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5.浮 力感受浮力 木塊、塑料泡沫、帶蓋的空瓶會浮在水面上,為什么有這種現象? 說一說生活中看到的浮在水面的現象。 感受浮力 用手指往下輕壓木塊,手指有什么感受? 把木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木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浮力 感受浮力浮力重力 當物體靜止浮在水面時,它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水的浮力。 它還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 靜止浮在水面的物體,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測量浮力 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有變化嗎?怎樣測量出受到的浮力呢?浮力 測量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 彈簧測力計 在水下拉,不合適吧? 彈簧測力計一般只能測拉力,不能夠測壓力,怎么辦?測量浮力 可以用鉤碼或其他物體代替滑輪。 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測量?測量浮力浮力拉力重力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自重: 牛頓)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牛) 浮力大小(牛) 排開水量(毫升) 我們發現: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測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我們發現: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與排開的水量有關 。 小泡沫塑料塊 中泡沫塑料塊 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牛) 拉力大小(牛) 浮力大小(牛) 排開水量(毫升) 解釋應用 泡沫塑料塊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量,一松手就浮起來了。 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一松手,為什么它就會上浮? 當泡沫塑料塊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體積小,受到的浮力也小。這時受到浮力等于重力,不再上浮也不再下沉。 思考沉的物體會受到浮力嗎?課后小結感受浮力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感受浮力測量浮力解釋應用課后習題1.當物體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就會( ) 。2.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 )。 上浮 越大 課后習題3.兩個體積相同但輕重不同的物體,都浮在水面上,那么( )。A.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B.重的受到浮力大 C.輕的受到浮力大B 5.浮 力【教材簡析】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塊的內容:感受浮力;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測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和解釋上浮的原因。本課主要是學習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為下一課探究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學情分析】學生平時的經驗中,已經有了浮力的感受,他們從平時的游泳中能感受到水對身體的浮力,從上幾節課的實驗中,感受到水對物體有浮力。第一課到第四課,學生通過探究了解了構成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形狀等對沉浮的影響,實際上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本課開始,學生將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來研究物體沉浮的秘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上浮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2.知道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知道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科學探究目標1.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3.能通過實驗來收集數據,發現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科學態度目標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浮力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教學重難點】重點: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難點:運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小水槽、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3塊、彈簧秤、細線、滑輪、記錄表。學生分組實驗材料: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一。小組實驗三:彈簧秤一個,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二。[建議:如果可以準備溢水杯,可以更加準確測量水的體積。]【教學過程】一、感受浮力(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水槽、木塊或泡沫塑料塊]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究物體沉浮的秘密。大家先說生活中見到物體浮在水面的現象。2.感受活動。分組觀察木塊、泡沫塑料塊在在水面的沉浮情況。用手輕壓木塊、泡沫塑料塊,有什么感覺?3.學生交流感受。(手向下壓,感覺木塊、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4.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課題)5. 師生共同分析浮在水面靜止的木塊受力情況。(當木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除了受到浮力,還會受到重力。這時候浮力和重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二、浮力的測量(預設25分鐘)活動一:如何測量泡沫塊受到水的浮力? 1.測量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 2.提問:彈簧測力計一般只能測拉力,不能夠測壓力,怎么辦?3.學生討論實驗方法,教師指導實驗方案的設計。(此處的實驗設計比較難,學生難以想到課本設計的方法,教師可以出示實驗材料,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將壓力轉化為拉力,再把拉力的方向通過滑輪進行改變,方便實驗的進行。)4.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的討論。(預設:物體的重力豎直向下,拉力也向下,那么受到的浮力應該是物體重力和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和。)5.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材料: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實驗活動前先明確記錄單內容及操作注意事項。泡沫塊自重測量一次就可以。排開的水量,就是物體浸入水中后,刻度杯中水上升的體積。實驗注意提示:(1)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浮力 = 重力 + 拉力)(2)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3)泡沫塊浸入水中不同的量進行實驗。分別是: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4)每次讀數時彈簧稱要盡量把線拉直。并且夾角盡量減小。(5)填好實驗記錄表。 (表一: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拉力(N) 浮力(N) 排開的水量(毫升) 6.討論交流:(1)在這個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2)重力、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預設: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活動二: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實驗材料:彈簧秤一個,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1.提問討論:不同大小的泡沫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樣?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并記錄。(表二: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小木塊 中木塊 大木塊重力(N) 拉力(N) 浮力(N) 排開的水量(毫升) 討論交流:(1)在這個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2)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預設: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有關。)三、解釋應用(預設:5分鐘)提問: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為什么它會上浮?(當把泡沫塊壓入水中時,浮力等于手的壓力加上泡沫塊的重力,顯然浮力大于重力。當一松手時,少了手向下的壓力,這時浮力又大于重力,此時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所以物體就會向上浮。當泡沫塊浮在水面時,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不再上浮也不下沉。)四、拓展、練習(預設5分鐘)思考:沉的物體受到浮力嗎?【板書設計】 5.浮力 水 面 上:浮力=重力 浸入水中:浮力=重力+壓力(拉力) 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作業設計】1.當物體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就會 上浮 。2.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 越大 。3.兩個體積相同但輕重不同的物體,都浮在水面上,那么( B )。A.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B.重的受到浮力大 C.輕的受到浮力大【教學反思】通過感受活動后,教科書給出了浮力的描述性定義,當物體靜止浮在水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后兩個觀察活動是建立在第一個感受活動的基礎上,且第三個活動是第二個活動思維上的遞進。通過兩個觀察活動,以及對數據的分析和交流,知道物體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的體積大小有關,即:物體浸入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為下一課探究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當一個物體放入水中時,它就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漂浮的物體它們都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物體將上浮。學生如果能夠運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進行解釋完全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松手后上浮,說明已經掌握浮力、重力和物體沉浮的關系了。4附表2: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第( )組 小木塊 中木塊 大木塊重力(N) 拉力(N) 浮力(N) 排開的水量(毫升) 附表1:表一: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第( )組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拉力(N) 浮力(N) 排開的水量(毫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下1-5《浮力》PPT+習題+答案.pptx 五下1-5《浮力》教學設計+反思.docx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docx 有趣的浮力.mp4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