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4.3《唐詩三首》之《賣炭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賣炭翁》,進一步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 2.讀懂詩句的意思,通過想象、情境誦讀,了解賣炭翁生活的艱辛,體會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階級與不合理制度的憤怒與抗議。 3.學習用敘事的手法凸顯主題的方法,學習《賣炭翁》中的人物描寫與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學重點】讀懂課文,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中心。【教學難點】領會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初中以來,在課本上有幾位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賣油翁;經驗豐富的老河兵;堅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讓我們一同隨著白居易的視線跨越千年,走近賣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運。二、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這首“為事”所作的詩歌——《賣炭翁》,是白居易諷喻詩中的杰出詩篇。2.諷喻詩有什么特點?特點: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賣炭翁》一詩直接點明了本詩的諷刺目的: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苦難,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鞭撻和抨擊。3.介紹“宮市”《賣炭翁》選自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所謂宮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監”)到市場上去購買皇宮里需要的物品。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宦官就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實際上是公開掠奪。三、吟讀,感知音韻美(1)讀第一遍,要求讀準字音伐薪(xīn) 翩翩兩騎(piān) 口稱敕(chì) 回車叱牛(chì)輾冰轍(niǎnzhé) 兩鬢 (bìn) 紅綃(xiāo) 系向(?jì)(2)視頻朗讀(3)讀第二遍,要求節奏鮮明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注意:讀出詩歌中押韻的地方:翁—中,色—黑 單—寒 雪—轍(4)讀第四遍,要求讀出情感(5)讀第五遍,要求讀出 “ 情景 ” (6)讀第六遍,要求集體背誦四、譯讀,感知意境美1、自讀《賣炭翁》,結合文中注釋,小組合作完成,讀懂詩意。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伐:砍伐 薪:柴 煙熏色的臉 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做什么用 營,經營,這里指需求 使人憐憫 希望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輾(niǎn):同“碾”,壓 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騎(jì):騎馬的人 拿 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喝斥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語助詞 絹帛等絲織品 綁扎,掛 通“值”,指價格譯文: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2、思考:這是一首敘事詩,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四、品讀,感悟詩情美(一)運用方法,品讀古詩1、讀懂意思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1)我們先來學習燒炭部分,讀一讀,看看這兩句主要寫了什么?明確:這兩句主要寫了老人燒炭的地點和老人的外貌。(2)這兩句是寫燒炭,但是它告訴我們怎樣燒炭了嗎?那么你又是怎樣知道老人燒炭很辛苦的?明確:沒有。我們從老人的外貌描寫中感受到燒炭是很辛苦的。(3)老人苦在哪?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或句子中讀出來的?a、我從“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生活艱辛。b、我從這“伐薪”“燒炭”兩個詞語中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樹木,砍完樹還要搬運,截成段,最后還要燒成炭,這種勞動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覺得他可憐!c、我從“南山”一詞,讀出了賣炭翁勞動的艱辛與可憐。你看!終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蕪人煙,常有豺狼出沒,在這種環境中還要這么艱苦地勞動,我感覺他十分可憐!補充提示:燒炭的工序其實很復雜。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圍鋪上雜草,隔絕空氣點燃,燒到一定程度后封閉炭窯,只留一個排氣孔。干柴要連續燒四晝夜,濕柴要連續燒七晝夜。為了保持穩定的火溫還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視,一大堆柴也只能燒制成一點點木炭。而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完成。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賣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憐至極的老人!(生齊讀這句詩:讀出賣炭翁勞動的艱苦)請問:還有哪些句子或詞語也讓你讀出了賣炭翁的可憐、辛苦?d、我從“滿面塵灰煙火色”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的可憐。滿面塵灰的意思是由于燒炭的工作特別臟也特別累,所以賣炭翁看起來滿面灰塵。煙火色就是由于他長期受煙火熏烤所以皮膚變成了黑黃色。e、我從“兩鬢蒼蒼十指黑”這句詩中看到賣炭翁簡直太可憐了。我還從“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憐。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長時間燒炭把十指都染黑了。從他的頭發和手指的顏色我看出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還日夜不停地燒炭,所以我覺得他可憐。f、我從“煙火色”“蒼蒼”和“黑”這3個詞感受到老人燒炭的辛苦。