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中國近代史(1840——1949) 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爆發180周年】一 鴉片走私和林則徐禁煙(180周年)1背景:①國際: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并不斷向外進行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英國為了開辟海外市場,向中國傾銷商品。②國內: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和自然經濟阻礙了英國工業產品的傾銷,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和世界的交流,中國和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③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英國處于入超地位,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英國的不利局面,向中國走私鴉片。2鴉片對中國的危害(虎門銷煙等原因)(1)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2)導致清政府更加腐敗,軍隊的戰斗力削弱。 3領導人:林則徐-----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民族英雄)當時清政府在位的皇帝:道光帝4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5時間:1839.6.3----1839.6.256國際禁毒日:6.26 為了紀念林則徐虎門銷煙7影響(意義):①對中國: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②對英國:大大抑制了英國在中國的鴉片貿易,沉重打擊了英國資產階級在中國的貿易掠奪。西方某歷史著作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如果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一觀點你贊成嗎,請結合史實,寫一篇50—150字的辯論稿。 這一觀點不對,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正義行為,英國殖民者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決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歷史的必然性,因為工業革命后,英國工業發展水平很高,資產階級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 二 鴉片戰爭1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2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的虎門銷煙3起止時間:1840.6——1842.8第一階段:1840.6——1841年初期間出現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葛云飛、關天培;最遠攻到:天津第二階段:1841年初——1842.8出現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最終進犯:南京議和大臣:琦善4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一系列條約5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的背景: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6中英《南京條約》內容:(1)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地理分布特點:東南沿海)(2)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領土主權不再完整)(3)賠款2100萬銀元(西班牙銀元);(開創賠款先例,加劇了人民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4)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關稅自主權遭到破壞(最能體現發動戰爭目的的條款、對中國危害最大,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商品輸出)性質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7《南京條約》的影響:對中國:(1)《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2)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3)巨額賠款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4)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甲午中日戰爭之前的侵略方式),中國傳統經濟遭到破壞。對英國:使英國獲得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基地;大量的戰爭賠款促進了一個資本主義的發展。8《虎門條約》簽訂時間:1843年簽訂雙方:英國和中國英國獲得的特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9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時間:1844年享受權益:除享受英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10性質:資本主義國家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11影響:破壞性:(1)政治: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2)經濟: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3)革命任務: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領導)。(4)主要矛盾:從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客觀進步性:(1)加速了中國內部的改革和調整;(2)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3)萌發了西學思潮,對封建社會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4)中國由閉關鎖國走向被迫對外開放。12啟示:(教訓)(1)閉關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須思變,思變才能崛起。弱國無外交,發展才是硬道理;(2)必須發展經濟,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3)保持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先進性。(4)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報效祖國,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5)對列強侵華表示強烈憤慨和痛恨,認識到列強的兇殘本質。13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1)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2)主觀原因:清王朝政治腐敗,閉關鎖國,統治者戰和不定,政策左右搖擺;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3)客觀原因:中國經濟、軍事技術落后;英國實力強大,船堅炮利;雙方實力差距懸殊。第二次鴉片戰爭一 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1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3主兇:英法幫兇:美俄(此時美國還沒有進行南北戰爭、俄國還是封建國家,沒有進行農奴制改革)4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戰爭第一階段:(1856——1858)率先發起國:英國兩次鴉片戰爭都是率先進攻:廣州侵略國:英法、美俄《天津條約》簽署國家:中國與英法美俄主要內容:(1)西方列強獲得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的權利;(2)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地理分布特點:開始深入到長江中下游)《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簽署國家:中國和英法美特權: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二 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1戰爭第二階段:1860年2借口:換約受阻3再次占領天津4議和大臣:奕?(咸豐帝的弟弟)5結果: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強迫中國交換《天津條約》的批準書,簽訂《北京條約》(1860)6火燒圓明園影響:(1)反映了侵略者貪婪野蠻的掠奪本性;(2)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的見證;(3)是中華民族恥辱的標志;(4)圓明園遺跡警示國人勿忘國恥,落后就要挨打;(5)給中華民族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踐踏了世界文明;7《北京條約》簽署時間:1860年簽署國家:中國和英法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一區給英國;(4)增加賠款;8總理衙門的設立:時間:1861年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目的:適應形勢的變化職權:負責辦理對外交涉以及通商、海關等事務。9俄國侵占外國大片領土:150多萬;區域:中國東北和西北割占領土最多的條約《璦琿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最大的受益國:俄國10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1)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3)外國侵略勢力開始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展到沿海各省。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的最高峰) 【1851.1——1864夏】1. 洪秀全與金田起義1. 背景原因:①鴉片戰爭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②階級矛盾日益尖銳。2準備:洪秀全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發展會眾兩千多人。