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小測(滿分:60分 時間:30分鐘)一、積累與運用(19分)1.下列加點字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A.地殼(qiào) 鍥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窺園(kūi)B.兀兀窮年(wù) 瀝盡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補(jiào)C.潛心貫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慷慨淋漓(kānɡ) 彌高(mí)D.氣沖斗牛(dǒu) 臧克家(zānɡ) 赫然(hè) 寶藏(zànɡ)2.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并在括號內改正。(3分)(1)他正向古代典藉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 )(2)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栽,爭取民主!( )(3)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3.解釋下列加點字。(4分)(1)仰之彌高( ) (2)鍥而不舍( ) (3)兀兀窮年( )(4)迥乎不同( ) (5)無暇顧及( ) (6)目不窺園( )4.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部分的含義。(5分)(1)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3)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4)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5)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5.判斷下面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5分)(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概括了聞一多先生在治學方面的特點。( )www-2-1-cnjy-com(2)“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的艱難困苦。( )(3)“不動聲響,無聲無聞”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潛心鉆研學問,默默無聞,不問世事,與世無爭。( )(4)“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贊揚了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治學的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贊揚了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統一的美德。( )二、課內閱讀(16分) ①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②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③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⑤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⑥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⑦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⑧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⑨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⑩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6.選段有關聞一多先生“說”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答: 7.第①段中的“小聲說”是指聲音低嗎?你怎樣理解?(3分)答: 8.找出文中與第③段劃線句相照應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答: 9.第⑨段劃線句運用了哪些描寫?體現了聞一多先生什么精神?(4分)答: 10.說說第?段的作用,并以“貝多芬”為對象仿寫一個句子。(4分)答: 三、拓展閱讀(14分)聞一多先生上課 / 汪曾祺①聞先生性格強烈堅毅。日寇南侵,清華、北大、南開合成臨時大學,在長沙少駐,后改為西南聯合大學,將往云南。一部分師生組成步行團,聞先生參加步行,萬里長征,他把胡子留了起來,聲言:抗戰不勝,誓不剃須。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謂“山羊胡子”,而上髭濃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張聞先生的木刻像,回頭側身,口銜煙斗,用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審視著現實,很能表達聞先生的內心世界。②聯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聞先生還在專心治學,把自己整天關在圖書館里。圖書館在樓上。那時不少教授愛起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齋名叫“賢于博弈齋”,魏建功先生的書齋叫“學無不暇”,有一位教授戲贈聞先生一個齋主的名稱:“何妨一下樓主人”。因為聞先生總不下樓。③西南聯大校舍安排停當,學校即遷至昆明。④我在讀西南聯大時,聞先生先后開過三門課:楚辭、唐詩、古代神話。⑤楚辭班人不多。聞先生點燃煙斗,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聞先生的筆記本很大,長一尺有半,寬近一尺,是寫在特制的毛邊紙稿紙上的。字是正楷,字體略長,一筆不茍。他寫字有一特點,是愛用禿筆。別人用過的廢筆,他都收集起來,禿筆寫篆楷蠅頭小字,真是一個功夫。我跟聞先生讀一年楚辭,真讀懂的只有兩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⑥聞先生教古代神話,非常“叫座”。不單是中文系的、文學院的學生來聽講,連理學院的、工學院的同學也來聽。工學院在拓東路,文學院在大西門,聽一堂課得穿過整整一座昆明城。聞先生講課“圖文并茂”。他用整張的毛邊紙墨畫出伏羲、女媧的各種畫像,用按釘釘在黑板上,口講指畫,有聲有色,條理嚴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揚,引人入勝。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是相當枯燥的課題,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并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杰、大歷十才子、《河岳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詩和后期印象派的畫聯系起來。講李賀,同時講到印象派里的點畫派,說點畫看起來只是不同顏色的點,這些點似乎不相連屬,但凝視之,則可感覺到點與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講唐詩,必須本人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有誰能辦到?聞先生講唐詩的妙悟,應該記錄下來。我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上課從不記筆記。聽說比我高一班的同學鄭臨川記錄了,而且整理成一本《聞一多論唐詩》,出版了,這是大好事。⑧我頗具歪才,善胡謅,聞先生很欣賞我。我曾替一個比我低一班的同學代筆寫一篇關于李賀的讀書報告——西南聯大一般課程都不考試,只于學期終了時交一篇讀書報告即可給學分。聞先生看了這篇讀書報告后,對那位同學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其實我寫李賀,只寫了一點:別人的詩都是畫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故顏色特別濃烈。這也是西南聯大許多教授對學生鑒別的標準: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只抄書,無創見。(選自《人間草木》)11.選文①②段用了兩個事例來體現“聞先生性格強烈堅毅”,請簡要概括這兩個事例。(2分)12.結合文意說說第⑥段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聞先生教古代神話,非常“叫座”。13.汪曾祺為同學代筆寫的讀書報告為什么會受到聞先生的贊賞?(3分)14.結合選文概括,本文突出了聞一多先生哪些特點?(3分)15.請你發揮想象,把聞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話時學生聽課的情景描寫出來。(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和一個成語,60字左右)(4分)四、綜合性學習(11分)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鄧稼先、聞一多這樣的“英雄”,現實社會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英雄”。