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導學案【學教目標】1.知道工業化國家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具體變化,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積極影響。2.了解由于工業革命,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也帶來一系列的后果。3.認識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教學重難點】重點: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難點: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一、自主學習:初讀教材、勾劃要點、完成填空:1.工業革命前, 是英國的主要生產部門。工業革命后, 超過了農業,占據主要地位。2.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發生重在改變,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們把這種變化稱為“ ”。3. 城市化在帶來文明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出現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如 、 等。二、活動探究探究一: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 (1)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看看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什么共性?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2)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探究二:資料1:1835年,托克維爾這樣描述曼徹斯特:“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為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卻幾乎變成了野蠻人。”資料2: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這樣刻畫當時的社會狀況:金錢對法律、政治、風俗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錢成為“現代人的上帝”。資料3:《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人們應該怎樣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三、練習鞏固1.右圖是英國約哈?萊齊的漫畫。科學家法拉第遞給:“泰晤士河老爹”一張白紙,用來檢測河水的不透明度。這幅漫畫諷刺的是( )A.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B.城市化帶來出行擁堵C.現代化加劇溫室效應D.全球化導致貧富分化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豎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下列選項中踐行了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是( )A.預防貪污腐敗 B.懲處網絡犯罪 C.治理工業污染 D.打擊恐怖主義3. 2019年6月5口,省委書記杜家豪、省長許達哲指出:近年來湖南以“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扎實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和洞庭湖下塞湖矮圍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這反應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類社會面臨的( )A.人口問題 B.恐怖主義問題 C.網絡犯罪問題 D.生態環境問題4. 《寂靜的春天》的章節標題有“不必要的大破壞”“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災難”等,書中警示的是( )A.人口問題 B.環境問題 C.毒品問題 D.戰爭問題5.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下屬于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是( )A.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C.人們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D.工業污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6. 右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橫線處最恰當的內容,應該是( )A.社會進步 B.社會矛盾 C.社會變化 D.政治制度7. 觀察下圖,該圖可以揭示的社會現象是( )A.人口增長 B.城市發展 C.貧富分化 D.環境污染8. 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來描述19世紀后期( )A.西歐封建社會的演變 B.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C.歐洲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9.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來描述19世紀后期( )A.西歐封建社會的演變 B.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C.歐洲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10.閱讀右邊圖表,回答問題。(1)從1800年到1900年,近代城市人口變遷的總體趨勢是什么?觀察右圖,導致人口的這種變遷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這種趨勢的發展,可能帶來哪些負面影響?(至少列出三條)(3)請你找出圖中紐約、倫敦與東京、上海人口變化的不同,并簡要分析原因。參考答案:一、自主學習1.農業 工業 2.城市化 3.空氣污染 交通堵塞 住房擁擠 二、1. (1)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長。現象: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上升。(2)有利:人口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教育的普及;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變化;不利: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2.(1)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2)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3)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美化城市,改善生活。三、練習鞏固1.A 2. C 3.D 4. B 5.D 6.C 7. B 8. D 9.D10. (1)總體趨勢: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工業化的作用。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促使農業人口流向工業,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從而促進了城市化。(2)負面影響:人口高度集中造成環境污染;交通、住房擁擠;失業率上升;犯罪率升高等。(3)紐約、倫敦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比東京、上海快。這是因為19世紀工業革命首先在歐美完成,亞洲則相對落后。近代科學的創始人現代科學之父有力證明了新天文學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2張PPT)新知導入 倫敦在1800年約有100萬居民,一個世紀后增加到了600多萬。一位作家這樣描述18世紀30年代的倫敦,“厚厚的煙霧彌漫在她數不清的街道和廣場上,把150萬人籠罩在迷蒙的水汽里。”他為此感到震驚。1913年,倫敦人燒了1500萬噸煤,人均兩噸。其他城市同樣如此。曼徹斯特的人口在20世紀伊始不到倫敦的十分之一,每年使用的煤炭卻接近于倫敦的一半。---彼得·索爾謝姆《發明污染:工業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新知講解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新知講解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工業化的含義: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逐步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 工業化一般理解為產業化,即各個產業不斷從傳統經濟中產生、發展和壯大的過程。新知講解早期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鄉村小鎮工業化興起的英國城市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工業化除了城市化還有哪些表現?工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變化;農業發生了巨大變革;生產方式等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新知講解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概念:城市化是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閱讀“教材”和圖片,說說你的建議。新知講解英國《都鐸·華特報告》(1918),極大地影響了當時的公營住宅建設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新知講解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看看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什么共性?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共性:這些城市人口都經歷了一個大幅度增長的過程,現象: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發展。探究: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新知講解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1.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看看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什么共性?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2.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長。現象: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上升。