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選修4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簡述秦始皇兼并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主要史實,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功過。
一、統一六國
1、原因:
⑴客觀條件:
①經濟基礎:封建經濟的發展;
②政治基礎:爭霸、兼并戰爭形成了局部統一;
③民族基礎:各民族融合不斷加強 ;
④群眾基礎:諸侯割據混戰,人民渴望統一;
⑤思想基礎:法家關于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理論。
⑵主觀條件:①商鞅變法最徹底,秦國的實力最強;
②秦王的雄才大略——廣攬人才,制定正確統一方針。
2、過程:時間: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順序:韓趙魏楚燕齊
策略: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經濟發展;
3、軍事上:修筑長城,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增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疆域;
4、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國內經濟文化的交流;
5、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陽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有利于各地經濟的發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現和暴政的影響
⑴表現:①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②大興土木,勞民傷財。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嚴酷。
⑵影響:激化階級矛盾,加速秦的滅亡。
★注意:評價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實、一分為二評價)是否有利國家統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進經濟發展;是否促進文化繁榮;是否促進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來侵略。
四、評價請始皇(秦始皇的歷史功過):
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 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開創了中華民族國家統一的新紀元。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但是,為了穩固統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迷信法家,輕罪重刑,制定了嚴酷的刑法,無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過了當時人們所能忍受的極限,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個惟我獨尊、專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導致秦很快滅亡。

二、康熙帝
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一、康熙帝初年面臨問題
①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堅持抗清;②沙俄勢力正在東來;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強管理;④地方割據實力的威脅尚未清除⑤滿漢矛盾尚未平復。
二、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影響):
1、平定“三藩”之亂:
影響:(1)消除了割據、分裂的隱患,加強了國家統一;(2)鞏固了中央集
權;(3)有助于清除積弊,促進經濟發展,安定民生。
2、統一臺灣:啟用鄭氏降將施瑯。收復后臺灣設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
影響:(1)臺灣重新統一于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
(2)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與發展,鞏固了海防。
3、平定噶爾丹叛亂:打擊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影響:(1)消除了西北邊疆的分裂狀況,維護了國家統一。
(2)加強了對西北邊疆的管理,促進了地區的發展。
4、加強民族團結
1、對漢族
(1)措施:崇儒尊孔,恢復科舉,延攬漢族文士。
(2)作用:既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滿族文化的發展步伐。
2、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尊重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尊重喇嘛教。——加強對西藏和蒙古的管理。
三、維護國家主權的活動和歷史影響
1、活動:抗擊沙俄入侵,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從法律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2、歷史影響:掃除了地方割據勢力,抗擊了外來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國版圖,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統一和安寧。
四、評價康熙帝
⑴功績:即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⑵消極: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方面分析。
政治:強化封建君主專制;經濟:重農抑商,阻礙資本主義萌發展;
思想文化: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阻礙科技文化進步。
外交:實行閉關政策,未能緊跟世界潮流,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
(3)總評: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康熙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極致,開創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繁盛時代――康乾盛世。
第二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一、孔子的生平:
(1)自學禮樂:15歲時立志學習禮樂,后成為儒士,苦研《詩》《書》《禮》《樂》,
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以傳承禮樂文化為已任。
(2)從政失敗:50歲時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官至司寇,試圖實現恢復 后
因和魯國執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國:55歲時,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沒被采納。
(4)獻身文教:68歲時回到重國,整理編訂《六經》,專門從事教育。
二、開創儒家思想
1、產生背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變革,禮壞樂崩;充滿著新與舊的矛盾。
2、目的:通過恢復周禮,承擔傳承文化,改善人際關系的社會道義
3、主要內容:禮、仁、中庸
(1)“禮”:即周禮,要求人們能夠以禮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把禮作為立國立身的基礎。主張“克已復禮”,匡正社會秩序。主張恢復周朝的等級名分制度,實質上是力圖維護奴隸制度。體現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叭收邜廴恕?、“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給“仁”下的兩個最重要的定義,主張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評價: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有進步性; 仁愛有等級,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于不墜?!岸Y中有仁,仁中有禮”,維護既貴賤分明又社會安定的統治秩序。