遵義光明中學某班級開展了“我說英雄”主題活動。請你根據這次活動,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6.請你根據《鄧稼先》和本課內容擬寫對聯。(3分)上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聯:鄧稼先兩彈一星刻苦鉆研17.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個活動內容。(4分)18.李光是“貴州年份英雄”之一,20多年來,他省吃儉用,愛心助學,使許多困難家庭的失學孩子重新回到課堂,累計資助孩子1 700多名,資助金額達40萬元。除了捐資助學,他還長期堅持為青少年宣講革命歷史和傳統,猶如春雨般滋潤著青少年的心。他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大家,學校想邀請李光老師在3月23日下午兩點來學校演講,希望他能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學生講講革命歷史和傳統,請你以學校的名義寫一封邀請函。(4分)【答案與解析】1.A(“鍥”應讀“qiè”,“窺”應讀“kuī”。)2.(1)藉—籍 (2)栽—裁 (3)棵—顆3.(1)更加 (2)刻 (3)勞苦的樣子 (4)差得遠 (5)空閑 (6)偷看4.(1)“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他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3)“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4)“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5)“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5.(1)√ (2)× (3)× (4)√ (5)√6.①起稿政治傳單;②群眾大會演講;③參加游行示威。(每件1分,共3分。) 7.不是。(1分)是指在昆明小范圍內宣傳動員。(2分) 8.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2分) 9.動作描寫、外貌(神態)描寫(1分) 體現了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斗爭精神。(2分) 10.作用:總結全文,高度稱贊聞一多先生敢說敢做的偉大精神。(意近即可,2分。) 仿寫:他,是生活的棄兒。他,是命運的改寫者。或:他,是眼睛的盲者。他,是音樂的引路人。(2分) 11.事例一:抗戰期間蓄須明志。事例二:不離圖書館專心治學。12.“叫座”指聞先生講課非常有吸引力,來聽課的學生很多。13.因為汪曾祺對李賀詩歌特點的分析準確形象,說法新穎有創意,沒有人云亦云,聞先生等許多西南聯大的教授就賞識這樣的學生。14.①強烈堅毅;②治學專心;③寫字愛用禿筆,一筆不茍。15.聞一多先生取出畫的圖紙,釘在黑板上。大家都在為女媧畫像的惟妙惟肖而贊嘆。聞老師口講指畫,繪聲繪色,學生們仿佛全都置身于遠古的天地中,如春天的小苗,接受著聞一多先生知識的灌溉。16.聞一多唐詩雜論嚴謹治學17.“我說英雄”朗誦比賽;推薦我最喜愛的英雄人物18.邀請函尊敬的李光老師:您好!您的事跡讓我們深受感動,我校想邀請您于3月23日下午兩點來學校演講,希望您能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學生們講講革命歷史和傳統,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 光明中學2018年3月19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夠概括文章內容。2.品味文章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敬重之情。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秀品質。學習重點:反復誦讀課文,以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學習難點: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體會抒情、議論、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學法指導:1.理解識記本課的四字短語、文言詞及一些對偶句。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2.反復朗讀,抓住主要事件,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文中含蓄、精練、富有詩意的語言。3.注意作者精選典型材料來記述人物言行的方法,體會描寫、議論、抒情在文中的作用。【課前導學】預習任務1.搜集聞一多先生的文學常識;預習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2.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所寫的聞一多的六件事。二、新知認知1.散文。散文是一種文學體裁,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格律,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議論等方式表達。散文的特點主要有: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凝練,富于文采。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敘事散文、寫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2.夾敘夾議。本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和作為革命家的方面的說和做的事跡,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3.抒情、描寫和議論相結合。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和剪裁材料,敘述中的抒情、描寫和議論相結合,且做到前后文的過渡和照應。三、預習檢測1.臧克家,詩人。他于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以一篇《________》成名。代表作有長詩《李大釗》,詩集《________》《________》《臧克家詩選》等。2.散文是一種________,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指不講究________的散體文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的特點主要有:________;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________;語言________,富于文采。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成語填空。潛心( )注 ( )而不舍 ( )盡心血 一反( )往 ( )乎不同 無( )及此4.選出下列句子中成語運用有誤的一項( )A.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風撲面吹來,他感到心曠神怡。B.小強的動人事跡,經過老師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園里的熱門話題。C.北國人民連續30年用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鋪設了這道寬達100公里的防護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D.我們對別人的成功經驗固然要學習,但不可生搬硬套。5.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興不作(起) 仰之彌高(更加) B.鍥而不舍(刻) ?兀兀窮年(用心勞苦的樣子)C.瀝盡心血(滴) ?群蟻排衙(衙門) 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 ?警報迭起(屢次、接連)6.下列各句中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B.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C.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D.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7.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處?8.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圍繞這兩個方面文章寫了哪幾件事?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答案示例:1.老馬 烙印 春風集 2.文學體裁韻律 雜文 隨筆 游記 形散而神不散 真摯 優美凝練 敘事散文 寫景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3.潛心貫注 ?鍥而不舍 ?瀝盡心血 ?一反既往 ?迥乎不同 ?無暇及此 4.B 5.D 6.D 7.“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8.文章是從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兩個方面寫的。