有利:人口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教育的普及;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變化;不利: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新知講解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新知講解 是什么--城市化的含義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怎么樣--城市化的表現(P82最后一段)農業機械化使勞動力出現富余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逐漸上升;城市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第一篇章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新知講解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歌詩中的城市化曼納哈塔(即曼哈頓)人行道上擠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一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音,熱情好客,最勤勞和友好的年輕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沃爾特·惠特曼詩中體現了詩人對城市化怎樣的態度?新知講解美國社會學家伯吉斯曾描繪了城市功能的地域分異:城市被分解為一系列的同心圓,各個圓環代表著不同特征的居住區域。最中間的圓環代表著以商業貿易為主要經濟活動的中心商業區;相鄰的圓環代表著臟亂擁擠的貧民窟;再向外則是中產階層的郊區住宅帶。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新知講解 著名歷史學家哈孟德夫婦曾說:“工業革命帶來了物質力量的極大發展,也帶來了物質力量相伴著的無窮機遇。……然而這次變革并沒有能建立起一個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會,相反,工業革命使千百萬群眾身價倍落,而迅速發展出一種一切都為利潤犧牲的城市生活方式。”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新知講解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新知講解 今日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城區三分之一面積都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擁有100個社區花園、14個城市農場、80公里長的運河和50多個長滿各種花草的自然保護區。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時間 法令(節選)1863年 英國議會通過第一個《工業發展環境法》1874年 第二個《工業發展環境法》1906年 《制堿法》1926年 《公共衛生(煙害防治)法》1930年 《道路交通法》 “清潔空氣法”和“制堿等工業法”1956年 《清潔空氣法案》、《制堿等工廠法》、1974年 《污染防止法》1990年 《環境保護條例》1995年 《環境法》2008.11.26 《氣候變化法》新知講解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資料1:1835年,托克維爾這樣描述曼徹斯特:“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為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卻幾乎變成了野蠻人。”資料2: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這樣刻畫當時的社會狀況:金錢對法律、政治、風俗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錢成為“現代人的上帝”。資料3:《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新知講解人們應該怎樣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提示: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美化城市,改善生活。第二篇章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新知講解合理的飲食結構討論: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什么?平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的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提高大眾傳媒的普及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改變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新知講解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新知講解閱讀材料和P84-85,說說工業革命使勞動力結構發生的變化。1、農業人口減少;從事工業和商業的人數增加;2、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 工業革命前,由于商業、國際貿易、原生型工業的繁榮,首先促使了以倫敦為首的大都市急劇擴張,這一時期英國增加的人口有近一半涌入了倫敦。城市人口規模上去了,食物需求與其他消費需求更加旺盛,收入水平也隨之提高,高收入的誘惑會像抽水機一樣吸納農村人口。 --【英】羅伯特·艾倫《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 恩格斯曾經提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而這只有依靠現代大工業才能辦到”。因為在工業革命前,家庭與經濟是合為一體的,工業革命瓦解了家庭經濟,將以前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婦女解脫了出來,從而使她們能夠以自由、獨立的身份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孫祁祥《經濟社會變遷與女性價值》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新知講解 平民階層婦女走向工廠,參與工業生產,在資本發展與剝削下,她們的自我覺醒和自主意識提高,開始了自我解放的歷程。中產階級婦女走出家庭,面向社會,參與文化事業,是其自我解放和自我個性展示的重要契機。而上層婦女以其優渥的生活,組織大量的文化性沙龍,團結和聚集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她們互相交流思想,研討學術、哲學、生活和藝術,這就成為了一個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直接促使了她們思想的解放解放,提升了自身之地位。新知講解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1858年,新的《婚姻和離婚法》終于通過。新法中有4條都直接來自卡洛琳的經歷。比如,第21條,被丈夫拋棄的妻子,她的收入不受丈夫的任何追索;第24條,法院可以直接向妻子或其受托人支付單獨的贍養費(不用分給丈夫);第25條,妻子能像其他單身婦女一樣繼承財產;第26條,與丈夫分居的妻子有權訂立合同,并在任何民事訴訟中提出起訴。第一所專收女生的醫學院新知講解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從1870年開始,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 . 緩和社會矛盾 B . 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C . 促進社會發展 D . 推動城市化發展新知講解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子女入學,否則政府得強迫其履行義務。此為義務教育的開端。 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在19世紀70年代后實行義務教育。“教育服務于國民。”--普魯士政府的政策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新知講解在生活用品方面:在生活方式方面:在生活趣味方面:在生活習慣方面:巧克力、果醬、茶葉的大眾化;洗衣機、電風扇的使用等。坐火車、輪船、飛機外出旅游等。閱讀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參加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活動等。追求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講究生活質量等。 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收集有關資料,看看有哪些生活內容是19世紀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出現的,并把它們列舉出來。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新知講解第三篇章辯析:文明生活的追求反思有益的變化:人口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婦女社會地位提高;教育的普及;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有害的變化: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 結合課文和所學,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這對現在的中國有哪些啟示?板書設計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1.回望3.文明的追求(1)工業化(2)城市化(1)積極 作用(2)弊端(1)社會生活(3)精神生活(3)作用(2)政治生活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加劇2.利弊分析當堂訓練AA 1.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雙城記》)下列表述可以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工業化和城市化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②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有了提高 ③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和人口膨脹等問題 ④工業化和城市化是把雙刃劍,矛盾不可調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831年,英國的一本書中寫道:“兩個世紀以前,一千個人當中沒有一人穿襪子……現在,一千個人當中沒有一人不穿襪子。”出現這一變化主要緣于( )A.工業革命 B.第二次工業革命C.新航路的開辟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當堂訓練3.1912年4月,“泰坦尼克”號客輪在從英國到美國的首航中不幸沉沒。下面是某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的該客輪的背景資料,其中符合史實的是( )①使用電燈照明 ②豪華客艙配置電腦 ③采用蒸汽機組作為動力 ④用無線電報與外界聯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D4 .科技進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下列現象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機器轟鳴,鐵路速度 ②車馬勞頓,家書萬金 ③在線購物,網絡訂票 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伴隨工業發展的女權運動.mp4 城市貧富分化:貧民窟.mp4 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doc 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