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考試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生須知公分試媳奩|、式卷‖∷題春。武題卷共6頁,有兩個大題,30個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請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卷的規定位置上。趨時心頎抆邀號順序,在答題卷各題目規定區域內作答,做在試題卷上的答案試題卷I、選擇題(本大題們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嗩,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世界錄占影的文明大都誕生在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下列你認為屬于亞非占老文明的是2.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9年11月10H至12口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古希臘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中國文明高度發展,交相輝映。下列能佐證這一說法的文明成果有A.《十二銅長法》《史記》B.《荷烏史詩》《論語》C.《十二銅表法》《論語》D.《荷馬史詩》《史記》3.19世紀的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羅馬法A.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B.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C.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D.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1.下列對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右圖)中各階層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府B.小封建主通過服勞役和耕種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間構成領主與附庸的關系D.各階層之間沒冇嚴格的等級限制5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成就有①匯集整理了《一千零一夜》②建造了風格獨特的清真寺③3醫學、數學等方面世界領先④創造發明了阿拉伯數字C.①②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其積極意義在于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②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了改革③H本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④使日本由奴求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八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卷第1頁共6頁7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上是中國的黃時代。”這里的“黃金時代”主要是指A.諸侯爭霸B.百家爭鳴變法運動D.禮樂文明8,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成為維系中華文明重要組帶的是A.統一文字B.焚書坑儒C.大修馳道D.統一貨幣9.司馬遷在《史記》中把陳勝諸候同列,批評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奪百姓財富等許多過失。這反映了A.司馬遷史學知識豐富B.《史記》藝術性相當高C.《史記》的體裁多樣D司馬遷具有高尚的史德10.秦漢國力強盛,文化高度發達。這一時期文化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有①國家統一國力強盛②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③各民族之間的交往④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A.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1.右圖是801班王欣同學所做的學習筆記,由此1.收復建康可以判斷她學習的歷史內容是取得郾城大捷A.衛青北擊匈奴B.岳飛抗金3.“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C.文天祥D戚繼光抗倭4.“撼山易,撼岳家軍難!12.在歷史上,遼、西夏、金三個政權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①吸收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②被蒙古政權所滅③與末政權并存,并達成和議④興起于東北地區D.③④從右面的“人口遷徙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條件非常優越Sr幾B.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C中原人民大量遷往江南中漢族遷往北方民族大量遷往中原14.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是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D.破壞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合15.下面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是史實結論隋場帝開鑿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②官渡之戰英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③宋遼訂立“澶淵之盟出現100多年相對和平局面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北宋滅亡,全國實現了統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的行為。據此回答16-17題16.下列屬于親社會的行為有①積極參加研學旅行活動②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捐款③參加校外文化課補習班④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活動A.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②④八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卷第2頁共6頁八上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B D C D A B A D A B C C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D B A C D C C A B 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題10分,共50分)26.(1) 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檢司。(3分)(2) 武力征服,少數民族改革(民族遷徙),和平交往。(3分)(3)圖1:漢武帝時,漢朝對匈奴展開攻勢,霍去病、衛青先后三次出擊匈奴,匈奴大敗,從此無力與西漢抗衡,漢朝加強了對邊境地區的統治。圖2:北魏孝文帝時進行了改革,采取學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等措施,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圖3: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選一個,有史實、意義4分)27.(1)張騫。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為一體,對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3分)(2)火藥傳入歐洲,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指南針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傳入歐洲,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3分)(3)馬可.波羅,鑒真,玄奘等。(2分)(4)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形象,彬彬有禮、不卑不亢等。(2分)28.(1)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2分)(2)實施推恩令;減少諸侯國對中央政府的威脅。(2分)(3)解除統軍大將的兵權;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兩點2分)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2分)(4)有利于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和發展。(2分)29.(1)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三點,3分)(2)注意信息出處;關注官方信息;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辨別信息內容;向他人求助等。(四點,4分)(3)自由與規則是不可分的,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是人們享受自由的保障。自由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分)30.(1)漁民們的行為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1分)。他們具有強烈的國家安全意識,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自覺履行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2分) (2)屬于犯罪行為(1 分)。其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罰處罰。(3分) (3)我們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便利和協助;為維護國家安全積極建言獻策;檢舉、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監督和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開展等。(三點,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社法答案.doc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19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八年級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