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中考歷史必考背記手冊第12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考點1 九一八事變1.背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日本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2.概況:1931年9月18日,日軍制造了__柳條湖__事件,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3.結果:蔣介石實行不抵抗的妥協政策,導致東北三省淪陷。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游行(一二·九運動)。★★考點2 西安事變1.目的:逼蔣抗日。2.概況:1936年12月12日,__張學良__、__楊虎城__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3.結果: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4.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二、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考點1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2017年,選擇題,T7,2分)1.概況:1937年7月7日晚,日軍炮轟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2.標志:七七事變標志著__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__。★★★考點2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1.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2.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國共合作宣言__,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__抗日民族統一戰線__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考點3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殘殺中國同胞達30萬人以上。國民黨政府遷都__重慶__。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考點1 正面戰場的抗戰1.淞滬會戰(1)時間:1937年8月—11月。(2)戰例:姚子青守衛寶山、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3)結果:上海失陷。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臺兒莊戰役(1)時間:1938年3月。(2)指揮官:李宗仁。(3)結果: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3.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歷時4個多月,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4.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取得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考點2 敵后戰場的抗戰1.平型關大捷(1)時間:1937年9月。(2)指揮官: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3)結果: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1)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了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等抗日根據地,__延安__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根據地軍民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采取地道戰、地雷戰、夜襲戰、麻雀戰等戰法打擊日軍。(2)為鞏固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__建立抗日民主政權__,實行__減租減息__的土地政策,發展生產,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長期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3.百團大戰(1)時間:1940年下半年。(2)目的: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3)指揮官:彭德懷。(4)結果:取得勝利。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四、抗日戰爭的勝利★★考點1 中共七大1.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2.內容: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確立__毛澤東思想__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3.意義:為爭取__抗日戰爭__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考點2 抗戰的勝利及意義1.勝利:(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2)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本宣戰。次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3)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4)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抗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2.意義:(1)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2)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3)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3.勝利原因: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取勝的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終站在抗日第一線;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堅持抗戰到底);國民政府的正面抗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國際友人和愛國華僑的大力援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