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 年級 七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2、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重點)3、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的區域,分析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重難點)4、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1.農業的發展(1)南方經濟的發展:自__東漢____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__南遷____,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自 宋代 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 兩廣 地區得到很大開發。 (2)糧食作物:由越南傳入的 占城稻 ,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當時,長江流域和 太湖 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 蘇湖熟 ”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 (3)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 茶樹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區尚限于廣東和福建;到南宋后期, 棉花 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2.手工業的興盛(1)絲織業和棉紡織業: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業發達。南宋后期,___棉紡織___業興起,___海南島___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 (2)制瓷業: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江西__景德鎮____,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___江南___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河北___定窯___、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 (3)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北宋 東京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配備了 指南針 。3.商業貿易的繁榮(1)商業:宋代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是開封和__杭州____,人口多達百萬。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制,出現了 早市 和夜市。都市的商貿活動也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 草市 ;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 (2)海外貿易:宋朝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廣州 、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 市舶司 ,加以管理。 (3)貨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___交子___”,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___紙幣___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 (4)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__南宋____時最后完成。那時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 南方 ,特別是東南地區。【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閱讀教材,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 類別 發展成就 農業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手工業 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商業 都市商貿 海外商貿 貨幣 任務三:【合作探究】 1.在下面表格中填寫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集中區域,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域的特點;類別 發展成就 區域 農業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手工業 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商業 都市商貿 海外商貿 貨幣 2.總結歸納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任務四:【合作探究】 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結合本課所學及相關史事,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七年級(1)班同學對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進行探究性學習,以下是達成的共識,你認為正確的有( D ) 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②南方地域遼闊③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大量勞動力④南方戰亂較少相對安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兩宋時期,為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是( C ) A.玉米 B.甘薯 C.占城稻 D.小麥 3.民間說的“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 C ) A.全國的糧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能夠成熟 B.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的糧食熟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C.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 D.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糧食不容易成熟 4.(巴彥淖爾模擬改編)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主要國家,當時聞名的造船城市是( D ) ①廣州 ②連云港 ③泉州 ④明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5.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著名的冰裂紋瓷器——青釉葵瓣口盤(下圖)因人為失誤受損。你推斷一下該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B ) A.唐代的邢窯 B.宋代的哥窯 C.唐代的越窯 D.北宋的景德鎮 6.(臨沂校級期末)據報道:從古沉船“南澳1號”中打撈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請問我國哪個地方在北宋被稱為“瓷都”( C ) A.河北曲陽 B.福建泉州 C.江西景德鎮 D.河南開封 7. 宋朝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為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宋朝政府( C ) A.發行交子 B.設中書省 C.設立市舶司 D.引進占城稻【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同步訓練 (原卷版)一、選擇題:1.(2019年黑龍江大慶)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 )A.海河流城 B.準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錢塘江流域2.(2017年黑龍江大慶卷) 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下列圖中文物對我們了解宋代海外貿易有幫助的是( ) 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 唐三彩甬 宋持羅盤陶甬 蒸汽機 A B C D3.(2019年江蘇鹽城)南宋時,臨安城周圍有一批具有衛星城的功能的市鎮。這些市鎮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當時( ) A.文化發達 B.手工業興旺 C.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發達4.(2018屆江蘇省鹽城一模)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中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兩旁商店、客錢、貨攤林立,營業時間不受限制,有“晝市”“夜市”,許多交易可用“交子”,“動即千萬”。