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s:?/??/?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1.(2019年四川內江)隋朝是一個短暫的王朝,但統一全國的偉業確立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結束南北長期分裂局面的時間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2.(2018·江蘇南京)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的是( )A.秦滅六國 B.西晉滅吳 C.隋滅陳朝 D.元滅南宋3.(2014年德州)右圖是我國古代一項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對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①該工程是元世祖下令開鑿的 ②開鑿目的是為了南糧北運 ③該工程以洛陽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長運河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2019年湖北孝感)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材料中“公開選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5.(2019年湖北恩施州)盤點中國古代繁榮強盛的時代,唐朝當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貞觀年間,開元時達極盛。下列關于“開元盛世”的相關表述不準確的是(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能干廉潔、辦事效率高B.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耕地面積擴大C.召集縣令進行考試,結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D.倡導節儉,抑制奢侈風氣6.(2018·四川成都)唐朝時,新科進士們在長安大雁塔上題寫自己的姓名以作長久的紀念,此舉被稱為“雁塔題名”。產生這些“新科進士”的選官制度是( )A.世襲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7.(2018·湖南永州)16.宋代詩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下列與“金榜題名”最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行省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8.(2018·山東聊城)下列哪一成語的來歷與古代科舉制無關?( )A.金榜題名 B.連中三元 C.名落孫山 D.臥薪嘗膽9.(2018·廣東)這一制度使少數下層士人得以參政,影響到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它所造成的是一個龐大的讀書人階層。“這一制度”最早出現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10.(2018·四川綿陽)古代的日本、朝鮮等國仿照我國的科舉制度選任官員,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產生也借鑒了我國科舉制度的一些辦法。這些主要說明( )A.朝鮮、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舉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選拔C.隋唐時期中國領先于全世界 D.科舉制度優于西方三權分立11.(2018·江蘇泰州)某選官制度“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這一制度創立于( )秦朝 B.漢朝 C.隋朝 D.明朝12.(2018·山東青島)“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13.(2018·黑龍江大慶)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國科舉制度創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14.(2018·山東菏澤)有學者認為科舉制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科舉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平等競爭 B.注重實踐 C.分科考試 D.以德取才15.(2018?岳陽)對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巨大促進作用的古代偉大工程是( )A.長城 B.大運河 C.都江堰 D.趙州橋 16.(2018?泰州)某選官制度“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這一制度創立于(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明朝17.(2018?江西)“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國運),而為后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煬帝此舉”是指( )A.建立隋朝 B.統一全國 C.開通大運河 D.創立科舉制18.(2018?賀州)古人評論隋朝大運河:“天下轉漕,仰此一渠。”這主要是肯定大運河( )A.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B.便利人們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D.加快了隋朝的滅亡二、綜合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1)根據材料一可知,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請回答:(1)據材料一,南北朝時期,中國長期分裂,戰亂不斷,時間長達近200年之久。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的是誰?(1分)589年,隋滅陳的意義何在?(1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戰亂不斷,是隋朝結束了這種局面。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的是誰?589年,隋滅陳的意義是什么?根據材料二回答,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在哪里?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從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別要經過哪幾條渠道?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大運河開通的重要作用。20.(2019年湖南衡陽)人才選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科舉入仕是1300年間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就像當代知識分子多數參加過高考一樣,科舉時代讀書人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只是少數……科舉制與現代的文官制度無論是在考試內容上,還是在實施環境上,都有根本的差異,但兩者采用公開考試、公平競爭的精神卻是相同的。——摘自《中國科舉文化》(1)“科舉入仕”是哪朝確立的?該制度與現代文官制度都采用什么方式選拔人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s:?/??/?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1.(2019年四川內江)隋朝是一個短暫王朝,但統一全國的偉業確立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結束南北長期分裂局面的時間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589年,隋煬帝滅掉陳國,實現了全國的統一,B符合題意;581年是隋朝建立的時間,A不符合題意;605年是修筑大運河的時間,C不符合題意;618年是隋朝滅亡的時間,D不符合題意。故選B。2.(2018·江蘇南京)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的是( )A.秦滅六國 B.西晉滅吳 C.隋滅陳朝 D.元滅南宋【答案】C【解析】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亡南方的陳,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故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的是隋滅陳朝。故選:C。3.