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學案 第四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學習目標】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基本史實,掌握清政府在臺灣建制的概況;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認識臺灣、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學習,掌握清朝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所采取的措施與影響。難點:如何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自主學習指導】本節課內容較多,但是線索清晰,學習時嘗試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來進行綜合掌握。【學習過程】一、劍指東南,統一臺灣(一)脈絡梳理:臺灣與中原政權(根據所學知識將括號里的內容填充完整。)(二)問題思考 從“收復”到“統一”的轉折材料一:鄭經:“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先王在日,亦只差‘剃發’二字,若照朝鮮事例,則可。”——江日升撰:《臺灣外記》卷六,194頁材料二:康熙:“朝鮮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 ——《明清史料·丁編》(第三本),272頁材料三:康熙:“臺灣皆閩人,不得與琉球、高麗相比”。——《清圣祖實錄》卷一○九問:結合材料回答,鄭經的目的是什么?康熙帝是如何回應的?二、經略西南,招撫西藏(一)脈絡梳理:西藏與中原政權(根據所學知識將括號里的內容填充完整。)(二)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扮演小記者,結合所學知識合作論證臺灣、西藏(任一)的友好關系及對其的管轄,批駁“臺獨”、“藏獨”分子的分裂言論。1.自我介紹 2.陳述觀點觀點明確,契合主題。 3.羅列依據以多個史實(層面、角度)展開論述,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1)(2)(3)4.結論升華、總結 設置( )隸屬( )元設立( )三國( )1885年1683年( )帝武力統一臺灣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一個行省隋煬帝( )1684年唐太宗( )進藏清雍正設置( )清順治冊封( )1793年1713年清乾隆 《 》1727年清康熙冊封( )元朝( )1653年(共25張PPT)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藏族維吾爾族滿族高山族蒙古族小游戲第一章一統江山,入主中原(一)建立統治河遼鴨綠江金后明朝鮮渤海京師(北京)沈陽(盛京)赫圖阿拉薩爾滸山海關寧遠興城新賓明代遼東邊墻女真清努爾哈赤皇太極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大金”政權,史稱后金。 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后改稱盛京。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次年,改國號為清。【滿洲興起】(一)建立統治1644年 時期 清軍入關 清朝統治者以 為都城,清軍隨后南下,消滅了明朝政權殘余勢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漸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清軍入關】北京順治帝(二)鞏固統治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如果你是清朝統治者,你會采取怎樣的統治方式呢?學習漢法政治制度上: 進一步加強 ,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思想文化上: 推崇 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中央集權儒家緩解滿漢民族矛盾第二章劍指東南,統一臺灣(一)收復臺灣,功蓋千古遠古時期隋朝時期元朝時期臺灣和大陸相連,由于地殼運動,臺灣成了一座海島,“浮福建”,臺灣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三國時期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隋煬帝派人三赴流求設澎湖巡檢司,負責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民政,歸中央政權管轄1.背景·臺灣與大陸收復:謂奪回已失去的東西。多指奪回失地。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1624年,荷蘭侵占臺灣,實行殖民統治。(一)收復臺灣,功蓋千古1.背景金門赤嵌城(今臺灣臺南市南)臺灣城(今臺灣省安平)(1)1661年從金門出發,登陸臺灣(一)收復臺灣,功蓋千古2.經過(4)1662年發動總攻,收復臺灣(2)攻破殖民據點赤嵌城(3)荷軍退居臺灣城打擊西方侵略勢力,維護祖國統一,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民族英雄開發臺灣的先驅(一)收復臺灣,功蓋千古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3.影響對中華民族:對臺灣:進一步開發臺灣,加速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從“收復”到“統一”材料一:鄭經:“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先王在日,亦只差‘剃發’二字,若照朝鮮事例,則可。”——江日升撰:《臺灣外記》卷六,194頁材料二:康熙:“朝鮮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 ——《明清史料·丁編》(第三本),272頁材料三:康熙:“臺灣皆閩人,不得與琉球、高麗相比”。——《清圣祖實錄》卷一○九根據材料,鄭經的目的是什么?康熙帝是如何回應的? 鄭經想把臺灣獨立出去;康熙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追求“國家統一”目標始終如一,粉碎了鄭經等人妄圖分裂祖國、割據自立的陰謀。康熙帝時期武力統一臺灣1683年1885年1684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雖設行省,必須與福建聯成一氣……庶可內外相維。”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一個行省施瑯打敗鄭軍,臺灣收至清朝。(三)建制臺灣,加強統一意義:1.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2.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3.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時期。第三章經略西南,招撫西藏順治(一)確立冊封制度冊封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康熙達賴金印班禪金印“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獻通考》因俗而治(繼承)(創新)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 。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前藏后藏達賴班禪(二)設置管理機構1727年雍正1.設置駐藏大臣職能:監督西藏地方政務乾隆1751年在西藏地方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2.設立噶廈(二)設置管理機構(三)頒布法律條文《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標志著中央政權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乾隆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主要內容1.明確規定駐藏大臣政治上與達賴、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務。2.駐藏大臣還掌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三)頒布法律條文主要內容(3)金瓶摯簽,依靠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報請朝廷批準。金瓶掣簽制度 西藏的佛教規定,達賴或班禪以其轉世“靈童”作為繼承人。作用:①保證了轉世靈童選定的公正性,能有效防止分裂局面;②保證了中央政府的權威,維護國家統一。冊封班禪1713年1793年1727年駐藏大臣《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文成公主進藏冊封達賴宣政院經略西南,招撫西藏意義: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1653年唐太宗元朝清順治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須彌福壽之廟(四)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乾隆帝與六世班禪清代《避暑山莊圖》 承德避暑山莊建有12座廟宇,融合了漢、藏、滿、回等民族的建筑風格。主要是團結蒙、藏王公貴族的活動場所,有著“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的效果。這些廟宇,是清代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象征,也是抵御外辱、戰勝民族分裂的歷史見證。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1959年3月26日,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其追隨者宣布“西藏獨立”,成立 “西藏臨時政府 ”,之后頻繁出入于西方國家,長期公開發表分裂言論。合作探究·Cosplay 蔡英文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余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系。臺獨藏獨合作探究·Cosplay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臺記者…3.羅列依據1.自我介紹請同學們扮演小記者,結合所學知識論證臺灣、西藏(任一)的友好關系及對其的管轄,批駁“臺獨”、“藏獨”分子的分裂言論。2.陳述觀點4.總結觀點明確,契合主題。與觀點一致,并對觀點有升華。從2~3個方面(層面、角度)或以多個史實展開論述,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觀點)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示例(依據)①14、15世紀中國人已經發現并命名了釣魚島;②在明代,釣魚島納入了海防范圍; ③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管轄之下,(總結)如此種種足以證明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維護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學案】.doc 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件】.pptx (2分鐘)冊封十一世班禪.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