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 )A. 漢代長安 B. 唐代洛陽 C. 北宋東京 D. 元朝大都5.(2018江蘇省南京)宋高宗曾說:“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 五銖錢的統一鑄造 B. 江南地區的開發C. 政府重視海外貿易 D. 閉關鎖國的危害6.(2019年福建)北宋東京,“酒店多點燈燭沽賣,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直至天明”。據此可知,當時( )A.鄉村文化繁榮 B.夜市已經出現 C.海外貿易活躍 D.交子開始使用7.(2019年湖北黃石)南宋時,都城臨安曾有諺語“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這主要說明臨安( )A.蔬菜類品種豐富 B.水利建設獲得發展 C.城市商業的繁榮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8.(2019年江蘇蘇州)宋代城市商業繁榮,在“通曉不絕”的夜市和“終日居此,不覺抵暮”的瓦子(文娛場所)里,隨處可見流連忘返的市民身影。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B.市已遍布城內各處C.文娛場所多由官府經營 D.坊與市已沒有區別9.(2019年山東德州)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博物館,在一組名畫前,老師指著其中一幅對同學們說:“名畫中有歷史,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這幅畫是( )10.(2019年黑龍江大慶)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 )A.海河流城 B.準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錢塘江流域11.(2019年江蘇鹽城)南宋時,臨安城周圍有一批具有衛星城的功能的市鎮。這些市鎮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當時 ( )A.文化發達 B.手工業興旺 C.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發達12.(2019年湖北黃岡)南宋時,南方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開墾出許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勢而建,狀如梯子;圩田就是把臨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圍起來,堤上有閘門,洪澇時閉閘防淹,干旱時開閘灌溉。南宋時南方梯田、圩田的開墾( )A.源自于人民的勞動實踐 B.依賴于北方農民南遷C.得益于經濟重心的南移 D.取決于南方社會安定13.(2019年山東聊城)北宋中期,“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其中,富者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論數起。”這表明,交子( )A.產生于商業糾紛中 B.是印刷技術進步的產物C.是民間交易的憑證 D.只在少數育人之間流通14.(2019年湖北咸寧)北宋時興起,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是( )A.開封 B.景德鎮 C.蘇州 D.泉州15.(2019年廣東)下表所示賦糧比例信息說明( )A.黃河流域戰亂頻繁 B.南方經濟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開始南移 D.北民南遷速度加快 16.(2019年云南昆明)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時期興起于江西,以生產青白瓷著名,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窯 B.邢窯 C.景德鎮 D.泉州17.(2019年山東泰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A.南宋都城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野出現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C.江南經濟繁榮,出現了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D.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18.(2019年貴州畢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A.秦朝圓形方孔錢 B.漢朝五銖錢 C.唐朝開元通寶 D.北宋“交子”19.(2018·江蘇宿遷)右側圖片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榮?( )A.農業 B.手工業 C.文化 D.商業20.(2018·山東濱州)中國宋代在知識的普及、商業的活躍和都市的發達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稱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選項不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A.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B.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C.城市中出現固定娛樂場所“瓦子” D.發明火藥并廣泛應用于軍事二、綜合題:21.(2019年北京節選)城市發展·歷史印記·社會進步材料一 宋代城市分布圖(1)依據材料一,寫出兩宋時期不同類型的城市。對比南方和北方,說出宋代商業城市分布的特點及其背景。①政權統治中心:__東京__、__________②外貿港口城市:__明州__、__________22.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過程中值得我們借鑒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材料一: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西漢《史記》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江蘇)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南宋《陸游集》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中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一行業的生產情況?(2)比較材料二、三,說明我國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材料三中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從材料二到材料三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領域 發展成就 集中發展區域農業 諺語:①“蘇湖熟、天下足”。 蘇州、湖州,常州等手工業 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②成為著名的瓷都。 江浙地區商業 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③交子。政府設置④市舶司(機構)管轄海外貿易 四川地區(1)請在上述表格中橫線上填寫正確內容。材料二(單位:萬人)(2)依據材料二,歸納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3)綜合材料一,二,它們反映了宋代我國經濟發展的什么現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同步訓練 (解析版)一、選擇題:1.(2019年黑龍江大慶)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 )A.海河流城 B.準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錢塘江流域【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從唐朝中晚期開始,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南移,到南宋最終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17年黑龍江大慶卷) 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下列圖中文物對我們了解宋代海外貿易有幫助的是( ) 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 唐三彩甬 宋持羅盤陶甬 蒸汽機 A B C D【答案】C【解析】了解宋代海外貿易有幫助的應是宋朝的文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王伐紂發生在商朝末年,唐三彩甬出現在唐朝,蒸汽機出現在英國,宋持羅盤陶甬出現在宋朝。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3.(2019年江蘇鹽城)南宋時,臨安城周圍有一批具有衛星城的功能的市鎮。這些市鎮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當時( ) A.文化發達 B.手工業興旺 C.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發達【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可知,題干反映了南宋時經濟發展,商業繁榮的景象。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2018屆江蘇省鹽城一模)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中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兩旁商店、客錢、貨攤林立,營業時間不受限制,有“晝市”“夜市”,許多交易可用“交子”,“動即千萬”。