圍繞著聞一多先生的“做”寫了三個事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寫作《唐詩雜論》事例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他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圍繞著聞一多先生的“說”也寫了三件事:起草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的演講、參加游行示威走在最前列。 聞先生一生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的演講、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課中導讀】 一、整體感知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的?明確: 2.把“說”和“做”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明確:3.聞一多先生一心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明確:4.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幾件事?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的?文章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銜接:二、 課文精讀--解析第一部分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么作用?明確:2.讀第3段,體味句子。(1)“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么意思?明確: (2)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有哪些著作?目的是什么?明確:(3)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明確:(4)“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鉆探”?明確:(5)“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明確:(6)“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什么精神?明確:(7)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是什么意思?明確3.讀第4段,說說你對“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一句的理解。明確:讀第5段,回答問題。(1)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明確:(2)5、6兩段起什么作用?明確:(3)聞一多先生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如何表現的?明確:5.總結第一部分學法。(1)抓住學者特點(2)找出學者事跡(3)感悟學者精神按照學第一部分的方法下節課學習第二部分。三、課文精讀--解析第二部分1.讀第8、9段,回答問題。“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這個方面”指什么?下文哪一段最能體現這句話?明確:2.讀10--12段,回答問題。(1)第10自然段第一句中的“說”指什么?明確:(2)“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引用聞一多先生寫給作者的信中的內容有什么作用?明確:(3)聯系時代背景,說說為什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明確:3.讀16-20段,回答問題。(1)“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這句話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確:(2)品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一句。明確:(3)后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嗎?明確:(4)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的“做”?明確:(5)后半部分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明確:四、深入探究1.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明確:2.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來寫?明確:五、寫法探究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分析對課文結構所起的作用。明確:2.文章又是怎樣圍繞聞一多的苦讀鉆研精神夾敘夾議的?夾敘夾議的有什么作用? 明確:3.文章怎樣做到了選材精當來表現品格的?明確:4.這篇文章在敘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明確: 5.作者在記敘和描寫中帶上了自己對聞一多怎樣的情感?明確:6.遣詞造句上的特色。明確:六、課后作業 1.從古至今我國有很多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自己的理想。請你說出一兩句表達他們理想追求的詩,并簡要說說他們的事跡。2.課外閱讀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 【課后導練】課內語段閱讀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聞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聲:“秩序不在我的范圍以內。”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1.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的話開頭有何作用?2.文中的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作用?3.解釋下列兩個“說”的意思。(1)我是做了再說。( )(2)“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 )4.加點的“精神食糧”和“這”分別指代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5.說說“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動詞的使用好在哪里?6.理解“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句子的含義。7.理解“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句子的含義。8.文中“不動不響,無聲無聞”的深刻含義是什么?答案示例:1.直接點題,不僅開門見山,設置懸念(結構),并且將聞一多先生的行為和別人形成鮮明對比,層層深入,更能表現先生的品質。(內容)2.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將“研究”由靜態變為動態,刻畫出聞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時的鉆研精神,不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熱情的贊美了。3.(1)別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2)吹噓,自詡4.“精神食糧”是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這”指“做了再說,做了不說”。5.準確地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執著尋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藥方,使文章生動,富于感染力。6.“它”指“深宵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孤單寂寞,但聞一多先生則不然,他在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四壁”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得的情景。7.這是比喻的說法,是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8.“不動”是不說,是無聲,是聽不到的,不是“不活動”,而是在廢寢忘食地“動”,是燈火“漂白了四壁”的動。用“不動”來突出聞先生的“做”,突出他瀝盡心血,埋頭實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夠概括文章內容。2.品味文章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敬重之情。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秀品質。