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文 化 創 新第1課時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學習目標導航1.知識目標:(1)理解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的創新;(2)懂得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理解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反作用。2.能力目標:(1)培養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2)培養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激發學生在各個領域勇于創新的熱情。重點:文化創新的作用。難點: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預習檢測一、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1.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2.文化創新的必然性: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1)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2)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造。4.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1)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2)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二、文化創新的作用1.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2.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三、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1.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時代的高起點上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3.文化創造者的職責:自覺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四、選擇題1.白族舞蹈家楊麗萍歷時兩年深入采風,創作出的舞蹈《云南映象》,風靡全國。這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D.采風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2.我國科考隊對珠峰再次進行測量,獲取大量信息,經過研究產生了一批新的成果,對珠峰的了解進一步加深。這表明( )。A.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C.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D.實踐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創造新的文化遺產”是中國當代知名主題文化園區。論壇倡導人們站在文化繼承和創新的高度上審視歷史和未來,力爭在實踐中“多留遺產,少留遺憾”,為后人創造更多“新”的文化遺產。這里突出強調“新”是因為(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動力 ②文化創新可以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④離開了創新,文化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時下電視劇制作大興翻拍之風,與其頻繁地向經典作品“借光”,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讓今天的原創成為明日的經典。這是因為( )。A.文化創新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 B.文化創新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C.否定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發展 D.大眾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創作品5.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這要求文藝工作者必須( )。①自覺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③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滿足他們對文化生活的各項要求 ④刻苦鉆研,將文化創新作為自己的全部使命和工作職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識拓展1.社會實踐在文化創新中起什么作用?(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造。(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3)新的文化形態的誕生、舊的文化形態的消亡、先進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2.怎樣理解文化創新與人民群眾的關系?(1)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的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2)文化創新的要求。文化創新必須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創造者應該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文化創新的意義。(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重難點探究一、中國作家協會經常組織作家到基層采風。作家們通過自己的文字生動記錄了基層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生活,創作出了許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請你談談作家進行文學采風活動的原因。二、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中宣部、中央外宣辦、中國記協等部門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目前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你覺得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中的地位如何?當代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當堂檢測1.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充滿著“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以鄉土作品崛起,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莫言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啟示我們:文化創新必須( )。A.立足人民群眾的實踐 B.汲取世界的優秀文化C.靠文化工作者的靈感 D.堅持以農民為主體2.隨著人的體質、生活方式、各種環境等的變化,對于中醫來說,靠經驗和古代典籍已經不能完全解決很多疾病,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解決新問題。這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B.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 D.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源泉3.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對文化創新,我們應該這樣認識( )。①文化創新是對傳統文化的超越 ②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③對文化的傳承就是文化創新④只有在否定傳統的基礎上才有文化創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黃梅戲源于民間歌舞。山野村夫的勞動之歌,婦孺皆知的里巷歌謠,燈會社火之中的歡歌勁舞,是黃梅戲活潑的源頭。黃梅戲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采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起來而成為一個名劇。這說明(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③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只有深入生活,投身火熱的當代生活實踐,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懷百姓情感,寫百姓生活,吶喊時代的強音,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藝術情趣傳遞給人民,才能真正塑造出感人至深的鮮活藝術形象。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②文化創新決定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人民群眾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④文化創新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生活中汲取營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判斷(1)文化創新的實質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3)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4)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5)廣大文藝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6)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參考答案知識體系梳理文化創新。社會實踐 實踐 文化創造。新問題 資源 引導、制約根本目的 根本標準。生命力凝聚力創造活力 內容形式傳播手段文化生產力文化軟實力。人民群眾。實踐。預習檢測1.A 2.C 3.B 4.B 5.A重點難點探究一、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家就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因此,廣大作家應經常深入基層進行采風,立足社會實踐,充分吸收社會提供的營養,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二、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鉆研,銳意進取,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當堂檢測1.A “鄉土作品”體現了文藝創作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故A符合題意。C、D說法不科學,B與材料無關。2.A 在中醫實踐中,一些新的情況、新疾病出現,單靠老經驗、醫學典籍已無法解決,這促使人們去研究、創新,這體現了A。B和C與材料無關,D說法錯誤,顛倒了二者關系。3.A 文化創新是在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超越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過程,沒有對傳統文化的超越就不叫創新,也就不會有文化的發展,因此①②正確。文化傳承過程中包含著文化創新,因為文化的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但是我們不能把文化傳承等同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基礎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而不是全盤否定。全盤否定了傳統文化,超越和創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因此③④錯誤。故選A。4.D “黃梅戲源于民間歌舞”既說明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又說明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①③符合題意;題干沒有說明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沒有強調文化創新的作用,故排除②④。5.D 深入生活,與人民群眾相結合,這體現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文化工作者必須走與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①④符合題意。推動實踐發展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③錯誤。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②錯誤。故選D。判斷題答案:【答案】 (1)× (2)√ (3)√ (4)× (5)× (6)×課時作業9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1.