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 )A. 漢代長安 B. 唐代洛陽 C. 北宋東京 D. 元朝大都【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晝市”“夜市”“交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因此題干材料中的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北宋東京,故選C。5.(2018江蘇省南京)宋高宗曾說:“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 五銖錢的統一鑄造 B. 江南地區的開發C. 政府重視海外貿易 D. 閉關鎖國的危害【答案】C【解析】題干的“市舶”指的是市舶司,為掌管海外貿易征稅、管理外商及收購舶來物貨的官署。宋高宗的話,表明南宋政府重視海外貿易。故C符合題意;五銖錢的統一鑄造是在漢武帝時期,故A不符合題意;江南地區的開發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B不符合題意;閉關鎖國在清朝前期實行,宋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2019年福建)北宋東京,“酒店多點燈燭沽賣,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直至天明”。據此可知,當時( )A.鄉村文化繁榮 B.夜市已經出現 C.海外貿易活躍 D.交子開始使用【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酒店多點燈燭沽賣,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直至天明”并結合所學可知,該材料反映了當時夜市已經出現。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夜市,所以B項符合題意。而AC項均與材料無關,D項交子開始使用僅限四川地區。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7.(2019年湖北黃石)南宋時,都城臨安曾有諺語“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這主要說明臨安( )A.蔬菜類品種豐富 B.水利建設獲得發展 C.城市商業的繁榮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依據“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臨安作為都城,經濟十分繁榮,城市商業發展很快,“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充分體現了這一點,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8.(2019年江蘇蘇州)宋代城市商業繁榮,在“通曉不絕”的夜市和“終日居此,不覺抵暮”的瓦子(文娛場所)里,隨處可見流連忘返的市民身影。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B.市已遍布城內各處C.文娛場所多由官府經營 D.坊與市已沒有區別【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通曉不絕”的夜市和“終日居此,不覺抵暮”可知,此內容反映了宋代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出現了夜市和早市,故A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市已遍布城內各處、文娛場所多由官府經營、坊與市已沒有區別,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9.(2019年山東德州)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博物館,在一組名畫前,老師指著其中一幅對同學們說:“名畫中有歷史,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這幅畫是( )【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故C符合題意;東晉的畫家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故A不合題意;唐代名畫《送子天王圖》,故B不合題意;《耕織圖》反映的是清代農業生產場景,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0.(2019年黑龍江大慶)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 )A.海河流城 B.準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錢塘江流域【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從唐朝中晚期開始,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南移,到南宋最終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2019年江蘇鹽城)南宋時,臨安城周圍有一批具有衛星城的功能的市鎮。這些市鎮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當時 ( )A.文化發達 B.手工業興旺 C.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發達【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還有水市、菜市、柴市等”可知,題干反映了南宋時經濟發展,商業繁榮的景象。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019年湖北黃岡)南宋時,南方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開墾出許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勢而建,狀如梯子;圩田就是把臨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圍起來,堤上有閘門,洪澇時閉閘防淹,干旱時開閘灌溉。南宋時南方梯田、圩田的開墾( )A.源自于人民的勞動實踐 B.依賴于北方農民南遷C.得益于經濟重心的南移 D.取決于南方社會安定【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梯田就是依山勢而建,狀如梯子;圩田就是把臨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圍起來,堤上有閘門,洪澇時閉閘防淹,干旱時開閘灌溉”可知,南宋時南方梯田、圩田的開墾源自于人民的勞動實踐、以地勢而修造,故A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依賴于北方農民南遷、得益于經濟重心的南移、取決于南方社會安定,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13.(2019年山東聊城)北宋中期,“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其中,富者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論數起。”這表明,交子( )A.產生于商業糾紛中 B.是印刷技術進步的產物C.是民間交易的憑證 D.只在少數育人之間流通【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結合所學可知,在宋代,隨著商業的繁榮、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金屬鑄幣不能滿足商業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區出現了紙幣,它極大地方便了商業貿易,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產生于商業糾紛中、是印刷技術進步的產物、只在少數育人之間流通,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4.(2019年湖北咸寧)北宋時興起,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是( )A.開封 B.景德鎮 C.蘇州 D.泉州【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是我國制瓷業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5.(2019年廣東)下表所示賦糧比例信息說明( )A.黃河流域戰亂頻繁 B.南方經濟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開始南移 D.北民南遷速度加快【答案】B【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表格所示賦糧比例信息說明南方經濟地位重要。南方賦糧收入高于北方,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經濟重心南移(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到北宋時期,南方經濟已經顯出超過北方的強勁勢頭,而南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已成為定局,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在表格中體現不出來,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16.(2019年云南昆明)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時期興起于江西,以生產青白瓷著名,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窯 B.邢窯 C.景德鎮 D.泉州【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7.