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2020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政治備考手冊·Ⅰ必修1《經濟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2020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政治備考手冊·Ⅰ必修1《經濟生活》

資源簡介

江蘇省2020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政治備考手冊·Ⅰ必修《經濟生活》

江蘇省2020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政治備考手冊
考試要求
思想政治科目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長為75分鐘,卷面滿分100分。
考試內容:
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的部分內容,約占20%;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約占30%;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的部分內容,約占20%;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約占30%。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以及考試前12個月內的國內外重大時事。
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選擇題均為單項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非選擇題包括簡答題和探究題,其中簡答題共2題,共18分;探究題1題,12分。
試卷由較低難度題、中等難度題、較高難度題組成,其分值比例約為8:1:1。
合格性考試必備知識梳理·Ⅰ
必修1??《經濟生活》
(約20分)
第一講?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目題1?生產與消費
考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1)生產決定消費。
從根本上,人們的消費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即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什么(判斷依據)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怎樣消費(判斷依據)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消費水平的高低(判斷依據)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刺激新的消費需求的產生(判斷依據)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生產過程的結束(判斷依據)
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帶動作用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在勞動力再生產中的作用
關于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解答問題注意點:
(1)強調生產的重要性的是生產決定消費;強調消費的重要性的是消費反作用生產。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把握)
目題2?大力發展生產力
2.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是什么?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3.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目題1?公有制為主體
考點2.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構成: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地位: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
考點3.國有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1)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2)地位:處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
(3)作用: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措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值增值;發揮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掌握關鍵和核心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實行國有企業重組轉型,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強實力和競爭力。
考點4.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含義: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城市股份合作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體現共同富裕原則,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積累和稅收。對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有重大意義,對實現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考點5我國現階段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考點6.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
(1)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命題預測:農村土地承包:“兩不變、一穩定”,即保持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長久不變,保持農戶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長久不變,保持農戶承包地穩定。)
(2)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3)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注意:(1)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處于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
(3)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目題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考點7.我國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的種類
(1)成分:個體、私營(雇傭勞動)、外資等經濟。
(2)地位: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3)作用:支撐經濟發展,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繁榮市場,提供服務,方便生活。
(4)國家的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監管。
命題關注點
(1)公有制是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是主導作用區別開來。
(2)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公有制、非公有制?①市場競爭地位平等;??②法律地位平等;?③國民經濟中地位不平等。(公有制是主體,非公有制不是主體)
(4)公有資產(不是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不是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考點8.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發展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意義有哪些?
(1)有利于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2)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交叉持股,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有利于推進公司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效率。
考點9.?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地位、原因、意義和舉措)
命題特別提醒:
關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了新概括。
新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重大經濟制度創新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二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把這三項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新概括。
(1)內容: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基本經濟制度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3)原因:原因(為什么):
決定因素:①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②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現實意義?:三個“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態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命題關注點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經濟基礎)
(3)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說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兩者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平等,公有制是主體;兩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平等,各種所有制同等受保護。
第二講?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目題1按勞分配為主體
考點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分配對象:個人消費品。范圍:公有制。)
(3)地位:占主體地位。
2.按勞分配的依據有哪些?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按勞分配的前提。
(2)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3)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現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
目題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考點2.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意義。
按生產要素分配:(知識、技術、管理、資本、非公有制中的勞動力)
意義:(1)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
(2)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注意: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區別與聯系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目題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考點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義及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1)要求(表現):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于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1)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制度保證。
(2)兩個同步。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3)政府調節。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命題預測: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調節。
(4)最根本的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國家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宏觀調控,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質保障作用。
目題2??兼顧效率與公平
考點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效率含義:效率是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效率是公平關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處理: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分配懸殊。
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初次分配關系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法律法規和稅收進行調節和規范,不直接干預。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法律等對收入要素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要通過稅收、財政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進行。
第三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市場配置資源
目題1市場調節
考點1.市場經濟的含義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考點2.市場決定配置資源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為什么市場決定配置資源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即必須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因):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
(2)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考點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優點
(1)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
實質: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2)市場調節的優點(即市場如何配置資源)?
市場競爭的根本:利益杠桿。
目題2??市場秩序
考點4.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1)原因: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2)如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不同的市場活動的主體思考,是命題的重點之一)
國家
①制定、實行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市場交易規則: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
②誠信建設,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切實加強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③運用各種手段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經濟活動參加者
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
企業
遵守市場規則和職業道德,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
目題3??市場失靈
考點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滯后性、盲目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原因)
(1)自發性——表現特征:唯利是圖(如亂排亂放、制假售假、盜版、剽竊侵權等)
命題提醒:是命題的重點。
(2)盲目性——表現特征:盲目決策,一哄而起。(注意課本圖)
(3)滯后性——表現特征: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商品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農業多見)
局限性危害:
(1)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2)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注意:判斷自發性、盲目性還是滯后性的順口溜
自發性: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商標侵權等。
盲目性:信息不靈,多賠少賺,一哄而上,沒有主見。
滯后性:事后調節,浪費時間,耗費資源,農業多見。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目題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考點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命題重點)
識記技巧:一公二共三科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2)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劣的根本原則。
(3)科學的宏觀調控——發揮社會主義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目題2??科學的宏觀調控(必考)
考點7.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首要目標),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考點8.宏觀調控的手段
我國宏觀調控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自發性、滯后性、盲目性等固有的弊端;
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
第三、政府的主要職責和作用之一。
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
(1)經濟手段——(常用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科學的宏觀調控體系: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用關鍵詞區分宏觀調控手段
經濟手段:發展戰略和規劃、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杠桿、財政政策(稅收、稅率、財政支出、國債)等;貨幣政策(中央銀行、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
法律手段:經濟立法、經濟司法、查處、打擊等。
行政手段:行政機構,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政策、規定等
注意:①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判斷三大手段的信息詞
經濟手段的關鍵詞:經濟政策、經濟計劃、經濟利益的調整、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支出數量、稅收、稅率、國債等)、貨幣政策(中央銀行、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關鍵詞: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依法查處、依法打擊等。
行政手段的關鍵詞: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
第四講?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
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目題1歷史的變革
目題2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考點1.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是什么?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目題3開啟新征程
2.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間表、路線圖是什么?
黨的十九大確定從2020年到2050年的30年將分兩個15年安排。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目題1?堅持新發展理念
考點2新發展理念
1.新發展理念內涵有哪些?
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必考點)
2.貫徹新發展理念原因是什么?
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3.如何正確理解新發展理念?
(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綠色發展,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
(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體系。
(5)共享經濟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謀民生之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不斷邁進。
目題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考點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為什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原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2.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舉措有哪些?)
(1)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察哈| 汝南县| 白河县| 柳河县| 浦江县| 桃园县| 文昌市| 育儿| 江都市| 灵武市| 本溪市| 浦县| 泗洪县| 铜陵市| 罗源县| 青岛市| 苍溪县| 金山区| 郑州市| 北安市| 额尔古纳市| 盐山县| 洛扎县| 汉沽区| 鸡泽县| 东兴市| 土默特左旗| 晋江市| 陆良县| 徐汇区| 龙州县| 清流县| 黔江区| 中卫市| 昆山市| 武强县| 礼泉县| 清镇市| 嘉鱼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