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6課? 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3.措施:(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2)政治上:①在中央,削弱相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3)財政上: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二、重文輕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2.措施: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3.評價:(1)積極影響:①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及經濟的發展。 (2)消極影響: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三、科舉制的發展:宋初增加進士科名額,并提高地位。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與黨項族1.契丹族: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臨潢府。2.黨項族: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二、遼、北宋、西夏的和戰?1、北宋與遼──澶淵之盟?(1)背景:宋真宗時,澶州之戰,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宋軍擊退遼軍。?(2)內容: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給遼歲幣。?(3)評價:①給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②使宋遼保持長時間的和平?2、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戰爭: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北宋節節敗退,但西夏損失亦很大。?(2)議和: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宋夏邊境貿易興旺。 (3)評價:①給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②使雙方保持長時間的和平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都城會寧。二、金滅遼及北宋 1.滅遼:1125年 2.滅宋: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三、南宋的偏安1.建立:1127年,趙構(宋高宗)稱帝,后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2.抗金: 岳飛帶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3.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一、農業的發展1.原因:①南方戰亂較少 ②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最主要原因) 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2.表現:①由越南傳入占城稻; 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二、手工業的興盛1.紡織業:(1)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2.制瓷業: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3.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備了指南針。三、商業貿易的繁榮1.(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出現了早市和夜市。 (2)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2.外貿(1)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2)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四、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表現:“國家根本,仰給東南”,“蘇湖熟,天下足”)。第10課? 蒙古的興起的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二、蒙古滅西夏與金1.滅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滅西夏。 2.滅金:1234年,蒙古滅金。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后定都大都。2.統治: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4.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第11課 元朝的統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2.疆域: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3.元朝時期,我國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二、行省制度(1)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2)在地方:設置了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 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明清以后繼續沿用。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臺灣: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2)西藏:設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華的都市生活1.都市:北宋的開封、南宋的臨安、元朝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2)瓦子: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3)雜劇: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 (4)節日:今天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二、宋詞——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 (1)蘇軾:北宋文學家,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2)李清照:女詞人,詞風委婉、細膩、清秀。 (3)辛棄疾:南宋人,詞風豪放,具有報國情懷。三、元曲(1)關漢卿:元代最優秀的戲劇家,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四、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 司馬光和司馬遷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促進了文化的發展。2.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1.漢代制成指南工具“司南”2、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指南針,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3.火藥: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到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的發明,促進了航海事業和世界貿易的發展;火藥武器的使用,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三、發達的中外交通宋朝驛站比較發達,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