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把握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特點。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比,認識到統治者個人的作為,將直接影響歷史發展的軌跡,甚至導致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衰亡,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從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大一統的重要性。【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唐玄宗后期統治的腐敗;唐朝的滅亡教學難點: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導入】由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引出顏真卿的故事,提問到底是什么導致這場災難的發生?【講授新課】頹勢盡顯——安史之亂:原因: 由詩歌材料提問此時唐玄宗在用人上有什么變化?此時的社會存在什么問題?節度使權力如何?過程: 視頻播放,請學生簡介安史之亂的時間、叛軍首領、結果。影響: 展示杜甫的詩歌,介紹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 觀看《唐代藩鎮分布圖》,對比《天寶10節度使》,提問節度使在數量上有什么變化?在權力上有什么變化?得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趁勢而起——黃巢起義: 播放視頻,請學生猜猜三個關鍵詞是什么?背景: 材料展示,得出黃巢起義的原因。過程: 由韋莊的詩歌提問,黃巢起義的影響?影響: 請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展示《不第后賦菊》。國勢已去——朱溫滅唐: 《泊秦淮》引出唐朝滅亡的時間和標志。分崩之勢——五代十國:概況:《虞美人》引出五代十國,展示問題,合作學習。實質:材料展示,提問,合作學習。大勢所趨——孕育統一: 中國歷史上三次大分裂時期,提問五代十國的歷史走向。 三組圖片展示,提問可以從中得出哪些規律性認識?【總結】從618年李淵建唐,到907年朱溫滅唐,大唐王朝經歷了289年的風風雨雨,歷經21任皇帝。其中,讓人感慨最多的應該就是唐玄宗吧!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回到安史之亂前,他應該如何去做才能避免歷史重演?【板書設計】安史之亂:原因經過:755-763 影響: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五代十國實質影響【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作為新教師展示課參加了廬陽區歷史學術節,森林城歷史組的同仁們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幫我進行磨課,在此非常感謝。本課由“勢”字導入,精心創設課堂情境、組織討論、不斷設問,與現實聯系緊密,過渡環節精心設計,地圖的前后對比,體現了時空觀念,材料的設計和解讀體現了史料實證,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貫徹其中,但最后統一是大勢所趨還可以更加深入地提問,“勢”的概念是否一樣也值得仔細推敲。(共32張PPT)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在詩詞中感悟歷史【課程標準】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 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祭侄文稿》 父陷子死一、頹勢盡顯——安史之亂……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材料一:《長恨歌》 (唐)白居易追求享樂任人唯親1、探尋安史之亂原因原因1: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材料二:朱門酒肉臭(?xiù),路有凍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1、探尋安史之亂原因材料三:從 713—755 年,唐對吐蕃用兵 26 次,對突厥用兵 12 次,對契丹用兵9 次,對奚用兵 2 次,對南詔用兵 6 次,……在這些戰役中,唐朝軍隊是經常吃敗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爭,唐朝的邊境局勢是烽火不斷,戰火連綿。 ——李飛《安史之亂背景分析》原因2: 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也日益緊張材料四:天寶十節度使分布圖邊鎮兵:49萬中央軍:9萬 開元以后,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 ——《新唐書》1、探尋安史之亂原因原因3: 節度使集權,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安祿山一人擔任范陽、河東、平盧三地節度使,擁兵15萬人2、了解安史之亂過程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唐)白居易《長恨歌》本視頻請點此下載時間叛軍首領結果755-763安祿山史思明叛軍被平定2、了解安史之亂過程材料一: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hāo lí ) 。我里百馀(yú)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無家別》1、經濟方面:北方社會經濟遭嚴重破壞,人口銳減。3、解析安史之亂影響 材料三: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資治通鑒》材料二: 安史之亂后,北方黃河流域所受破壞最重……“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舊唐書》材料四: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2、政治方面: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中央集權大大削弱,藩鎮割據局面逐漸形成。3、解析安史之亂影響618年907年國勢時間755年政治清明人口眾多經濟繁榮人口銳減藩鎮割據經濟蕭條3、解析安史之亂影響二、趁勢而起——黃巢起義 請根據以下同學所說的提示語,猜猜三個關鍵詞分別是什么?你說我猜你說我猜藩鎮割據你說我猜宦官專權藩鎮割據你說我猜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黃巢起義2)人民賦役繁重,又遭到連年的災荒。1)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1、黃巢在什么背景下發動的起義?知識小鏈接:唐朝末年8個皇帝,有7個是宦官根據自己的需要擁立的。“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 宦官專權,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2、黃巢起義的經過3、黃巢起義的影響: 給唐朝統治者以致命打擊,加速了唐朝的滅亡。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唐)韋莊《秦婦吟》《不第后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三、國勢已去——朱溫滅唐1、時間:2、標志:3、意義: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標志著唐朝滅亡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四、分崩之勢——五代十國【合作學習】1、五代分別是哪五個朝代?集中在哪個區域?五個朝代之間是更迭還是并立? 2、十國是指哪十個政權?集中在哪個區域? 五代十國興亡圖表 【合作學習】1、從上圖能看出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國君主大致有什么特點嗎?2、想一想:五代十國出現的歷史根源是什么?根源: 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材料:五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憑武力奪位,在位的時間也都不長,最短的只有十個月。這五個朝代的統治平均約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后梁 907—923,后唐 923—936,后晉 936—946, 后漢 947—950, 后周 951—960。 從材料可以看出當時北方社會存在什么問題?政權動蕩不安 五、大勢所趨——孕育統一春秋戰國隋朝時期形勢圖 隋朝 秦朝 北宋 五代十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驕奢無度 任人唯親 不理政事 朝政腐敗 如果再給唐玄宗一次機會,回到安史之亂前,他應該如何去做才能避免歷史重演?崇尚節儉任人唯賢整頓吏治以史為鑒讓歷史照進現實 唐玄宗留下的警示: 一個人,如果位高權重,越是自私自利、貪圖享樂,對國家的危害就越大。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我們要永遠保持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皇帝荒廢朝政發生嚴重災荒楊貴妃得寵節度使權力膨脹農民負擔過重軍隊戰斗力薄弱1皇帝荒廢朝政節度使權力膨脹軍隊戰斗力薄弱試一試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亂世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杜甫《無家別》(1)材料中“天寶”是唐朝哪個皇帝的年號?他在位期間還有一個著名的年號是什么? “天寶”是唐朝唐玄宗(統治后期)的年號。另一個著名年號是“開元”。(2)材料反映了天寶年間的什么景象?“世亂”具體指什么史實? 反映了天寶年間遭逢亂世,鄉親四處逃難,田園房屋荒廢,蒿藜叢生,滿目寂寞凄涼的景象。 “世亂”指的是安史之亂。(3)“世亂”給唐朝社會帶來什么危害? 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強盛轉向衰落,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4)從材料中,你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 關心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為天下動蕩、人民遭難而憂。大家來闖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宦官專權.avi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設計】.doc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課件】.pptx 藩鎮割據.avi 黃巢起義.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