這十個木炭一般烏黑的手指擔負著生命的全部希望,為了生存他已經——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小結:同學們,我們通過反復朗讀,慢慢就讀懂了古詩的意思,“讀”的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2、合理想象(1)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發揮想象,一邊聽老師讀,一邊想象此時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景象。(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秋風瑟瑟,樹葉落盡,你看,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日近黃昏,北風呼嘯,你看,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月黑風高,豺狼嚎叫,你看,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多么凄苦的畫面,多么可憐的老人!3、讀出感情(1)通過想象畫面,我們感受到了賣炭翁的艱辛與無奈,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嗎?(2)學生自己試著讀出感情。(3)指名讀,讀出感情。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讀懂意思,合理想象,讀出感情”的方法學習了前半部分,接下來我們用這種方法自己學習古詩的后半部分。(二)運用方法,自學古詩 1、讀懂意思(1)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賣炭得來的錢做什么用?是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賣炭只是為了能穿上衣服,填飽肚子。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晝夜伐薪燒炭的目的原來如此簡單。(高昂地)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低沉地)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2)“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①這是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之所以成為佳句,是因為只要你讀起它,就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在心頭。讀一讀,是哪個詞語觸動著你的心弦?明確:“單”這個詞觸動著我的心弦。從“單”這個單字中我能看到賣炭翁只穿著一層衣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神情。多可憐啊!②穿著單薄的衣裳,應該盼望溫暖的天氣,可他忍受著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卻是更無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風雪,為什么?明確:他擔心天氣如果暖和的話,炭就賣不上好價錢了。他祈盼寒冷的天氣是因為這樣的天氣炭銷售得好。所以他—— 心憂炭賤愿天寒。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賣出去。這一憂一愿,飽含著賣炭翁多少辛酸與無奈。2、合理想象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生自由暢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3、讀出感情我們的心也和可憐的賣炭翁一樣備受煎熬。他曾經在艱苦的環境里辛苦地勞動著,堅強地生活著,心中在不斷地祈禱著,所有的希望都在升騰著。讓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詩,記住這位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賣炭翁吧! (生齊讀。)4、你還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宮使? ①“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得意忘形翩翩:輕快的樣子。這里看出宮使得意洋洋。相比賣炭翁的樣子,這宮使顯得洋氣高貴多了。②“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霸道運用動作描寫,表現了宮使巧取豪奪的霸道專橫,拿著皇帝的命令根本無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賣炭翁的辛苦勞動顯得多么卑微啊! ③“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余斤” ——貪得無厭 《資治通鑒》中記載:“多以紅紫染故衣。敗繒,尺寸裂而給之”。可見,宮使給的紅紗和綾對老翁來說根本沒有用。 五、悟讀,拓展拓展思維美 1、假如天隨人愿,真的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賣炭翁的木炭能賣上好價錢嗎? 明確:沒有。他的炭被官吏搶走了,只換得了“半匹紅紗一丈綾”。2、賣炭翁終于盼來了一夜大雪,天還沒有亮,他就把這一冬天里所有燒好的炭裝進了牛車里,跋涉在風雪中向長安城奔去,幾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氣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門外歇腳的時候,連牛帶車被兩個宮吏強行牽走了。這凝結著賣炭翁血汗的一車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換取了皇宮里的半匹紅紗一丈綾,在圣旨面前,賣炭翁的辛苦勞動顯得多么卑微啊!這就是1 600多年前封建統治下的唐朝可憐的賣炭翁凄苦的人生。詩人的筆悄然而止,然而我們的心海卻波濤澎湃。此時此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們仿佛看到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賣炭翁衣衫襤褸, 步履蹣跚,一邊走一邊抹著眼淚。我們仿佛聽到了—— 在狂風呼嘯聲中,賣炭翁凄厲而絕望的哀嚎,他哀嘆自己的命運,他哀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專橫跋扈。我們仿佛看到了——宮使拿著文書,光明正大的強取豪奪,把一車千余斤的炭拉走。他哀嘆當時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敗。……3、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我讀到一位體察民間疾苦,關愛百姓的詩人。我讀到一位對黑暗勢力的憎惡與批判的詩人。我讀到一位憤恨統治階級與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詩人。我讀到一位為民發聲的詩人。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吟誦《賣炭翁》,寄托我們對賣炭翁的無限同情,緬懷敢為民而歌,詩為民而作的偉大詩人白居易!(生齊讀古詩《賣炭翁》)六、中考鏈接1. 賣炭翁“賣炭”是為了換得身上衣裳和口中食。2.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單”卻“愿天寒”?答:“身上衣正單”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卻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所以他“心憂炭賤愿天寒”。