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0】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三——歷史部分(2)1.(2019·嘉興)留學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來唐……渴望采納中國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發動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將日本重建成一個在法律、軍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陸威儀《世界性的帝國:唐朝》材料二:十九世紀末,帝國主義吞噬顛覆,國家民族處境險惡。一些知識分子曾通過變法救亡圖存,但愛國愿望破滅。清延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為遏止民主革命發展的最佳途徑,于是派學生赴洋。但留日學生在學習日本和西方的過程中進一步覺醒,走上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路。——摘編自丁煥章《試論留日學生運動》等材料三:至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出國留學生遍及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達到24萬人。2004年中國出國留學生高達70萬人。2017年共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高等院校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摘編自李喜所《百年留學潮與中國現代化》等(1)據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2分) (2)據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留日學生走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6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3)分析材料三中的中外留學交流趨勢。(2分) 2.(2019·舟山) 從古到今,世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未間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許多國家留下了遺跡。鄭和使團教給當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領,教他們治病,向他們傳授農田施肥的技術。徐光啟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知識,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克拉維烏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注釋本的前六卷。——摘編自呂文利《絲路記憶》材料二:政府成立后系統而全面的移植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終于促使列強于1894年同意第一次修改不平等條約,1895年,躋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行列。但從小學起以“忠君(天皇)愛國”思想教育學生,將以前各種封建的、軍國主義的形式內容進一步強化和系統化。——摘編自馬克連《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1)鄭和、徐光啟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貢獻有什么不同?(2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并依據材料對此事件進行簡要評價。(4分) (3)結合20世紀中國的相關史實闡述堅持文明交流互鑒的理由。(4分) 3. ( 2019·金華、義烏、麗水 ) 民族團結,民心所向,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地區 朝代 機構新疆 西漢 設置① , 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西藏 元朝 設立② , 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臺灣 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清朝 設置③ , 隸屬福建省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1)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內容。(3分) (2)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2分) (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用相關的史實加以論證。(5分)(溫馨提示:本小題分層給分,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4.(2019·紹興)百年五四,精神鑄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請寫出北京學生在途中A處或C處的主要活動,并指出東交民巷使館區的設置源于哪一條約的規定。(4分)(2)請運用所學知識聯系下列史料闡釋五四運動中學生行為的正義性。(6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5.(超高難度,量力而行)將近兩個世紀過去了,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只能向那些不發達國家顯示其未來的景象。……馬克思斷定革命將首先在西方爆發。1858年馬克思寫信給恩格斯表達這種擔心:當歐洲實現社會主義時,繁榮的殖民地仍然維持著資本主義,因而會進攻和“扼殺”新生的西方社會主義社會。——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時間 大事記1893年 出生在湖南省湘譚縣韶山沖的一個農民家庭。1902年 在家鄉私塾讀書,接受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1910年 在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受康有為、梁啟超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1911年 考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受同盟會影響,擁護孫中山及同盟會的綱領。1918年 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得到李大釗等人幫助,開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響。1919年 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1920年 致信蔡和森等,信中表明已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1921年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材料二:?20世紀初,梁啟超指出:“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于是近世所謂社會主義者出而代之。……社會主義,其必將磅礴于20世紀也明矣。”1920年,他又說:“歐洲為什么有社會主義?是由工業革命孕育出來,……在沒有工業的中國,想要把他們悉數搬來運用,……最苦的是搔不著癢處”,“進步有等級,不能一蹴而就”。梁啟超等人的主張引起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強烈不滿,他們對梁啟超發起了論戰,如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駁斥梁啟超的觀點,堅決主張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經歷這次論戰之后,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認識逐步統一,不久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孫中山則認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民生主義即貧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壓制貧者是也”,“能開發其生產力則富,不能開發其生產力則貧”。材料三:?毛澤東年譜(節選)——根據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年譜》整理根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構想。(4分)根據材料二,概括梁啟超與李大釗關于社會主義論戰的焦點。(2分)結合材料三,談談推動青年毛澤東思想發生轉變的時代背景。(要求:史論結合,論述嚴密,表述簡潔,6分)【備考2020】 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三——歷史部分(2) 參考答案1.【答案】 (1)學習唐朝先進文化,推動國內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國家。(2)采用分層評價示例: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戊戌變法失敗使更多人認為,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清政府試圖通過學習日本君主立憲進行改革遏止革命;留日學生在留學過程中更多受日本、歐美民主文化影響,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走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路。留日學生走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路”是由多種歷史因素促成的。(3)改革開放后,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增加、范圍擴大;來中國留學人數增加。 2.【答案】 (1)鄭和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亞非各國,徐光啟學習并介紹西方文明到中國。(2)明治維新。促進日本經濟發展,改變了其落后面貌,使日本走上工業化道路,獲得了與西方列強平等的地位,但保留了封建殘余。(3)此題采用分層評價。水平一:使用1個相關史實直接得出結論,史論間未建立邏輯關系。水平二:使用1個相關史實得出結論,表達有邏輯;使用多個相關史實得出結論,但未建構其邏輯關系。水平三:使用多個相關史實得出結論,邏輯嚴密,有總結升華。示例: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先進分子向俄國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80年代,我國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可見,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必須堅持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 【答案】 (1)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臺灣府。(2)武力征服與和平交往(3)觀點示例:①有效的邊疆治理能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②正確的政策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4.【答案】(1)A處:齊聚天安門,游行示威。 C處:痛打章宗祥,火燒曹宅。(任答一點)?;《辛丑條約》(2)本小題采取分層評價,要求如下:第一層次:聯系1-2個事實,但沒有運用正義的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第二層次:聯系1-2個事實,能夠運用正義的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第三層次:聯系2個及以上事實,能夠運用正義的行為的標準加以闡釋,且邏輯清晰。5.【答案】工業化在全球擴展;西歐率先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抗。(4分,兩點即可)逐步進入還是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采用暴力革命方式還是改良方式進入社會主義。(2分,1點即可)采用分層評價:示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下,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在此情況下,有識之士不斷探索強國御辱之道,但康梁改良和孫中山革命辦法都沒能成功地挽救中國危亡;此時,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絲光明。毛澤東在湖南師范畢業后,李大釗等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感染了他的思想,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不久,中共一大召開,確立了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正式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為黨的指導思想。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青年毛澤東思想就這樣一步步發生了轉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