(2014年德州)右圖是我國古代一項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對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①該工程是元世祖下令開鑿的 ②開鑿目的是為了南糧北運 ③該工程以洛陽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長運河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從圖片可以看,這一水利工程是隋朝的大運河,因為這一條運河有經過洛陽,而元朝的運河沒有經過洛陽。從605年開始,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這條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故答案選C。4.(2019年湖北孝感)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材料中“公開選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關鍵詞“唐代制度、公開選拔人才”可知,此制度是科舉制,故C符合題意;分封制屬于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故A不合題意;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實行的政治制度,故B不合題意;八股取士是明代實行的科舉制,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2019年湖北恩施州)盤點中國古代繁榮強盛的時代,唐朝當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貞觀年間,開元時達極盛。下列關于“開元盛世”的相關表述不準確的是(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能干廉潔、辦事效率高B.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耕地面積擴大C.召集縣令進行考試,結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D.倡導節儉,抑制奢侈風氣【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開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姚崇、宋璟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能干廉潔、辦事效率高,杜如晦是唐太宗時期的賢臣,故A表述錯誤,符合題意;唐玄宗統治前期,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耕地面積擴大、召集縣令進行考試,結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倡導節儉,抑制奢侈風氣,故BCD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6.(2018·四川成都)唐朝時,新科進士們在長安大雁塔上題寫自己的姓名以作長久的紀念,此舉被稱為“雁塔題名”。產生這些“新科進士”的選官制度是( )A.世襲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進士是科舉考試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的重要科目,所以唐朝時期“新科進士”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度。A項是繼承制度;B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C項三省六部制是古代的中央官制。故選D。7.(2018·湖南永州)16.宋代詩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下列與“金榜題名”最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行省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隋朝創立科舉制,唐朝設立進士科,考中第一名被稱為狀元,科舉考中的被稱為金榜題名。故選C。8.(2018·山東聊城)下列哪一成語的來歷與古代科舉制無關?( )A.金榜題名 B.連中三元 C.名落孫山 D.臥薪嘗膽【答案】D【解析】本題是否定式的選擇題。依據題干關鍵詞“與古代科舉制無關”,結合課本所學,春秋末年江南的吳國和越過進行爭霸戰爭。武王夫差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稱臣。勾踐立志雪恥,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滅掉了吳國。隋朝創立科舉制。D項符合題意;唐朝設立進士科,考中第一名被稱為狀元。科舉考中的被稱為金榜題名。A項不合題意;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B項不合題意;名落孫山源于科舉考試的失敗,考試或選拔未被錄取。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9.(2018·廣東)這一制度使少數下層士人得以參政,影響到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它所造成的是一個龐大的讀書人階層。“這一制度”最早出現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理解能力,從題干中“這一制度”使“少數下層士人得以參政”.....造成“龐大的讀書人階層”可以判斷這一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最早產生隋煬帝時期,完善于唐朝時期,清末1905年廢除,因此B答案正確。10.(2018·四川綿陽)古代的日本、朝鮮等國仿照我國的科舉制度選任官員,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產生也借鑒了我國科舉制度的一些辦法。這些主要說明( )A.朝鮮、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舉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選拔C.隋唐時期中國領先于全世界 D.科舉制度優于西方三權分立【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領先于全世界,由于中國科舉考試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s:?/??/?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試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s:?/??/?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制度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驅使,西方國家在19世紀前后紛紛建立了文官考試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s:?/??/?www.5ykj.com?/?shti?/?cusan?/?_blank?)制度。科舉制對歐美現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響,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A項表述錯誤;B項與題意表達的含義不符;D項表述錯誤。故選C。11.(2018·江蘇泰州)某選官制度“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這一制度創立于( )秦朝 B.漢朝 C.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考試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范圍”可知,該制度是科舉制,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的選官標準是考試成績,科目是進士科,內容是儒家經典,故C項正確。12.(2018·山東青島)“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的知識點。“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故選C。13.(2018·黑龍江大慶)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國科舉制度創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答案】B【解析】依據題意可知,科舉制最早產生隋煬帝時期,完善于唐朝時期,清末1905年廢除,因此B答案正確。14.(2018·山東菏澤)有學者認為科舉制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科舉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平等競爭 B.注重實踐 C.分科考試 D.