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以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體會抒情、議論、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教法學法: 朗讀法、探究法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 ——毛澤東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欣賞 七子之歌——澳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 ——聞一多二、聞一多先生簡介聞一多(1899—1946),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后,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著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一二·一”慘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慘遭暗殺,聞一多的處境十分危險,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義無反顧地前往參加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面對國民黨特務,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悲憤地表示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樣,前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堅定決心。追悼會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為李公樸被暗殺事件舉行的記者招待會。當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不滿48周歲。聞一多(1899~1946)——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2004 ),現代著名詩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歌和民歌。1932年開始寫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此后,他陸續出版的詩集,長詩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三、檢查預習1.讀準字音。衰微(shuāi) 赫然(hè)迭起(dié) 卓越(zhuó)鍥而不舍(qiè) 小楷(k?i )瀝盡心血(lì)慷慨淋漓( kāng k?i lín lí )迥乎不同(ji?ng)目不窺園(kuī) 兀兀窮年( wù )2.詞語記誦(出示PPT)彌高:更高。彌,更加。鍥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衰微:(國家、民族等)衰落;不興旺。兀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兀兀,用心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瀝盡心血:滴盡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瀝,滴。群蟻排衙:文中指整齊地排列著。衙,衙門。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潛心貫注:精力集中,用心專而深。心會神凝:心思精神完全會聚和集中起來。迥乎不同:很不一樣。迥,差得遠。迭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慷慨淋漓:充滿正氣,情緒激昂,痛快淋漓。氣沖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高標:高聳物體的末端。文中指超群、出眾。四、整體感知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的?明確:文章是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方面論述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2.把“說”和“做”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明確:綜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3.聞一多先生一心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明確:最突出表現在兩件事上:苦讀寫作《唐詩雜論》;李公樸遇害后大無畏的參加群眾大會。 4.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幾件事?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的?文章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7)記述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特點。寫了聞一多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部書的事情。第二部分(8-20)記述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說”了就“做”的特點。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銜接: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進行小結,第八、九段開啟下文。用這些高度概括的話過渡,它的好處在于:銜接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情況用極其簡明的語言并列地提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三分法:第一部分(1~7):承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記敘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務實勤奮、謙虛淡泊的特點。第二部分(8~18):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在“說”與“做”上的高度統一。第三部分(19、20):總結全文。對聞一多先生兩個方面的品質給予高度評價和贊揚。五、 課文精讀--解析第一部分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么作用?明確:領起全段,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不說”2.讀第3段,體味句子。(1)“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么意思?明確:“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有哪些著作?目的是什么?明確:三部著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3)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明確:“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 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4)“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鉆探”?明確:本來是敘述語言,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選用了“鉆探”,這是比喻,把研究比作了地殼尋寶,更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刻苦鉆研精神。(5)“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明確:“望聞問切”是比擬,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意思是聞一多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6)“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什么精神?明確:表現他治學的刻苦。(7)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是什么意思?明確: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 “它”指深夜燈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3.讀第4段,說說你對“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一句的理解。明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聞一多先生的字寫得十分工整,從而突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4.讀第5段,回答問題。(1)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明確:“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說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深,別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2)5、6兩段起什么作用?