藝術創作需要堅實的生活積累,正如王夫之所說:“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坎。”這表明( )A.藝術創作需要知識積累B.藝術創作是文藝創作所特有的C.藝術創作來源于實踐D.藝術創作必須是“身所歷”“目所見”解析:C 材料強調的是深入生活對藝術創作的意義,C項符合題意,應入選。A、D兩項說法不嚴謹,人們獲取創作素材既可以親身實踐,進行生活積累,也可以吸取他人的經驗。B項說法錯誤,人民群眾是文化創作的主體。2.中國的成語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活化石,歷經千年仍然被廣泛使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語境當中,堪稱奇跡。央視《中國成語大會》等欄目以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輸出和傳播為己任,以輕松愉悅的競賽形式向全國廣大電視觀眾傳遞了成語之美。這說明( )①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②社會實踐促進了文化的創新 ③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④大眾媒體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B 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也沒有體現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排除②③。故選B項。3.文化創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文化不斷地從創新中汲取力量、開拓進取的歷史,事實證明,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及時而有效地賦予文化以新內容和時代精神,使其不斷地煥發出新的光彩與活力。上述材料主要強調的是( )A.文化創新對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作用B.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C.文化創新對促進文化的繁榮有重要意義D.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解析:C “文化創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強調文化創新對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故選C項。其他三項與題意無關。4.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摘除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會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表明發展中醫( )A.需要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C.需要體現時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來文化解析:B 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的方向問題。對待傳統文化,必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中醫必須要依托傳統文化體現了這一點,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與題意無關。故選B項。5.客家山歌是極具民間特色的文藝形式。民間廣泛流傳的山歌、民謠,具有獨特的、鮮明的通俗性和流傳性,是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社會生活與個人情感、遭遇的吟唱。山歌的表現形式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流傳方便,因此群眾基礎十分扎實。說明客家山歌這種傳統文化( )A.基礎在于文化繼承B.需要吸取外國文化的精華C.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營養D.需要不斷創新解析:C 材料強調文化創作的根基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C項符合題意,應入選。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6.動漫目前已成為新的藝術形式。優秀的動漫作品不僅使電視熒屏更加精彩,而且促進了以動漫游戲出版物、音像制品、動漫游戲產品為主的動漫產業的興起。這說明( )A.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文化繁榮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文化創新的需求來自社會實踐D.文化創新的途徑就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解析:A 題干表述的是優秀的動漫作品發展的重要意義,作為一種新興藝術形式,它的崛起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表現,對人們的文化生活、經濟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A項正確;B、C兩項本身無誤,但與題意不符,故排除;D項說法有誤。經濟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已經對我國的文化和文化產業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看美國大片、聽外國流行歌曲、欣賞交響音樂會和芭蕾舞劇及拳擊爭霸賽或職業籃球賽……這一切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國際化的文化空間。據此回答7~8題。7.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進行文化創新就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為此必須( )A.拒絕接受任何外來文化B.推崇外來文化,否定傳統文化C.克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傾向D.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解析:C 本題主要考查了文化創新必須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題干要求回答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這就涉及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問題。解決好這個關系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封閉”;二是“虛無”。因此,C項正確。A、B兩項都不能正確認識這種關系,應排除。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8.在學習借鑒外來文化優秀成果時,我們要( )A.以我為主、為我所用B.一味推崇、否定傳統C.全部拿來、盡情吸收D.拒絕接受、全面復古解析:A 本題考查了文化交流要注意的問題。我們要躋身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所以A項正確。B、C、D三項都不能正確認識此問題,都可能導致兩種錯誤傾向,應排除。9.2017年天津第十三屆全運會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譽中外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天津特色,將楊柳青年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與現代卡通形象進行了有機整合,同時融入了極強的時代氣息。這表明( )①文化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繼承 ②實現文化創新需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③文化創新源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④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A 文化創新源于社會實踐,故不選③。④雖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10.我國的中醫博大精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隨著環境、人的體質、生活方式、藥材性狀等都與過去發生很多變化,對于中醫藥來說,照搬古代典籍已經不能完全解決現代很多問題,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此來促進我國中醫藥的大力發展。環境、人的體質、生活方式、藥材性狀的變化推動中醫藥不斷地與時俱進。這告訴我們(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B.文化創新能夠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D.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解析:A 材料強調的是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應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而不斷發展,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雖表述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11、登滕王閣,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縱情山水之間,品味詩詞之美,“跟著詩詞去旅行”成為人們出游新選擇。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 游歷大好河山,感受詩詞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體驗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傳承詩詞文化重在發掘其經濟價值C. 文化旅游的發展取決于人們的文化修養D. 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解析:A縱情山水之間,品味詩詞之美,“跟著詩詞去旅行”成為人們出游新選擇。這表明游歷大好河山,感受詩詞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體驗,A項正確;B項中的“傳承詩詞文化重在發掘其經濟價值”說法錯誤,排除;人們的文化修養對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有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C項中的“取決于”說法錯誤,排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D項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A。12、2019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借鑒國外科幻電影元素,講述了全球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故事,獲得海內外觀眾廣泛好評,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從中獲得的啟示是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文化創新的強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歷史的文化就能引領世界文化的發展③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融為一體④中華文化在交流、借鑒和融合中能夠更好地創新發展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的根基、文化創新的途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①正確;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植根于民族歷史的文化就能引領世界文化的發展,說法錯誤,②錯誤;不同民族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③錯誤;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中華文化在交流、借鑒與融合中能夠更好地創新發展,④正確。故選B11.前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先生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創造了寓巧于拙、寬博端莊的“舒體”,豐富了中國的書法藝術,為中國的書法藝術增添了新的氣息和活力。(1)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文化創新與實踐關系的理解。(2)結合材料說明文化創新對于繁榮民族文化的作用。答案:(1)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②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一個有作為的文化工作者,應投入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向人民學習,博采眾家之長。(2)文化創新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失去創新能力的文化,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文化創新的源泉與作用導學案.doc 5.1文化的創新源泉與作用課時作業.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