以德取才【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所以說科舉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體現的平等的原則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BC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5.(2018?岳陽)對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巨大促進作用的古代偉大工程是( )A.長城 B.大運河 C.都江堰 D.趙州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知道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注意題目的時間限制和關鍵信息點“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A項長城是秦、明兩朝建造的;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C項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D項趙州橋是隋朝李春所建,但并沒有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故選:B。 16.(2018?泰州)某選官制度“以試藝優劣為決定及第與否的主要標準,以進士科為主要科目”,“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這一制度創立于(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舉制度的誕生。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制度是指科舉制度。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科舉制由國家設立科目,定期舉行統一考試來選拔官吏。故選:C。17.(2018?江西)“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國運),而為后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煬帝此舉”是指( )A.建立隋朝 B.統一全國 C.開通大運河 D.創立科舉制【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國運),而為后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話肯定了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煬帝此舉”是指開通大運河。隋朝大運河開鑿后,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發展了的今天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故選:C。18.(2018?賀州)古人評論隋朝大運河:“天下轉漕,仰此一渠。”這主要是肯定大運河( )A.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B.便利人們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D.加快了隋朝的滅亡【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識記隋朝大運河開通的重大意義。“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故選:A。二、綜合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1)根據材料一可知,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請回答:(1)據材料一,南北朝時期,中國長期分裂,戰亂不斷,時間長達近200年之久。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的是誰?(1分)589年,隋滅陳的意義何在?(1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戰亂不斷,是隋朝結束了這種局面。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的是誰?589年,隋滅陳的意義是什么?【答案】(1)隋文帝楊堅。隋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解析】第(1)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歷史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軍南下,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隋滅陳的意義就是使得南北重歸統一。根據材料二回答,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在哪里?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從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別要經過哪幾條渠道?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大運河開通的重要作用。【答案】(2)洛陽。到涿郡經過永濟渠,到江都依次經過通濟渠、邗溝。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解析】第(2)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從洛陽到涿郡和到江都分別要經過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公里,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20.(2019年湖南衡陽)人才選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科舉入仕是1300年間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就像當代知識分子多數參加過高考一樣,科舉時代讀書人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只是少數……科舉制與現代的文官制度無論是在考試內容上,還是在實施環境上,都有根本的差異,但兩者采用公開考試、公平競爭的精神卻是相同的。——摘自《中國科舉文化》(1)“科舉入仕”是哪朝確立的?該制度與現代文官制度都采用什么方式選拔人才?【答案】隋朝公開考試方式【解析】結合所學知識,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該制度與現代文官制度都采用“公開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年級 七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 2、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重點) 3、說出并識記開通大運河的時間、人物;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知道大運河的重要地位; 4、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對比古代選官制度,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 1.隋的統一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 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 長安 為都城, 楊堅 就是隋文帝。 (2)隋的統一: 589 年,隋文帝滅掉 陳朝 ,統一全國。 (3)隋統一的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 長期分裂 的局面,順應了 統一多民族國家 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隋統一后的社會發展狀況: 社會經濟 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 人口 的數量和 墾田 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隋統一后,發展 經濟 ,編訂 戶籍 ,統一南北 幣值 和 度量衡 制度;加強 中央集權 ,提高行政 效率 。 2.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 南北交通 ,鞏固 隋王朝 對全國的統治,從 605 年起, 隋煬帝 下令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2)大運河的概況:大運河以 洛陽 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連接了海河、 黃河 、淮河、 長江 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 多千米。 (3)意義:它的開通,加強了 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3.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按權由 上層權貴 壟斷,選官看重 門第 ,不太注重 才能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 門第 即可進人仕途。 (2)創立: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隋煬帝 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3)作用:它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 選官和用人 上的權力, 擴大了 官吏選拔 的范圍,使 有才 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 教育 的發展。此后, 科舉制 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 1300 年, 4.隋朝的滅亡 (1)原因: 隋煬帝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東都 洛陽 ,開鑿 大運河 ,修筑長城和馳道;多次乘龍舟巡游,屢次發動戰爭,致使社會矛盾激化。 隋煬帝 的殘暴統治,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2)時間: 618 年,隋煬帝在 江都 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回顧隋統一之前的社會狀況,探究分析并歸納總結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 任務三:【合作探究】觀看微課:大運河的開鑿,并結合教材: 1 .說出并識記開通大運河的時間、人物; 2 .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知道大運河的重要地位; 任務四:【合作探究】 1 .閱讀教材,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 2 .對比古代選官制度,結合影視資料:科舉制的創立,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 任務五:【合作探究】列舉隋煬帝的功與過,分析評價隋煬帝并歸納隋朝滅亡的原因,培養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任務六:【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 .(2016?雅安中學半期考試)公元589年隋朝統一全國。在這一過程中隋朝滅掉的最后一個政權是( D ) A.宋 B.齊 C.梁 D.陳 2 .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這個“短暫”的朝代的建立者是( A ) A.楊堅 B.楊廣 C.劉邦 D.劉徹 3 .隋朝實現國家統一的局面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5 .(2017·內蒙包頭·2)隋朝運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這表明運河的直接作用是( D ) A.有利于邊疆經濟開發 B.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C.加速了兩岸城市的發展 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 6 .(2017·山東東營·4)一位中國作家評論道:此項工程的發起者隋煬帝“雖使他的朝代縮短了許多年,但給子孫萬代卻帶來莫大的好處。”“此項工程”是( D ) A.都江堰 B.靈渠 C.趙州橋 D.大運河 7 .(2017·黑龍江龍東·3)科舉制是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舉制正式形成于( B ) A.隋文帝時 B.隋煬帝時 C.唐太宗時 D.唐玄宗時 8 .(2017·山東青島·9)小強和爸爸都是歷史迷。一天,小強讓爸爸猜我國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給出如下提示詞:開通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暴君。爸爸給出的正確答案應該是( C ) A.晉惠帝 B.隋文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 9 .(2016·山東臨沂·5)“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學科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 C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10 .史書記載:“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榮強盛的原因是( A ) ①國家統一 ②人口增長 ③經濟繁榮 ④隋文帝勵精圖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部編版 七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汴河懷古》,詩中評論的是隋朝大運河和隋煬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有哪些建樹?它為什么僅存在30多年就滅亡了呢?新知導入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目標2:回顧隋統一之前的社會狀況,探究分析并歸納總結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目標3:觀看微課,并結合教材,說出并識記開通大運河的時間、人物;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知道大運河的重要地位;目標4:閱讀教材,觀看視頻,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對比古代選官制度,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重點、難點)目標5:列舉隋煬帝的功與過,分析評價隋煬帝并歸納隋朝滅亡的原因,培養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重點)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隋文帝隋煬帝自主學習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軍閥割據,220年,曹丕建立魏國,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222年,孫權王,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吳國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東漢末年以來,社會長時間處于一種分裂的狀態中,先后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而隋的建立結束了這一局面。隋的統一新知講解隋的統一東漢魏蜀吳西晉十六國東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宋齊梁陳南朝北朝581589,統一新知講解1.隋朝建立: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2.隋朝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周武帝時,楊堅為大將軍,長女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靜帝年幼,由楊堅輔政。堅自為左大丞相,總攬軍政大權。為了奪取帝位,楊堅先后平定了尉遲迥( jiǒng)等人的反楊武裝力量,又大殺周室諸王。581年2月,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改年號為開皇,建都長安。 隋文帝(581─604在位)隋的統一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民飽受戰爭之苦,迫切要求統一;從社會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緩和并趨于消失;從南北方經濟狀況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復經濟的措施,江南也因為大批北方農民南遷等因素,經濟得到開發。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勞思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加強軍隊建設,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 材料三 南陳皇帝陳叔寶深居高閣,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廢朝政。他喜愛詩文,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騷客,君臣酣歌,連夕達旦,并以此為常,所有軍國政事,皆置不同。