明確:小結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績。(3)聞一多先生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如何表現的?明確:《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5.總結第一部分學法。(1)抓住學者特點(2)找出學者事跡(3)感悟學者精神按照學第一部分的方法下節課學習第二部分。第二課時一、課文精讀--解析第二部分1.讀第8、9段,回答問題。(1)“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這個方面”指什么?下文哪一段最能體現這句話?明確:作為革命家的方面。第15段。(2)齊讀《最后一次演講》(片段)2.讀10--12段,回答問題。(1)第10自然段第一句中的“說”指什么?明確:這里的“說”指對革命的宣傳、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質上也是“行”。(2)“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引用聞一多先生寫給作者的信中的內容有什么作用?明確:引用聞一多先生信里的話,鮮明地展現了他正直無畏的性格。以信為證,確鑿可信。(3)聯系時代背景,說說為什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明確:因為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搞白色恐怖,言論不自由,誰反對就有被殺害的危險。所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就不是普遍意義的說和做,他的“說”和“做”也就必須以生命為代價。3.讀16-20段,回答問題。(1)“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這句話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確: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形象地再現了聞一多先生大義凜然的形象,言語間充滿著對聞一多先生的頌揚之情。(2)品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一句。明確:這句話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贊揚聞一多先生敢于高聲說出真理的勇氣及勇于獻身的精神,突出他在“說”和“做”上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3)后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嗎?明確:不僅是寫再“說”。而是把 “說”和“做”糅合起來寫。正如課文所寫: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第12段)(4)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的“做”?明確:搞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演說,大罵特務;參加游行示威(5)后半部分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明確:表現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深入探究1.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明確: 聞先生前期為了探索其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 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 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2.從內容、特征、具體表現、目的四方面總結兩部分。(出示PPT)3.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來寫?明確: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于“學者的方面”,則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4.小結。(出示PPT)三、寫法探究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分析對課文結構所起的作用。明確:第1、2段:總領本部分;第7段:總結本部分;第8、9段 : 總領本部分;第19、20段:總結本部分及全文。2.文章又是怎樣圍繞聞一多的苦讀鉆研精神夾敘夾議的?夾敘夾議的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截取了聞先生向古代典籍鉆探的事實著力描敘:先敘他攀高鉆堅的研究志趣,繼寫他研究的目的,再寫他兀兀窮年、瀝盡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寫他辛苦凝結而成的碩果——《唐詩雜論》。作者在敘述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議論,論證聞一多先生確實是做了再“說”,做了自己也沒有“說”,回應了引文。為了使議論更有說服力,作者又簡要地夾敘了兩個事實:十年艱辛撰寫了楚辭“校補”;又向“古典新義”邁進。為了證明事實有足夠的根據,在敘事之前點明作者對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時期的聞一多先生有著深刻的印象。 作用: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3.文章怎樣做到了選材精當來表現品格的?明確: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能以少勝多。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 聞一多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4.這篇文章在敘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明確: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外貌有許多具體描寫。這些描寫都能起到具體再現聞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歷歷在目,觸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5.作者在記敘和描寫中帶上了自己對聞一多怎樣的情感?明確:敘述、描寫抒情化。作者帶著對恩師的敬佩之情和對好友的贊美之情寫作,能把平常的句子變得不平常。結論:寫作要有真情實感。6.遣詞造句上的特色。明確:運用四字短語,結構整齊,節奏感強,精煉含蓄,耐人尋味;運用對偶句,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四、本課小結 本文運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敘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的事跡,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獻身的精神。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聞先生之死即重于泰山,他以他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五、布置作業 1.從古至今我國有很多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自己的理想。請你說出一兩句表達他們理想追求的詩,并簡要說說他們的事跡。2.課外閱讀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六、板書設計課后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63張PPT)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啊,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點我歌曲導入新課 2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青島聞一多像清華大學校園內聞一多像—— 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詩人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聞一多臧克家簡介 臧克家(1905--2004 )詩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歌和民歌。1932年開始寫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此后,他陸續出版的詩集,長詩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寶貝兒》、《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作家作品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朱自清:“從臧克家開始,我們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 茅盾:臧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 筆耕不輟,走過一個世紀——從“農民詩人”,走到“詩壇泰斗” 2000年1月獲首屆“中國詩人獎──終生成就獎”。 