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1《石壕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在多層次的朗讀中梳理情節,深入理解課文。 2、體味語言背后潛藏的戰亂之苦、家國之痛。 3、感受詩歌中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圣人情懷。 【教學重點】在尋讀戰亂之苦、體味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有情有味地讀詩歌,理解一個苦命的家庭,一個苦難的時代,一個苦悶的靈魂。 【教學難點】感受杜甫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圣人情懷。 【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二、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因一度在長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稱“杜少陵 ” ,又因一度掛著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后人也稱之為“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傳世。2、寫作背景唐肅宗乾元三年春,唐軍在“安史之亂”中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3、“三吏三別” :“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三、吟讀,感知音韻美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石壕吏(lì)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yè)城戍(shù)。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yú)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2、傾聽朗讀,視頻欣賞3、自由朗讀,讀準停頓石壕吏(lì)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4、教師范讀,讀出情感。? 杜甫“天明登前途”之時,百感交集,試著體會體會。??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同情苦難的百姓,痛恨兇惡的差役,無奈于腐朽的政治統治? ——讀出一種真摯的情感(憂國憂民)。? 5、抽生朗讀,讀出角色。在杜甫的敘事中,凸顯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試著揣摩一下這二者的形象特點。通過句中關鍵詞長時間停頓來表達人物感情。例:“怒”“苦” 通過句中關鍵詞重讀來表達人物感情。例:“一何” ????——讀出兩人不同的口吻(官吏——暴,老婦——苦)。?6、全班齊讀,讀出起伏。? 仔細體會老婦的陳詞的過程,體察百姓之苦?。 通過語速快慢緩急來表達感情。例:“走”“急應”?喪子之苦、困窘之苦、應征之苦????——讀出三層無奈的苦楚。四、譯讀,感知意蘊美1、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1)解釋詞語投:投宿。吏:官吏,低級官員,這里指抓壯丁的差役。夜: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里。逾:越過;翻過。走:跑,這里指逃跑。呼:訴說,叫喊。一何:何其、多么。致:對……說。戍(shù):防守,這里指服役。附書至:捎信回來。書,書信。至,回來。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暫且。偷生:茍且活著。長已矣:永遠完了。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孫子。去:離開,這里指改嫁。請從吏夜歸:請讓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請:請求。從:跟從,跟隨。猶得:還能夠。得:能夠。泣幽咽:低微斷續的哭聲。前途:前行的路。(2)譯文: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官吏大聲呼喝得多么憤怒,婦人大聲啼哭得多么悲苦。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戍邊在鄴城。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活著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家里再也沒有別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雖然老婦我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陽的戰役,還來得及為部隊準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2、你讀到一個怎樣的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①三男戍,二男死;②孫方乳,媳無裙;③翁逾墻,婦夜往。五、品讀,感悟情感美1、品讀揣摩,要求請找出詩中耐人尋味的字詞揣摩其深層含義。請你作出圈點批注,談談你的發現。示例?:(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環境刻畫——“暮投”反映出亂世動蕩,人心不安,天剛一落黑就不敢繼續趕路。“村”字透露出兵慌馬亂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尋小路,歇荒村。一個“暮”字,猶如潑墨,給全詩抹上了一層昏暗的色彩。然后單刀直入地將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等相關因素交代清楚,勾勒出兵荒馬亂的社會環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由此生發。不說“征兵”?、“招兵”而說“捉人”,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正面刻畫——“夜”字,含義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們白天躲藏或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2)“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差吏夜間抓人,已經屢見不鮮。而且“逾”字表現出速度快,動作熟,可見這是經常性的舉動。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從中也看出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明確: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突出了悍吏的暴戾兇悍和老婦的悲傷凄苦。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5)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 “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6)“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天明”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交代了“吏捉人”的結果,再次表現了悍吏的暴戾和人民的痛苦。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2、第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幾層意思之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3、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 每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從中體現著什么樣的進程?明確: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①第一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為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②第二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③第三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全班齊讀課文)小結:國之將頹,朝野皆哀!