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2張PPT。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東南沿海倭寇和臺灣東北女真西北維吾爾和蒙古西南藏族一、抵御外來侵略閱讀書本,明清時期中國成功抵御了哪些外來侵略者?東南沿海:東北:臺灣:荷蘭殖民者沙俄倭寇1.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1528年—1587年),安徽定遠人,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臺州,戚家軍大破倭寇于浙江臨海,九戰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終被蕩平。戚繼光曾為詩:“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2.雅克薩之戰(1)背景: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并在中國的尼布楚和雅克薩建立了殖民據點。(2)概況: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兩次派清軍大規模圍攻雅克薩城。 清軍在雅克薩戰役中使用的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3)結果:在邊疆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取得勝利。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4)意義: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3.鄭成功收復臺灣 明朝末年(17世紀初),一群荷蘭人來到臺灣,他們欺騙當地居民說:“船漏了,請租給我們一張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腳。”然后,把一張牛皮裁成許多細條,連接起來,圈了一大片土地,從此荷蘭人逐漸占領臺灣,建立殖民統治。鄭成功,名森。原為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世稱“國姓爺”,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鄭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但終遭清軍擊退。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并大力發展生產,但不久即病死。1.1683年,鄭成功的后代鄭克爽歸順清朝。2.1684年,清朝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清朝是如何加強對臺灣的統治的?臺灣府的設置有什么樣的意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我國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1883年法國挑起中法戰爭,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侵略目標首指臺灣,劉銘傳被清政府派往臺灣。劉銘傳率部抗擊法軍,成功保衛臺灣。 中法戰爭后,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于1885年將臺灣從福建省析出升格設立臺灣省,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由劉銘傳出任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請列舉史實,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三國時期,孫權派人率領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和祖國大陸的聯系;2.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地區;;3.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4.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次年,清朝設置臺灣府。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二、處理民族關系閱讀書本,明清時期中國如何處理民族關系?明朝修長城1.西北邊疆的管轄清朝2.西藏地區的管轄3.西南地區的管理明修長城1.明朝為什么要大修長城?2.你認為明長城發揮了什么歷史作用?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亦稱邊墻,區別于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總長度8851.8公里。嘉峪關明修長城 抵御了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保護了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邊疆地區經濟開發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環境。但明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了其他民族與漢族的交往,影響了文化的傳播。修長城是否真正有效抵御蒙古人南下?“明修長城清修廟”懷柔政策清朝:懷柔政策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處由古典皇家園林和御用寺廟相結合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清朝規模最大的一座行宮。它綜合表現了中國古典造園藝術、建筑藝術和宗教藝術,具有十分獨特的文化價值。避暑山莊四周有12座喇嘛廟,泛稱“外八廟”。這些廟大多朝向山莊,像是在朝拜皇上。 清朝統治者經常在夏季前往避暑山莊和附近的木蘭圍場,接見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領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利用聯姻、宴飲、圍獵等手段,與他們聯絡感情。乾隆皇帝畫像1.馬格爾尼2.渥巴錫土爾扈特部東歸 渥巴錫,土爾扈特部杰出首領。不勘忍受沙皇俄國的壓迫,于1771年1月16日,統率全部落,毅然舉行武裝起義,帶領16萬人東歸祖國。途中打退了俄國軍隊無數次的圍追堵截,戰勝了疾病和沙漠,行程萬余里,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國境內,全部落僅剩6萬多人。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渥巴錫是一位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偉大的民族英雄。 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乾隆皇帝畫像1.馬格爾尼2.渥巴錫3.六世班禪西藏地區的管轄清朝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對西藏的管理?A.賜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順治帝)B.賜班禪五世為“班禪額爾德尼” (康熙帝)此后,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1.建立冊封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頒發兩個金瓶(藏語音譯為“金奔巴”),分別供奉在北京雍和宮和拉薩大昭寺,內裝象牙簽數支,為抽簽選定達賴、班禪“轉世靈童”使用。2.設置駐藏大臣①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②1751年,清朝在地方設立噶廈(西藏地方政府),授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的權力。3.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①章程明確駐藏大臣政治上與達賴喇嘛、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②駐藏大臣還掌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③西藏地方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要通過金瓶掣簽,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最后報請朝廷批準。這些措施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西南地區的管理明朝:土司制度→流官制度 土司又稱土官、酋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①明成祖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改土歸流。西南地區的管理②清朝雍正時期,這一制度開始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西北邊疆的管轄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康熙時,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來在伊犁一帶過游牧生活。噶爾丹統治準噶爾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噶爾丹自以為有沙俄撐腰,十分驕橫,大舉進犯漠南。 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在多次戰役中打敗噶爾丹,平定了叛亂,穩定了西北邊疆地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西北邊疆的管轄大、小和卓是中國西北地區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領袖。大和卓是指波羅尼都 ,新疆喀什噶爾人,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瑪罕木特的長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瑪罕木特的幼子。和卓是波斯語的漢語音譯,意思是"圣裔",就是專指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孫,后用來稱呼伊斯蘭教學者和大阿訇。 乾隆時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清軍經過兩年戰斗,平定了這場分裂祖國的叛亂。西北邊疆的管轄設置伊犁將軍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清朝疆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