(3)中庸:把倫理范疇的“仁”和政治范疇的“禮”結合在一起,主張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處,將各種思想、原則加以調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含義: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做法:“和而不同”
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標:不僅把學生培養“成人”,而且要培養成“君子”。
(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傳身教。
(4)教學內容:孔子晚年整理編撰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五經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
四、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1、對中國:(1)思想上,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
(2) 政治上,成為封建政治的理論基礎(維護一統);
(3) 文化上,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核心內容。
(4)教育方面,奠定中國古代教育傳統,保持文化連續性;
2、對世界:
(1)對亞洲:儒家思想成為亞洲許多國家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② 明清后,對西方,為歐洲啟蒙思想家所啟發、借鑒;
(2)明清以后,孔子學說傳到西方,歐洲一些思想家從儒學中得到啟發、借鑒和鼓舞。
二、柏拉圖
(一)、柏拉圖生活的時代特征和主要生平事跡
時代特征:1、發生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前404年)
2、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主要生平事跡:出身名門、追隨名師、游歷四方、創辦學校
(二)柏拉圖的思想
1、柏拉圖思想產生的背景:
(1)貴族出生,良好教育,關注政治;
(2)雅典城邦民主政體的弊端和蘇格拉底的影響;
(3) 游歷生涯,考察各地制度風俗
2、哲學思想:理念論
(1)內容:
①世界由兩部分構成:理性世界和感覺世界,理性世界由理念構成,真實、完美而永恒;
感性世界由具體事物構成,虛假、殘破而變幻。
②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對立的。
③理念先于物質而存在,知識是人先天固有的,學習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
(2)評價: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客觀)唯心論。
3、政治思想:理想國
(1)代表作:《國家篇》(曾經翻譯《理想國》)
(2)觀點:
①理想國家由三個階級的人組成:護國者、衛國者、生產者。
護國者—負責治理國家,具“智慧之德”;衛國者—對外御敵,對內保民,具“勇敢之德”;
生產者—從事生產,要有節制,具“節制之德”。三個階級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國家必然處于和諧狀態。
② 國家統治者:哲學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義感和理性)
③奴隸只是一種會說話的工具。
(3)實踐:三次游歷敘拉古,結識阿啟泰(敘拉古國王是一個兼領袖和哲學家于一身的人)。
C、評價:① 為了改變當時希臘民主政治體制的弊端,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
  ②最早的烏托邦思想。其財產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張被空想社會主義者接受,影響深遠。
(三)、柏拉圖學園
1、目的:為了培養理想國的統治者——哲學王
2、情況: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學校
教育宗旨:知識傳授;學術研究;政治咨詢;培養人才
學生來源:具有初級數理知識;上層社會;男女平等
開設課程:算術、幾何、天文(重視自然科學)
教學方法:對話形式,自由討論
教學理念:全面、和諧、發展
3、影響:學園的建立是柏拉圖生命中的轉折點,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學校,是歐洲科學史上值得紀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國的學術研究院一直沿襲它的名稱——阿卡德米。
四、柏拉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1、受到人們尊敬,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學史、政治學、社會學以及自然科學史,柏拉圖就是無法回避的人物。
2、思想存在爭議,其理念論、理想國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重難點解析】孔子和柏拉圖思想的異同。
▲相同之處:
①時代背景:兩人都處在天下大亂的時代,面臨相同的問題,并從各自的角度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主張。但兩者的觀點在當時都無法實現。
②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等級秩序,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
③兩者都比較重視統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終倒向人治。
④文化教育:創立思想,創辦學校
▲不同之處:
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標準是天下和國家的利益,面對分裂要求建立一個統一開明的貴族政體;而柏拉圖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個希臘國家的統一,孔子的視野要比柏拉圖的寬泛得多??鬃铀枷雮戎貍惱淼赖?;柏拉圖側重理性。
第三單元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
一、華盛頓
概述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和建國初期的主要事跡,評述其歷史貢獻。
一、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主要事跡:
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獨立。
二、建國初期:
(一)、主持制訂憲法
1.背景:(1)華盛頓堅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拒絕做國王。
(2)獨立后的美國處于混亂狀態。
(3)統治集團認識到強化中央權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時間: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華盛頓被推選為會議主席。
3.通過《聯邦憲法》(即1787年憲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府,實行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
4.影響:(1)對內:有利于全國市場的形成;有利于美國民主政治的形成
(2)對外:有能力保衛國家安全;有利于擴大海外市場
(二)首任總統
⒈第一屆任期(1789—1793)
(1)措施:
①政治:以周全的考慮網羅人才,組成內閣,協調意見;
②經濟:建立國家銀行以鞏固國家信用,穩定貨幣,活躍國民經濟;
③外交:改善同英國的關系,與印第安人簽訂條約,保證國家和平。
④民主建設:創立總統否決制度。
(2)作用:維護了國家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總統制。
⒉第二屆任期(1793—1797)
①鞏固第一任期內的成果;②外交:宣布“嚴守中立”政策—使美國避免介入歐洲戰爭;③經濟:展開西進運動——推動美國西部開發和經濟發展。
(三)引退(1796)
(1)對后繼者諄諄教誨。
(2)確立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不要同外國進行友誼的結合或敵對的沖突)
(3)創立了美國總統連任不得超兩屆的范例。
三、評價:
 (一)是北美獨立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領導大陸軍贏得了北美的獨立。
?。ǘ┓磳V浦贫?,主持制定了1787年的《聯邦憲法》,創立民主共和制。
?。ㄈ┏蔀槊绹拈_國總統,在兩屆任期內,鞏固、發展民主政治:創立總統否決制,完善總
統制,開創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慣例。
 (四)將國家、民族利益置于個人之上,不戀官位,不慕權勢,堅持民主,警惕專制。
總評:為美國的建立和國家的民主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無愧于“國父” 的稱號;
是美國建國時期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
【其中前三點是歷史評價,第四點是道德評價,注意區分】
局限:憲法歧視黑人,保留了嚴重的種族歧視。
二、拿破侖
簡述拿破侖的主要政治活動,討論其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一、軍事生涯
土倫戰役、平定王黨叛亂亂脫穎而出;面對反法聯盟干涉,遠征意大利和埃及;發動霧月政變上臺執政;多次擊敗歐洲反法同盟,稱霸歐洲,使政治生涯達到頂峰;
二、拿破侖一世改造法國
1、1804年 加冕稱帝 ,即法蘭西第一帝國 性質: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
2、 改造法國的政策:
(1)政治:精簡編制;將政府改革成高效的軍事體制;剝奪人民的權利。
(2)經濟:改革財政 ;創辦法蘭西銀行;整頓國家財政,扶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3)軍事:以征兵制代替雇傭兵制。
(4)宗教方面:宗教寬容,承認天主教為國教。
(5)用人方面:用人唯賢,鼓勵重用人才。
(6)法制:發布《民法典》
拿破侖法典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 確立自由平等原則;以法律形式確定資產階級
革命成果;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3、影響:有利于法國政治穩定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為法國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三、對拿破侖戰爭的評價
1、性質:①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②爭霸性:英俄(后期)③侵略性:埃、西(后期)
2、積極作用:①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觀上傳播了資產階級思想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瓦解封建生產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體。 消極作用: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導致帝國解體。
四、拿破侖失敗的原因
根本原因:歐洲大陸封建勢力的力量強于資本主義勢力
主要原因:①法國連年戰爭,消耗了國力,國內人民厭戰。
②大陸封鎖政策既打擊了英國,也葬送了法國,損害了資產階級利益。
③兩線作戰,削弱了進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國家人民的反抗。
五.評價拿破侖:
①身份:拿破侖是法國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1799年他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1804年他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②功:對內: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頒布《民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立法規范。這些措施有利于法國政治穩定和資本主義的發展,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對外:他對外多次與反法同盟進行戰爭,前期作戰捍衛革命成果,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掃蕩歐洲封建勢力,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秩序。
③過:對內:實行專制獨裁,鎮壓人民反抗。
對外:后期作戰主要是侵略奴役歐洲各國,爭奪霸權,給歐洲人民帶來災難,體現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
▲拿破侖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拿破侖多次平定王黨叛亂和打敗反法聯盟軍的入侵,捍衛和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掃蕩了歐洲封建勢力,將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歐洲各地。他編纂的《民法典》,則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以來制訂的第一部民法典,對歐美各國民法典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是他對資產階級的一大貢獻。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拿破侖對法國及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世界歷史上的傳奇式人物和一個時代的象征。
【單元小結】
華盛頓 拿破侖
背景 北美獨立戰爭和建國 法國大革命
貢獻 領導獨立戰爭,推動建國立憲,行動捍衛民主 穩定秩序,頒布法典,反對外來干涉
局限 對種植園奴隸主的妥協 ,保留奴隸制 恢復君主制,實行獨裁統治,后期侵略戰爭
影響 確立了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第四單元 亞洲覺醒的先驅
一、孫中山
概述孫中山領導推翻清王朝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主要史實,評價其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巨變中的歷史作用。
一、孫中山主要事跡
(1)辛亥革命前
①創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②制定革命綱領:孫中山把同盟會十六字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比較完備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學科%網
(2)辛亥革命中
①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②1912年3月,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3)辛亥革命后
①維護民主共和:先后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第一次護法運動、第二次護法運動,捍衛民主共和,反對專制復辟。
②領導國共合作: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二、評價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引發了20世紀中國社會第一次巨變,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捍衛民主共和,促成了國共合作,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20世紀中國站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是亞洲覺醒的先驅。其民主革命的思想和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為后繼者留下珍貴遺產。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
二、甘地
講述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事跡,認識其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
一、甘地“非暴力思想”——甘地主義
1、甘地“非暴力”思想內容:
①任何政治斗爭都要以“仁愛”精神為主旨。
②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即:以“仁愛”精神與真理統一, 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2、甘地主義