史料探究:通過材料分析: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大業?【合作探究】回顧隋統一之前的社會狀況,探究分析并歸納總結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主觀上客觀上探究答疑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2.長期的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3.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1.隋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2.隋準備充分、戰略戰術運用得當。隋的統一建康南京長安西安長江河黃渤海東海海南北周陳隋后梁隋滅陳路線589年,隋滅陳,南北重歸統一。 3.隋朝統一的意義是什么?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7年,隋滅后梁。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想一想: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了四次統一,大家思考一下,在隋朝統一之前,出現了哪兩次統一?這些統一出現在什么時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280年,西晉短期統一;589年,隋的統一;1279年,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合作探究4.隋文帝,在隋朝統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講授新課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楊堅4.隋文帝,在隋朝統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楊堅新知講解含嘉倉示意圖隋朝“三省六部制” 5 .結合如下材料,說明隋朝經濟繁榮的影響? 隋初 隋盛時 結論 人口 3000萬人 4600萬人 人口激增 墾田 1900多萬頃 5500多萬頃 墾田擴大 糧倉 長安太倉 洛陽含嘉倉洛口倉 糧倉豐實 (隋文帝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文獻通考》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②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合作探究 民謠:運河水,蕩悠悠,隋煬皇帝下揚州。一心只把瓊花看,萬里江山一旦丟。隋煬帝乘龍舟游江都瓊花開通大運河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呢?新知講解開通大運河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3.時間:2.修建者隋煬帝605年隋煬帝(604—618年在位)新知講解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洛陽三點四段五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余杭(今杭州)洛陽涿郡(今北京)4.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2700多千米材料一:大運河與世界上著名人工運河進行比較運河名稱 通航時間 全長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1869年1914年610年190.25千米81.3千米2700多千米隋朝大運河 閱讀教材和以下材料,思考:大運河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仍是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 2014年6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中國大運河”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2處世界文化遺產和第46處世界遺產。合作探究 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過度役使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運河修建想象圖作用積極消極課堂小結 開創科舉取士制度1.科舉制出現的背景 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門閥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新知講解 由此可見,魏晉南北朝時期,想要做官必須同時具備哪兩個條件?1.必須出身高門權貴2.要有地方高官推薦 ——寒門學子難以憑才學做官 ——地方官員把持選才權利如何改變魏晉以來選才制度的弊端? 1、隋唐之前的選官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選撥和任用,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2、隋文帝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只 注 重 門 第 憑才學做官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3.隋煬帝時,進士科的設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狀元匾舉子看榜圖古代選官制度世卿世祿制周朝秦朝按軍功授爵察舉制漢朝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對比分析以德取人以才取人以能取人門第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魏晉以來,做高官的基本條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門權貴家庭,要有地方官員和高門權貴的推薦。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選拔官吏的實權也沒有控制在朝廷手中。知識拓展點擊圖片,觀看視頻現世意義(1)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2)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后世意義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科舉制創立的意義:新知講解隋朝的滅亡隋朝大業年間民役簡表時間 大事 民役數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營建東都,工程進行了十一個月 每月二百萬人 605年三月 開鑿通濟渠 男女百多萬人 605年四月 開鑿邗溝 十多萬人 605年五月 營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萬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萬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長城 一百多萬人 608年正月 開鑿永濟渠 男女百多萬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長城 二十多萬人 612年正月 遠征高麗 三百多萬人 609年 四千六百多萬人 新知講解 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使人民無法從事生產勞動 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 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縱情享樂, 奢侈無度。隋朝的滅亡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慘敗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公元618年亡了隋朝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遂至滅亡。 隋朝建立后在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下,繁盛和強大起來。但是在隋煬帝的暴政下又走向滅亡。隋朝的繁盛和強大為大運河的開鑿奠定了基礎,而大運河的開鑿又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的勞役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成為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2016?雅安中學半期考試)公元589年隋朝統一全國。在這一過程中隋朝滅掉的最后一個政權是( )A.宋 B.齊 C.梁 D.陳2.史書記載:“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榮強盛的原因是( )①國家統一②人口增長③經濟繁榮④隋文帝勵精圖治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DB鞏固訓練3.