理做成太陽灶,以充分利用能源。4.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鏡會聚光線獲得高溫支加熱一種化學物質,從而發現了(氧氣)。六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太陽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熱散發到字宙空間,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地球只得到太陽放射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2.在做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是否有關系實驗時,我們發現深色比淺色升溫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溫快。黑色無光紙比黑色蠟光紙升溫快。3.把三個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與太陽光垂直角度擺放的紙袋升溫快。4.物體的反光能力強、吸熱本領就弱。陽光直射光線強,斜射光線弱。七、八 做個太陽能熱水器、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1.太陽能熱水器除了要把水加熱,還需要保溫。2.太陽能熱水器的受熱面都是傾斜的,這是為了使陽光直射,加大受熱面積。3.太陽能熱水器的三個最重要的構造是集熱器、保溫箱和控制系統。4.用透明塑料瓶裝水,容易讓陽光射進去,減少熱量外流,起到升溫和保溫的雙重作用。盒子內外涂黑色,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盒子內瓶子的背面貼錫箔紙為了加強反射,讓透過瓶子的陽光反射回瓶子,減少熱量外流。盒子的蓋用透塑料紙膜,也和塑料瓶一樣,減少了盒內的熱量向外輻射。瓶子周圍用泡沫塑包裹,是為了保溫。裝塑料瓶的盒子支起來,可以改變角度,以保持與陽光直射。5.為了準確評價各個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我們應該注意讓每個太陽能裝相同積、同樣溫度、照射時間相同、開始計時的時間相同,并真實、準確地借助溫度計記錄各個數據。(注意:把溫度計插入瓶子里后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6.為了收集更多的熱量,我們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盒子的內外表面要涂成黑色的。7.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汽車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上科學一二單元知識點復習.docx 五上科學三四單元知識點復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