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1.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了解)2.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3.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了解)學思結合 高效突破考點一 法律在我們身邊(一)生活需要法律1.為什么說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1)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規范和調整。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2)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的當下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3)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2.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3.法治的含義和重要性分別是什么?(1)含義: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4.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地位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基本要求 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舉措 頒布《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修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網絡版權監管,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糾正多起冤假錯案,民法典編纂持續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五)》高票表決通過,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等等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出處:《韓非子·有度》。釋義:貫徹執行法令的人強大且執法堅決,國家就會富強;貫徹執行法令的人軟弱且執法不決,國家就會貧弱。用意:引導我們認識到,只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二)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是什么?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2018年第14(1)題考查](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權威性)(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強制性)(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普遍性)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表現是什么?(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3)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017年第5題考查](1)規范作用: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2)指引、評判、預測和教育作用: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法律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3)強制(保護)作用:在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5.辨一辨有的中學生認為,法律是用于打擊違法犯罪的,我一不違法,二不犯罪,學不學法關系不大。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它沒有認識到我國法律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化保障;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空間。(2)法律是現代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范。我們未成年人需要學習和遵守法律,在法律的保護下健康成長。道德、紀律與法律的區別 產生方式 調整對象 或范圍 實施手段(靠什么發揮作用)道 德 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 普遍適用 輿論、習慣、信念的力量紀 律 相關部門(單位)制定 本部門(單位)成員(局部適用) 單位、團體的行政力量法 律 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 全體社會成員 國家強制力考點縱橫本單元考點:“法律在我們身邊”主要幫助我們了解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引導我們認識到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鏈接考點:[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考點一]“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幫助我們理解維護社會秩序靠規則,引導我們遵守規則,維護規則。(見P49)[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考點二]“建設法治中國”幫助我們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考點二 法律伴我們成長(一)法律為我們護航1.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1)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必要性)(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重要性)(3)社會環境還比較復雜,還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現實情況)2.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1)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憲法和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別規定。3.如何理解關心、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1)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2)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位一體,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4.四大保護的區別。[2018年第8題、2016年第13(1)題、2015年第10題考查] 家庭保護 學校保護 社會保護 司法保護責任人 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 國家、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 國家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在內的廣義上的司法機關)保護 對象 未成年子女、被監護人 在校學生 全體未成年人 違法犯罪的或利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內容 ①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②尊重、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等 ①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未成年人全面發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④保護未成年人在學校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①保護未成年人身體的安全與健康。②保護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靈健康 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理實行特殊制度。②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③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撫養權等地位 基礎 重要作用 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重要保障5.未成年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權利?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6.辨一辨有的中學生認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只要依靠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保護的“四道防線”就行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保護的“四道防線”的確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自我保護。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2)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應該積極爭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保護。如果這些保護不能及時到位,我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7.想一想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常見行為有哪些?(1)家庭方面:打罵、歧視未成年人,虐待、遺棄未成年人,讓未成年人輟學外出打工,私自閱讀子女日記或信件,等等。(2)學校方面:同學之間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暴力脅迫,個別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學校隨意開除學生,學校分快慢班,等等。