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中考歷史必考背記手冊第8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一、洋務運動★★考點1 洋務運動的興起1.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2.代表:中央:恭親王__奕?__;地方:曾國藩、__李鴻章__、左宗棠、張之洞。3.方式和目的:通過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2017年,非選擇題,T17(1),1分]★★★考點2 洋務派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1.19世紀60年代起,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__軍事__工業:(1)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洋務派創辦的最早的近代兵工廠)。(2)李鴻章:__江南制造總局__(洋務派創辦的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3)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洋務派創辦的設備最齊全的船舶制造廠)。2.19世紀70年代起,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些近代__民用__企業:(1)__李鴻章__: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2)張之洞:__漢陽鐵廠__(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湖北織布局。★★★★考點3 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1.作用:[2019年,選擇題,T4,2分;2017年,非選擇題,T17(1),2分](1)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2)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二、甲午中日戰爭考點1 甲午中日戰爭1.時間:1894—1895年。2.概況:黃海海戰,致遠艦管帶__鄧世昌__殉國;__威海衛__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考點2 《馬關條約》的簽訂1.時間:__1895__年春。2.地點:日本馬關。3.內容:(1)割__遼東半島__、__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__給日本。(2)賠償日本兵費__白銀2億兩__。(3)開放__沙市__、__重慶__、__蘇州__、__杭州__為商埠。(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__開設工廠__(便利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等。4.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019年,選擇題,T5,2分)三、戊戌變法(2018年,選擇題,T5,2分)考點1 維新派代表人物及其活動1.康有為:組織“公車上書”。1895年春,《__馬關條約__》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憤,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是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標志。2.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__變法通議__》,主張變法。3.嚴復:主持《國聞報》(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號召變法圖強。★★★★考點2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1.時間: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變法歷時103天,所以戊戌變法又稱作“百日維新”。2.內容:(1)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2)經濟方面: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3)文化教育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4)軍事方面: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3.結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變法失敗,__譚嗣同__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害。4.評價:性質上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開啟了中國的__政治__近代化;在社會上起了__思想啟蒙__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5.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的道路行不通。四、抗擊八國聯軍考點1 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1.義和團運動(1)背景: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2)口號:“扶清滅洋”。2.抗擊八國聯軍(1)概況: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義和團在廊坊進行阻擊;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狼狽西逃,并下令剿殺義和團。(2)評價: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但具有盲目排外的滯后性和迷信色彩。★★★考點2 《辛丑條約》的簽訂[2017年,選擇題,T4,2分]1.時間:__1901__年。2.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3.內容:(1)清政府賠款白銀__4.5__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__9.8__億兩。(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__從北京到山海關__的鐵路沿線要地。(4)劃定北京__東交民巷__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5)改__總理衙門__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4.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極大地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五、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考點 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1.發展歷程:(1)萌芽:明朝中后期。(2)產生:19世紀六七年代(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代表性企業有繼昌隆繅絲廠、發昌機器廠、同文書局。(3)初步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開始放寬對民間資本的限制,允許民間辦廠以及外商企業的刺激);代表性企業有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4)黃金時期(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辛亥革命的勝利,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人們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018年,選擇題,T7,2分);代表性企業有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創辦的上海申新紡織公司和福新面粉公司。(5)萎縮凋謝:一戰后到新中國成立(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內戰的爆發;官僚資本的壓迫)。2.概況:以“實業救國”為口號,晚清狀元張謇創辦了大生紗廠;以輕工業為主,其中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迅速。3.特點: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在夾縫中求生存,比較落后。發展不平衡,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從地區上看,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