作為弱者的杜甫,并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七、悟讀,探究藝術美1、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悍吏與老婦對話的情景。請仔細研讀并將悍吏的逼問批注出來。? ? 吏:【?“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 ? 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吏:【你們家還有別人嗎?】??????嫗:室中更無人。 吏:【撒謊!不是還有個孩子在哭嗎?】????嫗:惟有乳下孫。? 吏:【這么小的孩子沒有母親嗎?快叫她出來!】????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吏:【那也得跟我們走!國家正需要人呢!你們家至少得有一個人跟我們走!】?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吏:【你這么大年紀了,去前線又能干什么?】?嫗: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2、詩歌題為“石壕吏”,詩人為什么卻沒有正面描寫“悍吏”?? 明確:從作品形式美的角度來看,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雖然詩人一向憎恨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但目前這場平叛戰爭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所以作者支持這場戰爭,并且希望此戰獲勝。他同時也明白大敵當前,人民應當為此做出犧牲。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他對統治階級爪牙的兇橫殘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3、結合課文,思考問題:這種“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什么?請你完成下面的填空。明確:我們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能夠感受到:差役是(??蠻橫、兇悍?????)的老婦是(? 悲傷、凄苦????)的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作者對老婦一家是(???同情??? )的作者對戰爭是(???厭惡???? )的?八、結束語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讀杜甫,要讀到憂國憂民、關注社會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份量!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課文、對杜甫的理解,全體起立,再一次齊讀課文。九、課后作業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2、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十、中考鏈接1、表現差吏的橫征暴斂和老婦的悲傷痛苦,對比鮮明的二個字是:怒、苦2、老婦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無奈的語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3、表明戰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4、對這首詩評析不恰當的一項的是?(??A???)?A.第一句寫捉人的差役趁著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來。?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發生,預示著將有一場災難降臨。?C.第三四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亂”時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人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已經足夠悲慘,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D.“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暗示老婦人已經出征,與花木蘭替父從軍有著相似的英雄氣概。? 6、關于《石壕吏》一詩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當的是(?B???)?A.流露了對老婦人一家的同情。?B.對戰亂中人民苦難的同情與關注。?C.對老婦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達了橫蠻官吏的強烈憤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6張PPT)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唐詩三首》《石壕吏》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 杜甫, 朝詩人,字 ,自號“ ”,我國古代 主義詩歌的代表,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 ”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 ”,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 ”。因一度在長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稱“ ” ,又因一度掛著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后人也稱之為“ ”,有《 》傳世。1、作者簡介唐子美少陵野老現實安史之亂詩史詩圣杜少陵杜工部杜工部集 唐肅宗乾元三年春,唐軍在“安史之亂”中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生動而流傳最廣。“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2、寫作背景3、“三吏三別” :石壕吏(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 )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 )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lìyúyèshùyúyè2、傾聽朗讀,視頻欣賞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3、自由朗讀,讀準停頓 杜甫“天明登前途”之時,百感交集,試著體會體會。??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同情苦難的百姓,痛恨兇惡的差役,無奈于腐朽的政治統治。? ——讀出一種真摯的情感(憂國憂民)? 4、教師范讀,讀出情感。? 在杜甫的敘事中,凸顯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試著揣摩一下這二者的形象特點。 通過句中關鍵詞長時間停頓來表達人物感情。例:“怒”“苦” 通過句中關鍵詞重讀來表達人物感情。例:“一何” ????——讀出兩人不同的口吻: 官吏——暴,老婦——苦。?5、抽生朗讀,讀出角色。 仔細體會老婦的陳詞的過程,體察百姓之苦?。 通過語速快慢緩急來表達感情。例:“走”“急應”? 喪子之苦、困窘之苦、應征之苦?? ——讀出三層無奈的苦楚。6、全班齊讀,讀出起伏。? 1、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投宿抓壯丁的差役在夜里越過;翻過跑訴說,叫喊多么對……說服役捎信回來姑且,暫且茍且活著永遠完了正在吃奶的孫子改嫁離開請求跟從,跟隨還能夠低微斷續的哭聲。前行的路。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 官吏大聲呼喝得多么憤怒,婦人大聲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戍邊在鄴城。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活著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家里再也沒有別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雖然老婦我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陽的戰役,還來得及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2)齊讀譯文:2、你讀到一個怎樣的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①三男戍,二男死;②孫方乳,媳無裙;③翁逾墻,婦夜往。 