詩人形象貼切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復雜的內心活動,又用“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3.“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答:第一,寫出已經結了冰,天的冷,說明賣炭翁的辛苦;第二,寫出牛車的重量,說明賣炭翁的勤勞。作用:為下文一段黃布換炭車形成對比,寫出世炎的凄涼。4. 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A.“伐薪燒炭”強調了賣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營”交代了賣炭翁窮困不堪的生活狀況。C.“可憐”表現了作者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賣炭翁不怕天寒地凍的精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0張PPT)白居易《賣炭翁》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 初中以來,在課本上有幾位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賣油翁;經驗豐富的老河兵;堅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讓我們一同隨著白居易的視線跨越千年,走近賣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運。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這首“為事”所作的詩歌——《賣炭翁》,是白居易諷喻詩中的杰出詩篇。1.作者簡介特點: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賣炭翁》一詩直接點明了本詩的諷刺目的: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苦難,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鞭撻和抨擊。2.諷喻詩有什么特點? 《賣炭翁》選自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所謂宮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監”)到市場上去購買皇宮里需要的物品。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宦官就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實際上是公開掠奪。3.介紹“宮市”(1)讀第一遍,要求讀準字音伐薪( ) 翩翩兩騎( ) 口稱敕( ) 回車叱牛( )輾冰轍( ) 兩鬢( ) 紅綃( ) 系向( )xīnpiānchìchìniǎnzhébìnxiāojì (2)視頻朗讀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3)讀第二遍,要求節奏鮮明(4)讀第四遍,要求讀出情感⑤要求讀出 情景 ⑥要求集體背誦1、自讀《賣炭翁》,結合文中注釋,小組合作完成,讀懂詩意。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煙熏色的臉 伐:砍伐 薪:柴做什么用營,經營,這里指需求使人憐憫希望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同“碾”,壓 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騎(jì):騎馬的人 拿皇帝的命令或詔書喝斥語助詞絹帛等絲織品通“值”,指價格綁扎,掛 譯文: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2、思考:這是一首敘事詩,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1)我們先來學習燒炭部分,讀一讀,看看這兩句主要寫了什么?明確:這兩句主要寫了老人燒炭的地點和老人的外貌。(2)這兩句是寫燒炭,但是它告訴我們怎樣燒炭了嗎?那么你又是怎樣知道老人燒炭很辛苦的?明確:沒有。我們從老人的外貌描寫中感受到燒炭是很辛苦的。(一)運用方法,品讀古詩(3)老人苦在哪?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或句子中讀出來的?a、我從“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生活艱辛。b、我從這“伐薪”“燒炭”兩個詞語中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樹木,砍完樹還要搬運,截成段,最后還要燒成炭,這種勞動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覺得他可憐!c、我從“南山”一詞,讀出了賣炭翁勞動的艱辛與可憐。你看!終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蕪人煙,常有豺狼出沒,在這種環境中還要這么艱苦地勞動,我感覺他十分可憐!補充提示:燒炭的工序其實很復雜。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圍鋪上雜草,隔絕空氣點燃,燒到一定程度后封閉炭窯,只留一個排氣孔。干柴要連續燒四晝夜,濕柴要連續燒七晝夜。為了保持穩定的火溫還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視,一大堆柴也只能燒制成一點點木炭。而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完成。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賣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憐至極的老人!......d、我從“滿面塵灰煙火色”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的可憐。 滿面塵灰的意思是由于燒炭的工作特別臟也特別累,所以賣炭翁看起來滿面灰塵。煙火色就是由于他長期受煙火熏烤所以皮膚變成了黑黃色。e、我從“兩鬢蒼蒼十指黑”這句詩中看到賣炭翁簡直太可憐了。 我還從“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憐。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長時間燒炭把十指都染黑了。從他的頭發和手指的顏色我看出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還日夜不停地燒炭,所以我覺得他可憐。f、我從“煙火色”“蒼蒼”和“黑”這3個詞感受到老人燒炭的辛苦。 這十個木炭一般烏黑的手指擔負著生命的全部希望,為了生存他已經——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秋風瑟瑟,樹葉落盡,你看,賣炭翁—— 日近黃昏,北風呼嘯,你看,賣炭翁—— 月黑風高,豺狼嚎叫,你看,賣炭翁—— 2、合理想象(1)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發揮想象,一邊聽老師讀,一邊想象此時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景象。(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伐薪燒炭南山中。