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鴉片戰爭一.鴉片的走私與林則徐禁煙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1)目的①.直接目的:扭轉貿易逆差。②.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2)危害①.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危害。②.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清政府的財政。③.許多官員,士兵吸食毒品,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減弱。2.林則徐虎門禁煙(1)經過:派人明查暗訪,緝拿煙販。(2)時間:1839年6月3日—25日(3)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主持下,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4)意義:虎門銷煙是中華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防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識。(5)評價①.民族英雄。②.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二.英國發動侵華戰爭1.原因(1)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借口)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2.時間:1840—1842年3.經過(1)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①.攻廣州 ②.陷定海 ③.逼天津(2)第二階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①.占香港島 ②.進吳淞 ③.到南京4.結果:戰爭終以中國的失敗結束。5.原因(1)客觀原因:英國綜合實力強大。(2)直接原因:中國封建制度落后。6.教訓:落后就要挨打。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42年8月2.地位: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3.內容內容影響通商開放上海,廣州,福州,寧波,廈門五處為通商口岸。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產品和掠奪原料。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的主權。賠款2100萬銀元。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負擔。稅款出入口稅款由雙方協議。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4.其他條約時間國家條約內容或影響1843年英《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權1844年美《望廈條約》擴大了侵略權利1844年法《黃埔條約》5.影響: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的領土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英法再次發動清華戰爭1.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2.主兇:英法兩國。3.幫兇:美俄兩國。4.借口:“亞羅號時間”和“馬神甫事件”5.經過(1)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2)1857年,英國和法國聯合出兵,攻陷廣州。(3)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4)1860年,英法聯軍借口換約受阻,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5)英法聯軍占領安定門,控制北京城,揚言要直搗皇宮。(6)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奪,又放火燒毀。6.條約(1)《天津條約》①.西方列強獲得外國公使進駐北京。②.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權利。(2)《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承認了鴉片貿易的合法化。(3)《北京條約》①.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③.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大增加。7.影響(1)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領土。二.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領土年份條約面積總面積1858年《璦琿條約》60多萬平方千米150多萬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條約》40萬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條約》44萬平方千米1864年《勘分西北邊界條約》1881年《改訂條約》7萬平方千米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一.太平天國運動1.背景: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2.準備:洪秀全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3.經過(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2)永安建制(洪秀全稱“天王”楊秀清稱“東王”蕭朝貴稱“西王”馮云山稱“南王”韋昌輝稱“北王”石達開稱“翼王”)意義: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3)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政權)(4)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未實施)內容: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評價:“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的理想社會,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5)北伐和西征目的: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和鞏固政權。結果:北伐軍全軍覆末,西征則取得重大勝利。意義: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6)天京事變影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逃,太平軍損失慘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7)挽救措施①封從香港來的洪仁??賞酰?芾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