(2019年山東泰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A.南宋都城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野出現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C.江南經濟繁榮,出現了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D.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加上自然條件的便利,南方農業生產發展逐漸超過北方。“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反映的經濟現象是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國家的賦稅收入主要依靠南方,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南宋都城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西野出現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江南經濟繁榮,出現了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8.(2019年貴州畢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A.秦朝圓形方孔錢 B.漢朝五銖錢 C.唐朝開元通寶 D.北宋“交子”【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北宋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仍是金屬貨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但是金屬貨幣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故D符合題意;秦朝圓形方孔錢、漢朝五銖錢、唐朝開元通寶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9.(2018·江蘇宿遷)右側圖片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榮?( )A.農業 B.手工業 C.文化 D.商業【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紙幣(會子)與銅錢成為并行的貨幣。反映了宋代的商業的繁榮,故選D。20.(2018·山東濱州)中國宋代在知識的普及、商業的活躍和都市的發達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稱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選項不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A.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B.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C.城市中出現固定娛樂場所“瓦子” D.發明火藥并廣泛應用于軍事【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宋代,火藥開始用于軍事領域,D項表述錯誤,不屬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不支持“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觀點,符合題意;ABC三項屬于宋代的成就,支持“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選D。二、綜合題:21.(2019年北京節選)城市發展·歷史印記·社會進步材料一 宋代城市分布圖(1)依據材料一,寫出兩宋時期不同類型的城市。對比南方和北方,說出宋代商業城市分布的特點及其背景。①政權統治中心:__東京__、__________②外貿港口城市:__明州__、__________【答案】(1)①臨安、中都、興慶。(答出一點即給分)②廣州、泉州(答出一點即給分)分布特點:商業城市主要分布于南方。產生背景:經濟重心南移。【解析】(1)依據材料一,兩宋時期不同類型的城市,政權統治中心有東京和臨安。外貿港口城市有明州和泉州。第二問對比南方和北方,說出宋代商業城市分布的特點及其背景,此題學生既要看圖同時又要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出宋代商業城市分布的特點是南方城市數量多,北方城市數量少。背景是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22.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過程中值得我們借鑒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材料一: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西漢《史記》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江蘇)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南宋《陸游集》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中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一行業的生產情況?(2)比較材料二、三,說明我國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材料三中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從材料二到材料三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農業;造船業。(2)由人口稀少、生產方式原始落后、物資貧乏變人丁興旺、農業發達、物資富足甚至可對外供應(或由荒涼落后變為富庶,江南地區逐漸得到開發)。(3)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4)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或南方統治者的重視。【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圖一和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反映的是農業的生產情況;根據材料一中圖二和所學知識可知,圖二反映的是造船業的生產情況。(2)根據對材料二、三的比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說明我國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宋發生了的變化是:由人口稀少、生產方式原始落后、物資貧乏變為人丁興旺、農業發達、物資富足甚至可對外供應/由荒涼落后變為富庶,江南地區逐漸得到開發。(任答一點即可)(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4)根據材料及上述的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使從材料二到材料三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或南方統治者的重視。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領域 發展成就 集中發展區域農業 諺語:①“蘇湖熟、天下足”。 蘇州、湖州,常州等手工業 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②成為著名的瓷都。 江浙地區商業 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③交子。政府設置④市舶司(機構)管轄海外貿易 四川地區(1)請在上述表格中橫線上填寫正確內容。材料二(單位:萬人)(2)依據材料二,歸納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3)綜合材料一,二,它們反映了宋代我國經濟發展的什么現象? 【答案】(1)①“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②景德鎮;③交子;④市舶司。(2)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宋政府重視興修水利。(3)經濟重心南移。【解析】(1)①依據所學可知,宋代南方農業發展,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是全國重要的糧倉;宋代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北宋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政府設置市舶司管轄海外貿易;(2)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宋政府重視興修水利,是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3)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60張PPT)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部編版 七下視頻導入:播放課件素材—清明上河圖新知導入視頻:清明上河圖 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宋朝經濟繁榮的場面。