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冶選修6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編著人雜社北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選修6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救育部普祖高中思想政治課編若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出版人A社(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郵編:100081)網址htp:/www.pep.comn.cn重印×X×出版社發行×××新華書店印刷x××印刷廠次2018年月第版印次年月第次印刷開本890毫米×1240毫米116印張75字數150千字ISBN978-7-107-325946定價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復制或使用本產品任何部分·違者必究如發現內容質量問題,請登錄中小學教材意見反饋平臺: jcyjfk pep. rom. cn如發現印、裝質量問題,影響閱讀,請與ⅹ××聯系調換。電話:xx×-×xxx×xx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主任:田心銘委員:朱力宇朱明光孫蚌珠吳倬鄭師渠房寧(按姓氏筆畫)鐘哲明夏偉東董俊山特邀審讀專家:夏偉東董俊山葛晨虹本冊主編:陳瑛本冊編寫人員:陳瑛謝軍孫春晨任建東楊通進閆紹杰責任編輯:閆紹杰美術編輯:李宏慶鄭文娟插圖繪制:陳永鎮工作室鄭文娟封面設計:李宏慶致同學們怎么看待這門課程道德,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詞語:道德素養,一個簡單而深刻的話題。不是嗎?有關道德的教育,就在學校的課程中,在父母和師長的教誨中,在“感動中國”的電視節目中;有關道德的問題,見于普通百姓的議論,也見于專家學者的研討。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時時有道德的鏡鑒在身邊:無論我們身在何方,處處會感受到道德的約束或鼓舞。道德,伴隨著人生之旅的時時刻刻,體現于社會交往的方方面面。即便我們耳熟能詳,但能否說清究竟什么是道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道德為人所特有,與社會相伴隨。作為社會規范,道德幫助人們確定什么是善惡、什么是榮辱,作為內心信念,道德又是人們生活、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一般來說,講道德、有道德,就意味著講文明、有修養。然而,不同的人對道德有不同的看法。在階級社會中,有剝削階級推崇的道德,也有勞動人民信奉的道德。不同的時代對道德有不同的要求。在舊中國,封建道德曾長期居于主導地位在新中國,居于主導地位的是社會主義道德。落后的道德會束縛人們的手足,阻礙社會進步;先進的道德會促進人們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概而言之,這門課程將講述社會為什么需要道德,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道德,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以往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基礎上,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們可以繼續提高道德認知、道德判斷、道德選擇和道德踐行的能力;較為系統地了解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途徑、方法:較為深入地理解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為什么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較為具體地認識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基本內容和不同特點。我們會進一步明確:應該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