2003年獲由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知亦師亦友——臧克家和聞一多 “得一知己,可以無憾,在青島得到你一個人已經夠了。”——聞一多3.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秀品質。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夠概括文章內容。2.品味文章中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敬重之情。學習目標地殼 校補 赫然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鉆探鍥而不舍 兀兀窮年 警報迭起 潛心貫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 無暇顧及 目不窺園 仰之彌高 炯炯目光 瀝盡心血qiàohánzhuóqièqiándǒumíjiàopiǎoxiāowùjiǒngxiáhèshuāizuāndiékǎikuīlì字詞積累詩興不作:不是不作詩,而是寫詩的興致不起、不發。作,起。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出自《論語·子罕》,是顏淵贊美孔子的話,意思是“老師之道,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力鉆研,越覺得深”。彌,更加。目不窺園:出自《漢書·董仲舒傳》,窺,從小孔或縫隙里偷偷地看。眼睛從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園圃,即專心致志。兀兀窮年:出自韓愈《進學解》,辛辛苦苦的一年到頭這樣做。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 到頭。衰微:(國家、民族等)衰落,不興旺。迭起高標:超群,出眾。迭,屢次。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瀝盡心血:滴盡心血,形容辛辛苦苦地勞碌工作。瀝,滴。潛心貫注:(精神、精力)集中,用心專而深。迥乎不同:很不一樣。迥,差得遠。一反既往:完全改變以前的情況。氣沖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 泛指天空。赫然:形容令人驚訝的事物突然呈現的樣子。點我朗讀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整體感知3.聞一多先生一心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最突出表現在兩件事上:苦讀寫作《唐詩雜論》;李公樸遇害后大無畏地參加群眾大會。 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4.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幾件事?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的?文章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7)“作為學者”的方面,記述聞一多作為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特點。 寫了聞一多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部書的事情。第二部分(8-20)“作為民主戰士(革命家)”的方面,記述聞一多作為革命家“說”了就“做”的特點。 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進行小結,第八、九段開啟下文。用這些高度概括的話過渡,它的好處在于:銜接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情況用極其簡明的語言并列地提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銜接:第一部分(1~7):承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記敘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務實勤奮、謙虛淡泊的特點。三分法:第三部分(19、20):總結全文。對聞一多先生兩個方面的品質給予高度評價和贊揚。第二部分(8~18):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在“說”與“做”上的高度統一。解析前半部分課文精讀“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么作用?領起全段,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不說”朗讀,釋義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作詩的興趣起,發越抬頭看,越覺得高。彌,更加。越用力鉆研,越覺得深。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么意思?“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有哪些著作?目的是什么?三部著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什么意思?“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指尋找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目的在于救國。“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鉆探”?本來是敘述語言,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選用了“鉆探”,這是比喻,把研究比作了地殼尋寶,更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刻苦鉆研精神。朗讀,釋義 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 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兀兀,用心勞苦的樣子。窮,盡。一年到頭勞苦不息。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園圃,形容專心致志。空閑解釋:望聞問切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望診是第一步。 望:觀察病人的顏色、舌苔、表情、發育情況等;聞:聽和嗅,即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氣味;問: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癥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用手診脈或按腹部診察有沒有痞塊等。“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望聞問切”是比擬,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意思是聞一多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什么精神?表現他治學的刻苦。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是什么意思?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 “它”指深夜燈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說說你對“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一句的理解。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聞一多先生的字寫得十分工整,從而突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朗讀,釋義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常常半個月不下樓,人送雅號:何妨一下樓。 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說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深,別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6兩段起什么作用?小結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績。聞一多先生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如何表現的?《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總結第一部分學法一、抓住學者特點二、找出學者事跡三、感悟學者精神按照學第一部分的方法學習第二部分解析后半部分課文精讀朗讀,釋義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迥jiǒng,遠。差得很遠,完全不同。既,已經。既往,過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 表情朗讀: 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這個方面”指哪一方面?