伐薪燒炭南山中。伐薪燒炭南山中。3、讀出感情(1)通過想象畫面,我們感受到了賣炭翁的艱辛與無奈,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嗎?(2)學生自己試著讀出感情。(3)指名讀,讀出感情。 明確:賣炭得來的錢做什么用?是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賣炭只是為了能穿上衣服,填飽肚子。 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晝夜伐薪燒炭的目的原來如此簡單。 (高昂地)賣炭得錢何所營? —— (低沉地)賣炭得錢何所營? ——(二)運用方法,自學古詩1、讀懂意思(1)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裳口中食。(2)“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①這是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之所以成為佳句,是因為只要你讀起它,就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在心頭。讀一讀,是哪個詞語觸動著你的心弦? 從“單”這個單字中我能看到賣炭翁只穿著一層衣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神情。多可憐啊!②穿著單薄的衣裳,應該盼望溫暖的天氣,可他忍受著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卻是更無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風雪,為什么?明確:他擔心天氣如果暖和的話,炭就賣不上好價錢了。他祈盼寒冷的天氣是因為這樣的天氣炭銷售得好。所以他—— 心憂炭賤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賣出去。這一憂一愿,飽含著賣炭翁多少辛酸與無奈。2、合理想象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生自由暢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3、讀出感情 我們的心也和可憐的賣炭翁一樣備受煎熬。他曾經在艱苦的環境里辛苦地勞動著,堅強地生活著,心中在不斷地祈禱著,所有的希望都在升騰著。讓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詩,記住這位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賣炭翁吧! 4、你還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宮使? ①“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翩翩:輕快的樣子。這里看出宮使得意洋洋。相比賣炭翁的樣子,這宮使顯得洋氣高貴多了。 ——得意忘形②“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運用動作描寫,表現了宮使巧取豪奪的霸道專橫,拿著皇帝的命令根本無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賣炭翁的辛苦勞動顯得多么卑微啊! ——霸道 ③“半匹紅紗一丈綾” “一車炭,千余斤”。《資治通鑒》中記載:“多以紅紫染故衣。敗繒,尺寸裂而給之”。可見,宮使給的紅紗和綾對老翁來說根本沒有用。 ——貪得無厭 1、假如天隨人愿,真的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賣炭翁的木炭能賣上好價錢嗎?明確:沒有。 他的炭被官吏搶走了,只換得了“半匹紅紗一丈綾”。2、賣炭翁終于盼來了一夜大雪,天還沒有亮,他就把這一冬天里所有燒好的炭裝進了牛車里,跋涉在風雪中向長安城奔去,幾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氣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門外歇腳的時候,連牛帶車被兩個宮吏強行牽走了。這凝結著賣炭翁血汗的一車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換取了皇宮里的半匹紅紗一丈綾,在圣旨面前,賣炭翁的辛苦勞動顯得多么卑微啊!這就是1 600多年前封建統治下的唐朝可憐的賣炭翁凄苦的人生。詩人的筆悄然而止,然而我們的心海卻波濤澎湃。此時此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們仿佛看到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賣炭翁衣衫襤褸, 步履蹣跚,一邊走一邊抹著眼淚。 我們仿佛聽到了—— 在狂風呼嘯聲中,賣炭翁凄厲而絕望的哀嚎,他哀嘆自己的命運,他哀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專橫跋扈。 我們仿佛看到了——宮使拿著文書,光明正大的強取豪奪,把一車千余斤的炭拉走。他哀嘆當時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敗。……3、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我讀到一位體察民間疾苦,關愛百姓的詩人。我讀到一位對黑暗勢力的憎惡與批判的詩人。我讀到一位憤恨統治階級與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詩人。我讀到一位為民發聲的詩人。......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吟誦《賣炭翁》,寄托我們對賣炭翁的無限同情,緬懷敢為民而歌,詩為民而作的偉大詩人白居易! (生齊讀古詩《賣炭翁》)1. 賣炭翁“賣炭”是為了換得 和 。2.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單”卻“愿天寒”?答:“身上衣正單”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卻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所以他“心憂炭賤愿天寒”。詩人形象貼切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復雜的內心活動,又用“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身上衣裳口中食3.“曉駕炭車輾冰轍”中的“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答:第一,寫出已經結了冰,天的冷,說明賣炭翁的辛苦;第二,寫出牛車的重量,說明賣炭翁的勤勞。作用:為下文一段黃布換炭車形成對比,寫出世炎的凄涼。4. 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伐薪燒炭”強調了賣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營”交代了賣炭翁窮困不堪的生活狀況。C.“可憐”表現了作者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賣炭翁不怕天寒地凍的精神。C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4.3《唐詩三首》之《賣炭翁》教學設計.doc 24.3《唐詩三首》之《賣炭翁》精品課件.ppt 24.3《唐詩三首》之《賣炭翁》視頻朗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