(3)社會方面:招收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進廠做工,營業性網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等等。(4)司法方面:用非法手段逼迫未成年人招供,公開審理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歧視有違法行為的未成年人,等等。(二)我們與法律同行1.如何做到依法辦事?[2016年第9題考查](1)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2)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法治意識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樹立法治意識?(1)含義: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2)原因:①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②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③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3.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對法治有什么作用?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利于法治文化環境的形成。4.法治時代對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1)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2)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5.辨一辨有人認為,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氣吞聲,要么私自報復。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如果忍氣吞聲,我們的合法權益會繼續受到侵害。如果私自報復,不僅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而且有可能使我們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善于同侵權行為作斗爭;當國家、集體、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也要加以維護。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6.想一想依法辦事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1)要認真學法。通過學法能知法懂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學法能夠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銘刻在心中,從而對法治發自內心地擁護和真誠地信仰。(2)要自覺守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公民都應時時處處擔負起自覺守法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規則、誠信經營不欺詐、按法律法規辦事等。(3)要敢于護法。在認真學法、自覺守法的同時,我們應樹立法治建設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敢于同違反法律法規的人和事作斗爭,捍衛法律尊嚴。培育法律信仰的重要意義(1)只有培育人們的法律信仰,才能形成社會法治精神,進而促進法治國家的建成。(2)培育以法律信仰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意識,有利于祛除暴戾之氣,滌蕩不正之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3)培育法律信仰,有利于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和不同的意志主張中,尋求和擴大社會“最大公約數”,從而凝聚社會共識。(4)培育法律信仰,有利于實現從注重普及法律知識向注重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律信仰的轉變,從而讓人們從內心信仰和尊崇法律。考點縱橫本單元考點:“法律伴我們成長”主要幫助我們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四大保護”,讓我們感悟到我們是法治中國的受益者,引導我們學會依法辦事、樹立法律信仰。鏈接考點:[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考點三]“做守法的公民”和[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考點一(二)]“依法行使權利”,幫助我們具體了解維護權益的方式和途徑。[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幫助我們理解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啟示我們崇尚法治精神,讓法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考點二]“建設法治中國”,幫助我們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引導我們厲行法治,成為法治中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中考命題探究探究規律 對接中考命題點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5年2考]1.(2018·安徽第14題)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材料體現了法律的哪一特征?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2.(2017·安徽第5題)王某在手機上點擊陌生人發來的網址鏈接,導致銀行卡上的巨款被盜刷。王某報警求助。最終,王某巨款被追回,詐騙者受到了刑罰處罰。從法律的作用來看,王某的錢款被追回體現了我國法律 (A)A.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保護作用 B.只打擊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C.對公民的隱私進行特殊保護 D.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解析】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王某的錢款被追回,說明我國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這體現了我國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保護作用,A項符合題意。B、C兩項理解片面;D項是法律的特征,與題意不符。命題點2:特殊保護[5年3考]3.(2018·安徽第8題)校園拒絕欺凌,和諧需要守護。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發生,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此舉主要體現了對中小學生的 (B)A.家庭保護 B.社會保護 C.司法保護 D.學校保護【解析】社會保護,是指國家、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可見,此舉主要體現了對中小學生的社會保護。A、C、D三項與題意不符。4.(2016·安徽第13題)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兩幅圖片分別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是:圖片一: 學校保護。 圖片二: 社會保護。 ?5.(2015·安徽第10題)“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康康所在學校積極開展跑操、跳繩等多種形式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學校的做法 (C)A.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 B.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C.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D.忽視了學生的在校安全【解析】學校保護,要求學校等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并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康康所在學校積極開展跑操、跳繩等多種形式的體育大課間活動,這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履行了學校保護的責任,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命題點3:學會依法辦事[5年1考]6.(2016·安徽第9題)漫畫表明 (D)A.監護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現象十分普遍B.監護人要依法規范行為,不該管教未成年人C.未成年人努力克制自己,就能免受家暴侵害D.未成年人要善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解析】A項夸大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與現實不符,不選;父母或者監護人可以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B項錯誤;C項與漫畫中情境不符,不選。我們與法律同行,要學會依法辦事,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D項正確。備考指導法律的特征和作用(1)從考查題型來看,一般以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為主。(2)從考查角度來看,2020年中考,可能會以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典型案例為背景材料,或以漫畫為載體,考查法律的特征;也可能會以社會熱點問題或身邊的事例為背景材料,考查法律的作用等。備考指導特殊保護(1)從考查題型來看,一般以選擇題、漫畫圖片題、材料分析題為主。(2)從考查角度來看,2020年中考,可能會以社會熱點問題或身邊的典型事例為背景材料,考查法律給予我們的特殊保護等。備考指導學會依法辦事(1)從考查題型來看,一般以選擇題、漫畫圖片題、材料分析題為主。(2)從考查角度來看,2020年中考,可能會以圖片、漫畫、熱點材料為載體,考查學會依法辦事,依法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