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材料一: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礎上,平定天山南北叛亂,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fā)展,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材料二:乾隆時期精耕細作技術和高產作物的種植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不斷提高。這使得中國在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仍能以約9億畝耕地養(yǎng)活3億左右人口,長期保持國家穩(wěn)定。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fā)展,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農耕文明鼎盛材料三:1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制造業(yè)總產量所占份額超過歐洲5個百分點,大約相當于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中國的GDP在世界總份額中占到將近1/3.材料四:乾隆時期,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對中國古代文化作了大規(guī)模的清理和總結,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文化工程。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也成書于這一時期。經濟總量巨大文化繁榮是什么事件改變了馬戛爾尼的中國觀?《馬可波羅行記》在歐洲盛行以來,中國一直被西方社會看作是遍地黃金、政治經濟高度發(fā)達的地方。在17~18世紀長達100多年的“中國熱”期間,歐洲涌現出了對中國充滿好感的“中國迷”,馬戛爾尼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然而他對清廷“破冰之旅”的失敗根本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中國富強文明觀。 從馬戛爾尼訪華看 乾隆盛世的危機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3—1806),英國外交官、勛爵,曾任駐俄公使,與俄國簽訂了十分有利于英國的商務條約,以后又歷任格林納達總督和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總督。受英國議會和國王喬治三世派遣,于1792年以慶賀乾隆壽辰為由出使中國。 禮品清單馬戛爾尼攜帶這些禮品的用意何在?槍支景泰藍秒表金冠鐘架宣紙顯示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先進,表示通好誠意,以期改善中英關系,打開中國市場。英國使團用豐厚的禮品,展示其工業(yè)化成果,以示真誠,從而達成英王信函中“發(fā)揚兩國利益邦交,建立兩國永久之協和”意愿。但清政府卻將英使當作周邊國家的“貢使”來迎接,也就是英使是來向中國皇帝進貢的。迎接英使的船上就掛著“貢使”的旗幟。告示中寫到:“天朝盛德四海,西夷英吉利國萬里來朝?!?br/>雙方準備禮節(jié)沖突乾隆帝認為馬戛爾尼身材高大,自己則相對顯得單薄,他告訴畫師,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中,帝王要高大,使節(jié)要渺小,于是畫師立即照乾隆帝的要求修改了畫面,以免激怒這位帝王。 馬戛爾尼在給乾隆帝祝壽中提出了哪些要求?1、開放通商口岸2、將舟山附近一海島割讓給英國人居住和存貨探究:對于馬戛爾尼的要求,如果讓你處理,你會如何回復應對?區(qū)別對待,在領土方面要求斷然回絕,對改善貿易的要求,結合實際積極應對,不應該閉關自守。清廷的回答乾隆帝宣稱:“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必畫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br/>“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無。爾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買賣,此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br/>領土:維護了國家主權,抵制了殖民主義的侵略。盲目自信,閉關自守使中國失去了與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機遇。通商:馬戛爾尼中英見聞中國英國英國中國馬戛爾尼中英見聞馬戛爾尼中英見聞此輩寬衣大袖之兵隊,所用軍器又不過是刀、槍、弓、矢之屬,一旦不幸,洋兵長驅而來,此輩果能抵抗與否?(馬戛爾尼《乾隆英使覲見記》英國經過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其軍事實力大增,擁有強大的海上艦隊,其船堅炮利,幾乎沒有任何大國敢與之挑戰(zhàn)。馬戛爾尼訪華以失敗而告終。1794年9月,馬戛爾尼回到英國,向國王和議會呈送了一份使華報告。假如你是馬戛爾尼,請你從政治、經濟、外交、思想、科技等方面概述當時中國的發(fā)展狀況。尊敬的國王陛下: 匯報人:喬治?馬戛爾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戛爾尼的報告 馬戛爾尼使華,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內容上,都是18世紀國際關系史、中英關系史上一件大事,對中英兩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中國了解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的一次良好歷史機遇,這次機遇的喪失,給中國留下了無窮的痛苦和災難。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1856年,英法聯軍侵華1860年,火燒圓明園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1895年,《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辛丑條約》……感悟歷史一座座火山爆發(fā),天崩地裂,君王美夢破。試想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如果減少一點傲慢和自大,答應英國要求進行談判,互派使節(jié),中英之間擴大貿易,中國了解了西方,主動適應西方世界發(fā)展潮流,中國將是一個什么樣子?是否可以避免近代被殖民侵略的痛苦?歷史假設?結論:歷史不能假設,更無法重來!??! 推薦書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