“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學科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漢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C4.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卻分別為漢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它們共同的歷史貢獻是( )A. 都出現了盛世 B. 都曾制訂了有利統一的制度和措施C. 都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 D. 都修筑過大規模的軍事防御工事B5.(2016?阜陽九中期中)在我國歷史上,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的皇帝是( )A.漢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隋煬帝D6.當今舉世矚的“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輸水渠道,絕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運河基礎上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的河段。這就使大運河——這個作為傳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含義。隋朝大運河在當時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方便隋煬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進南北經濟交流C.防止匈奴南下侵擾 D.平定南方叛亂B7.隋朝的興亡給我們的啟示? 隋的繁盛、強大是隋文帝勵精圖治的結果,隋的滅亡是隋煬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見,封建時期,統治者個人的素質、統治才能對著國家的興衰有重要作用。 成由勤儉敗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知道隋朝的統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 2:回顧隋統一之前的社會狀況,探究分析并歸納總結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 3:結合教材,說出并識記開通大運河的時間、人物;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知道大運河的重要地位; 4:閱讀教材,觀看視頻,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對比古代選官制度,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 5:列舉隋煬帝的功與過,分析評價隋煬帝并歸納隋朝滅亡的原因,培養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教學重點: 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教學難點: 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對比古代選官制度,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原因及意義;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的基本史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隋的統一1.回顧隋統一之前的社會狀況,探究材料分析并歸納總結隋朝的建立及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老師啟發、引導、講授為主)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1)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2)隋統一的原因:隋統一的意義: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大趨勢。2.結合教材探究分析:隋文帝,在隋朝統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隋朝經濟繁榮帶來怎樣的影響?(1)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2)隋朝經濟繁榮帶來怎樣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過渡:強盛的大隋朝,在歷史上做出過兩件大事,至今影響深遠,那是哪兩件大事呢?目標導學二:開通大運河觀看視頻:大運河的開鑿,并結合教材:(1).說出并識記開通大運河的目的、時間、人物;(2).繪制大運河簡易圖,并說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3).總結大運河開通的作用,知道大運河的重要地位;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1)開通大運河的目的、時間、人物:(2)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開通的作用及重要地位: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過渡:以上是我們學習大運河的情況,接著我們學習隋朝皇帝做的第二件大事。開創科舉取士制度。目標導學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1).閱讀教材,說出科舉制創建的過程;(2).對比古代選官制度,理解創立科舉制的原因;科舉制的創立,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意義。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1)對比古代選官制度;科舉制創建的過程:(2).分析歸納創立科舉制的意義。過渡:盡管隋朝統治者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隋朝強盛起來,但是到了隋煬帝時,隋朝還是在他手中滅亡了 ,為什么會滅亡呢,隋煬帝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目標導學四:隋朝的滅亡閱讀教材,結合所學列舉隋煬帝的功與過,分析評價隋煬帝并歸納隋朝滅亡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師:隋煬帝有功有過,但是最終因為他的過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他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于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618年,隋煬帝被叛軍在江都殺死,隋朝滅亡。提問:概括隋亡的原因。生: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隋朝建立后在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下,繁盛和強大起來。但是在隋煬帝的暴政下又走向滅亡。隋朝的繁盛和強大為大運河的開鑿奠定了基礎,而大運河的開鑿又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的勞役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成為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教學反思: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導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通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2、這節課利用導學案教學,通過運用大運河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3、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隋文帝隋煬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中國通史》系列之隋朝統一h264_720x576_800k.mp4 科舉制的創立.wmv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導學案.doc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課件.pptx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doc 西方人眼中的隋文帝楊堅_標清.mp4 隋朝的大運河_標清.mp4 隋煬帝暴政_標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