3骨干分子: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4起義興起: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永安建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洪秀全稱“天王”東王:楊秀清 西王:蕭朝貴 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 翼王:石達開諸王都受東王節制2. 定都天京1.發展形勢 1852年春,從永安突圍北上,攻克武昌,隊伍發展至50萬人。1853年春,放棄武昌,沿長江東下。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2.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內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評價 《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3. 北伐和西征:目的:推翻清政府統治和鞏固政權北伐結果:逼近天津,全軍覆滅;西征結果:取得巨大勝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東部和江蘇部分地區。影響: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4重大事件的歷史意義及評價 金田起義標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朝對峙的革命政權 北伐、西征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3. 天京陷落1.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2. 重整國政:目的: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措施: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 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3《資政新篇》太平天國后期的綱領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達天京,被封為干王,總理朝政。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主張。但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4鎮壓太平天國的人物和軍隊: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華爾的洋槍隊5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6 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7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1)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2)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阻礙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3)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4)表現出中國人民不甘屈服的頑強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志;(5)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撼了歐洲大陸。8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1)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2)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3)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4)無法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5)戰略上的失誤;(6)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9太平天國運動的啟示: 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 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 國革命取得勝利。10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農民道路走不通。 侵略與反抗1 中國近代史的劃分(1840——1949)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5.4——1949.10..1)2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3中國近代史上的反抗斗爭有哪些?(1)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積極防御;(2)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3)左宗棠收復新疆,抗擊阿古柏政權和沙俄;(4)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黃海大戰抗擊日寇;(5)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6)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7)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臺兒莊戰役及抗戰的勝利4這些抗爭的影響: 雖然結果失敗,最終沒有造成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瓜分;同時在同列強斗爭的過程中,中國也在覺醒和反思,對挽救中國命運的方式進行了探索,為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最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提供了經驗教訓。5面對中國近代的屈辱與抗爭,你有何感想與啟示?(1)閉關自守必然導致落后,必須對外開放,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大膽創新,才能不斷進步,跟上世界發展潮流;(2)落后就要挨打,一個民族只有強大起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必須重視科技和教育,提高民族素質;(4)必須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免遭外國欺凌;(5)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6)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應該樹立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樹立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6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半封的?(1)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始淪為半殖半封;(2)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國聯軍侵華戰敗,簽訂《辛丑條約》,完全淪為半殖半封。7中國逐步淪為半殖半封的原因:(祖國反抗列強侵華失敗的原因)(1)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2)列強侵略,中國綜合國力衰落;(3)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事裝備落后,軍隊戰斗力下降,指揮不當。(4)工業革命后,列強綜合國力強大,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8比較近代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目的有何不同?(1)兩次鴉片戰爭:以武力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2)甲午中日戰爭:解決日本自身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變商品輸出為資本輸出;(3)八國聯軍侵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9近代史上具有突出特點的條約:(1)《南京條約》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2)《璦琿條約》割讓領土最多;(3)《馬關條約》最能體現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對外進行資本輸出;(4)《辛丑條約》賠款最多,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10對列強侵華的客觀認識:(1)破壞性:(主要影響)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是造成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建設性:客觀上沖擊了中國的舊思想、舊制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11列強侵華實施表明近代中國前期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列強侵華使我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加深。近代中國“開放”與當今對外“開放”的主要區別 舊中國 現在前提 列強入侵 被迫開放 獨立自主 主動開放內容 不平等,有屈辱性 平等互利目的 使中國淪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引進資金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發展影響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嚴重阻礙我國民族工業發展 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國家實現了富強鴉片戰爭前中國與歐美歷史的不同走向 中國(明清) 歐美經濟 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迅速開展工業革命,向工業國家轉變政治 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 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外交 閉關鎖國 殖民擴張思想 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 傳統科技進入總結階段,沒有發展成為近代科技 現代自然科技產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