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4《哲學與文化》若干重難點解析張 亮2020年1月? 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 關于“運動的規律性“? 關于歷史虛無主義?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目錄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恩格斯論“哲學的基本問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本體論問題”: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誰為本原?“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認識論問題”: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思維能否認識存在?“我們關于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于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作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恩格斯的原意第一,在從黑格爾主義走向唯物主義的過程中,費爾巴哈基于自己對近代哲學史的反思,發現并提出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但是,由于他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術語的理解和使用不夠徹底,因此,他并沒有能夠真正理解哲學基本問題以及他所達到的唯物主義立場。第二,哲學基本問題的起源盡管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但它獲得切實的意義卻是近代哲學之后。第三,唯物主義者反對不可知論的立場。對不可知論“以及其他一切哲學上的怪論的最令人信服的駁斥是實踐,即實驗和工業。既然我們自己能夠制造出來某一自然過程,按照它的條件把它生產出來,并使它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從而證明我們對這一過程的理解是正確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結了”。第四,近代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勢出現內在推動了近代哲學的發展以及唯物主義的發展,其最終結果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誕生:“甚至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而自從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后,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在這里開辟出來了。”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教材的設計思路為什么不講“認識論問題”?引出《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主義哲學的創立、唯物主義的實踐觀點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它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動。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于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污的猶太人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關于“運動的規律性“?關于運動的傳統論述體系第一節 物質及其存在形態一、物質概念二、運動、時間和空間三、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第二節 意識及其本質一、意識的產生與本質二、意識的構成與功能三、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第三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一、物質與意識的物質統一性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三、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哲學意義關于“運動的規律性“?教材的論述邏輯世界的物質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運動的規律性一、規律是客觀的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主體可以認識世界(規律)、改造世界,但不是任意的認識、改造關于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三幅面孔否定具體的英雄、領袖、歷史事件否定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于歷史虛無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為什么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物質生產方式的決定作用作為物質生產方式承擔者的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政治邏輯人民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在通常情況下,在多數場合,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唯物主義的文化觀文化總是在一定的經濟、政治等物質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不能脫離經濟、政治等物質過程來理解文化及其價值同樣是德國哲學家,對中國文化,為什么萊布尼茨(1646-1716)與黑格爾(1770-1831)會截然不同?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為傳統?霍布斯鮑姆:傳統是基于當代對過去的“發明”譚其驤:論中國歷史地圖的繪制偉大的當代珍視自己的過去,擁有自己的傳統沒有偉大的當代,再輝煌的過去都只是單純的過去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為中國傳統文化?廣泛使用的術語歷經五千多年積累和傳承下來的部分極其豐富但未經揀選精華與糟粕并存,不可直接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出來的;是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精華部分。?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警惕文化復古主義文化復古主義儒家、道家、法家等傳統思想流派的部分當代繼承人試圖把自己所推崇的傳統思想和政治理念確立為中國的主導價值觀復興儒學思潮影響最大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學說,重視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尊孔讀經馬克思主義是外在文化,儒學應當成為指導思想如果傳統文化“行”,何來屈辱的近現代史?傳統文化解決不了近現代中國的根本問題:救亡圖存+富國強民關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什么是革命文化?革命年代的革命實踐基礎上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相互激蕩、融合的產物新的文化基因(紅色基因)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實踐中本來、主體:馬克思主義、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激蕩、融合的產物外來、補充:各種外來文化?什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目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正確發展方向,從各方面加強文化建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