那么宋代經濟繁榮的原因有哪些,表現在哪些方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新知導入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目標2: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重點)目標3: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的區域,分析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重難點)目標4: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自主學習農業的發展01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探究:結合材料,概括宋朝農業得以發展的原因?唐朝后期,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混戰使地方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其后,北方經歷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材料一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寒冷期。這時南方氣溫變幅小于北方,農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南宋中后期正值溫暖期,環境濕潤,雨量充沛,南方地區的耕作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二南方戰亂少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新知講解宋代政府致力于興辦農業推廣事業,或優良品種,或新式農具,或新的種植方法等,都進行推廣。比如,宋太宗淳化五年(998年),宋、亳等州牛多死,由朝廷主持制作人力操作的踏犁。——李成貴等《宋代的農業推廣》材料三宋代政府致力于興辦農業在宋代,復種技術得到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種植和收獲的時間不同。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是農業史上的重大變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材料四探究:結合材料,概括宋朝農業得以發展的原因?宋朝政府的扶持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02兩宋時期農業發展的概況 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得到很大開發。 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03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1南方的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長,由越南傳人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2 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從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較大推廣。糧食作物3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較大推廣4 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當時,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秧馬長江下游的蘇州和太湖流域的湖州一帶成為豐饒糧倉。“蘇湖熟,天下足” 在宋代,復種技術也得到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種植和收獲的時間不同。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也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是農業史上的重大變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相關史事約392萬戶約1122萬戶43.2%62.9% 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時期,人口分布發生了什么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方人口超過北方。南方戰亂少,北方人大量南遷。合作探究 《鄉村四月》 范成大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綠的山間,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細雨在微風中如煙似霧,杜鵑在聲聲啼叫。鄉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牛耕入倉揚場收獲插秧灌溉知識拓展經濟作物5宋代的經濟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發。 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的州縣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區尚限于廣東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6新知講解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由南往北推進茶、棉花是宋代的主要經濟作物江淮川蜀廣東 福建手工業的興盛 隨著宋朝農事技術的先進,使得一些人從土地中脫離出來,那么脫離出來的這部分人又是怎樣維持生計的呢?兩宋時期,南方的手工業非常繁榮,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的成就尤為突出。新知講解01紡織業1 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是絲織生產發達。2南宋后期,棉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南宋棉毯“號為冠天下”的蜀地絲織品蝴蝶山茶花 湘繡 婦女使用棉紡車織布(宋·王居正《紡車圖》局部)“出輕紗,舉之若無,裁以為衣,真若煙霧” --陸游《老學庵筆記》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02制瓷業宋朝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宋代瓷器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至制瓷業的中心。汝窯青瓷汝窯青瓷定窯景 德 鎮 瓷 器南海一號發現地點03造紙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 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03造紙業商業貿易的繁榮1出現了大都市: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那時候,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商業日益繁榮,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2都市的商貿活動也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做草市;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當時市場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客商往來不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01商業貿易繁榮新知講解材料一 ……南通一巷……并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材料二 南宋臨安城商業繁華……城內大街小巷,大小店鋪比比皆是。大街上的買賣晝夜不絕,交易量很大。開封和杭州是宋代最大的商業城市合作探究草市:都市商貿活動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1.城市布局打破“坊”、 “市”界限,商業活動,不再受區域限制;2.商業活動時間延長,有夜市和早市;3.出現娛樂場所“瓦子”;4.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宋代城鎮布局特點合作探究02海外貿易興盛 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宋代海外貿易圖泉州印 度 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海阿拉伯半島非 洲地中海南海臨安明州廣州泉州三佛齊阇婆 請大家對照地圖,敘述一下宋代對外貿易概況。市舶司宋代港口遺址泉州古海港一角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 。"---宋高宗 宋高宗說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問題?海外貿易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合作探究原因:(1)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和航海技術,能夠進行遠洋航行。(3)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表現:海外貿易超過前代;范圍廣;有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設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貿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朝海外貿易為什么發達?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合作探究03紙幣交子的出現商貿的繁榮也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新知講解情景體驗:商人的苦惱 北宋時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經營著絲綢生意,每天需要帶著大量的金屬貨幣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這位商人,如果不帶金屬貨幣,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使用這種貨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什么優點? 