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近代:指中英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到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1949年)這一段時間。近代前夜指鴉片戰爭前夕(1840年)之前,具體指代明清時期。背景簡介1.根據左邊的這幅圖片打一句古詩詞。(注:這句古詩要能夠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面貌)2.當時的統治階級是處于一種怎么樣的心態?可以用哪個成語來表述?(提示:可參考馬戛爾尼訪華時統治者的態度)古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成語:夜郎自大一、經濟政策:重農抑商1.清朝前期,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仍占主導地位。2.盡管社會上早已出現“工商皆本”的觀念,但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活動一:閱讀下面材料(書本23頁),回答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時間五分鐘)。1.統治者的擔憂工商業發展容易滋生奢華的風氣;工商業不生產糧食,卻與農業爭勞動力;造成人員流動,很難控制管理。2.后果控制工商業規模,阻礙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強化了自然經濟,導致大量資金投向土地,加劇土地兼并;拉大了中西之間的差距。國內國際男耕女織彩磚——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體中國西方國家已經邁入工業化的階段世界二、對外政策:閉關鎖國注意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的區別海禁主要是針對國內方面,即“片板不得下海”,指的是禁止私人出海經商。出海也只能攜帶規定的、定量的東西。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例:鄭和下西洋)閉關政策主要是限制對外貿易,但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禁止。嚴格限制絕對禁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名詞解釋閉關鎖國: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包括對外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都受到嚴格限制。活動二:讀材料,試分析為什么統治者要采用“閉關鎖國”的政策。(個人思考,限時三分鐘)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請“與天朝體例”不合,駁回了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與中國通商的請求,并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材料2 明朝中葉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明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1.根本原因:中國長期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境狀態下;2.主要原因:統治者處于夜郎自大的心態;3.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清初,鄭成功及其后人經營臺灣,并非歸順)具體實施寧波云臺山漳州澳門廣州演變1.早期(清初40年)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明時便有海禁政策2.統一臺灣后(1683年之后)四口通商,但有嚴格的限制。(寧波、云臺山、漳州、澳門)3.英商寧波貿易后只留下廣州一處通商。廣州十三行外的來往船只及洋商匯集的情況。課外知識補充廣州十三行廣州十三行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的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國商人,是清廷制定的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據清宮檔案記載,1754年到港的船只為27艘,稅銀僅52萬兩;1790年,到港船數增至83艘,稅銀達110萬兩,至鴉片戰爭前夕,到港船數年達200艘,稅銀突破180萬兩。該地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中國的對外貿易長期處于出超狀態。乾隆斷然實行封關,僅留廣州一口對外開放,即是為了維護東南海防,也是為了保證廣州洋行生意。行商為迎合清政府,開始以各種名義給清政府捐輸銀兩,自1788年到1820年,共計捐輸銀兩達350萬余兩。資料1:馬克思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資料2:鄧小平指出:“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 (《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根據資料1資料2,并結合課外知識補充,思考閉關鎖國政策會產生哪些影響?(一分為二)消極: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不利于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清王朝周邊形勢險惡,西方殖民擴張的觸角已經伸向中國。中國正在被列強(殖民主義國家)所包圍,并不是僅靠關上門來就能夠抵擋來自資本主義列強的侵襲的。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了百年屈辱的歷史。啟示 比較明清時期和隋唐時期的對外政策及其影響,你產生了怎樣的感悟?開放則興,閉關則衰。三、社會危機的表現1、人口的迅速增長與田地的矛盾突出清代人口數變化清代人均耕地變化特點: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均耕地在不斷減少。思考:為何人口出現不斷增長?(提示:農耕文明鼎盛時期)土地總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怎么會發生變動的,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耕地數量不斷下降,其次,由于土地兼并嚴重,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地兼并嚴重也是每個封建王朝末期比較突出的特征,為各個朝代的持續統治埋下隱患。)2、統治集團奢侈腐朽官員的奢靡生活乾隆南巡圖3、各族人民起義不斷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四、近代前夜中西方對比 西方 中國 經濟 工業革命后,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農業占經濟主體,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 政治 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封建專制,皇權達到鼎盛 外交 開辟新航路、進行對外殖民擴張 閉關鎖國 思想文化 歷經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誕生近代科學,追求民主與科學 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文化專制 發展狀態 蒸蒸日上 日薄西山 西方強工業民主開放創新蒸蒸日上中國重農耕專制閉關守舊每況愈下中西易位結果:課堂小結社會危機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的落后近代前夜的危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