①哲學思想:宗教泛愛觀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真理觀相結合
②政治主張:非暴力革命實現印度的自治或獨立
③經濟思想:“回到手紡車”,提倡手工紡織,抵制西方物質文明
④社會思想:建立平等和諧的社會
3、形成原因:
①家庭影響和性格;
②受《圣經》中關于不要與惡人作對的教訓;
③贊同托爾斯泰的書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愛改革社會,實現人人平等;
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運動背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
2、運動內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與 英國殖民者“不合作”的態度兩部分
3、運動特點: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運動,食鹽進軍、不合作和絕食祈禱。
5、過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時間 一戰后(1919-1922) 1930年 二戰后
原因 制造種姓矛盾,兩面策略阿姆利則慘案(導火線) 國大黨通過實現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授權甘地領導運動1929經濟危機,英國在印度實行“食鹽專賣法” 二戰后,英國殖民勢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強烈反抗
內容 同英國政府不合作從政府就職、學校教育、法院等到抵制英貨 1930年的“食鹽進軍”,標志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達到高潮。 “英國退出印度” 特點:第一次真正提出獨立的要求,第一次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
結果 (1)民族意識空前高漲(2)1922年,發生村莊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終止 釋放甘地,撤消取締國大黨的禁令,允許人民煮鹽,停止不合作運動 印度的獨立: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印度分為印、巴兩個獨立國家。

6、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評價
①積極性:甘地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了人民的團結,為二戰后印度獨立奠定基礎。。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運動,束縛了人民的手腳,未能使印度獲得獨立,反
映了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帝斗爭中的動搖性和妥協性。
注:甘地選擇非暴力主義的原因:
第一,甘地是個宗教領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認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維護真理才是最高明的。
第二,當時的印度貧窮落后,軍事力量薄弱,無法與英國抗衡。
第三,以甘地為代表的印度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的特點。:
三、評價甘地:
1、地位:政治領袖、精神領袖,被尊為“圣雄”、 “國父”
2、功績:(1)創立并宣傳甘地主義思想,指導了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2)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自信心;
(3)晚年致力于調解教派矛盾,直至為印度的團結獻出生命,偉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3、精神:甘地為印度民族獨立事業貢獻一生的堅定信念和忍辱負重的自我犧牲精神。
4、局限:(1)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運動;
(2)提出恢復手工紡車運動,提倡以手工紡織來抵制西方經濟侵略,維護了印度的民族經濟。但是抵制西方物質文明,崇尚印度傳統文明,拋棄先進技術,這是不可取的,是歷史的倒退。
(3)始終對英國政府抱有幻想。以上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3、【單元小結】
孫中山 甘地
半殖民地辦封建社會的中國 英屬殖民地的印度
見上 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調節教派矛盾
前期對帝國主義本質認識不清,對封建勢力妥協 限制群眾運動 開始對英國抱有幻想
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解放斗爭,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孫中山、甘地獲得尊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孫中山被譽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因為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發生20世紀的第一次歷史巨變;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順應時代潮流,實現偉大轉變,促成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
(2)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為“圣雄”,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獨立運動,對印度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及努力實現印度社會的和諧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印度人民的政治領袖和精神領袖。
第五單元 無產階級革命家
了解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體會其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而不懈奮斗的探索精神。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
一、創建革命的理論
1、背景:①經濟條件: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②階級條件: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③思想條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
⒉創建過程:
⑴兩次思想轉變:①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轉變②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標志:1844年主編出版《德國年鑒》。
⑵兩大理論發現①唯物主義歷史觀(唯物史觀);②剩余價值學說。
⑶馬恩合作的兩部經典著作:①《神圣家族》(1844)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②《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使黑格爾的辯證法成為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科學。
⑷、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1848年2月)
⑸、馬克思主義的三大來源
①、德國的古典哲學;②、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③、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⑹、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③科學社會主義。
⑺、政治經濟學的一次革命,《資本論》的問世
1861年開始寫作,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二、指導革命的實踐
①1846年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在工人中傳播科學社會主義。②1847年改組“正義者同盟”為“共產主義者同盟”。③1848年積極參加歐洲革命,創辦民主派機關報《新萊茵報》,參加德國革命。④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成立,成為第一國際的靈魂。
