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易錯點:文化篇。1.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物質載體。?糾錯: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而不是源自物質載體,因為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故錯誤。?2.文化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糾錯:文化的性質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故錯誤。?3.文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糾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 不能將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礎性的、決定性的,故錯誤。?4.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糾錯: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 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故錯誤。?5.文化是經濟的派生物。?糾錯: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6.文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糾錯: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7.一定的文化決定一定的經濟、政治。?糾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8.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糾錯: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9.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各式各樣的文化現象。?糾錯: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10.對于文化環境的影響人是無能為力的。?糾錯: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 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11.文化支配人們的交往行為。?糾錯:文化只能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而不能支配人們的交往行為。?12.文化對人肯定不會有深遠持久的影響。?糾錯: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雖然不能說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會對人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13.積極參加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糾錯: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14.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糾錯: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15.文化決定人的價值取向。?糾錯:文化具有影響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決定人生的功能。?16.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決定作用。?糾錯: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決定作用。?17.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糾錯: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18.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糾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使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世界文化遺產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19.不同文化的融合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糾錯: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不同民族文化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不會消失。?20.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糾錯: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 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實踐。?21.數字媒介閱讀比圖書閱讀重要。?糾錯:不同傳播手段各具特點,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和對象,不能簡單、籠統地說哪種手段重要,故錯誤。?22.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糾錯: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 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徑。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注意區分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文化傳播的手段。?23.大眾傳媒的發展將會促使舊的傳媒的消失。?糾錯: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但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故錯誤。?24.我們要熱情歡迎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糾錯:各國既有優秀文化, 又有落后文化, 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故錯誤。?25.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需要保持穩定。?糾錯: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26.傳統文化就是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糾錯: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27.傳統建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糾錯:傳統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28.傳統思想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糾錯: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國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29.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糾錯: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 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不是傳承的前提,故錯誤。?30.承襲傳統習俗,提高道德修養。?糾錯:傳統習俗中有精華也有糟粕, 傳統習俗的作用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傳統習俗應批判繼承,故錯誤。?31.保護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糾錯: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 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 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故錯誤。?32.對待傳統文化要先繼承、后發展。?糾錯:文化并不是在繼承之后才發展, 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故錯誤。?33.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決定因素。?糾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34.科學技術發展決定文化的性質。?糾錯:科學技術進步能極大促進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但不能決定文化的性質,經濟、政治決定文化的性質。?35.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糾錯: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 促進文化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36.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具有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 不具有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糾錯: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既具有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7.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糾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故錯誤。?38.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 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糾錯:文化創新的靈感來源于社會實踐, 而非作者的靈感;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故錯誤。?39.文化創新的淵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糾錯: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故錯誤。?40.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糾錯: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故錯誤。?41.文化創新,表現在為時代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的努力之中。?糾錯: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42.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創新,關鍵在繼承。?糾錯: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43.文化創新要廣泛地引進和吸收外國文化。?糾錯: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要積極吸收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故錯誤。?44.文化交流借鑒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糾錯: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文化交流借鑒是文化創新的具體途徑之一,故錯誤。?45.不同地域決定不同文化的發展。?糾錯:地域可以影響文化,但不能決定文化,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46.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故錯誤。?47.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文化的總和。?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華文化不是中國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 而是各民族文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故錯誤。?48.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故錯誤。?49.史書典籍印證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糾錯: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通過史書典籍看不出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錯誤。?50.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糾錯: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故錯誤。?51.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吸收、借鑒一切外來文化。?糾錯: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故錯誤。?52.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決定力量。?糾錯: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非決定力量,故錯誤。?53.中華餐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糾錯:中華餐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但并不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 故錯誤。?54.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中。?糾錯: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故錯誤。?55.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糾錯: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故錯誤。?56.自強不息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糾錯: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自強不息精神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故錯誤。?57.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外來文化的影響。?糾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既要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外來落后、腐朽文化的影響,故錯誤。?58.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糾錯:“主心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有了“主心骨”, 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故錯誤。?59.人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糾錯:人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體要求;其源泉是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故錯誤。?60.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糾錯:中國人民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即堅持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 努力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 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故錯誤。?61.經典文化才是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糾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這既包括經典文化,也包括流行文化,故錯誤。?62.大眾文化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糾錯:大眾文化并非都是先進文化, 不一定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 故錯誤。?63.文藝表演應該立足于滿足市場需求。?糾錯:文藝表演應立足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故錯誤。?64.流行文化代表著主流文化,就是經典文化。?糾錯:流行文化并不代表著主流文化, 經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經典文化,故錯誤。?65.弘揚主旋律是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糾錯:培育“四有”公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根本任務,故錯誤。?66.新農村文化建設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農村通俗文化。?糾錯:農村通俗文化不一定就是落后腐朽文化,不應該一律抵制,故錯誤。?67.對落后文化要堅決抵制、依法取締。?糾錯:對落后文化,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對于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故錯誤。?68.傳統習俗都是落后文化。?糾錯:傳統習俗既有前人積累的文化精華, 也有流傳下來的文化糟粕, 不能一概而論,故錯誤。?69.先進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一回事。?糾錯: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二者具有一致性。但先進文化主要側重于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后者則指文化的發展趨勢,故錯誤。?7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糾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故錯誤。?7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前進,關鍵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糾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故錯誤。?72.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在于中華文化是最優秀的文化。?糾錯: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故錯誤。?7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為根本任務。?糾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四有”公民為根本任務,故錯誤。?74.科學技術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糾錯: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故錯誤。?7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糾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故錯誤。?76.公益廣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糾錯:公益廣告是以取得利潤為目的,屬于文化事業的范疇,故錯誤。?77.經濟發展水平取決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糾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決定經濟發展水平,故錯誤。?78.精神文明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糾錯: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故錯誤。?79.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糾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故錯誤。?80.培育“四有”公民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糾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故錯誤。?8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糾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82.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糾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故錯誤。?8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糾錯: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故錯誤。?84.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要求。?糾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故錯誤。?85.思想道德修養比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糾錯: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各有側重,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進。認為思想道德修養比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或科學文化修養比思想道德修養更重要都是錯誤的。?86.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是一個不斷改造客觀世界的長期過程。?糾錯: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87.思想道德修養是科學文化修養的基礎。?糾錯: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但并不是它的基礎,故錯誤。?88.思想道德修養是科學文化修養的表現。?糾錯:思想道德修養不同于科學文化修養,不是它的表現,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