使用紙幣交子輕巧、發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合作探究交子——北宋出現在四川成都,是世界最早的紙幣。會子——南宋出現,紙幣使用范圍更廣。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 宋朝的商業空前發達。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商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這件“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版,不僅表明鋪號,而且以白兔為商品標識,注明“認門前白兔兒為記”,還特別說明是“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如果要批發購買,還可以優惠。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標廣告。知識拓展 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那時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經濟重心南移”的含義:全國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新知講解 北南唐以前北南唐中期北南南宋 經濟重心從唐中期開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合作探究 結合材料,概括經濟重心難移在南宋完成的原因?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混戰使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其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 材料二:材料三: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水充沛,較適農作物的生長。——材料一、二、三據張豈之《中國歷史》材料四:南宋政府,又獎勵州縣官興修陂(bei)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當時的州縣官大抵(都)兼“提舉圩(wei)田”或“主管圩田”的職務。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社會狀況: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人口遷移:北方人口南遷,南方勞動力充足 自然環境: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政府政策:南方地區政策的推動合作探究類別 發展成就 農業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手工業 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商業 都市商貿 海外商貿 貨幣 南方水稻產量居糧食作物首位,復種技術得到推廣南方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由南向北推進絲織業南方勝過北方;棉紡織工具改進,棉紡織品品種增加眾多名窯,瓷都南方造船業世界領先。大都市出現,各類商貿區出現出現大商港廣州、泉州;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 自然環境開發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技術提高和區域拓展課堂小結類別 發展成就 區域 農業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手工業 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商業 都市商貿 海外商貿 貨幣 南方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由南向北推進南方水稻產量居糧食作物首位,復種技術得到推廣絲織業南方勝過北方;棉紡織工具改進,棉紡織品品種增加眾多名窯,瓷都南方造船業世界領先。大都市出現,各類商貿區出現出現大商港廣州、泉州;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蘇州、湖州福建、程度平原四川、江浙、海南島江西、江南地區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廣州、泉州四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區域集中在中國的南方。 歸納小結南宋最終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手工業的興盛農業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繁榮“經濟重心”概念是指經濟、技術最發達,對國家提供主要財政支持的地區。知識拓展證據4證據3證據2證據1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兩倍。證據5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所謂“蘇湖熟,天下足”。北宋時期國家財政收人80%來自淮河以南。“國家根本,仰給東南”農業、手工業集中在南方。商業城市南方多于北方。有哪些證據表明經濟重心在南方?【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歷史上的經濟南移的三個時期東漢末年——東晉南朝唐代中葉——五代時期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初步開發加速發展超過北方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人口流動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工具,使江南得到開發,南方經濟發展。遼、西夏戰亂,金滅遼,北宋滅亡,大量人口南下,南宋建都江南,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唐朝中期爆發安史之亂,五代戰亂紛爭,大量人口遷徒,加速南方經濟發展,全國經濟重心開始呈現南移趨勢。知識拓展你認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合作探究】(1)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2)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3)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4)要重視引進勞動力、先進工具和技術。(5)堅持對外開放,重視對外貿易。合作探究 自戰國到中唐,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北方戰亂頻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導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漸喪失,終于在兩宋之際讓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經濟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轉移,這一變化改變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空間格局。課堂小結板書設計1.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時興起,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鎮 D.廣州2.“市井經濟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反映的現象發生在( )A.秦都咸陽 B.漢都長安 C.隋都長安 D.宋都東京CD鞏固訓練3.兩宋時期,我國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鎮 B.揚州 C.定州 D.杭州4.北宋時期,在四川地區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A.會子 B.交子 C.銀票 D.銅錢4.兩宋政府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是( )A.市舶司 B.鹽運使 C.海關 D.布政使5.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超過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戰禍少,許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勞動力B.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得到推廣C.南方重視興修水利 D.麥田面積擴大ABA6.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這一現象說明了( )A.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的開發?????? ?? B.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C.東南沿海一帶農民賦稅負擔沉重???? D.政治中心轉移到南方7.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A.主持變法 B.監察百官 C.管理海外貿易 D.執行削藩政策8.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最后完成于( )A. 西漢 B.唐朝 C.南宋 D.明朝BCC9.