下文哪一段最能體現這句話?作為革命家的方面。第15段。最后一次講演——聞一多 1937年在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參加李公樸追悼會,之后又去參加記者招待會,會后遇害。點我視頻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你們看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 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了。《最后一次演講》(片段)讀10--12段,回答問題。第10自然段第一句中的“說”指什么? 這里的“說”指對革命的宣傳、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質上也是“行”。 引用聞一多先生信里的話,鮮明地展現了他正直無畏的性格。以信為證,確鑿可信。“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引用聞一多先生寫給作者的信中的內容有什么作用?聯系時代背景,說說為什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因為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搞白色恐怖,言論不自由,誰反對就有被殺害的危險。所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就不是普遍意義的說和做,他的“說”和“做”也就必須以生命為代價。釋義,然后表情朗讀: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斗,北斗星;牛,牽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氣很盛。 表情朗讀: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品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一句。 這句話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贊揚聞一多先生敢于高聲說出真理的勇氣及勇于獻身的精神,突出他在“說”和“做”上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這句話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形象地再現了聞一多先生大義凜然的形象,言語間充滿著對聞一多先生的頌揚之情。 后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嗎?不僅是寫再“說”。而是把 “說”和“做”糅合起來寫。正如課文所寫: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第12段) 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的“做”?搞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演說,大罵特務參加游行示威后半部分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表現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深入探究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并取得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為人民講話,成為民主戰士。他的變化是“從學者到斗士” 。但作為卓越的學者和愛國志士,卻是始終如一。作為學者的聞一多的說和做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的說和做“做”了再“說”, “做”了不“說”“說”了就“做”,既“說”又“做”從唐詩入手,幾年辛苦,凝結成《唐詩雜論》的碩果;十年艱辛撰寫了楚詞“補校”;又向“古典新義”邁進。起草政治傳單;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會上作《最后一次講演》,壯烈獻身。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獻身民主事業。結構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內容 特征 具體表現 目的 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來寫? 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于“學者的方面”,則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三本書(學者)三件事(革命家)《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示威游行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 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學者(1-7)革命家(8-18)潛心學術碩果累累嫉惡如仇勇于獻身說了就做說(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標(19-20)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不同)(相同)小結夾敘夾議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作為學者作為民主戰士總領本部分第1、2段總結本部分第7段第8、9段 總結本部分及全文第19、20段過渡總領本部分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分析對課文結構所起的作用。 寫法探究 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夾敘夾議的作用 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能以少勝多。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 聞一多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選材精當表現品格 這篇文章在敘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外貌有許多具體描寫。這些描寫都能起到具體再現聞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歷歷在目,觸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記敘與描寫相結合 敘述、描寫抒情化。作者帶著對恩師的敬佩之情和對好友的贊美之情寫作,能把平常的句子變得不平常。 作者在記敘和描寫中帶上了自己對聞一多怎樣的情感?四字詞語目不窺園 足不下樓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遣詞造句運用四字短語 結構整齊,節奏感強 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四字詞語目不窺園 足不下樓 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詩興不作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 仰之彌高 鉆之彌堅 不動不響 無聲無聞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對獨裁 爭取民主 警報迭起 形式緊張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長須飄飄 ……對偶句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目不窺園,足不下樓。不動不響,無聲無聞 。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運用對偶句 讀起來瑯瑯上口, 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課堂·小結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聞先生之死即重于泰山,他以他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本文運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敘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的事跡,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獻身的精神。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mp3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小測.doc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導學案.doc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設計.doc 七子之歌_128k.mp3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ppt 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素材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