⑤1871年支持和幫助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敗后,撰寫《法蘭西內戰》總結公社革命教訓。
三、對馬克思的評價:
偉大的一生,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指引人民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二、列寧
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一、時代背景:帝國主義時代;俄國參加一戰激化了各種矛盾,發生了二月革命。
二、列寧的貢獻:
1、領導建立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形成列寧主義: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召開,大會通過了“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綱領”,布爾什維克黨建立,列寧主義誕生——被稱為“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2、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①理論上的指導:列寧提出“一國勝利”理論。
②奪權和建設的理論依據:《四月提綱》——提出革命兩個階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革命必須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③指導武裝起義:《國家與革命》系統論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④實踐上的指導:敦促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動武裝起義。回國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3、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贏得了三年國內戰爭的勝利。(具體見必修二)
4、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提出“新經濟政策”,探索出一條符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用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需要市場經濟,對于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具體見必修二)
5、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
(1)現代化: 共產主義 = 蘇維埃政權 + 全國電氣化(1920)
(2)民族關系:1922年蘇聯成立,承認各民族自決權,還撰寫文章闡述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重要原則。
(3)政權政黨:實現國家資本主義,改善國家機關工作作風,反對官僚主義等。
以上是列寧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探索俄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嘗試與產物。
三、評價列寧:①偉大的思想家: 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俄國實際,創立列寧主義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A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歷史新紀元.B鞏固政權,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畢生努力.C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三、毛澤東
了解毛澤東、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貢獻,認識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精神。
一、投身中國革命(1913——1921年)原因:關心黑暗落后的社會現實。
主要活動:①長沙求學,初步接觸社會;②確立理想:救國救民、改造中國;③思想變化:從信仰改良主義到信仰馬克思主義轉變;④投身革命:1920年轉為共產主義者;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二、開創中國革命的新路(1921——1928年)
⑴領導工農運動(1921——1927年):①一大后回到湖南從事建黨和開展工人運動。②、參加了中共三大和國民黨一大。③從事農民問題研究:《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指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④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⑵革命實踐:①、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②、1927領導秋收起義③1927—1928年,秋收起義后開辟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路。④鞏固擴大革命根據地形成與新道路適應的戰略戰術
⑶理論實踐: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從理論上對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闡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正確方向?!毒畬降亩窢帯贰缎切侵穑梢粤窃贰吨袊t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1、王明“左”傾錯誤打擊,被排擠出中共領導隊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2、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重新走上中共領導隊伍,領導紅軍勝利到達陜北,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四、建立新中國(1937——1949):
1、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戰勝利。
2、形成完備的新民主主主義理論:《<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
3、1942年領導開展整風運動,奠定了革命勝利的思想。
4、抗戰勝利后爭取和平民主斗爭:①與國民黨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②進行解放戰爭,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③1949年10月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五、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1949——1976)
⑴領導人民恢復國民經濟:①措施:派陳云去上海工作;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召開七屆三中全會②結果:到1952年底,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基本完成。
⑵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實行三大改造、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⑶開展一五計劃經濟建設(1953——1957年)
六、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⑴正確探索:①經濟上:1956年春發表《論十大關系》: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方針。標志著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開始形成一個初步的比較系統的思路。②政治上:1957年3月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