1、品讀揣摩,要求請找出詩中耐人尋味的字詞揣摩其深層含義。請你作出圈點批注,談談你的發現。示例?:(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環境刻畫——“暮投”反映出亂世動蕩,人心不安,天剛一落黑就不敢繼續趕路。“村”字透露出兵慌馬亂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尋小路,歇荒村。 一個“暮”字,猶如潑墨,給全詩抹上了一層昏暗的色彩。然后單刀直入地將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等相關因素交代清楚,勾勒出兵荒馬亂的社會環境。?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由此生發。 不說“征兵”?、“招兵”而說“捉人”,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正面刻畫——“夜”字,含義豐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人們白天躲藏或反抗,無法“捉”到; 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2)“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差吏夜間抓人,已經屢見不鮮。而且“逾”字表現出速度快,動作熟,可見這是經常性的舉動。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從中也看出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明確: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突出了悍吏的暴戾兇悍和老婦的悲傷凄苦。 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5)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 “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6)“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天明”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交代了“吏捉人”的結果,再次表現了悍吏的暴戾和人民的痛苦。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2、第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幾層意思之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3、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 每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從中體現著什么樣的進程?明確: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①第一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為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②第二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③第三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全班齊讀課文)小結:國之將頹,朝野皆哀!作為弱者的杜甫,并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1、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悍吏與老婦對話的情景。請仔細研讀并將悍吏的逼問批注出來。? ? 吏:【? 】? ? 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吏:【 】??????嫗:室中更無人。 吏:【 】????嫗:惟有乳下孫。? 吏:【 】????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吏:【 】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吏:【 】?嫗: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你們家還有別人嗎?撒謊!不是還有個孩子在哭嗎?這么小的孩子沒有母親嗎?快叫她出來!那也得跟我們走!國家正需要人呢!你們家至少得有一個人跟我們走!你這么大年紀了,去前線又能干什么?2、詩歌題為“石壕吏”,詩人為什么卻沒有正面描寫“悍吏”?? 明確:從作品形式美的角度來看,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雖然詩人一向憎恨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但目前這場平叛戰爭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所以作者支持這場戰爭,并且希望此戰獲勝。他同時也明白大敵當前,人民應當為此做出犧牲。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他對統治階級爪牙的兇橫殘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3、結合課文,思考問題:這種“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什么?請你完成下面的填空。明確:我們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能夠感受到:差役是( )的老婦是( )的戰爭是( )的作者對老婦一家是( )的作者對戰爭是( )的 蠻橫、兇悍悲傷、凄苦 殘酷、無情同情厭惡 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 讀杜甫,要讀到憂國憂民、關注社會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份量! 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課文、對杜甫的理解,全體起立,再一次齊讀課文。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2、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1、表現差吏的橫征暴斂和老婦的悲傷痛苦,對比鮮明的二個字是: 。2、老婦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無奈的語句: 。3、表明戰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 。怒、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4、對這首詩評析不恰當的一項的是?( )?A.第一句寫捉人的差役趁著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來。?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發生,預示著將有一場災難降臨。?C.第三四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亂”時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A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里生發出來。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人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已經足夠悲慘,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D.“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暗示老婦人已經出征,與花木蘭替父從軍有著相似的英雄氣概。? D6、關于《石壕吏》一詩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當的是(???)?A.流露了對老婦人一家的同情。?B.對戰亂中人民苦難的同情與關注。?C.對老婦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達了橫蠻官吏的強烈憤慨。B?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4.1《唐詩三首》之《石壕吏》教學設計.doc 24.1《唐詩三首》之《石壕吏》精品課件.ppt 24.1《石壕吏》視頻朗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