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140倍400倍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一、聚焦二、探索:讓我們來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光學顯微鏡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1、正確使用顯微鏡。2、仔細記錄你的觀察(畫一畫)。3、分析記錄表,能得到哪些信息?切片名稱形態(畫一畫)預測功能氣孔是植物表皮上的兩個保衛細胞之間的開孔,是植物氣體和水汽蒸騰的通道,是植物體與環境間的通道。氣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里含有的綠色、扁球狀質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場所.葉綠體根據實驗推測,每平方毫米的蓖麻葉中葉綠體的數目多達幾十萬個也叫紅細胞,為圓球狀,邊緣較厚,中間略凹陷,直徑6~9毫米。紅細胞薄而有彈性,使他們能通過微小的血管專門負責運送氧和二氧化碳。血液細胞口腔上皮細胞就是口腔內壁表面的細胞,起著保護和分泌的作用。口腔上皮細胞白細胞神經細胞癌細胞苔蘚類植物細胞三、研討1、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2、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都相同嗎?3、同種生物不同器官,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相同嗎?知識拓展在羅伯特.胡克第一個發現“細胞”后,許多學者在顯微鏡下觀察研究了植物的莖、芽和果實,以及動物的血液和低等動物等,發現它們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細胞結構。隨著顯微鏡制造技術的提高,人們對細胞的研究愈來愈廣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1、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單位;3、所有的細胞都來自于其他的細胞。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由(德國)施旺、施萊登創立。四、細胞對生命體的意義生命體的細胞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運動呼吸閱讀P21,試做作業本p8第2題課后小結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細胞的功能是不同的課后習題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A、氣孔B、葉脈C、葉綠體第一題2、()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A、細胞學說B、動力學C、仿生學第二題CA課后習題3、下列物體的內部,不存在細胞的是()A、松樹B、蝗蟲C、花崗巖第三題4、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是()A、列文虎克B、羅伯特胡克C、達爾文第四題CB課后習題5、使用滴管的正確方法是。()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進藥瓶吸取藥水B先把滴管放進藥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開C直接把滴管放進藥瓶再拿出來即可第五題A課后習題4、使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時,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調整( )的距離。A、物鏡與切片B、目鏡與眼睛C、物鏡與目鏡第六題Ayou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教材分析】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微小世界單元第六課。本課是在對顯微鏡結構的了解和初步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基礎上,對多種生物細胞繼續進行觀察研究,從而發現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科學結論。本課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察多種生物的細胞,讓學生在觀察中建構“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概念。同時滲透科學探究是一個漫長和艱辛的過程。第二部分是了解細胞對生命體的作用,通過閱讀資料和查閱材料完成細胞作用的網狀圖。【學情分析】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已經認識和了解了生物的一些特征,但對于生物在“微觀世界”方面的特征知道的很少。本課需要學生在初步了解和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繼續用顯微鏡去觀察更多生物的細胞,學生會對觀察和研究微小世界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知道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3.知道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觀察幾種植物和動物及人體的細胞,發現不同的細胞形態是不同的。2.通過畫圖,記錄下所觀察到的細胞,幫助交流分享。3.通過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科學態度目標1.對觀察和研究生物細胞產生興趣。2.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細記錄的重要性。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懂得由于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學重點】仔細觀察并用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教學難點】掌握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教學準備】顯微鏡、多種生物切片玻片、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聚焦(預設3分鐘)1.胡克用放大140倍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胞壁結構,我們用放大400倍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兩幅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3.要怎么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設計意圖:滲透技術發展給我們觀察微觀世界帶來的便利,同時聚焦問題,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讓孩子們去尋找證據,梳理實證意識。二、探索: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PPT出示多種生物切片玻片,安排每組2-4片。]1.討論方案。(3分鐘)2.要怎么觀察?(預設: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3.觀察到什么能證明你的猜想?4.溫馨提示:5.小組實驗并記錄。(15分鐘)6.學生交流匯報。(7分鐘)①讓學生自由表達顯微鏡下的發現。②將匯報小組的記錄單拍成一個頁面,說說有什么發現?③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是高效完成探究目的的關鍵。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并記錄了每一種玻片下都有細胞結構,同時又通過組間交流了解到其他小組也有細胞的發現,從而建構起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科學概念。三、研討(7分鐘)Ppt出示各種細胞圖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都相同嗎?同種生物不同器官,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相同嗎?過渡:通過顯微鏡,我們發現了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在19世紀的科學家,他們要發現這個結論要比我們更加艱辛。閱讀ppt細胞學說知識拓展。設計意圖:教材關于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目的是使學生知道細胞學生建立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許多學者用顯微鏡經過了大量的觀察,在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才總結出來的。同時也希望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沒有顯微鏡就不可能發現細胞。只有在顯微鏡發明后,人們發現和認識細胞才成為可能。四、細胞對生命體的意義(5分鐘)閱讀p21,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討論填寫書上網狀圖。集體交流,完成細胞作用網狀圖。五、小結: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板書設計】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細胞的功能是不同的【作業設計】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C)A、氣孔B、葉脈C、葉綠體2、使用滴管的正確方法是。(A)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進藥瓶吸取藥水B先把滴管放進藥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開C直接把滴管放進藥瓶再拿出來即可3、( A )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A、細胞學說B、動力學C、仿生學4、使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時,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調整( A )的距離。A、物鏡與切片B、目鏡與眼睛C、物鏡與目鏡5、下列物體的內部,不存在細胞的是(C)A、松樹B、蝗蟲C、花崗巖6、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是(B)A、列文虎克B、羅伯特胡克C、達爾文【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對顯微鏡結構的了解和初步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基礎上,對多種生物細胞繼續進行觀察研究,從而發現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科學結論。本課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察多種生物的細胞,讓學生在觀察中建構“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概念。同時滲透科學探究是一個漫長和艱辛的過程。第二部分是了解細胞對生命體的作用,通過閱讀資料和查閱材料完成細胞作用的網狀圖。學生通過之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認識和了解了生物的一些特征,但對于生物在“微觀世界”方面的特征知道的很少。本課需要學生在初步了解和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繼續用顯微鏡去觀察更多生物的細胞,學生會對觀察和研究微小世界產生極大的興趣,已經知道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且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知道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這些知識的積累將會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附表:生物切片實驗記錄表第()組實驗要求:1、正確使用顯微鏡。2、仔細記錄你的觀察(畫一畫)。3、分析記錄表,能得到哪些信息?切片名稱形態(畫一畫)預測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六下1-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PPT+課后習題附答案.pptx 六下1-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教學設計+教學反思.docx 生物切片實驗記錄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