⑵失誤探索:①經濟上: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②政治上:發動文革,使左的錯誤達到頂峰。A原因:毛澤東錯誤判斷;個人威望、個人崇拜;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遭破壞;被反革命集團所利用。B、影響:使左的錯誤達到頂峰
七、評價毛澤東:
1、功績:推動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與發展;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民族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
領導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中共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2、過失: 晚年“左”傾錯誤嚴重,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社會帶來重大損失。
3、總評: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綜觀毛澤東一身,貢獻是主要的。


四、鄧小平
一、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1、“文革”結束后,思想路線撥亂反正,鄧小平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2、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
3、1978年,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沖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局面,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各條戰線的撥亂反正;
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奠定思想基礎。
4、平凡冤假錯案。
5、主持制定《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十一屆六中全會)
意義: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維護了毛澤東思想 → 鄧小平在新時期作出的一大歷史貢獻
二、理論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 鄧小平在新時期作出的又一大歷史貢獻
1、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2、經濟體制改革:①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
②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
3、實行對外開放,致力于發展對外關系,加強中日關系;恢復中蘇關系;中美關系正?;?br/>4、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路、專政、領導、思想)。
5、92年南方談話
意義: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又一次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方向,是視為改革開放的第二次宣言
三、政治創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促進了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
意義:“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實現中國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運用和
發展,并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贊譽和高度評價
四、評價:鄧小平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貢獻,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
第六單元 杰出的科學家
一、詹天佑
了解詹天佑等科學家的主要事跡,認識他們對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
一、詹天佑貢獻:
1、成功建造灤河大橋——19世紀末中國最長的鐵路大橋
2、主持勘測、設計和建造了京張鐵路,它是中國人自己建成的第一條鐵路。
(1)背景:①列強爭奪中國鐵路修筑權②困難重重③關系國家榮辱
(2)修建特色——八達嶺隧道設計“人”字形路線 [體現科學創新精神]
(3)1909年京張鐵路提前通車.
(4)意義:①是中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創造了中國鐵路史上的奇跡.
②為國人爭了光.
3、維護國家鐵路權益: ①支持保路運動②督辦川粵漢鐵路③努力爭取東北鐵路主權
二、對詹天佑的評價
詹天佑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一生致力于鐵路建設事業,為中國鐵路事業的自主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為維護國家鐵路權益與列強斗爭,體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創新精神,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的精神:不畏艱難,深入實踐;嚴謹細致,開拓創新;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注:近代中國鐵路事業發展緩慢之因:
國家腐朽衰落,經濟實力不足;帝國主義覬覦中國路權;
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工程設施落后;
思想觀念封閉落后(修鐵路會破壞風水,損傷地脈等)



二、牛頓
了解牛頓等人成長歷程及主要科學成就,認識他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牛頓科學成就:
①天文學方面:解釋了潮汐現象,說明歲差現象,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②物理學方面:建立三條運動基本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體系;③數學方面:牛頓創立了“牛頓二項式定理”,并和萊布尼茨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④光學方面:發現白色日光由不同顏色的光.構成制成“牛頓色盤”,創立光的“微粒說”。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人類認識史上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概括和總結.
二、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虛懷若谷、謙虛好學的精神2、勤奮的探索精神3、科學的研究方法:“歸納——演繹”法
4、嚴肅的科學態度5、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6、有利的社會環境: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洗禮
三、評價牛頓
①牛頓是英國物理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是經典力學建立者。是近代科學之父;②他創建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體系,在光學、數學、天文學研究方面做出劃時代發明和發現;③牛頓是17C科學革命中所涌現出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④具有虛懷若谷、謙虛好學,勇于探索科學,甘于寂寞,獻身科學的精神。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共性品質:既尊重已有成就又不迷信權威、勇于創新;勤奮刻苦、意志堅定;對科學的執著、科學的研究方法;事實求是,追求真理等。




PAGE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通化县| 根河市| 馆陶县| 凌海市| 彩票| 罗城| 安岳县| 铜川市| 怀柔区| 涞水县| 利津县| 富阳市| 乐陵市| 炎陵县| 潜江市| 九寨沟县| 肥乡县| 石景山区| 夏河县| 都昌县| 巴林右旗| 昌平区| 汝城县| 郴州市| 玉龙| 徐州市| 宝鸡市| 鸡泽县| 宿迁市| 上蔡县| 斗六市| 新平| 霍州市| 德惠市| 山东| 永仁县| 金寨县| 社会| 广东省|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