南宋詩人陸游在一篇文章中說:“朝廷在故都時,實仰東南財賦。”請回答:①“故都”指哪里,是今天何處?②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什么?答:江南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經濟重心所在,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經濟重心南移)。答:“故都”指開封。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目標2:列表歸納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成就,分析總結宋代經濟發展的原因。(重點)目標3:總結宋代經濟集中發展的區域,分析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重難點)目標4: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總結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教學重點: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旺;南方商業的繁榮。教學難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的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農業的發展1.兩宋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教師: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請同學們結合下面四個材料,思考南方農業發展速度超過北方的原因。(1)教師展示材料:學生:(討論,分析,歸納)①南方戰亂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②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③宋朝政府的扶持④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2.教師: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得到很大開發。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出示圖片并提問)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指導學生歸納: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⑴農業作物:①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②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⑵經濟作物:①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②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向北推進。過渡: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棉花的擴大種植促進了哪個行業的發展?(棉紡織業)目標導學二:手工業的興盛1.多媒體展示有關宋代紡織和宋代海船、瓷器等圖片。2.學生:(閱讀教材,歸納)1.紡織業方面(1)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2)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2.制瓷業方面(1)定窯、汝窯等官窯的瓷器,代表了當時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磁州窯等民窯燒制的瓷器別具特色。(2)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3)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3.造船業方面(1)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2)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3)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教師:(過渡)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必然促進商業的繁榮,宋代的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宋朝的商業目標導學三: 商業貿易的繁榮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教材,概括一下宋朝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在哪幾方面。(1)商業城市的發展地位:宋代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表現:①宋代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東京(開封)和臨安(杭州),人口多達百萬。 ②城市中沿街開設店鋪;③經商時間不再受限,出現了早市與夜市;④都市的商貿活動也輻射到鄉鎮,形成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④城市與鄉鎮之間的市鎮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2.海外貿易的發展 教師:(展示《宋代海外貿易圖》)從泉州、廣州出發,通到東非、西亞并到達歐洲的這條海上貿易通道,在宋代成為最重要的貿易商路,即“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學者根據其運輸的主要商品稱之為“陶瓷之路”。教師:(提問)(1)你能說說宋朝海外貿易的發展情況嗎?(從主要港口、貿易范圍、政策及機構等方面)(2)你能說說為什么宋朝海外貿易空前繁榮嗎?學生:(討論)(1)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①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④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原因:①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和航海技術,能夠進行遠洋航行。③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教師:(過渡)商業的高度繁榮,不僅給人們帶來豐富和便利的生活,也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3.紙幣的出現 教師:(展示紙幣圖片并提問) 學生:原因:①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②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名稱: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發展: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影響:有利于商業的發展。4.教師提出問題:教師:(提問)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從何時開始?到何時完成?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開始:唐朝中期。完成:完成于南宋。影響:那時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5.教師:我們一起回顧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是怎樣的?(出示材料) 6.小組合作探究:歷史上的經濟南移的三個時期如何?教師:你認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學生合作探究,歸納小結:自戰國到中唐,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北方戰亂頻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導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漸喪失,終于在兩宋之際讓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經濟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轉移,這一變化改變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空間格局。教學反思:本節課中,我的課堂設計以“《清明上河圖》動態圖解”為切入點,視頻的應用生動,穿插在教學過程中,服務于整個的教學目的。再次,在授課過程中,我通過圖片展示,緊緊抓住史料,在史料中發現、引出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入。最后,從史料和信息中發現問題并在問題情境中重新處理歷史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視頻導入:播放課件素材——清明上河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交子_自定義轉碼_480x320.wmv 北宋瓷器_自定義轉碼_480x320.wmv 宋代海外貿易_自定義轉碼_480x320.wmv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導學案.doc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課件.pptx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案.doc 視頻導入:清明上河圖.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