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教科版)時間、鐘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 1 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 1 分鐘)。2、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制成的(計時器)。4、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個星座, 并利用來計算時間。、古埃及人把夜晚確定為( 12)個小時,但夏夜實際上大約有 8個小時。6、我國古代把一天分為( 12)個時辰。7、古代人常常用(光影)來計時。日晷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2 日晷由晷針和晷面組成的,是根據陽光下直立物體影子移動的規律制作的。3 在太陽底下,隨著時間的變化,一根直立細棒的影子的方向、長短也會慢慢發生變化。4 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是自東向西移動的,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自西向東移動的。水鐘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水鐘又叫刻漏,古代水鐘有泄水型水鐘、受水型水鐘等類型。2水鐘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3 泄水型水鐘容器內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已經過去了多少時間。4 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會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影響水鐘計時準確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6通過一定的裝置, 流水能夠用來 (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8我們可以控制 (滴漏的速度) ,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擺鐘雖然像(日晷)、(水鐘)以及(燃油鐘) 、(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 (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2(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3在一條細繩的下面掛上一個重物,就做成一個簡易的擺。4不同的擺自由擺動時快慢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6 根據(單擺的等時性) ,人們制成了(擺鐘) ,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7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幅)和(擺重)無關。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 (擺長越短),(擺動越快)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 (擺長) 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0(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1擺鐘的擺一分鐘擺動 60次,每分鐘的次數都是相同的。2擺鐘的精確度與擺的長度有直接關系。3 要想把擺鐘調快一點,就必須讓擺錘上升;要想把擺鐘調慢一點,就必須讓擺錘下降。4影響單擺擺動快慢因素是擺繩長短,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證實了這一點垂體時鐘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的。6寫出三種古代人們晚上計時的工具和方法:蠟燭鐘、水鐘、沙漏。7滴漏是用水來計時的,沙漏則是用沙計時的。問答題、根據自身的感覺來計量時間,準確嗎?怎樣能比較準確地計量時間?( P1)答:不太準確;比較準確地計量時間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鐘表。2、水鐘漏完一杯水的時間和什么因素有關?怎樣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答:水鐘漏完一杯水的時間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關。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與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關。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3、影響水鐘計時準確性的因素有哪些?( P7)答:影響水鐘計時準確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4、取兩根長度分別為 20厘米、 30厘米粗細相同的木條做成兩個擺, 繩子的長度相同, 擺動的快慢會一樣嗎? (P62)答:不一樣。短擺錘的擺擺動的速度快。、利用木條、金屬圓片,我們能做成下個每分鐘正好擺動 30 次的擺嗎?金屬圓片的位置如何調整?( P63)答:我們可以調整擺長和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來實現。6、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動的快慢有影響嗎?( P63)答:有影響。金屬圓片固定的位置離支點越近,擺的速度越快。7 如果沒有鐘表,你有多少辦法知道時間?請至少寫出三種辦法。答: 1、看太陽和影子2、植物開花的時間(花鐘)3、沙漏4、滴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